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 > 第195章 孝心为饵,雷霆斩蛇(下)

战斗停歇,黎川立刻指挥人手清理战场,救治伤员,自己则面色凝重,快步走到銮驾前,隔着车帘低声禀报,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愤怒和后怕:

“陛下,刺客共计七十二人,已全部伏诛,无一生还。他们身上干净,没有任何标识信物。但……他们使用的部分弩箭,其箭簇的锻造工艺、钢材来源,经过属下初步辨认,与军械监制造的制式箭簇有七分相似!而军械监……近年来,因南疆军备采购及技术交流,与平南王府往来……颇为密切。”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留下令人浮想联翩的空间。

“平南王府?”清漓掀开车帘一角,目光扫过满地狼藉,唇角那抹冷笑愈发明显,“这栽赃嫁祸的手段,未免也太拙劣、太心急了些。”

她与父王司徒星河关系是不咋地,从小到大没少挨他吹胡子瞪眼的训斥,父女之间时常针尖对麦芒。但要说父王会派人刺杀她?简直是天方夜谭!

以前她只是个郡主,生死荣辱都捏在平南王手里时,他若有心除掉这个“不省心”的女儿,有的是机会和办法,但他从未动过杀心,最多就是拍两下后脑勺,罚抄书。

如今她已是皇帝,平南王脑子被门夹了才会来刺杀她?除了惹上一身腥臊,引来朝廷大军讨伐,对他、对南疆有半点好处吗?

这分明是有人想一石二鸟,既除了她这个眼中钉女帝,又能嫁祸给手握重兵、地位特殊的平南王,最好能引得朝廷与南疆兵戎相见,他们好从中渔利,搅乱整个大齐!

“黎川,传朕口谕,封锁消息,严密排查在场所有人。”

清漓冷静地下令,“对外只宣称遭遇小股流窜悍匪冲击仪仗,已被击溃。朕无恙,太后亦受惊,需要静养。”

“是!”黎川领命,立刻前去安排。

回到宫中,清漓并未休息,而是立刻进入了状态。她首先通过电报线路,与远在南疆的平南王司徒星河取得了联系。

这条连接京师与南疆的电报线路,是她当初从南疆入京争位之初,下令秘密铺设的。

登基后,更是动用皇权和国家力量,不计成本地全力推进。

就在林太后入京前几日,这条贯穿南北的生命线与信息线才刚刚全线贯通调试完毕,实现了近乎即时的通讯。

电报的内容,外人自然无从得知。但很快,南疆那边便配合着上演了一出好戏。

“平南王司徒星河惊闻爱女皇帝陛下于京师遇刺,震怒异常!”的消息不胫而走。

据说平南王当场砸碎了自己最心爱的紫砂壶,下令南疆全军戒严,彻查所有军械库和与京师有往来的官员、商贾,摆足了被冤枉的委屈、愤怒和对女儿的关切姿态,姿态做得十足。

而京师这边,清漓则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力量,对刺杀事件进行彻查。

明面上,由京兆尹、刑部联合调查“悍匪”来源;暗地里,黎川的暗卫倾巢而出,全力追查。

清漓甚至动用了在这个时代堪称“降维打击”的科技手段——她让黎川秘密收集了刺客尸体上可能留下的指纹(使用特制细腻粉末显现),仔细勘察现场所有打斗痕迹、武器遗留特征,并与庞大的情报网络库中进行交叉比对、分析。

在皇帝与平南王这对“冤家父女”首次真正意义上“联手做局”、明暗两条线紧密配合、高科技与传统智慧并用的全力侦缉下,真相很快如同拨云见日般,水落石出。

幕后主使,浮出水面。果然是几位在太上皇执政时期,因激烈党争或被清洗、或因家族利益大幅受损而一直心怀怨望、潜伏不出的宗室子弟(论辈分还是清漓的堂叔祖、堂叔伯辈),联合了一些因清漓登基后推行新政而利益严重受损的旧勋贵集团。

他们利用清漓每日固定往返平南王府的“孝行”作为掩护,精心策划了这场刺杀,并处心积虑地弄来与南疆军械相似的箭簇,企图将黑锅甩给平南王,制造中央与藩镇的巨大矛盾,从而火中取栗。

