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梭”号如同一条归巢的盲鳗,沿着那条由陈子睿“道心”勘破的宇宙缝隙,无声无息地滑入“磐石”小行星侧面那片相对平缓的岩壁阴影之下。强大的引擎熄火,仅靠姿态喷流调整着最后的姿态,最终稳稳地吸附在冰冷、粗糙、布满岁月撞击痕迹的岩体表面。伪装涂层完美地模拟着周围岩石的纹理和辐射特征,从远处看去,它就像一块更大的、形状怪异的太空垃圾,彻底融入了这片死寂的背景。
舱门无声滑开,一股混合着尘埃、金属锈蚀和某种古老衰败气息的冰冷空气瞬间涌入。三人穿戴好轻便的卫生作战服,踏上了这颗将成为暗部根基的小行星表面。
脚下是坚硬的、成分复杂的岩层,混杂着金属矿脉的碎屑。重力微弱,行动间带起细微的尘埃,在头盔灯柱下缓缓飘浮。抬头望去,视野被巨大的、倾斜的岩壁和上方交错嶙峋的岩峰所填满,遮蔽了大部分星空,只有极远处扭曲的引力场在岩峰缝隙间投下变幻不定的诡异光晕。绝对的寂静笼罩着一切,只有维生系统循环的低鸣和自己放大的心跳声在头盔内回响。这里,是星海中被遗忘的坟墓,时间的流速仿佛都变得粘稠而缓慢。
“跟我来。”陈子睿的声音在内部通讯频道响起,沉稳而清晰。他手持一个便携式高精度地质扫描仪,屏幕上的三维模型与苏映雪之前获取的数据实时比对。他引着两人,沿着岩壁谨慎前行数百米,最终停在一处看似普通的、向内凹陷的岩壁前。
扫描仪发出细微的嗡鸣,屏幕上显示出岩壁内部的结构:这里岩层相对疏松,存在几道天然的应力薄弱带,恰好指向更深层那巨大的人造结构边缘。更重要的是,附近没有监测到活跃的能量湍流或引力异常点。
“就是这里。”陈子睿收起扫描仪,从储物装备中取出三支造型奇特、如同大型焊枪般的银色装置——高周波共振切割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我们无需蛮力破开整个山壁,只需顺着这天然的薄弱处,‘点’开通道,如同在混沌中开辟一隙,引‘无’(空间)而入。”
他将切割器分发给苏映雪和林曦月,并调出切割路径的三维示意图。“切割能量设定为最低功率,以穿透岩层、不引发大规模震动为第一原则。路径沿着岩层应力线,避开内部人造结构的关键支撑点。曦月,你的感知最敏锐,负责监控切割点内部的能量反馈和结构稳定性,一旦有异常立刻示警。映雪,你负责左翼路径的精度控制。中间主路径交给我。行动!”
三道幽蓝色的、极其凝练的切割光束无声地射出,精准地刺入陈子睿指定的岩层薄弱点。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没有碎石飞溅。高周波能量以特定的频率震荡,如同最精密的刻刀,沿着岩石的分子结构脆弱处游走、剥离。被切割下的岩石瞬间被高温气化,只留下边缘光滑、散发着微弱红光的切割面。空气中弥漫着岩石熔融后特有的、带着硫磺和金属气息的焦糊味。
林曦月全神贯注,冰蓝色的眼眸透过面罩凝视着切割点深处,冰魄本源之力化作无形的触须,渗透进岩层。她能清晰地“感知”到切割光束前进时与岩层结构的每一次微妙共振,感知到内部人造结构外壳传来的微弱能量波动。“能量传导稳定…结构应力无异常波动…前方三米,岩层密度降低15%,可提升切割速度10%…” 她冷静地汇报着关键数据。
苏映雪则如同最精密的机床,手臂稳如磐石,切割光束在她操控下沿着预设的复杂曲线精准推进,分毫不差。她甚至能根据林曦月的反馈,微调能量输出频率,以适应岩层的细微变化。
陈子睿居中,他的切割光束最为稳定,前进速度也最快。识海中,“溪流”道韵流淌,让他对切割过程的能量流动、岩层反馈有着近乎本能的掌控,如同溪流绕过礁石般自然流畅。他不仅关注自己的路径,更统筹着三人的节奏,确保整体切割面的应力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时间在无声而高效的作业中流逝。数小时后,一个直径约两米、边缘光滑如镜、向内延伸数十米的倾斜通道,赫然出现在岩壁之上。通道尽头,是厚重的、布满尘埃与氧化锈迹的金属壁——那废弃人造结构的外壳!
陈子睿上前,将切割器调整为聚焦熔焊模式,在金属壁上切割出一个可供一人通行的圆形入口。灼热的光束熔穿金属,发出嗤嗤声响,刺目的白光从缺口迸射而出,伴随着沉闷的气压平衡声。
当最后一块金属被切割开,一个尘封了不知多少岁月的内部空间,终于暴露在三人眼前。
* * *
穿过入口,踏足内部。头盔灯柱撕破浓重的黑暗,照亮了一片巨大的、空旷的空间。
这里似乎是一个巨大的连接枢纽或仓储区。穹顶高耸,隐没在黑暗中。脚下是厚重的金属网格地板,积满了厚厚的、如同灰色积雪般的宇宙尘埃,踩上去软绵绵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尘埃味、金属锈蚀味和一种难以形容的、时间停滞的腐朽气息。巨大的、早已停止运转的管道如同巨蟒的骸骨,纵横交错地攀附在四周的金属墙壁和穹顶之上。一些区域散落着锈蚀严重的废弃机械残骸,如同巨兽的骨架。墙壁上依稀可见早已黯淡剥蚀的指示标志和某种难以辨认的古老文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