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帝刘骏驾崩的消息传到北魏,拓跋浚以为听错了,死了?真的吗?
那黄河以南我是不是该拿回来了?
可是他还得再观察观察,谋定后动!
新近他得了一本北魏史官写的刘宋史料,无聊时,常常翻看,时时偷笑,很快又想到了什么,眉头紧锁。
他立刻诏史官进宫。
拓跋浚拎着书角,笑着问:“你们写的这些是真的吗?”
史官们铁青着脸,揉了揉鼻子道:“反正都是他们那边的人传过来的,也许是真的吧……”
拓跋浚哈哈大笑,道:“那这本史书里怎么都是那边的历史,咱们这边记录的为何这么潦草?”
史官们看了看他,没吱声。
拓跋浚叹了口气,道:“是不是因为崔浩案啊?”
众人沉默,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崔浩碑史案,血流成河,至今想来还是令人不寒而栗,谁敢写当代魏史啊?
拓跋浚将那本史书放在玉案上道:“你们该写写吧,照实写就行,堂堂大魏居然没有一部当代史怎么能行呢?放心,朕不看就是。”
北魏当代史从这时开始恢复记录,可能是拓跋浚看了刘骏被摸黑的过程也害怕了,还是让自己人记录吧,至少不敢瞎说,后人修前史时,也好有个第一手资料。
安排完这件事,还是得回到争夺河南之地的战略上来,可是南北人为割裂,实际上就是同一片天空,江南发生饥荒,北方也好不到哪里去,没粮,没钱,这仗怎么打?
于是拓跋浚下诏,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这已经是他继位十年来,第五次开仓赈济灾民。
拓跋浚同时颁布宽容惜民的旨意,免除繁杂苛税,轻徭薄赋,不紧急的事务全都废除,务必使想物尽所用,人安其本业。
之前拓跋浚曾经诏令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膝下只有一子的,不服徭役。
如今又添加了一条,将太官厨食赏赐给京城七十岁以上的百姓,以终其天年。
刘骏去世的同时,拓跋濬因为天旱的缘故,总觉得自己帝德有失,老天惩罚,于是减少膳食以责备自己。
别人还可以,冯皇后怎么可能不心疼?虽然不敢违背圣意,擅自增加菜品,但是尽量将拓跋浚爱吃的亲自烹煮,做到少而精,保证夫君的营养供应。
小夫妻正对着简单饭菜吃得不亦乐乎时,侍卫报告,有紧急军报!
拓跋浚一只脚垂下塌来,以为刘宋又出了幺蛾子,用筷子指着侍卫道:“快说,发生了什么?”
“北部柔然处罗可汗郁久闾吐贺真去世了!”
“哎哟喂,他也死了?和刘骏约好的?”拓跋浚禁不住调笑了一句。
“他的儿子继位,叫郁久闾予成,号称受罗部真可汗,已经率军南下侵犯我国边境,请陛下裁夺!”
拓跋浚差点把筷子扔出去,我这里正想办法积聚力量攻打刘宋,收取河南呢,这个恶心的蠕蠕又来了!
冯皇后看拓跋浚动怒,赶紧起身,一边给他奉汤,一边笑道:“陛下勿恼,我看他们也就是虚张声势,蠕蠕国力一直没有恢复,兵源也不充沛,无非是新君上任三把火,咱们不必兴师动众,让镇守北方的李青老将军,率领机动骑兵,埋伏在他必经之路,必定一击而溃!”
拓跋浚一听,有道理,于是发下诏令,命李青出击,不出月余,捷报发回,蠕蠕被打跑了,李青追击到大漠深处,获得牲畜战马无数。
冯皇后借机建议拓跋浚封赏边疆将士,给粮、给钱、给老婆!
拓跋浚一律照办!小两口就这么默契。
此时刘宋密探往来如飞,海量信息汇聚而来。
第一条,蔡兴宗被贬,出任新昌太守!
第二条:刘宋皇太后王宪嫄被气死了!
“怎么被气的?”这倒是很令人奇怪!拓跋浚不解的问道。
官员回报:刘宋皇太后,病卧永训宫,派人叫新帝刘子业前来见她,可能有话要交代。
可是刘子业指着门骂传旨的宫人道:“病人身边多鬼怪,很可怕,冲撞到朕如何是好,我才不去呢!”
王宪嫄听宫人哭着回复完,遂大怒,对侍者说:“我已经活不久了,快拿刀来,将我肚子剖开,让我亲眼看看,我十月怀胎怎么会生出这样一个东西!”
没多久王宪嫄就在含章殿含恨去世。
“嗨,可惜了,有母亲多好,不知道珍惜,我看刘子业这俩下子怕不行啊!这王宪嫄多大了?”
“三十八岁,听说谥号文穆皇后。与宋孝武帝合葬于景宁陵。”
“恐怕还得闹出事故来,再探再报吧,朕看先不用打了,刘子业自己就把家拆完了!”拓跋浚禁不住嘴角微微含笑,一副成竹在胸之态。
果然第三条消息很快来了!
刘子业减去了州郡县官一半禄田,并免除了吴兴、琅琊等五郡居民在464年以前的欠租,旧账一笔勾销了!
“哎呀,这倒是出人意料,还行,至少还知道体恤百姓!”拓跋浚由衷感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