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娘亲,爹又被陛下拖去砍头啦! > 第15章 主动出击

永嘉郡主府那一场看似闲谈、实则暗藏机锋的会晤,如同在浓得化不开的迷雾中,猝然点亮了一盏摇曳却坚定的风灯。户部侍郎王明远这个名字,连同他那“瘦高紫衣”的形象、“边将拥兵,非国家之福”的诛心之论,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烙印在沈清弦的心头,带着灼人的温度与刺鼻的焦味。线索已然指向明确,但要将这模糊的嫌疑坐实,进而洞悉其阴谋的全貌、掐断那通往惨烈未来的引信,仅凭郡主隐晦的提点与惊澜破碎痛苦的梦境碎片,还远远不够。她需要更具体、更确凿、能摆在父亲乃至更高权力面前的证据;需要将王明远这枚隐藏在重重迷雾后的棋子,在未来的棋盘上看得更清楚,看清他的落子习惯,看清他可能的杀招。

坐以待毙,引颈就戮,从来不是沈清弦的性子。既然命运已然让她窥见了敌手黑袍的一角,她便要主动出击,撕开这伪装,哪怕前方是龙潭虎穴,是万丈深渊。

第一步,便是要利用好父亲沈文渊这条最直接、却也最需如履薄冰的渠道。她不能,也绝不敢直接禀告那惊世骇俗的“梦境预言”,那无异于自毁长城,但借力打力,旁敲侧击,在父亲心中埋下疑虑的种子,却是眼下最稳妥、也最有效的方法。

这日傍晚,天际最后一抹绯红的晚霞即将被墨蓝吞噬,相府内灯火次第亮起。沈清弦算准了父亲从衙门回府、通常在松涛斋独自用些清淡晚膳、继而批阅堆积如山的公文前的片刻宝贵闲暇,亲自在小厨房盯着火候,炖好了一盅晶莹剔透、润肺去燥的冰糖雪梨羹,用温玉盅盛了,稳稳地端在手中,来到了松涛斋那扇沉重的紫檀木门外。

廊下侍立的小厮见是大小姐,无声地躬身行礼,并未通传。沈清弦深吸一口气,敛去所有外露的情绪,只余下女儿家的温顺与关切,这才轻轻叩响了门扉。

“父亲,”她的声音透过门板,清越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柔婉,“女儿炖了盅梨羹,知您政务繁忙,喉间易干涩,特送来给您润润喉。”

书房内静默一瞬,随即传来沈文渊略显疲惫却依旧威严的声音:“进来吧。”

沈清弦推门而入,书房内只点了几盏灯,光线昏黄,将父亲伏案的身影拉得长长。她步履轻盈地走到书案旁,将手中温玉盅轻轻放在不碍事的角落,氤氲的热气带着清甜的梨香袅袅升起。她并未像往常一样放下便走,而是垂手静立在一旁,纤长的睫毛微微颤动,清丽的面容上流露出几分不易察觉的、恰到好处的忧色。

沈文渊刚搁下朱笔,揉了揉眉心,抬眼见到女儿未曾离去,且面带愁容,他那双洞察世情的锐利眼眸微微眯起,端起手边微凉的参茶,呷了一口,语气听起来平淡无波:“有事?”

沈清弦微微垂首,露出一段白皙脆弱的脖颈,语气带着几分不谙世事般的担忧与浅浅的困惑:“回父亲,女儿并无要事,只是……前两日应永嘉郡主之邀,过府赏画。郡主待人热忱,闲谈时说到近来朝中似乎为北境军饷、边关屯田等事争论颇剧。郡主言语间,似对户部王侍郎力主缩减用度、寸步不让的强硬态度……颇有些微词,还无意间提及,仿佛听到王侍郎私下曾有‘边将拥兵,非国家之福’的论调……”

