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27章 卫所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27章 卫所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就这么一点即使全都克扣掉,他们军官也富不到哪儿去。

可这难不倒陆总旗他们。

卫所军官会时不时地把军士租出去,给人打零工,包括但不限于:抬大轿、搬墙砖,挖沟渠、种水田,吹唢呐、扛白幡,看赌场、撑河船,打铁具、做席面,杀大猪、晒井盐……

可以说这些卫所兵除了打仗不行,其他都在行,成了面面俱到的兼职工具人。

甚至从宣德朝开始,东南一带还催生出一个特殊的中介职业,即“军介”。顾名思义,就是如果有需要短中期用工的,就可以找到“军介”,由“军介”与卫所军官接洽,然后出兵干活。

当时的织工经常混入大头兵,一般都是有紧急订单,至于工资,大部分都进了各级军官的腰包,军户能拿到仨瓜俩枣都算是军官大发善心。

杨凡听了张大嘴巴,装出一副茅塞顿开的模样。实则心中涌起一股荒谬感,怪不得一个卫五千多人,现在只剩下几百人不到,卫所官如此压迫军户,如果换作杨凡自己是军户,他就算是舍了命也是要逃的。

按照明朝初期的理论编制:一个卫应当有五千多军户,一个所应该有一千多军户。一个所应为一个千总队提供三百到五百名壮年士兵,并且要配上足额的武器、装备,还需能够自给自足,自行生产承担这些士兵的粮饷。

而千户、百户这些世袭的管理者不参与生产,他们子弟的任务就是锻炼作战技巧,学习兵法。和平时期镇守一方,战时便集结成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千户、百户等世袭军职人家越来越像地主,一个个脑满肠肥,利用手中权力千方百计敛财,做生意也是样样精通。

几百年来,残酷且毫无盼头的生活,致使军户子弟不断逃亡,卫所年轻人也想尽办法改姓,自卖为将领的家奴,只为脱离军籍。尽管国家不断将犯人充入军户,但卫所的军户数量依旧已凋零到完全无法提供足够的兵员和装备。

所以从戚继光时期开始,招募来的士兵成为了大明军队战斗力的基础。可惜几十年过去,募兵制也开始衰败。

……

次日,陆总旗派亲信带着杨凡办理了凭证,领取了两套小旗官的制式服装,随后让他带着腰牌前往保县的甘堡乡墩堡,去验收自己麾下的士兵。

陆总旗半年来负责保县道威州卫的墩堡看护工作,不参与屯田,这工作两年一轮换,过了年便又能回威州卫屯田。

陆总旗的亲信透露,在墩堡看守是个清闲活儿。那墩堡旁边虽是少数民族旺苍土司的管辖地,还未改土归流,但目前由卫所和安抚司共同管理,多年来倒也太平。

杨凡两人沿着大道前行,又顺着小路往上爬了一里多山路,抵达了他们所说的甘堡乡墩堡。

这墩堡虽名为墩堡,实际上更像是山丘上的一座高塔。它矗立在微微隆起的小丘上,上细下宽,墩身高达十余米,整体外形呈覆斗式。站在下方抬头望去,能看到上方的望厅以及卫所的军旗。

此处便是威州卫下属甘堡乡,甘乡堡辖下两个火路墩之一,按册上记录,里面有守军六人,而杨凡就是负责此处的小旗官。

明朝在边缘地带修筑墩台,通常三里设一墩,五里建一台,在一些关键要地,甚至每里就修筑一座墩台。靠近边塞的称为边墩,内地的则叫做火路墩或接火墩。

每个墩台由五到七人守卫。在整个川西境内,由于与西边少数民族接壤,又紧邻边境,为防范突发状况,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墩台数十余座。

