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143章 综艺市场空白!苏澈要搞创新

澈心工作室的周末午后,苏澈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手里拿着平板,眉头却越皱越紧。屏幕上播放的是蓝星当前最火的音乐综艺《星光派对》——镜头里,嘉宾们围着游戏道具打闹,半小时的节目里,真正唱歌的时间不到5分钟,剩下的全是“组队撕名牌”“互喂零食炒cp”的环节。某流量爱豆走音的演唱被后期修音掩盖,镜头却反复给到他和女嘉宾的“暧昧互动”,弹幕里满是“磕到了”的粉丝刷屏,偶尔有观众吐槽“想看唱歌,不是看恋爱真人秀”,却很快被淹没。

“这就是现在的综艺常态?”苏澈关掉平板,随手翻了翻桌上的“蓝星综艺市场报告”——数据显示,近一年上线的32档音乐综艺中,28档包含“游戏竞技”“情感互动”环节,19档明确将“cp营销”作为核心卖点,真正聚焦“唱功比拼”的纯音乐综艺,数量为0。报告末尾的观众调研更刺眼:72%的观众表示“对综艺里的游戏、炒cp感到疲劳”,68%的受访者“想看到纯粹的歌手比拼,听好歌”。

他想起工作室的林晓——去年凭《后来》火遍蓝星,却因为拒绝在综艺里炒cp、不愿参与游戏环节,被多家综艺邀约拒之门外;还有之前在《生命的价签》 soundtrack 里合作过的独立音乐人阿哲,唱功扎实却没流量,发了三首原创歌曲都没人关注,只能靠跑酒吧驻唱维持生计。“明明有那么多有实力的歌手,却只能在综艺里当‘游戏工具人’,靠炒cp博眼球——这不是音乐综艺该有的样子。”苏澈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综艺市场空白:纯唱功、无作秀的音乐竞技。”

“苏总,您找我们?”下午三点,工作室的核心成员都聚到了会议室,李薇抱着综艺市场的数据报表,张岚手里拿着几家平台的综艺邀约(全是“游戏 cp”模式),连刚结束《三国》后期工作的周明,也被苏澈临时叫了过来。

苏澈把平板放在会议桌上,调出《星光派对》的片段,语气带着笃定:“我想做一档不一样的音乐综艺——没有游戏,没有cp炒作,只聚焦‘纯唱功比拼’。让歌手站在舞台上,靠歌声说话,观众只凭耳朵投票,不管他是不是流量,有没有话题。”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李薇先开口:“苏总,我查过数据,蓝星近五年没做过纯唱功综艺了。平台方说‘太单调,没爆点’,之前有公司试过做小规模的《歌手挑战赛》,因为没有游戏和cp,收视率垫底,播了3期就停了……”

“收视率垫底,不代表观众不喜欢,是没做对。”苏澈打断她,打开自己的笔记,“之前的《歌手挑战赛》为什么失败?因为他们选的歌手一半是流量爱豆,唱功不过关,还硬要飙高音;赛制设计也混乱,一会儿评委打分,一会儿粉丝投票,根本没做到‘纯粹’。我们要做的,第一,选角只看唱功,不看流量,不管是成名歌手还是素人音乐人,只要唱得好就有机会;第二,赛制简单直接,踢馆、补位、大众听审团投票,全程聚焦舞台演唱;第三,舞美、后期全为‘听歌’服务,不搞花里胡哨的特效,镜头多给歌手的演唱细节,少给无关的互动。”

周明眼前一亮,他拍了拍桌子:“我支持!之前拍《三国》,我们靠‘尊重历史’打破了流量魔咒,现在做综艺,一样能靠‘尊重音乐’走出新路。观众不是不喜欢纯粹的东西,是没人敢做、没人做好——你看《生命的价签》,没有流量明星,不也靠真实火了?”

张岚还是有些犹豫:“可平台那边……之前我们谈《三国》的版权时,平台就说‘纯品质路线风险高’,要是综艺再做纯唱功,他们会不会不接?”

“平台不接,是因为他们没看到‘纯粹’的价值。”苏澈打开系统界面,心里默念“希望能有综艺策划的支持”——话音刚落,淡蓝色的光膜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宿主发现综艺市场空白,提出“纯唱功音乐综艺”创新方向,符合“文化品质传承”理念,解锁“综艺策划全案”功能!】

光膜上瞬间展开一份详细的《歌手·当打之年》(蓝星版)策划案,从赛制设计、选角标准到舞美方案、宣发策略,一应俱全:

- 赛制核心:邀请8位“实力歌手”作为首发阵容(涵盖流行、摇滚、民谣等不同风格),每两周进行一次“踢馆赛”——3位素人\/小众音乐人挑战首发,大众听审团(1000人,涵盖不同年龄、职业,无粉丝群体)现场盲听投票,票数最低的歌手淘汰,踢馆成功的歌手补位;最终总决赛采用“歌王争霸赛”,歌手演唱3首不同风格的歌曲,由听审团 专业音乐人评审(5位,均为音乐制作人、声乐教授,无流量艺人)共同投票选出“年度歌王”。