刺杀风波过后,清漓雷厉风行,依据确凿证据,以雷霆万钧之势,将主谋及其核心党羽一举拿下。

该抄家的抄家,该问斩的问斩,牵连者或流放或罢黜,毫不手软。

朝堂之上,经历了一番血腥清洗,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那些之前跳得最欢的反对派,顿时噤若寒蝉。

这时,之前那些上书反对林太后入宫、甚至暗中可能对刺杀乐见其成的朝臣们,仿佛瞬间患上了失忆症,又纷纷转变口风,上书劝谏女帝,为了龙体安危着想,为了江山社稷稳定,切不可再每日轻易离宫,当以国事为重,以自身安全为上云云。

翌日早朝之上,清漓看着御案上这些语气“恳切”、满纸“忠君爱国”的奏章,似笑非笑地随手拿起几本,让内侍当众宣读。

然后,她目光平静地扫过底下鸦雀无声的文武百官,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金銮殿:

“诸位爱卿,前几日,尔等纷纷上书,言说祖宗规矩,君臣体统,极力阻挠朕迎奉母后入宫,深恐朕坏了礼法。如今,朕恪守孝道,每日不顾辛劳,披星戴月,前往王府向母后请安,以全人子之心,以践孝道之实。尔等却又以朕之安危为由,加以劝阻。朕倒要问问,在诸位爱卿心中,这‘孝道’二字,究竟是何物?难道为人子女,向母亲晨昏定省、侍奉汤药,竟是错的吗?我大齐立国,太祖太宗便以孝治天下。若连皇帝身体力行、恪尽孝道都要被阻拦,那这‘以孝治天下’,岂不是成了空谈?成了欺世盗名的口号?诸位家中,莫非对高堂亦是如此不闻不问?连每日请安问候,都成了奢望甚至错事?”

她语气并不高昂,甚至带着几分平静的疑惑,但字字句句都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个官员的心上,尤其是那些以“道德君子”自居的言官清流。

难道能说皇帝尽孝是错的?谁敢当着天下人的面,担下这个否定孝道的罪名?那简直是自绝于仕林,自绝于天下!

满朝文武被问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不少人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就在这一片死寂、无人敢接话的尴尬时刻,太傅苏大人适时出列,手持玉笏,朗声道:“陛下纯孝,感天动地,日月可鉴,实乃万民之表率,更是我大齐之福!然,陛下身系江山社稷之重,一身安危关乎天下安危,确是不容有失。为两全计,既全陛下孝心,又保陛下圣安,老臣恳请陛下,顺应天意民心,即刻恭迎圣母皇太后入主寿安宫!如此,陛下既可于宫中日日照拂太后,恪尽孝道,又可免于奔波劳顿及险途之危,更能使太后享天伦之乐,颐养天年。此乃三全其美之策,亦显我朝君臣一体,共襄孝道,和睦融融!”

苏太傅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全了皇帝的孝心面子,又给了群臣一个体面的台阶下,更将迎太后入宫提升到了“顺天应人”、“君臣一体”的高度。

此言一出,殿内寂静片刻,随即,如同堤坝开闸,众臣纷纷跪伏在地,异口同声地高呼:

“臣等附议!恭请圣母皇太后入主寿安宫!陛下圣明!太傅英明!”

之前所有的阻挠、所有的非议,在女帝遇刺的惊险、在“孝道”大义的绝对碾压、以及在苏太傅这恰到好处的提议下,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那么不合时宜,瞬间烟消云散。

“准奏。”清漓淡淡二字,为这场持续了数月的风波,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很快,钦天监选定了黄道吉日。女帝清漓亲率文武百官、皇室宗亲,以最隆重的典礼,凤辇仪仗,旌旗蔽日,鼓乐喧天,浩浩荡荡地前往平南王府,亲自将圣母皇太后林氏,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迎入了宫中,正位寿安宫。

自此,孝瑞太后林氏正式入主寿安宫,开始了她作为大齐圣母皇太后的生涯。

她不仅成为了清漓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智慧的军师,更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大齐的宫廷与朝局。

直至女帝清漓退位,她依旧安居于寿安宫中,深受尊崇,最终寿终正寝,走完了她传奇而荣光的一生。

而女帝清漓,也通过这场以“孝心”为始、以“阴谋”为衬、以“雷霆手段”告终的精彩博弈,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绝对权威,清洗了潜在的反对势力,并赢得了“至孝仁君”的千古美名,为其辉煌的统治生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