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280章 文脉筑基!三朝风华照全球

澈心文娱的Ip战略中心,整面墙的巨型电子屏被分割成三张联动的数字图谱——左侧是“唐诗Ip矩阵”,中间是“宋词Ip矩阵”,右侧是“元曲Ip矩阵”,每一张图谱上都用发光节点标注着影视、动漫、文学、文旅等衍生形态,节点间的金色线条交织成网,末端闪烁着“开发完成”的绿色标识。苏澈站在屏前,身旁围拢着核心团队,指尖划过“唐诗”图谱上的最后一个节点,语气带着欣慰:“唐诗、宋词、元曲三大Ip的全形态开发,今日正式收官。‘唐宋元明清’的地基,算是打牢了。”

战略中心的氛围没有庆功的喧闹,却透着沉淀后的笃定。张岚手中的平板实时刷新着全球数据,她抬眼看向苏澈,声音清晰有力:“三大Ip的影视、动漫、文学核心开发已100%完成,衍生文创、数字资源同步落地。更关键的是,全球范围内‘唐朝’‘宋朝’‘元朝’文化关键词搜索量24小时内暴涨1000%,其中北美地区涨幅1200%,欧洲1100%,东南亚950%,高校、文化机构的合作咨询量环比增长300%。”

她轻点平板,调出细分数据:“唐诗Ip这边,《唐诗风云》影视续集完成后期制作,《诗仙少年》系列动漫更新至第三季,全网播放量累计破8亿;《唐诗三百首》典藏版推出12种语言版本,全球销量破500万册,被200所高校列为文学教材。宋词Ip的舞台剧全球巡演追加至80场,衍生的《宋词选》有声书下载量破3亿次,‘宋词书法工坊’在全球15个城市落地。元曲Ip更不用说,影视票房破3亿,动漫获全球大奖,衍生的‘元曲吟唱班’在中小学的覆盖率已达35%。”

林墨望着屏幕上的元曲Ip图谱,指尖轻轻摩挲着桌面的元曲剧本手稿:“最意外的是元曲的长尾效应。影视和动漫播出后,很多年轻人主动研究元代社会风貌,我们之前整理的《元曲文化考据手册》在数字库的下载量破1000万次。有海外创作者根据手册里的元代市井细节,自发创作了《元曲新编》短篇漫画,在社交平台引发二次传播,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文化自传播’效果。”

她想起开发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忍不住笑了:“当初做《宋词故事》文学改编时,我们纠结要不要简化‘格律’相关内容,怕年轻读者觉得晦涩。苏总坚持保留,还让我们加入‘格律小课堂’,没想到现在很多中学生拿着这本书做诗词作业,甚至有海外学校把‘格律解析’纳入中文选修课。”

赵凯的注意力则集中在技术支撑的复盘上:“三大Ip开发过程中,‘历史场景特效系统’迭代了三次,从唐诗的写意水墨到元曲的市井写实,技术适配性越来越成熟。现在我们能在72小时内完成一个朝代核心场景的高精度建模,这为后续明清Ip的开发节省了至少40%的时间。”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而且通过分析用户在数字库的浏览数据,我们发现海外用户对‘唐代长安街景’‘宋代书院’‘元代勾栏瓦舍’的关注度最高,这为接下来的VR功能落地提供了明确方向。”

苏澈点头,想起刚才团队讨论的明清Ip初步规划:“唐诗重‘情’,宋词重‘韵’,元曲重‘真’,这三大Ip的开发让我们摸清了不同朝代文化的传播密码。接下来的明代Ip,要抓住‘开拓’与‘市井’两大关键词,《郑和下西洋》侧重文明交流,《明代市井图志》侧重生活百态;清代Ip则聚焦‘融合’与‘人文’,《红楼幻境》深挖人性,《纳兰词传》侧重情感共鸣。”

就在这时,电子屏中央突然浮现出一道柔和的银蓝色光晕,没有繁杂的音效,只有一行清晰的文字缓缓浮现:“检测到‘唐宋元’核心Ip全形态开发完成,文化传播覆盖180国,全球文化关注度显着提升,第三阶段任务进度更新至50%。奖励解锁‘历史文化场景VR复刻’功能——可1:1还原指定历史场景,支持多用户沉浸式互动、文化细节智能讲解,适配教育、文旅、创作等多场景应用。”

