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71章 专辑销量破千万

澈心工作室的晨光里,落地窗前的电子数据屏突然爆发出一阵刺眼的白光——“《澈·时光》专辑销量突破1000万张”的金色字样,在屏幕中央缓缓旋转,下方的小字标注着“上线3个月零5天,蓝星华国首张新人千万销量专辑”。李薇手里的青花瓷杯“哐当”一声撞在桌角,茶水溅在《三国》长剧的剧本上,她却浑然不觉,手指颤抖着刷新页面:“真……真破千万了!乐云刚发的实时数据,实体专辑卖了620万张,数字专辑380万张,海外销量都破80万了!”

老林凑过来,老花镜滑到鼻尖也没顾上扶,盯着屏幕上的销量曲线——那条从预售期就陡峭上扬的曲线,此刻在“1000万”的位置形成一个金色的峰值,旁边还弹出了蓝星华国唱片协会的认证标识。“我这辈子组乐队,最大的梦想就是专辑卖100万张,你倒好,直接翻了十倍!”他拍着苏澈的肩膀,声音都在发颤,怀里抱着的《稻香》竹笛样品,差点滑落在地。

瓷坊老师傅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手里提着一篮刚烧好的“千万销量纪念瓷”——每个瓷盘上都刻着“澈·时光 千万销量”的字样,釉色是特意调配的“稻穗金”,盘底还印着专辑十首歌的迷你乐谱。“阿澈,老街的人都在传你的好消息,我连夜烧了这篮瓷盘,给你做贺礼!”老师傅笑得眼角皱成了褶,“你这专辑里的《老街瓷声》,现在成了我们瓷坊的‘招牌曲’,来买瓷的人都要问一句‘是不是歌里唱的那个瓷坊’!”

苏澈走到数据屏前,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上的“1000万”字样,心里却没有预想中的狂喜,反而想起了专辑筹备时的那些细节——为了录《稻香》的稻田采样,他和老林在蓝星南部的田埂上蹲了三个清晨,裤脚沾满露水和泥点;改编《将进酒》时,周延大师为了一个唢呐音,反复吹奏了二十遍,直到嘴角磨出红印;连专辑里最“简单”的《同桌的你》,他都特意找来了当年的旧钢笔,录下写字的“沙沙声”,只为还原最真实的校园记忆。

“这些销量,不是我一个人的。”苏澈轻声说,目光扫过工作室墙上的粉丝众筹名单、新人歌手的demo封面、瓷坊老师傅的工作照,“是蹲在稻田里采样的我们,是熬夜改编曲的周延老师,是众筹时捐100元的3000位粉丝,是瓷坊里烧瓷的老师傅……是所有相信‘好音乐有力量’的人,一起做到的。”

话音刚落,李薇的手机就收到了蓝星日报的推送——《〈澈·时光〉千万销量:华语音乐的“品质升级”信号》。评论里写道:“这张专辑的突破,不止是‘新人千万销量’的数字纪录,更是华语音乐从‘流量导向’到‘品质导向’的转折点:它没有靠热搜营销,却靠《稻香》的田园共鸣、《将进酒》的文化厚度、《老街瓷声》的生活温度,打动了从孩童到老人的全龄段受众;它没有局限于单一风格,而是将古风、摇滚、抒情与非遗文化融合,开创了‘多元文化音乐’的新范式。苏澈用10首歌证明,华语音乐不需要靠‘洗脑旋律’讨好市场,靠真诚与品质,照样能走向千万听众。”

评论很快被央视文娱、蓝星文旅等官方账号转发,#苏澈 千万销量 华语音乐升级# 话题瞬间冲上抖乐热搜第一,阅读量破12亿。粉丝们自发制作“千万销量纪念册”,里面收集了专辑从筹备到上线的幕后照片:苏澈在稻田里举着录音笔的背影、老林调试竹笛的专注、周延大师演奏琵琶的侧影,还有粉丝在签售会上递来的稻穗、手绘的瓷坊画。

更让人意外的是,不同群体的反馈呈现出“全龄覆盖”的特点——某小学的音乐老师发视频,称自己用《稻香》教学生认识“田园音乐”,孩子们跟着歌词画稻田,还主动问“什么是稻穗”;某养老院的护工留言,“老人们听《将进酒》时,会跟着念‘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的还会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海外华人博主则晒出外国朋友学唱《稻香》的视频,“他们虽然不懂中文,却能跟着旋律哼,还问我‘中国的稻田是不是真的这么美’”。