- 选角标准:明确“三不选”——流量爱豆(无专业唱功认证者)不选、靠综艺炒作出名者不选、拒绝唱原创\/只唱口水歌者不选;优先邀请“有代表作但缺乏曝光”的实力派歌手(如林晓、阿哲)、“深耕小众领域的音乐人”(如民谣歌手、歌剧演员)、“素人里的唱功黑马”(通过线下海选选拔)。

- 舞美与后期:舞台设计简约大气,以“声光电服务歌声”为原则——无复杂游戏道具,主舞台用“环形声廊”设计,确保听审团和观众能听到最真实的音质;后期剪辑“去娱乐化”,删除所有歌手后台互动的无关片段,只保留“演唱前的准备(如和乐队沟通编曲)”“演唱过程”“投票结果公布”三个环节,字幕重点标注“歌手的演唱技巧(如真假声转换、气息控制)”“歌曲创作背景”,而非“艺人八卦”。

“有了这个策划案,平台那边就好谈了!”苏澈把策划案投影到屏幕上,指着“市场调研”部分,“系统给出的数据显示,蓝星25-45岁的‘品质观众’群体,近一年对综艺的付费意愿增长了40%,他们正是‘纯唱功综艺’的核心受众。而且,我们可以承诺‘不搞流量营销,不买热搜’,靠节目质量吸引自然流量——就像《生命的价签》,靠口碑逆袭。”

团队成员们看着详细的策划案,之前的顾虑渐渐消散。李薇翻到“招商方案”部分,眼睛一亮:“策划案里还提到‘品牌联动’——可以和音响品牌、耳机品牌合作,打造‘沉浸式听歌’场景,甚至可以联合瓷坊做‘歌手主题瓷杯’(如印上歌手的代表作歌词),这些都是‘品质路线’的招商亮点,比炒cp的综艺更吸引高端品牌。”

瓷坊老师傅听说要做音乐综艺,特意赶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刚烧好的“音乐主题瓷盘”——盘面上用青花绘制了麦克风和五线谱,边缘刻着“好歌如瓷,越品越醇”。“要是综艺需要周边,我随时能烧!”老师傅笑着说,“比如给每个歌手定制‘专属瓷牌’,上面刻着他们的代表作,观众投票后能兑换,既好看又有纪念意义,比那些塑料应援物强多了!”

老周也从医院发来消息,说病友群的阿姨们“早就想看纯唱歌的综艺了”:“之前看那些综艺,全是年轻人打闹,我们根本看不懂,要是有苏总做的综艺,只听歌、投票,我们肯定追!”

接下来的一周,苏澈带着策划案拜访了三家长视频平台。某平台的内容总监看完策划案,犹豫道:“纯唱功、无游戏、无cp……确实创新,但我们担心‘话题度不够’,毕竟现在的综艺都靠热搜引流。”

“话题度,不一定靠炒cp。”苏澈打开平板,播放了一段林晓在录音棚里清唱《后来》的片段(无修音,只有钢琴伴奏),“这段视频在我们工作室的账号上,没有任何营销,播放量破了500万,评论里全是‘想听林晓在舞台上这么唱’‘好久没听到这么干净的歌声了’——这就是‘纯粹’的话题度。观众不是不需要好内容,是我们没给他们足够的好内容。”

他又指着策划案里的“素人踢馆”环节:“我们计划在全国搞10场线下海选,寻找‘民间唱功高手’——比如酒吧驻唱的歌手、音乐学院的学生、甚至是喜欢唱歌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和歌声,本身就是话题。之前《生命的价签》里的老周、小宇,都是普通人,却成了电影的核心话题,综艺也一样。”

平台总监沉默了片刻,最终点头:“我们愿意赌一把!就按你的策划案来,平台给‘A级资源’支持,要是前期数据好,立刻升级成‘S级’!”

消息传到网上,#苏澈要做纯唱功综艺# 话题迅速冲上热搜,网友们的期待声刷屏:

- “终于!不用再看综艺里的游戏和cp了!只想安安静静听好歌!”

- “希望苏总能说到做到,别最后又加游戏环节——相信你的品质路线!”

- “提名林晓!她的《后来》清唱太绝了,一定要上这个综艺!”

- “要是能看到小众音乐人有舞台,我愿意每周守着看!”

当天晚上,系统的淡蓝色光膜再次亮起,金色的文字带着“创新认可”的温度:

【检测到宿主推出“纯唱功音乐综艺”创新方案,解锁“综艺策划全案”,获得平台支持与观众期待,填补蓝星综艺市场空白,触发“综艺创新”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综艺创新”后续权限更新:

1. 解锁“综艺资源对接”绿色通道:系统自动匹配优质合作方——音响品牌“蓝星之声”主动提出独家冠名,提供专业音响设备;线下海选场地(全国10个城市的音乐厅)免费小说网站提供;

2. 触发“歌手报名热潮”:上线24小时内,近500位歌手报名(含林晓、阿哲等实力派,及多位小众音乐人),系统自动生成“唱功评估报告”,辅助选角;

3. 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文化创新项目”扶持资金8000万元,用于综艺制作与宣发,确保“纯唱功”路线不被商业因素干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