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娘亲,爹又被陛下拖去砍头啦! > 第44章 暗潮渐起

第四十四章

二月初五,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悄然降临帝都,洗去了冬日的残雪,却并未驱散皇城上空积聚的、更深的阴云。雨水缠绵,敲打着太和殿金色的琉璃瓦,沿着飞檐兽首滴落,在丹陛下的汉白玉广场上汇成细流,溅起冰冷的水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却更夹杂着一种来自权力漩涡深处的、令人窒息的沉闷。这场雨,不像滋润,反倒像是某种巨大变故来临前的压抑呜咽。

养心殿西暖阁内,鎏金异兽香炉吐出的龙涎香依旧袅袅,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凝重。皇帝赵珩早已屏退左右,独自负手立于巨大的朱漆雕花长窗前,静静地望着窗外被雨幕模糊了的宫殿轮廓。他手中捏着一份刚刚由心腹太监高无庸亲自送来、封口盖着北境镇守使火漆密印的奏报,以及随附的几封作为证物的密信副本。奏报的内容,他早已阅毕,甚至反复看了三遍。每一个字,都像沉重的石子投入他看似平静的心湖,激起层层深不见底的波澜。

落鹰涧大捷。歼敌千余,阵斩敌酋(注:此为陆北辰故意释放的假消息,真实情况是生擒)兀脱。缴获密信数封,字迹潦草,用语隐晦,却指向明确——朝中有人与狄人勾结,意图在粮草转运之关键隘口设伏劫掠,动摇北境根基,其心可诛!

捷报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长风军的悍勇与主帅陆北辰的果决,甚至带着一丝未经修饰的、属于胜利者的锐气。但皇帝的目光,却越过那些表功的文字,久久停留在那几封密信副本上。信中的措辞再隐晦,也掩盖不住其透露出的信息精度:粮草启运的具体时间、行经落鹰涧的准确路线、甚至押运队伍的构成弱点……这等核心机密,绝非寻常边将或境外狄人所能轻易获悉。尤其是其中一封提及“京中贵人吩咐,事成之后,河西盐引三成作为酬谢”的语句,像一根淬了冰的毒针,精准地刺入他心底最敏感的区域——盐引,国之重利,非亲王级别以上,谁敢轻易许出三成?

“京中贵人……河西盐引……” 皇帝无声地咀嚼着这几个字,深邃的眼眸平静无波,仿佛一口千年古井,映不出丝毫情绪,但负在身后的手,指节却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想起前几日,文华殿大学士沈文渊抱病呈上的那封密札。老丞相语气恳切,忧国之心溢于言表,虽未明指晋王,却将“市井胡商狂言”、“关联风闻”与“落鹰涧险要”、“粮道安危”巧妙勾连,其意不言自明。他又想起元宵宫宴上,晋王妃那看似关切、实则句句机锋的试探,以及永嘉郡主对沈清弦那不合时宜的挑衅。更想起多年来,自己这位皇弟在朝中上下其手、党羽遍布、甚至在几次关乎国本的朝议中隐隐与自己抗衡的种种往事。

他之前并非毫无察觉。只是顾念着那一母同胞的、早已褪色的情分(或许,更主要的是为了维持朝堂各方势力的微妙平衡,避免过早引发剧烈动荡),加之晋王赵珩行事向来谨慎周密,从未留下如此直接、如此确凿的把柄。但这一次,落鹰涧的刀光剑影,北境将士浴血奋战的捷报,以及那险些毁于一旦、关乎数十万边军生死存亡的粮草,都将一个血淋淋的、不容置疑的事实摆在了他的面前——他的皇弟,或许早已不甘于亲王之尊,其野心,已然膨胀到了通敌叛国、动摇国本的地步!