她说到这里,适时地停顿,抬起眼,目光清澈地望向父亲,带着全然的依赖与不解:“女儿虽深处闺阁,也知将士戍边之苦,陆少帅更是国之栋梁。听闻此言,心中实在有些不安。父亲日夜为国事操劳,女儿恨不能分忧,只盼朝堂上下和睦,边疆稳固,陛下与父亲方能少些烦忧才好。”

她这番话,说得极有分寸。借永嘉郡主之口转述敏感信息,将自己置于一个偶然听闻、单纯关心父亲、心系家国的女儿位置,既点出了王明远对长风军毫不掩饰的敌意与那足以致命的攻讦之词,又丝毫不露自己对陆北辰的特殊关注,更未提及任何“预言”字眼,全然是一派符合她身份的天真忧国模样,任谁也挑不出错处。

沈文渊执盏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过女儿的脸庞,见她神色坦然,眉宇间只有纯粹的担忧,并无丝毫闪烁或心虚,心中那根时刻紧绷的弦稍稍松弛了几分,但久居官场养成的警惕并未消除。他沉吟片刻,方淡淡道:“朝堂议事,关乎国本,各方陈情,据理力争,本是常态。王侍郎执掌户部,总揽天下钱粮,统筹收支,谨慎些,量入为出,亦是其职责所在。这些事,错综复杂,非你闺阁女子所能尽解,听听便罢,莫要外传,徒惹是非。”

话虽如此,但沈文渊心中却已是波澜暗涌。永嘉郡主夫君是驸马都尉,身处宗室权力边缘,消息来源往往比许多朝臣更为灵通隐秘。她既对王明远有如此明显的微词,恐怕绝非空穴来风。“边将拥兵”这等诛心之论,近乎构陷,若真是王明远私下所言,其心可诛!这已远远超出了寻常政见不合的范畴,直指核心的忠诚问题。看来,对王明远此人的动向,需得提起十二分的警惕,更密切地留意了。

“女儿明白其中利害,定会谨言慎行,请父亲放心。”沈清弦乖巧应下,见父亲眸色深沉,知他已然听进心里,便不再多留,恭敬地行了一礼,悄然退了出来。她知道,以父亲的政治嗅觉与多疑性情,这点看似不经意的暗示,已足够在他心中投下一块石头。种子已然播下,只需静待合适的时机,它自会破土而出。

离开松涛斋那压抑的氛围,沈清弦并未直接回清韵轩,而是屏退了知书,独自一人转向了相府深处那栋飞檐斗拱、藏书浩如烟海的藏书阁。官面上的信息父亲自然会留意,但她需要更底层、更不易引人注意的细节。相府藏书阁不仅藏有经史子集,更有大量朝廷历年公报、官员履历档册、地理志略、风物杂记,甚至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档案副本,或许能从中找到王明远背景中不为人知的蛛丝马迹,以及他与北境、与长风军可能产生的、被忽略的关联。

管理藏书阁的是一位须发皆白、沉默寡言的老仆,见大小姐深夜前来,虽有些意外,但也不敢多问,恭敬行礼后便退至一旁。沈清弦借口要寻几本前朝地方志阅览,用以临摹山水画作,轻易支开了老仆。偌大的藏书阁内顿时只剩下她一人,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墨与淡淡防蛀药草的混合气息。

她凭借着记忆,在高达殿顶、排列得密不透风的巨大书架间快速穿行。她重点搜寻靠近西北角的几个书架,那里存放的多是近年的《邸报》汇编、官员考核评语摘要(虽只是公开部分)、以及各部院部分可公开的奏疏抄录。她纤细的手指快速掠过一本本或新或旧的册子,目光如电,搜寻着一切与“户部”、“王明远”、“北境”、“军饷”、“矿务”相关的字眼。