一些重要的墩台由营兵戍守,像此地这种不太要紧、又是接力传递烽火的烟墩,就由卫所兵采用半屯半守的方式,以减轻地方后勤压力。

杨凡所负责的墩台只是一座普通的接力烟墩,所以整个墩身是用夯土筑成,并未包砖。

不过,因为有军户在此地半屯半守,所以栅栏圈内分布着几间当仓库的小木屋,四周还有一些田地,种着水稻、黍稷和豆类。

杨凡带着石望来到甘堡乡墩堡围墙外的壕堑旁,这道围墙高约四米,正西方设有一座吊桥,平时看守的军户出入都要依靠这座吊桥。遇到敌袭时,吊桥收起,便可就地防守。

此时,吊桥并未拉起,门口也没有卫兵警戒,一阵男女的嘈杂声从墩内传出来,杨凡见状,不禁皱了皱眉头。

石望瞧见杨凡面色不善,知道是因为里边的动静,顿时心头火起,一马当先冲进去,里头一阵呵斥怒骂响起,眨眼间鸡飞狗跳,男女纷纷惊呼。

杨凡等了片刻这才举步朝里走,不进来还好,一进入墩堡,一股难以言喻的难闻气味扑面而来,其中有小部分牛马粪或人粪便的味道,还有生活垃圾和因长期不洗澡产生的酸臭味,几种味道混合在一起,简直令人作呕。

这味道直让人顿时胸闷气短,几乎难以呼吸,好在杨凡虽然这段时间是锦衣玉食,但好歹也是当过乞丐的,很快就习惯了这味道。

墩堡空间不大,军户及其家眷加起来十几个人,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而且这些军户墩军都不太爱干净,里面垃圾满地,蚊蝇乱飞,让人看了直皱眉头。

这墩堡的一楼是一个类似大厅的空旷空间。**个男女聚集在这里,他们身上的衣衫破破烂烂,布满补丁,几个男子除了表明身份的腰牌和鸳鸯战袄,实在难以让人将他们与军人联系起来。

另外几个妇人应当是那几个男子的妻子,因为此地是半耕半驻守的形式,所以也住在此处。

细看之下更是面有菜色,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相比男人,她们虽然同样面黄肌瘦,但毕竟是女人,还是更爱干净些,不至于蓬头垢面、衣衫不洁。

众人见杨凡进来,都呆呆地看着他,察觉到杨凡穿着小旗官的衣服后,更是纷纷低下头、目光闪躲。

地上还躺着一个较为强壮的男人,刚才也是他最为闹腾,被冲进来的石望一脚踹倒在地。

原本他还怒目而视,待看到杨凡的腰牌后,瞬间蔫了,灰溜溜地爬起来,缩在一旁。

杨凡无奈注视着这些无精打采的卫所兵,霎那间涌起一股想要管理的冲动,随后又被他强行压了下去,他只是来做暂时的流水官,实在没必要在此处多费精力。

杨凡简单说明了自己的身份,随后淡淡地呵斥了他们几句。话还没说完,就见地上角落又爬起来一个男人。

那人身上沾满了粪水,千丝万缕黄绿色的污物挂在身上,身旁还有一个打翻的木桶,想必是刚才担粪水出去时摔倒,才弄得满身都是,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杨凡又皱了皱眉,对这人印象极差。这人左右看了看,见新来的小旗长盯着自己,急忙跪倒在地,边磕头边连声说着小人该死。

杨凡心头再次涌起一阵无力和烦躁,这才明白为何陆总旗特意说他就算不在驻地也无所谓,原来是提前猜到他会嫌弃这里的环境。

杨凡摇了摇头,抬手问道:“我的房间在哪,来个人带路。”

几个男女全都低着头,眼神相互闪躲,也不知道是畏惧还是怎的,像老僧入定一般不敢动。

只有那个被石望踹倒的男人不停地打量着杨凡,或许在琢磨这新上司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外边,小人可以带大人去……”