光晕散去,屏幕上自动弹出VR功能的演示画面:盛唐长安的朱雀大街上,胡商的驼队缓缓走过,街边的酒肆里传来李白的吟唱,用户可以自由穿梭其中,点击任意器物就能弹出详细的历史注解;宋代的岳麓书院内,朱熹正在讲学,用户可以坐在学子中间,实时查看讲学内容的白话翻译与文化背景;元代的勾栏瓦舍前,关汉卿正在指导杂剧排练,用户能近距离观察演员的服饰妆容、舞台道具的制作工艺。

“这个功能太及时了!”赵凯率先反应过来,推了推眼镜,“我们可以把它和‘文化Ip进校园’计划深度结合,让学生们‘走进’历史场景,沉浸式学习。比如讲‘赤壁之战’,学生可以通过VR站在战船甲板上,直观感受战争的战术布局;讲‘杜甫的茅屋’,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安史之乱后的社会残破,更能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情怀。”

张岚立刻补充商业落地思路:“文旅方面,我们可以和全球各大博物馆合作,打造‘虚拟文化展厅’。比如与卢浮宫合作,推出‘唐宋元文化特展’,用户不用出国就能在VR中欣赏《清明上河图》的细节,还能与虚拟讲解员互动;创作方面,开放场景素材库,让全球创作者免费使用VR场景进行影视、动漫、游戏创作,进一步扩大文化Ip的影响力。”

林墨则想到了文化传承的细节:“我们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VR场景的内容打磨。比如还原唐代的缫丝工艺,让苏绣传承人指导虚拟人物的操作手法;还原宋代的点茶技艺,让茶艺大师标注每一个步骤的讲究。这样一来,VR不仅是场景复刻,更是活态的文化传承。”

苏澈看着团队热烈讨论的样子,心中愈发清晰:“这个功能的核心不是‘炫技’,而是‘赋能’——赋能教育,让文化学习更生动;赋能创作,让文化表达更多元;赋能传播,让文化体验更直观。”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接下来,技术团队先聚焦三大核心场景的VR开发:长安街景、岳麓书院、元大都勾栏瓦舍,下个月先在‘文化Ip进校园’的试点高校上线;运营团队同步对接全球博物馆和文旅机构,推进合作落地;创作团队把VR场景纳入明清Ip的前期筹备,让《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红楼幻境》的大观园,从一开始就具备VR适配性。”

就在团队分头行动时,战略中心的门被推开,牛津大学的戴维·威廉姆斯教授带着几位教育学者走了进来。他们是专程来洽谈“文化Ip进校园”深化合作的,看到屏幕上的VR演示画面,立刻被吸引住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之前用影视片段教学,学生还是有距离感,有了这个VR功能,他们就能真正‘置身’历史场景,这种沉浸式体验比任何教材都有效。”

戴维教授指着长安街景的演示画面:“我们计划开设‘唐代社会生活’选修课,学生可以通过VR体验唐代的科举、商贸、娱乐,再结合《唐诗》的原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希望能和你们合作,把更多历史场景纳入课程。”

苏澈笑着回应:“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文化传承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双向的体验与共鸣。接下来我们会陆续开发更多朝代的VR场景,也欢迎全球的教育机构和学者参与内容共建,让这些虚拟场景成为全球共享的文化教育资源。”

当天下午,“历史文化场景VR复刻”功能的首批试点消息一经公布,就引发了全球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关注。国内的清华、北大等高校第一时间提交了合作申请,海外的牛津、哈佛、东京大学也纷纷表示愿意参与试点。某海外教育平台的负责人表示:“这种沉浸式的文化教育方式,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华国文化的学习变得更有趣、更深入。”

苏澈站在战略中心的落地窗前,望着远处文化中枢的轮廓,心中感慨万千。从十年前的一个初心,到如今三大Ip的圆满收官,再到VR功能的解锁,“唐宋元明清”的文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他想起当初开发唐诗Ip时,团队为了还原一个唐代酒肆的细节,翻遍了《唐六典》和敦煌壁画;想起宋词舞台剧全球巡演时,海外观众跟着哼唱“但愿人长久”的动人场景;想起元曲影视上映后,年轻人主动走进书店购买《元曲选》的画面。

这些点点滴滴的瞬间,汇聚成了文化传播的洪流。全球搜索量的暴涨,不是偶然,而是无数人对东方文化的好奇与热爱;任务进度的超前,不是运气,而是团队对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张岚发来最新的合作数据:“已有50个国家的100所高校确认参与VR功能试点,20家全球顶级博物馆提出合作意向,文旅方面,西安、开封、北京等城市已计划将VR场景融入当地的文化旅游项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