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26章 小旗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26章 小旗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还请老先生教我……”

肖先生抚着山羊胡须,眯着眼道:“你如今一介白身,又无文武功名傍身,要突然升上那营兵将官,其中阻力重重,难度不可谓不大。”

“小子也知道难办,所以才找到肖先生这,还请肖先生指条明路……”

杨凡一边说着话,一边又将一锭银子不动声色地放在对方手中。肖先生眼中银光一闪,他赞许地朝杨凡点了点头,对眼前这个后生越看越顺眼。

“眼下获取官身倒也容易,若是要文官,可以先捐个监生,你想当武官,也可以纳级,然后先安排你当个小官,再由这小官往上察举,就看你如何决定。”

“小人还是想当武官。”

肖先生闻言撇了撇嘴,心中暗道他可是瞧见杨凡给了这么多银子,才给指的明路。现在文贵武贱,文官比武官好比云泥之别。

却没想到大家削尖脑袋想做的文官,这小子却挖空心思要做武官。

可收了银子,他自然也得办事,当即又说道:“既然执意要当那营兵的武官,也不是没有办法,刚也说了,咱家陈大人可以安排手下人替你办好纳捐,保你在本地能得一个小官,中间隔上一个月,再由咱家陈大人以察举举荐的方式,给你往上疏通,如此一来,此事便可成。”

猜测杨凡可能不懂,怕杨凡失仪,许师爷恰到好处地在旁边做了一些简要介绍。

明代的纳级从正统四年开始,其实就是买官的另一种说法,通过向国家捐款获得军职和文职。兵部会按照规定给予其相应的武官职位,并以官方公文的形式通知到纳级者。

但这里面的门道极多,完全摸不着门道的人贸然纳级,钱就算花了,不仅等的时间久,而且什么官、在哪当,全是未知数。

杨凡听得连连点头,没想到这里面的门道如此之多,他问道:“只是在下斗胆问一句,这小官是……多小?”

肖先生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料到对方会如此问。

他笑道:“放心,不会让你受苦,至少也是有人伺候的小官,有我们陈大人在,给你知会一声,你的上官自然也不会为难你。”

听他这么说,杨凡内心稍感宽慰。心想也是这个道理,他的目标是营兵制的守备官,是正五品官,在后世相当于是个团长,他一介白身要直接火箭提拔到五品官的确太过夸张,还是需循序渐进。

“可是,这营兵里面一个萝卜一个坑,要进去得费些功夫。只能先给你卫所官,你在里面混混日子,待咱家陈大人找个由头,就可以把你往上一抬,再给上边的那些大人通通气,此事也就成了。”

“那敢问是什么卫所官。”

“至少是个小旗官。”

杨凡来到这世界后,也补习了一下明末的卫所制,按朱元璋的初期编制,一般以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50人为一总旗,10人为一小旗。

只是到了现在,一个小旗究竟还有多少人,那就不清楚了。不过也正因战斗力低下,所以日常基本只是屯田戍守,所以这卫所小旗官,只要上官不刁难,就是个闲差。

肖先生皱眉沉吟片刻道:“但话说回来,你未入县学,毫无功名傍身,仅靠一个小旗出身没有优势。要想日后更好升官,最好再捐个功名。

所以对于你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先通过民壮投充获得军籍捐小旗,再以平民身份捐监生。有了文武功名我家陈大人自然也更好保举。”

“敢问先生这捐功名一事可有难度?需多少银子?”

肖先生低头喝了口茶水,随口道:“什么书都没读的人自然是最贵的,但只要无案底在身,都可以替你办妥。”

渐渐的,经过肖先生解释,杨凡也明白了这时候的买官流程。

大概意思就是朝廷缺钱想挣银子,广开捐纳。只是此捐纳出身者被视为“异途”,与科举出身的“正途”官员存在明显等级差异,备受有取得正经功名者的白眼。

本朝时期,捐纳门槛进一步降低,甚至允许直接捐生员、秀才。如山东蝗灾时,捐白银五十两即可补为生员,时人称为“蝗虫秀才”。

杨凡想想也能接受,想要当官也仅此一途,于是又客气地向肖先生敬了一杯酒:“如此便有劳肖先生了。”

眼见此事已经有了初步计划,许师爷适时地插话进来,与肖先生聊起了家常,相比杨凡而言,两人要更加熟悉。

酒过三巡饭过五味,肖先生心满意足地叫过随从带着银子离开,杨凡与许师爷一路送到头。

末了许师爷才说,肖先生乃是陈道员的幕友,也就是类似于私人秘书之类的人物。

这种找路子买官的事,作为一个正五品的道员,是万万不可能在情况未明的时候自己亲自出面沟通的。

万一事情不成,或是败露惹上事端,对方也可以弃车保帅,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所以也让杨凡放宽心,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一步一步来。杨凡也没有其他法子,听了许师爷的解释只能接受。

……

银子给到位后,办事效率突飞猛进,在肖先生指示下,杨凡掏出了三百两银子上捐给了成都布政司。

再是些时日后,监生功名还没到,县衙的告身就已先交到了杨凡手中,通知他在十二月之前到达威州卫。

这告身还特别写明了:“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尔等忠心报国,捐纳资财、助国所需,特予授职威州卫小旗官,以表尔之忠忱。”