殿内静得可怕,只有窗外绵密的雨声和更漏滴答的轻响。皇帝就那样站着,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过了许久,久到高无庸几乎以为陛下已然入定,他才缓缓地、极轻地吁出一口气,声音低沉而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高无庸。”

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无庸如同早已与阴影融为一体,闻声即刻现身,无声无息地跪倒在地,尖细的嗓音压得极低:“老奴在,请陛下吩咐。”

“北境捷报,依例明发,嘉奖有功将士,抚恤阵亡者家属。陆北辰……”皇帝略一沉吟,语速平稳,“忠勇可嘉,深谙兵事,临机决断,保全粮道,功在社稷。赐黄金千两,东海明珠一斛,御用蟒缎二十匹,其麾下有功将士,着兵部从优议叙,速报朕知。”

赏赐不可谓不厚,尤其是“功在社稷”四字,评价极高。但高无庸垂首听着,心中却是一凛。陛下对陆北辰的功劳定了性,却并未提及任何实质性的晋升或更大的权柄授予。

果然,皇帝话锋微微一顿,指尖在那一小叠密信副本上不轻不重地敲了敲,继续道:“至于这些证物……连同那被阵斩的敌酋首级,一并交由枢密院归档密存。相关涉案人员,着有司继续暗中查访,勿要惊动……勿要惊动朝野。” 他特意重复了“勿要惊动”四字,语气平淡,却重若千钧。

“老奴……遵旨。”高无庸心头雪亮。陛下这是要将捷报高调宣扬,以安定军心民心,彰显天威。但对这指向明确的幕后黑手,却选择了“冷处理”。密存证物,暗中查访,既是保护证据,避免打草惊蛇,也是一种警告和观望,更是……一种政治权衡。陛下对晋王,已然起疑,甚至可能已确信其罪,但此刻绝非彻底撕破脸皮的良机。晋王经营多年,树大根深,党羽遍布朝堂、军中,若贸然动手,势必引发难以预料的剧烈震荡,甚至可能逼得狗急跳墙,酿成更大的祸乱。陛下需要更确凿的、能一举定鼎的铁证,更需要一个……能够平稳过渡、避免江山动荡的合适时机。这其中的帝王心术与无奈,高无庸这等侍奉两朝的老人精,自然洞若观火。

高无庸躬身退下,安排旨意去了。空荡的西暖阁内,又只剩下皇帝一人。他缓缓踱回御案前,目光再次扫过那封捷报,最终落在一旁那份沈文渊的密札上。沈文渊……还有他那个女儿……在这次风波中,似乎扮演了远超他预期的角色。那份密札,送来的时机太过巧妙,内容太过精准,简直像是……早已预知了落鹰涧的危局一般。是陆北辰通过她传递消息?还是……那对来历蹊跷的孩子,真的有什么异能?

皇帝揉了揉眉心,将一丝荒诞的念头压下。无论如何,沈家与陆北辰的联盟,经此一事,已更加紧密,也正式站到了晋王的对立面。这或许……也不是坏事。

“皇弟啊皇弟,” 皇帝望着窗外迷蒙的雨幕,声音低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和冰冷,“你终究……还是被权力迷了眼,走到了这一步吗?这龙椅……就真的如此诱人,让你连祖宗基业、江山社稷都可以置之不顾了?”

几乎在皇帝收到密报并做出决断的同时,北境黑水城和帝都相府,也分别通过各自极其隐秘的渠道,几乎同步得知了落鹰涧大捷的详细战报,以及朝廷明发嘉奖、却对幕后主使讳莫如深的初步反应。

黑水城,帅府书房内,炭火盆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凝重。陆北辰看完了兵部转来的嘉奖谕令抄本,以及通过暗线送来的、关于陛下将证物“密存”、要求“暗中查访”的口风,脸上没有丝毫打了胜仗的喜色,反而勾起一抹冰冷的、带着讥讽的弧度。他随手将谕令抄本丢在帅案上,发出一声轻响。

“呵。” 他轻笑一声,对肃立身旁、伤势未愈却坚持在场的周毅道,“陛下这是要‘冷处理’了。高调嘉奖将士,安稳人心,却对那幕后主使只字不提,证物封存,人犯……嗯,对外宣称‘阵斩’,实则是要秘密押解吧?看来,咱们这位陛下,对那位皇弟,还是心存顾忌,或者说,是投鼠忌器,暂时还不想立刻掀翻这棋盘。”

周毅眉头紧锁,虎目中满是愤懑与不解:“少帅!难道就这么算了?晋王通敌叛国,证据确凿!此次若非少帅神机妙算,我等浴血奋战,数十万将士的粮草就毁了!边关若因此有失,他晋王担待得起吗?!”