然而,公开的档案所能提供的信息终究有限且表面。王明远,琅琊王氏旁支,出身清贵,科举正途,履历清晰完美,从地方知县做起,政绩斐然,官声尚可,一步步凭借实干(或另有助力)升至户部侍郎,成为天子信臣。表面上看,与军旅出身、根基在北境的陆家几乎是两条平行线,并无直接交集。关于北境的记载,也多是大而化之的舆地概览、风土人情,对于军事布防、资源矿藏等敏感信息,讳莫如深。

时间一点点流逝,烛火噼啪作响,沈清弦的眉头越蹙越紧。难道真要一无所获?正当她有些气馁,准备离开时,目光无意间扫过最底层一个积满灰尘的角落,那里堆放着一批前朝遗留的、无人问津的杂书。一册书脊破损、纸张泛黄脆化的《北疆舆地风物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鬼使神差地蹲下身,费力地将它抽了出来,厚重的灰尘扑面而来,让她忍不住轻咳了几声。

她随手拍去灰尘,就着昏暗的烛光翻看。这本书年代更为久远,记载的多是前朝乃至更早年代关于北疆的杂闻轶事,许多内容荒诞不经。然而,在讲述北境山川地貌与矿产分布的一章中,她看到一段模糊的记载,提及几十年前,北疆黑水城以北的莽莽群山之中,曾偶然发现过一种极为罕见的寒铁矿脉,其矿晶呈暗紫色,质地奇特,传言若冶炼得法,可用于铸造吹毛断发的神兵利器,当年曾引得各方势力暗中探寻。但后来因矿脉似乎储量不丰、且位于极寒险峻之地,开采难度极大、成本高昂,加之当时局势变化,此事便不了了之,具体矿点位置因年代久远、记载散佚,已不可确考。

王明远……户部……钱粮……北境……罕见矿脉……寒铁……神兵利器……这几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词,在沈清弦脑中飞速碰撞、组合。一个模糊而大胆的猜想浮上心头:王明远对长风军的敌意,是否不仅仅源于文官对武将的猜忌?是否可能与北境某种不为人知的巨大利益有关?比如,这条传说中的矿脉?他力主削减边军粮饷,是否想以此掣肘陆家,甚至……为某些人暗中探查或控制矿脉创造机会?

这念头让她心惊肉跳,却又觉得并非全无可能。然而,这一切都还只是毫无根据的推测,线索太过渺茫,如同风中的蛛丝,无法串联成形。

看来,府内藏书阁的信息终究有其局限。必须借助外部更灵通、更隐秘的力量。

她想到了林嬷嬷之前发展的那些混迹于市井三教九流的眼线。是时候,给他们更明确、更危险的任务了。

回到清韵轩,已近亥时。沈清弦挥退侍候的丫鬟,只留下心腹林嬷嬷一人。屋内烛火通明,却更衬得窗外夜色深沉。

“嬷嬷,之前让你打听的事,可有新的进展?”沈清弦压低声音,单刀直入。

林嬷嬷面色凝重地摇头:“回小姐,关于那几位大人的喜好行踪、家宅琐事,市井间能打听到的也就那些浮于表面的消息,更深层的机密,恐怕非寻常市井之徒所能接触。至于那‘圆形亮物’,老奴吩咐人多方留意,至今仍是毫无头绪,如同石沉大海。”

沈清弦点点头,这结果在她意料之中。王明远位居高位,行事岂会轻易留下把柄?她不再犹豫,从袖中取出一个早已封好的、未署名的细小纸卷,递给林嬷嬷,声音低得几不可闻:“嬷嬷,将此令传于我们最可靠、嘴巴最严、且绝对与相府明面无任何关联的‘暗桩’。告诉他,暂停其他所有打探,集中全力,只查一事:户部左侍郎王明远,近半年来的所有异常行踪。重点留意:他是否频繁秘密接触方术之士、江湖异人?是否曾暗中派人或亲自查阅过有关北境山川地理、矿藏分布,特别是前朝遗留的舆图资料?其府中、别业内,是否有特殊形状、时常拿在手中摩挲把玩的玉件、金石之物?行动务必加倍谨慎,宁可一无所获,也绝不可暴露行迹。所需银钱,可从我的私库中随时支取,不必报我,但每一笔开销必须有明确去处。”