小旗官在武官品级中很低,但也写明了此职位对应捐纳的金额是一百五十两,可谓是将卖官鬻爵公开化、透明化。

杨凡不知道的是,明朝崇祯年间因为财政严重匮乏,内部流寇,西南奢安之乱、外部后金,朝廷在军事上的开支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卖官鬻爵成为了一种快速获取财政收入的手段。

原本一些官职是不能通过捐纳获得的,但在财政危机的压力下,更多的官职被纳入了捐纳的范围。比如可以捐身份,像国子监监生、秀才、举人等身份都能通过捐纳获得。也能捐待遇,捐一定的银两可以获得候补县令、知府等官职。

虽然小旗官是不值钱的卫所官,但杨凡来了这时间一直饥寒交迫,这从民到官这一步本就困难,作为他第一次当官,心中难免心潮澎湃。

他当即召集了石望和谢家兄妹,安排谢家兄妹两个留在这儿继续监视跟踪许师爷,自己则带着石望马上出发,沿着驿路,前往威州卫上任。

杨凡两人一路穿过成都,到达威州卫(今四川汶川)。

威州卫作为一个卫,位于四川成都以西地区,是防范西面少数民族的重要军事卫所,主要作用是维持西南边疆稳定、巩固政治统治。设立于洪武十二年。

此处设卫,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和管理。威州地区民族众多,情况复杂,必须保证在该地区的政治权威,确保政令的畅通和执行。

杨凡成功到达威州卫后,按例先是找直系上官总旗报到,以证明自己到了。

可得到的答复是,总旗并不在军营,似乎是去最近的城里了。杨凡无奈,只得让他们去通知那总旗,自己则带着石望在营地里干等,等得久了,便在这军营中四处观望。

这地方说是军营,杨凡却觉得更像是难民营,窝棚歪七扭八,混着木制小屋遍布视野中。

只有远处一处平地空旷无一物,应该是校场,可那校场也久不使用,如今堆放着不少杂物,像是个露天仓库。

而且按理来说,一个卫有五千多人的军户编制,如今这里却只有寥寥一两百人。除了人数,一个卫还应有供应五千多卫所兵屯垦的田地,可杨凡沿途所见,虽有田地,却满目凋零,哪怕有人耕耘其中,也是毫无生气。

卫所兵正如传闻那般:“经年戍守,身却无挂体之裳,日鲜一餐之饱;每见一兵,有单衣者,有无裤者,有无鞋袜者;饥寒逼体,绥而病,僵而卧者比比皆是;人仅骨立,衣甲全无”。

两人还在四处闲逛张望时,忽听到一阵爽朗笑声,随后一个穿着布甲长靴的男人迎面走来,他浓眉大眼,脸上满是热情。

见他走来,杨凡已经大概猜到他的身份,当下拜见道:“属下新任小旗杨凡,拜见总旗大人!”

这总旗姓陆,都江堰人,他早些时候便已从百户所得知了消息,眼前这年轻人走了关系,直接调来当小旗。

后续是要一直在卫所养老,亦或只是过来镀金目前尚不可知,不过这种人物,保不定背后有某些来自成都的大人们为其站台。

所以陆总旗不仅不会摆上官的威严,反而要广结善缘,以求日后能够多条路子。

陆总旗连忙将杨凡扶起来,热情地拉着他的肩膀:“今日疏忽,忘记杨兄弟要来,是我的不是,还请杨兄赏脸,让我为你赔罪洗尘。”

“不敢不敢,陆大人真是折杀属下了。”

可陆总旗却十分坚持,杨凡不好拂了他的面子,只好随着他一路去了最近的镇上,点上一桌子菜,喝了一晚上的酒。

杨凡无意和这些卫所的武官过多纠葛,他本就要去那营兵制的队伍里,来做这小旗只是过渡,这个陆总旗也只是一个过客罢了。

但同时也不好得罪这卫所体系的人,毕竟谁也不想多一个敌人。

饭吃到一半,两人基本聊开了,杨凡为陆总旗献上仪金二十两。陆总旗瞬间双眼放光,嘴上说着不用,可心里却乐开了花。

仪金是官场礼仪费用,比如新官上任、官员之间的拜访、官员寿辰等场合,下级官员或相关人员会送上仪金,以表敬意和祝贺。

可陆总旗年过半百,在这岗位也从新兵蛋子变成了小领导,收礼不少,仪金却是屈指可数。

陆总旗当即就觉得杨凡越看越顺眼,拍着胸脯说要给他分配一个最舒服的小旗队,保他舒舒服服,哪怕自个在省城抱着小妾享受,一年不来驻地,他都有法子保他没事。

说完这个,陆总旗又是几杯酒下肚,开始以过来人的口吻,要教他如何在武官队伍里,过得舒服,过得自在,还能敛财有道。

这话匣子一开,陆总旗先是羡慕了一阵营兵。说朝廷主要供养营兵,每年都发武器装备,军饷军粮也远比卫所军丰厚。

卫所军平时的武器装备很少更新换代,军饷也少得可怜,如今已成家的卫所军士每年军饷折平价银六两,未成家的仅三两。羸老残疾卫所士兵每年仅折平价银二两五钱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