“算了?”陆北辰眼中寒光一闪,如鹰隼般锐利,“怎么可能算了!这笔血债,迟早要连本带利讨回来!陛下有陛下的顾虑和权衡,他需要考虑朝局稳定,需要考虑如何避免逼反一个势力盘根错节的亲王。这无可厚非。”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斩钉截铁,“但我们有我们的账要算!此次虽未能一举扳倒晋王,但也足以让他伤筋动骨,至少短期内不敢再如此明目张胆地动用军队级别的力量进行截杀。更重要的是,”他压低了声音,走到北境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帝都方向,“经此一事,陛下心中那根刺已经深深种下。猜疑的种子一旦发芽,就会不断侵蚀信任的根基。晋王日后行事,必将束手束脚,其党羽也会人心浮动。而我们……”他收回手指,看向窗外渐渐停歇的雨势,语气坚定如铁,“也彻底看清了敌人的面目,有了更明确的靶子。接下来,就是如何陪他慢慢玩这场游戏了。”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特制的暗影笺,提笔蘸墨,开始给沈清弦写信。信中,他冷静而客观地分析了朝廷的态度,指出陛下虽未立即深究晋王,但猜疑已生,让其日后必不敢再行此险招,同时也让沈清弦在京中务必更加谨慎,晋王受挫,报复必至。他嘱咐她继续利用相府的影响力,暗中收集晋王党羽在吏治、财政、军务等方面的不法证据,不急于一时,但要持之以恒,以待将来关键时机。信的末尾,他笔锋微顿,素来刚硬的字迹似乎柔和了一瞬,添上一句:“京中险恶,步步杀机,万事小心。澜儿、月儿可好?惊厥之症可曾缓解?代我……多看顾他们。”

帝都相府,清韵轩内,烛火通明。沈清弦仔细阅罢陆北辰的密信,轻轻将信纸放下,走到支摘窗前,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夜雨,轻轻叹了口气。这个结果,虽早在预料之中——毕竟牵涉一位实权亲王,陛下绝无可能仅凭目前证据就雷霆手段——但亲眼看信确认,仍让她感到一丝沉重与无奈。皇权争斗,从来如此盘根错节,利益交织,即便证据确凿,想要扳倒一个根基深厚的庞然大物,也绝非一次交锋就能成功,需要的是耐心、时机和更强大的力量。

然而,她并未感到沮丧或气馁。相反,经过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她与陆北辰之间,那种始于意外、基于共同危机和目标而缔结的同盟关系,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变得前所未有的牢固和清晰。他们不仅共同确认了晋王这个强大而危险的敌人,更在一次次相隔千里却心意相通的并肩作战中,建立起了超越寻常夫妻的、深厚的信任与默契。这是一种在刀尖上行走淬炼出的情谊,比任何山盟海誓都更坚实。

她回到书案前,提笔回信。字迹清秀舒展,语气沉稳理性。她表示充分理解陛下的政治权衡和陆北辰的处境分析,认为暂时隐忍、积蓄力量是明智之举。她会继续在京中,利用相府千金的身份和日渐拓展的人脉,如水银泻地般,悄无声息地留意晋王党羽的动向,特别是其在六部、言官系统中的活动。同时,她也写到了孩子的情况,笔触间流露出母亲的担忧:“澜儿自那日惊厥后,精神总有些恹恹,不愿多言,常抱膝独坐,对窗外发呆。前日乳母抱他经过西厢廊下旧库房时,他忽然惊恐大哭,手指库房方向,模糊呓语‘老鼠……黑老鼠……在咬爹爹的靴子……怕……’,令人心忧。月儿倒是活泼,然夜间易惊醒,需妾身陪伴方能安睡。京中一切,妾身自会谨慎,君处边关,刀剑无眼,更需万万保重,勿以为念。”

写下“黑老鼠……在咬爹爹的靴子……”这句时,沈清弦执笔的手微微一顿,一股寒意莫名地从心底升起。这模糊的呓语,是否又是澜儿那种诡异预见能力的体现?“爹爹的靴子”?这指的是陆北辰吗?帅府之内?难道危机并未远离,只是从外部转入了……更隐蔽、更贴近内部的层面?她不敢深想,只能将这份强烈的隐忧密密缝进字里行间,提醒陆北辰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是帅府内部的防卫。

