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回廊”如同它的名字,是星海中被主流航道遗忘的角落。这里没有璀璨的星团,没有繁忙的贸易航线,只有破碎的星辰残骸、扭曲的引力旋涡以及永不消散的、由远古超新星爆发遗留的辐射迷雾。无数大小不一、形状怪异的小行星在无形的力量牵引下,遵循着混乱而危险的轨迹永恒飘荡,构成了一片天然的、危机四伏的迷宫。
“银梭”号如同一尾灵巧的游鱼,在“磐石”星域边缘这片密集的小行星带中穿行。苏映雪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星舟,纤细的手指在主控面板上快速滑动,星舟姿态引擎不断喷吐出短促而精准的幽蓝尾焰,在巨大的岩石碎块间惊险地擦身而过。每一次规避都精准到毫厘,引擎的轰鸣被压缩到最低,只留下与稀薄星际尘埃摩擦的微弱嘶嘶声。
陈子睿和林曦月站在舷窗前,目光穿透伪装涂层,落在外界光怪陆离的景象上。巨大的、布满撞击坑的岩体缓慢旋转,投下狰狞的阴影;远处,一片由细微冰晶和尘埃组成的、散发着幽蓝荧光的星云缓缓流动,如同宇宙巨兽的吐息;更深处,扭曲的引力场让光线发生诡异的偏折,形成海市蜃楼般的幻景。死寂、冰冷、混乱,却又蕴含着一种原始而壮阔的美感。
“这里…能量场很混乱。”林曦月冰蓝色的眼眸中流转着微光,她能清晰地感知到空间中无处不在的、相互冲突的能量乱流,“但对冰魄本源…有种奇特的安抚作用。混乱中的…恒定?”她尝试着描述那种微妙的感觉。
“混沌未分,元气混冥。”陈子睿接道,目光深邃地扫过那些混乱的小行星轨迹,“‘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片遗忘之地,看似混乱无序,实则暗合大道演化之初的混沌之象。能量乱流是表象,其下,自有其运行不息的‘常’。” 他识海中的星旋微微转动,“溪流”道韵流淌,让他能隐约把握到这片混乱星域中某种更深层次的、坚韧而恒定的“脉动”——这或许就是“磐石”之名的由来,混乱表象下的恒定根基。
“找到了!”苏映雪略带兴奋的声音打破了舱内的沉静。
主控光屏上,密集的小行星标记被一个放大的三维模型取代。那是一颗直径约数十公里、形状极不规则的小行星。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核心位置,似乎镶嵌着一个巨大的、明显是人造物的残骸——半截断裂的圆柱体,表面覆盖着厚重的宇宙尘埃和撞击痕迹,但整体结构在混乱的能量场扫描中,竟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能量特征。
“代号‘磐石’核心目标。扫描显示,该人造结构材质特殊,具有极强的能量吸收和抗干扰特性,内部空间巨大,约70%结构保存相对完好。最关键的是,”苏映雪指着模型上几个关键节点,“其内部有一套近乎完整的、依靠地热和小行星自转动能维持的古老维生及能量循环系统核心!虽然大部分功能模块已损坏或休眠,但核心炉心仍在微弱运转!这是我们建立隐蔽据点最理想的根基!”
她调出更详细的数据:“外部环境极度恶劣,小行星带天然屏障,混乱能量场和辐射迷雾能有效屏蔽绝大多数常规探测。内部结构稳固,核心区域可改造性强。唯一的难点是进入通道——原有的人造结构入口已被陨石彻底封死,需要从侧面岩层重新开凿,工程量不小,且不能引起太大动静,以免暴露。”
陈子睿走到主控台前,目光如炬地审视着这颗“磐石”小行星的模型和周围混乱的小行星带分布图。“很好。”他沉声道,“这‘磐石’,便是我们暗部立足混沌、复归于朴的‘器’。入口问题…交给我。‘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我们要的不是蛮力破壁,而是顺势而为,在混乱中找到那通往‘无’(空间)的‘有’(路径)。”
他手指在星图上快速划过,锁定了几处小行星带中引力相对平缓、能量湍流稍弱的区域:“映雪,设定航线,先抵达这几个预设观测点。我需要实地感受这片星域的‘势’,找到最契合‘道’的进入路径。同时,启动‘银梭’的深度伪装系统,最大程度降低我们自身的存在感。”
“明白!”苏映雪立刻执行。
接下来的数日,“银梭”号如同幽灵般,在“磐石”小行星带外围几个选定的观测点间悄无声息地移动、潜伏。陈子睿大部分时间都盘膝坐在舷窗前,或是立于主控台星图旁,双目微阖,气息沉凝。识海中,那融合了“溪流”道韵的星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旋转,精神力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细致入微地捕捉、分析着外界的一切:
* **引力之弦:** 巨大岩体间无形的引力拉扯,如同看不见的蛛网,既构成威胁,也暗藏路径。他“聆听”着引力变化的细微韵律,寻找着那些因多体引力平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引力通道”。
* **能量潮汐:** 混乱的能量乱流并非全无规律。冰晶星云的流动、辐射迷雾的涨落、小行星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能量脉冲…种种因素交织,形成如同潮汐般的能量起伏。陈子睿尝试着把握其中相对平缓的“低谷期”和可利用的“顺流”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