清漓主战的决心和一系列雷厉风行的部署,如同给恐慌的京师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彻底堵住了主和派的嘴。
同时,《皇家日报》在苏清欢和郑彬的全力运作下,同样发挥了巨大的舆论引导作用。
正刊上,苏清欢亲自执笔,以冷静客观的笔触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北狄西戎联军劳师远征、补给困难的弱点,强调大齐军队保家卫国的正义性和本土作战的优势,并详细报道了朝廷的备战措施和女帝的决心,极大地稳定了民心,凝聚了共识。
副刊则成了郑彬大展身手的舞台。他充分发挥其“八卦”特长,但这次挖的是“敌国的黑料”。
他搜集整理了历年来北狄、西戎寇边时烧杀抢掠的暴行,写成一篇篇血泪控诉的《北狄暴行录》、《西戎劫掠记》,配以(想象的)惨烈插图,在民间激起了强烈的愤慨和同仇敌忾之心。
同时,他还开辟专栏《巾帼帝王亲征记》,以充满感染力的笔调,描绘女帝如何力排众议、如何夙夜操劳、如何即将亲临前线的英姿,将清漓的形象塑造得无比光辉高大,极大地激发了百姓的爱国热情和对女帝的拥护。
“陛下都要亲自上城墙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跟那些草原蛮子拼了!绝不能让他们踏进京师一步!”
市井之间,原本的恐慌逐渐被一种悲壮而激昂的情绪所取代。
与此同时,寿安宫内,林太后展现出定海神针般的作用。
她稳稳坐镇宫中,安抚因太皇太后(郑氏)受惊而有些混乱的后宫,严厉弹压任何可能的不安分因素。
同时,她以圣母皇太后的名义,率先从自己的体己钱中捐出十万两白银助军,并亲自写信给京中林氏、王氏(清漓母族、以及与林家交好的家族)等勋贵高门,号召他们为国出力。
太后带头,谁敢不跟?一时间,京中勋贵纷纷解囊,捐银、捐物、捐粮,形成了一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支援前线热潮。
林太后更是亲自过问内务府的物资调配,确保前线将士的粮草、军械、医药供应无虞。
京师城墙上下,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内务府征调的青壮百姓,在工部官员的指导下,利用清漓早就命人生产储备的水泥,混合沙石,拼命地加固、加高城墙。
尤其是直面北方可能来敌的方向,墙体被明显加厚,棱角被修复,防御能力大大提升。
而此时,清漓已经轻车简从,在精锐羽林卫的保护下,来到了京郊的神武侯大营。
军营之中,气氛肃杀而凝重。当士兵们看到那玄色斗篷、身姿挺拔的女帝陛下真的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士气瞬间高涨到了顶点!
清漓没有过多废话,直接让随行人员抬上来几十个大木箱。箱子打开,里面是一个个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黑乎乎、圆滚滚的东西。
“此物,名为‘火药包’。”清漓指着那些东西,对一脸好奇和疑惑的神武侯、韦擎宇以及众将领说道,“本是朕命人研制,用于开山采矿、兴修水利之物。如今北狄无故犯边,打到了我们家门口,便只好先‘请’他们尝尝这开山裂石的滋味了!”
她详细解释了火药包的用法和威力(当然,有所保留),听得众将又是震惊又是兴奋。
神武侯与韦擎宇都是知兵之人,立刻意识到此物的巨大价值。
结合清漓“坚壁清野”的策略和对敌军状况的判断,一个大胆的诱敌、聚歼计划迅速在几人脑中成形。
韦擎宇指着沙盘上京郊一处地势相对低洼、两侧有丘陵树林的官道必经之处,说道:
“陛下,侯爷,北狄联军千里奔袭,一路上又被我们坚壁清野,必定又累又饿,急于寻找补给和决战。他们骄横惯了,初次打到京师附近,定然以为京师富庶,可以轻易劫掠以战养战。我们可先派出一支精锐小队,前去袭扰,然后佯装不敌,向后败退……”
神武侯接口道:“将他们引入这片洼地!我们提前在此处,埋设大量陛下带来的火药包!等敌军大部分进入伏击圈,便……”他做了一个引爆的手势。
“好!就这么办!”清漓眼中精光一闪,“此战,务必重创其前锋,挫其锐气!”
计划已定,立刻执行。韦擎宇亲自带队诱敌。
果然,如他们所料,北狄先锋部队见有小股齐军袭扰,立刻追击,被韦擎宇且战且退,顺利引入了预设的“火药坟场”。
当北狄骑兵大部分涌入那片看似平静的洼地时,随着神武侯一声令下,埋伏在两侧丘陵后的士兵猛地拉动了引信!
“轰隆隆——!!!”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接连响起!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大地都在颤抖!
破碎的铁片、碎石如同死亡的风暴席卷了整个洼地!
北狄和西戎的骑兵人仰马翻,瞬间被炸得血肉横飞,惨叫声被更剧烈的爆炸声淹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