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年底,建康迎来了一大喜事,那就是谢家与皇族联姻。
谢晦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刘义隆的两个弟弟。
所以,谢晦喜气洋洋的派他的妻子曹氏和长子谢世休送两个女儿到建康出嫁。
可真是华灯溢彩,名动京师,富贵繁华不可一世。
与此同时,刘义隆借口要征伐北魏,在朝廷上大张旗鼓的研究策略,主要是做给傅亮看的。
又声称,北伐这样的大事,得先去京口兴宁陵去祭拜祖陵,然后开始了大规模运作水军,整治行装,放到战舰上。
他又让傅亮赶紧写信给谢晦,通报此事,咨询一下他的意见。
谢晦刚刚嫁了女儿,又听皇帝派人来征询意见,于是便没有起疑。
但是还是有明白人的,426年春正月,谢晦弟弟黄门侍郎谢遁,怎么都瞧着不太像,有猫腻,赶紧飞马传书,给谢晦示警。
谢晦这个玩意儿,彻底被刘义隆迷惑住了,还是觉得傅亮的消息才靠谱,人呢,都愿意相信自己希望的。
他还作死的一股傻劲儿,拿出傅亮的书信来,跟谘议参军何承天等谋臣,显摆得瑟。
何承天等人却心惊肉跳,日夜难安,劝他还是长点心吧。
谢晦依旧不以为然,还煞有其事地起草奏折,一顿建议,建议刘义隆推迟北伐,到明年再说。
但是没过几天,谢晦就得到了一个五雷轰顶的消息,局势已明了!江夏内史程道惠传来消息,朝廷有大动作,要收你们了!
这个时候,谢晦才开始慌了,赶紧将何承天叫来问计,如今,该怎么办?
何承天早都寻思很久了,当下给了两个建议:
首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跑吧,投北魏;
其次,是派心腹守住义阳(信阳);谢晦自率大众战于夏口;如果成了反攻建康,败了,再投北魏!
其实何承天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审时度势,此时驻守襄阳的是雍州刺史刘粹,这人,根本商量不了,特忠心刘裕,关键最要命的是,当年他曾护卫四岁的刘义隆,驻守京口。你说那是什么感情?只要打起来,一定会被襄阳方面截住,走汉水和随枣这两条路,没戏!所以只能走陆路,从义阳北逃。
谢晦琢磨了半天,总觉得自己还行,荆州兵精马壮,粮食充足,怎么就得跑路呢?
还是留在江陵打一打再说吧,不行再跑呗。可是他压根没考虑,到时候你往哪跑?还跑得了吗?
刘义隆可不像他那么没头脑,大行动之前,为了万无一失,还拉来了两个打手:王弘和檀道济。
按理说,这俩人也参与废帝政变,刘义隆秀怎么就不追究了呢?
这就是刘义隆的高明之处,难得糊涂,就当他们没直接参与,反正俩个哥哥的死,也不是他们下的手。
而且王弘的弟弟王昙首还是刘义隆的心腹,刘义隆派他出使,说服哥哥。
王华等人都懵了,我的祖宗,你这能行吗?万一他们合兵一处,可如何是好?
刘义隆高深莫测的一笑:“做事关键在要用人,用人在于了解他们。
檀道济,王弘,只是胁从,本非主谋,而且杀害我兄长之事,又与他们无关;我这就是给他们个机会,让他们将功折罪,他们并没有反叛之心,正好需要这样一个机会证明自己,放心吧,不会有事的。”
果然如刘义隆所料,正月十五,檀道济接到诏命,到建康报到。
他为啥敢来呢?
王昙首搞定了王弘,王弘特特的跑了去,又把檀道济搞定了,反复强调,刘义隆答应,既往不咎,让他们重新站队了。
王弘也不是一般人,早在刘义隆登基,大肆封赏政变党时,他就坚决表示,废立和迎立,跟我一毛钱关系可没有啊,我啥都不知道,无功不受禄,死活辞让司空一职。
刘义隆反复观察,看出了他的心意,也就没强行封赏。
王弘投诚之后,徐羡之等人的所作所为,很快递交给了刘义隆手里。
有了这份材料,正月十六,刘义隆下了讨伐诏书!
刘义隆也讲理,没扩大打击面,主要追究的不是废帝而是杀兄!
随即公布了徐羡之、傅亮、谢晦杀害他俩哥哥的罪状,昭告天下!
至于谢晦,他尤其痛恨,决定御驾亲征,这时的中领军到彦之也不耍花枪了,即日西上。
征北将军檀道济后面跟上。
雍州刺史刘粹把后路也堵上了,防止贼人从水路北逃投敌!
同时刘义隆声明,罪人只有谢晦等人,余人全都不问,荆州所部,应该把谢晦给我直接五花大绑送来,关官封万户侯!不行的话,提头来见也行!
诏书颁布后,刘义隆威风凛凛稳坐朝堂,又给徐羡之、傅亮各下了一份诏书!
来见我!皇室都敢杀!咱们算算账吧!
徐羡之知道大限将至,想跑,来不及了,手捧诏书看了又看,最后,上吊自尽。
傅亮外逃被捕,被街头正法,刘义隆顾念傅亮有荆州迎驾之功,没有赶尽杀绝,将傅亮全家流放,连他的侄子,重要党羽徐佩之也放过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