与此同时,晋王府,那间终年弥漫着浓郁檀香、守卫森严的密室之内,气氛却与窗外的春雨截然相反,如同冰窖。

晋王赵珩负手立于窗前,背影僵硬,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落鹰涧计划的彻底失败,兀脱的被擒(他收到的消息是被阵斩,暂松口气,但隐患仍在),密信的失落,虽然他在京中的势力第一时间动用所有关系,或威逼或利诱,暂时将事态压了下去,让皇帝选择了“冷处理”,但他深知,这次损失远超以往。不仅折损了一批精心培养多年、耗费巨大的死士,更让他多年来苦心营造的“贤王”、“忠臣”形象出现了难以弥补的裂痕,引起了皇兄最直接的猜忌。这无异于被当众狠狠扇了一记耳光,虽然声音不响,却疼入骨髓。

“陆北辰……沈文渊……还有沈文渊那个诡计多端的女儿!” 晋王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名字,眼中翻涌着毫不掩饰的杀机与怨毒,“好!好的很!是本王小瞧了你们!竟能让本王栽如此大的跟头!”

他面前,几名心腹谋士和暗卫头领垂手肃立,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生怕触怒了正处于暴怒边缘的主子。空气凝固得仿佛要结冰。

“王爷息怒,” 首席谋士,一个面容清癯、眼神却如毒蛇般阴鸷的老者,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沙哑,“此次虽受挫,损了些许人手,但根基未动。陛下选择秘而不发,正说明其对王爷仍有忌惮,亦不愿朝局立刻崩坏。当务之急,是清除所有可能的首尾。那个被擒的兀脱……” 他做了个抹喉的手势。

“放心,他活不到京城!”晋王冷冷打断,语气森寒,“本王已安排‘影煞’的人,会在押解队伍进入河东地界时,制造一场‘意外’的山体滑坡。只是,陆北辰和沈家,尤其是那个突然冒出来的沈清弦,不能再留了!必须尽快除掉,以绝后患!”

他猛地转身,走到密室中央那张巨大的、标注着各方势力的山河地势图前,目光阴鸷地扫过北境和帝都:“外部打击不成,那就从内部瓦解!陆北辰的根基在北境,但长风军也非铁板一块!他此番虽胜,但擅自调兵、‘将计就计’,虽情有可原,却也是逾越之举!可让人在军中散播谣言,说他拥兵自重,视朝廷法度如无物,落鹰涧之捷实为排除异己、杀人灭口!真真假假,混淆视听!”

他的手指又重重地点在帝都:“沈文渊门生故旧虽多,却也非无懈可击!找几个可靠的御史,弹劾他结党营私、纵容家奴横行不法、甚至……可暗示其女沈清弦未婚生子的旧事,乃其家风不正、教女无方之过!再让人在士林中散播消息,就说沈相年迈多病,已不堪重任,却贪恋权位,阻塞贤路!”

最后,他的手指悬停在地图上代表镇北将军府的位置,眼中闪烁着极度算计的寒光:“还有……那对来路不明的小野种!听说,陆北辰对那两个孩子颇为上心?沈清弦更是视若性命?是人,就有弱点。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弱点!给本王不惜一切代价,查!彻查那对孩子的真正来历!本王不信他们是凭空冒出来的!找到他们的根脚,就能找到陆北辰和沈清弦的死穴!同时,派人密切监视镇北将军府和相府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孩子身边的仆役、护卫,寻找可乘之机!本王要让他们……内外交困,疲于奔命,最终……死无葬身之地!”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幽深残忍:“陛下那边……既然起了疑心,那就再给他添点堵,让他无暇他顾。河北的漕运,江南的盐税,最近不是都有些‘小麻烦’吗?把这些麻烦……稍微闹大一点。让咱们的陛下,先为他赵家的江山社稷操操心吧!”

“是!属下明白!” 众人齐声领命,声音中带着凛然的杀意。密室中,阴谋的气息如同毒雾般弥漫开来。

雨后的帝都,夜色深沉如墨。表面的平静下,暗潮以更加汹涌的姿态澎湃着。一场针对镇北将军府与相府的、更加隐蔽、更加恶毒、直指核心弱点的全面反扑,正在黑暗中加速酝酿。而帅府内部可能潜藏的危机,也如同惊澜梦中那模糊却令人不安的“黑老鼠”,预示着未来的风暴,将更加凶险难测。真正的、你死我活的较量,此刻,才算是刚刚拉开了血腥的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