杨凡循声望去,见是那个浑身沾满粪便的“粪人”,他主动向前一步回应他的话。

眼见这浑身是粪的人要靠近,石望下意识地想挡住他,杨凡也懒得再纠结,伸手制止了石望。

这人见杨凡并未对自己不满,心头欢喜,连忙小心翼翼地从杨凡和石望身旁溜过,避免身上的污物弄脏两人,随后便在墩堡门口弓着腰等候。

杨凡最后扫视了一遍墩堡内的其他男女,叹了口气直摇头,跟着这人出去了。

出了墩堡门,杨凡就听见原本鸦雀无声的身后传来阵阵议论声。

“粪人”带着杨凡两人来到围栏内最“豪华”的一处木屋,这木屋下方是砖砌的基础,上方仍是木制结构。

带路人走到木屋门外后,他怕弄脏屋子便不敢再靠近,而是恭敬地站在一旁,讨好地说:“大人,就是这里了。”

石望瞧了他一眼,越过他径直开了门。

杨凡跟着石望迈出一只脚,临走之前,他回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人的话,小人叫张攀。”这人恭敬地回应道。

“知道了,去洗干净吧。”

“小的遵命!”

杨凡进了屋,屋里有些脏乱,东西四处乱放,但相比堡内环境来说,又好了太多。

石望想要收拾打扫一番,杨凡却觉得没必要,他最多在此地待一个月,实在不想折腾。

但次日下午,当杨凡去和陆总旗交接完事情回来,还是瞧见屋内又变得干净整洁许多。

他感到奇怪,还以为留在屋内的石望是他打扫的。

石望却笑着说:“不是我,是那个浑身是粪的人,他今早过来给大哥你请安,见你不在,就非要给咱们打扫,我拗不过他,就任由他把这屋子擦了个遍。”

杨凡怔了一下随即问道:“他人呢?”

石望撇了撇嘴,随口说:“刚弄完没多久,又被那个罗成叫去砍柴了。”

“罗成?”

“就是昨天最闹腾的那个,我还踢了他一脚。”

杨凡恍然大悟,他脱了衣服,洗漱完毕后,躺在床上打算休息,头也不回地对门口的石望说:“谢小妹今日来了信,说那许师爷来找了我,约在成都详谈,我得去一趟,这里就由你看着点。”

“好的,大哥。”

杨凡正欲倒头睡觉,这时屋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谁?”石望守在门口问道。

“小人罗成,杨大人睡了吗?小人有事相说。”

“进来吧。”

屋门打开,昨天见过的那强壮汉子罗成佝偻着腰进来,先是对杨凡一阵恭维,听得杨凡一阵头痛,连忙制止,让他有事直说。

罗成赔笑道:“杨大人直率,小人佩服,那小人也就明说了,小人家里赤贫,无奈有家眷要赡养,从明天开始的七天里,小人得去松潘县务工,还望杨大人体谅。”

说罢,罗成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袋,随后向前一步,在杨凡和石望诧异的目光下,恭恭敬敬地将布袋双手捧着,呈在杨凡面前。

……

罗成千恩万谢地离开后,石望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杨凡在这个时代收到的第一份贿赂,里面是三钱银子,虽说不多,可这是别人主动送来的。

这种不费工夫凭空得到的钱财,让人心头感觉十分美妙,怪不得贪官总是屡禁不止的。

当了十几年流民乞丐的石望哪见过这阵仗,当即眉开眼笑:“大哥你说得真没错,咱当这武官就是好,手下能管兵不说,他们还主动送钱来,嘿嘿。”

杨凡笑笑并未说话,现在三钱银子他确实看不上,可他也懒得拒绝罗成,反正他只是暂时在此,无意破坏这里的潜规则。

在明代晚期,很多卫所军户生活难以为继,却又被卫所紧紧束缚无法自由行事,只能陷入恶性循环。

于是一部分有想法的军户就会选择贿赂上官,给上官例银,然后自己才能得以暂时脱离卫所管辖,外出打工谋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