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375章 合军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375章 合军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杨凡眼中猛地闪过一丝亮光。

昔日他还是一个小小千总的时候,追着汪峰华轿子跑,对方就给他说过即将上任通州知州,后边在自己升任守备的事上,也是来信点拨过两句的。

石望点头:“他如今在通州任知州,与高起潜那万余关宁京营联军在一块儿。”

杨凡深思后,终于下了决心,猛地一拍沙盘边缘,下令道:“传令全军!立刻拔营,向通州方向行进!汇合通州高监军,据城而战!”

他环视众将,继而解释道:“通州乃漕运枢纽,城防坚固,且有监军高起潜公公麾下关宁、京营联军上万驻扎!我等速往通州,汇合关宁军,依托坚城,方可与建奴周旋!

张本兵派勇卫营兄弟前来亦是此意!黄将军、孙将军、周将军,此番转移,还需仰仗勇卫营弟兄协调配合!”

黄得功等人闻言,相互对视一眼,虽觉此去通州前途未卜,但此的确是眼下唯一可行之生路,于是齐齐抱拳称可。

决断已下,军令如山。压抑的川东营瞬间行动起来。

他们将带着身后五万紧咬屁股的建奴主力,踏上了前往通州的官路。而通州等待他们的,究竟是何还尚未可知。

待群将皆快步星散下去,各自集结麾下兵马,石望则跟着送来纸笔。

杨凡快速坐回桌前,先是屏息凝神思索了许久后,随后落笔:

“川东副总兵臣杨凡谨奏:

为仰仗天威、誓死扼虏北归之路,恳乞陛下速催诸路勤王之师事。

臣本边鄙武夫,蒙陛下天恩,授以专阃,常感涕零,唯思捐躯以报圣恩浩荡……”

……

崇祯九年八月初七,卯时初刻,北京城初明。

紫禁城奉天门已是灯火通明、冠盖云集。文武百官按照品级序列,鸦雀无声地肃立在凛冽的晨风里静静聆听。

太监站在一旁,正在高声读着:

“川东副总兵臣杨凡谨奏。

为仰仗天威、誓死扼虏北归之路,恳乞陛下速催诸路勤王之师事。

臣本边鄙武夫,蒙陛下天恩,授以专阃,常感涕零,唯思捐埃以报圣恩浩荡。今建奴猖獗,聚众五六万,饱掠畿辅,凶焰滔天,然虏性贪残,志在携掠,归心已炽,必循旧路北遁。

臣虽愚钝,亦知社稷危难之际,正是人臣效死之时。岂可坐视虏骑从容出塞,复遗君父之忧?

臣与兵部尚书张凤翼大人往复咨议,已决意行中心开花之策。

臣将以身饲虎、扼其归途咽喉!臣已整饬所部川东营并与张部堂遣来之天子亲军勇卫营,即日移师通州。

通州乃漕运咽喉,北门锁钥。臣等抵达后,当即与监军高起潜公公麾下关宁军及京营各部会师,兵容之盛可达三万。

虏欲北归,此为其必经之向,正是臣等背靠坚城,陈兵要冲进可攻退可守,痛击建奴,使虏骑不得畅行。

愿以臣等微躯为饵吸引建奴主力,为四方勤王大军云集合围创造战机,激励天下忠勇,共赴国难!

伏乞陛下洞察臣之愚忠,此非怯战避敌,实为引寇入瓮、待时而歼!

万望陛下速降严旨,催督各路勤王兵马,星夜兼程,驰赴通州外围。待诸军毕至,则臣在通州与诸军内外夹击,必可使虏片甲无归,雪耻扬威、正在今日!

臣等已决死志,唯有向前,断无归路。此去通州,必与高监军之关宁京营共存亡,同攻守,不令虏骑一兵一卒轻易北窜。

成败利钝,非臣所能逆睹,然尽忠报国,臣之素志。」

丹陛两侧巨大的铜鹤香炉中吐出袅袅青烟,更添几分肃穆与压抑。

奉天门烛火通明。

崇祯皇帝朱由检高踞于龙椅之上,脸色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比平日更加苍白,他眼窝深陷,但一双眸子却亮得惊人。

因前日广宁门大捷的狂喜,以及对接下来的战局的期盼,这几日他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这几日的各种诏书命令更是四下发放。

今日繁琐的朝仪之后,他就让当值太监上前,尖着嗓子,宣读了川东副总兵杨凡的折子。

“臣等已决死,成败利钝,非臣所能逆睹,然尽忠报国,臣之素志……”

太监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字字句句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当听到“以身饲虎”等语时,不少官员动容,暗自唏嘘。

龙椅上的崇祯皇帝,更是激动得身体微微前倾,双手紧紧抓住了龙袍的膝盖处。

这个横空出世的川将,其忠勇果决,与他之前接触的那些畏敌如虎、推诿扯皮的将领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

太监念毕,崇祯再也按捺不住,声音因激动而带着一丝颤抖,目光灼灼地扫向班列中的兵部官员和内阁首辅温体仁:

“好一个‘中心开花’!好一个忠臣良将!杨凡、张凤翼,并勇卫营将士,皆国之干城!他们既已决意控扼通州,攻守同心,阻建奴主力归途,此乃天赐良机!朕意已决,绝不容此股建奴再轻易出关!必要将其尽数歼灭于京畿之内,以雪前耻,以振我大明国威!”

他语速极快,连续发问:“温卿!兵部!其他各路勤王军现在何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的兵马,卢象升和洪承畴又还需多少日方能云集通州?粮草辎重可能保障?此次战机千载难逢,绝不可失!”

温体仁与兵部尚书等人连忙出列,心中叫苦不迭。

他们深知各地勤王兵马调动缓慢,后勤更是艰难,但见皇帝如此兴奋,也不敢过于扫兴,只得硬着头皮,报出一些尽可能乐观却又留有余地的估算,诸如“山西兵三日内可至”、“粮草已在筹措”云云。

崇祯听着,脸上露出了近日来罕见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诸路大军合围、建奴灰飞烟灭的场景。

他正欲再下达几句勉励督促的旨意,忽然,又一名太监捧着一份新的紧急奏折,神色慌张地小步疾趋上殿,低声禀报:“万岁爷,通州……通州高监军有本急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