专辑的海外影响力也在持续发酵——Spotify数据显示,《将进酒》在海外华语歌曲榜连续4周夺冠,《稻香》进入全球民谣歌曲榜前20,成为首个进入该榜单的蓝星华语作品。亚马逊图书甚至推出了“《澈·时光》文化解读套装”,将专辑歌词与唐诗、三国历史、陶瓷文化结合,销量在文化类书籍中排名第三。

行业内的转变更是肉眼可见——星芒唱片宣布“未来三年将减少50%流量艺人签约,重点扶持原创音乐人”;光影影视启动“文化Ip音乐计划”,邀请苏澈担任音乐总监,计划为《三国》长剧打造“全民乐配乐专辑”;甚至之前坚持“流量至上”的几家唱片公司,也开始举办“原创作品征集大赛”,要求参赛作品“必须包含至少一项传统文化元素”。

就在工作室一片欢腾时,苏澈的脑海里响起系统提示音,淡蓝色的光膜带着金色的流光,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璀璨:

【检测到宿主专辑《澈·时光》销量突破1000万张,成为蓝星华国首张新人千万销量专辑,推动华语音乐从“流量”向“品质”升级,触发“行业标杆”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解锁新功能:华语音乐品质标准制定(顶级)——可联合行业协会输出“高品质音乐创作规范”,功能包括:

1. 创作标准:明确“情感共鸣、文化内核、制作严谨”三大核心指标,为原创音乐提供创作参考;

2. 文化融合:提供“传统民乐 现代音乐”“历史文化 流行元素”的融合方案模板,助力音乐人挖掘文化价值;

3. 海外输出:对接国际音乐平台,为优质华语音乐提供“文化解读 多语言适配”服务,提升海外传播力;】

【触发主线任务终极阶段:“华语音乐品质生态构建”,任务要求:3个月内联合10家头部音乐机构、5所音乐学院,成立“华语原创音乐联盟”,推出“新人原创扶持计划”,任务奖励:声望值点,“蓝星华国音乐终身成就奖”提名,澈心工作室升级为“国家级音乐文化创新基地”。】

苏澈关掉光膜,看向窗外——老街的瓷坊门口挂起了“恭喜《澈·时光》千万销量”的红色横幅,不少游客举着专辑封面和青花瓷盘合影;远处的广场上,有街头艺人弹唱着《稻香》,周围围了一圈跟着哼唱的人,有小孩,有老人,还有背着书包的学生。

“苏老师,林晚秋发来消息,她的《江城》在乐云原创榜排第三了!”李薇拿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林晚秋的留言:“苏老师,谢谢您让我知道,普通的老街故事也能被这么多人喜欢——我现在在写一首关于瓷坊老师傅的歌,想请您帮我看看歌词。”

苏澈接过手机,看着林晚秋写的歌词——“老师傅的手,磨出了茧,瓷土在他手里,变成了天”,眼眶突然有些发热。他想起自己刚穿越时,在老街瓷坊听到的那句“好瓷器要经得起火炼,好音乐要经得起听”,此刻终于有了最真切的体会。

傍晚,工作室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庆祝宴,没有邀请任何媒体,只有团队成员、瓷坊老师傅、周延大师和几个新人歌手。大家围坐在长桌旁,用的是老师傅烧的“千万销量纪念瓷盘”,吃的是老街餐馆做的家常菜,席间还播放着《澈·时光》的专辑曲目。当《老街瓷声》响起时,老师傅跟着旋律轻轻哼唱,手指在桌上模仿拉坯的动作,眼里满是温柔。

苏澈举起酒杯,站起身:“敬《澈·时光》,敬每一个为好音乐付出的人,更敬华语音乐的未来——我们要让更多人知道,华语音乐不止有流量,更有品质;不止有娱乐,更有文化;不止能打动国人,更能走向世界。”

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混着《老街瓷声》的旋律,在工作室里久久回荡。苏澈知道,《澈·时光》的千万销量不是终点,而是“文娱复兴”的又一个里程碑——接下来,他要带着更多原创音乐人,把华语音乐的品质和文化,唱给更多人听;要让蓝星的文娱行业,真正迎来一个“以品质为荣、以真诚为贵”的新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