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自己的志向,林惊鸿心思活络,又想起清漓方才提到的皇家日报副刊需要一位擅长打听八卦、熟知京师三教九流的人物。她脑子里立刻蹦出一个人选。
“陛下,你刚才说副刊需要个懂吃喝玩乐、消息灵通的勋贵子弟做副主编?”林惊鸿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我这儿倒有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哦?是谁?”清漓颇有兴趣地问道。
“就是如今的承恩侯,郑彬啊!”
“郑彬?”苏清欢在一旁听到这个名字,吓得倒吸一口凉气,赶紧偷偷拉了拉林惊鸿的衣袖,急声道:
“惊鸿!你胡说什么呢!郑家……郑家与陛下之前多有龃龉,你怎么能举荐他?这不是给陛下添堵吗?”
她连忙转向清漓,试图补救:“陛下,惊鸿她信口开河,您别当真。郑彬此人……虽出身侯府,但于文墨上实在……不甚精通。此事关乎舆论大事,还需慎重。不若容臣女回去后,好生打听打听,拟个稳妥的名单,供陛下甄选?”
也难怪苏清欢如此紧张。郑彬,乃是前承恩侯郑铎的亲弟弟,郑贵妃的亲弟弟,二皇子的亲舅舅!郑家之前可是坚定不移地站在清漓对立面的。
虽说郑铎、郑贵妃、二皇子等人已在之前的宫斗中或伏诛或被清算,但这份仇怨,岂是那么容易揭过的?
然而,清漓听到“郑彬”这个名字,却是微微一愣,随即在记忆中搜寻起来。
承恩侯的爵位,本是赏给太皇太后郑氏娘家的。
之前袭爵的是郑铎,因卷入二皇子毒害太上皇案,被处决。
但平南王和太上皇当初查得清楚,郑铎的这个弟弟郑彬,是个真正的“逍遥派”,整天只知道流连花街柳巷,吃喝玩乐,斗鸡走狗,对于兄长参与的那些夺嫡阴谋,是真的一点没沾边。
按照律法,郑家犯的是诛九族的大罪。
但一来,郑彬确实无辜;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郑太皇太后还健在!
而且历经风波,老太太如今已是太皇太后,地位更尊。
只要她老人家在一日,就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娘家彻底败落,更不可能让所有亲侄子全都掉了脑袋。
因此,在清算郑家时,郑彬被特旨保了下来。非但保了下来,这承恩侯的爵位,最终还落到了他的头上。
毕竟,他才是郑太皇太后嫡亲的侄子,血脉最近。爵位不给他,难道给那些关系更远的旁支吗?
太上皇当时为了安抚母亲,也不会这么做。
只要太皇太后不倒,郑彬这承恩侯的爵位,就坐得稳稳当当。
京中但凡有点政治嗅觉的,都不会轻易将郑彬划归到二皇子余孽中去,反而因着太皇太后的关系,对他客气三分。
清漓对郑彬的印象,更多来自于过去十年在京师为质时,在各种宫宴、慈安宫请安时的偶遇。
记忆中,这就是个心思单纯、有点傻乐的纨绔子弟。
虽然“不务正业”,但名声却不坏,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欺男霸女、仗势欺人的恶行,反而因其出手大方、为人仗义,在京师纨绔圈里人缘颇佳。
就连清漓的亲舅舅林承祚,都跟他是至交好友。林惊鸿能和他玩到一块,也不奇怪。
林惊鸿见清漓沉吟,以为她介意,连忙补充道:“陛下,郑彬这人吧,虽然读书不行,但论起对京师吃喝玩乐、各家八卦轶事的了解,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而且他为人讲义气,朋友多,三教九流都有交往,消息来源广。最重要的是,他因为家里的事,最近意志挺消沉的,整天躲在家里借酒消愁。我觉得……拉他一把,给他个正经事做,说不定能让他振作起来。也算是……人尽其才嘛。”
清漓听完,心中念头飞转。
她与郑彬之间,说实话,并无直接的私人仇怨。
郑铎、郑贵妃等人的倒台,是政治斗争的结果,是他们咎由自取,并非她司徒清漓刻意针对。郑彬就算要怨恨,也怨恨不到她头上。
而且,最近她正为一事发愁——太皇太后老太太。
自从几位皇孙接连殒命,太上皇和平南王这两个儿子又相继离京,只留她老太太一个人在深宫,虽然尊荣依旧,但难免感到孤寂,思念儿子,郁郁寡欢,连带着对清漓这个“占了皇位”的孙女,也有些淡淡的。
清漓几次去慈安宫请安,都能感觉到那股低气压。她正愁找不到合适的法子哄老太太开心呢。
若是此时,她不计前嫌,启用郑彬,给他一个体面又能发挥其所长的职位……
郑彬是老太太如今在娘家最看重的侄子了,是老太太的眼珠子。
自己重用郑彬,无疑是在向太皇太后表明态度: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朕不会牵连无辜,依旧敬重您和您的娘家。
这对于心思相对简单、重视亲情的老太太来说,绝对是一剂舒心良药。
想到这里,清漓心中已有决断,但她并未当场拍板,只对苏清欢和林惊鸿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