林嬷嬷双手接过那轻飘飘却重似千钧的纸卷,指尖微微颤抖,脸色变了几变。她深知此令的凶险,调查当朝三品大员,还是户部侍郎这样的实权人物,一旦泄露,便是泼天大祸!但她看着小姐那沉静如水却坚如磐石的眼神,终究什么也没问,只是将纸卷紧紧攥在手心,郑重点头,声音沙哑:“小姐放心,老奴明白轻重。这就去安排,定会万般小心。”

安排完这一切,夜色已深如墨。沈清弦挥手让林嬷嬷下去休息,自己却毫无睡意。她独自坐在窗边,感觉身心俱疲,太阳穴隐隐作痛,思绪却异常清醒活跃,如同在黑暗中燃烧的火焰。主动出击意味着将自身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下,每一步都可能踩中陷阱,但她已别无选择。命运的洪流已将她卷至漩涡中心,退后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她起身,吹灭了内室大部分烛火,只留书案上一盏孤灯,再次走向那处夜色中更显孤寂的院落——静心斋。或许,在孩子们那超越常理的感知中,还能找到更直接、更关键的启示,照亮前路更多的黑暗。

静心斋内,明月早已在乳母的安抚下沉入梦乡,小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意。惊澜却依旧衣衫整齐,抱着膝盖,沉默地坐在临窗的炕沿上,怔怔地望着窗外被乌云半掩的、朦胧的月亮,小小的身影在清冷的月辉下拉出一道孤寂的影子。

“澜儿,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沈清弦推门进去,放轻脚步走到他身边,语气带着自然的关切。

惊澜闻声转过头,黑曜石般的眸子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亮,他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静静地看着她,语气肯定:“娘亲,你有很重的心事,像……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沈清弦在他身边坐下,没有试图掩饰,月光映照着她的侧脸,轮廓清晰而坚定:“是,娘亲在查一个人,一个可能对陆家、对边关、对很多人都不利的人。他很高,很瘦,可能常常穿着紫色的官服,在户部掌管着很多钱粮。”她依旧没有直接说出王明远的名字,想看看惊澜是否能凭借这种玄妙的感应,给出更直接的印证或新的线索。

惊澜闻言,小小的眉头紧紧皱起,努力地思索着,小脸上再次浮现出那种接触不好记忆时的痛苦与挣扎神色,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的飘忽:“紫色……很高的,放着很多书的架子……冷冷的,像铁锈一样的味道……还有……很多很多黑色的数字,在纸上爬来爬去,很吵,很乱……”

数字?账目?户部侍郎,自然终日与钱粮数字打交道。这模糊的感应,似乎与王明远的身份对得上。沈清弦的心微微提起。

“还有吗?关于他……打算做什么不好的事?或者,他身边有什么特别的人、东西?”沈清弦放柔了声音,耐心引导。

惊澜却猛地抱住了头,身体微微颤抖起来,声音里带上了哭腔和恐惧:“……看不清……雾很浓……很多很多人在哭,在很冷很冷的地方,雪是红色的……有火……很大的火……还有……一只黑色的鸟,很大,在叫……声音很难听……”

黑色的鸟?乌鸦?还是某种不祥的象征?线索依旧破碎、充满象征意味,但那种毁灭与死亡的不祥预感,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扑面而来,让沈清弦的心也随之一沉。

她不忍心再逼问下去,伸手将微微发抖的孩子轻轻揽入怀中,一下下拍着他单薄的背脊,柔声道:“好了,好了,不想了。是娘亲不好,不该问你这些。不想了,睡吧,娘亲在这里。”

惊澜依偎在她带着淡淡冷梅香的怀抱里,紧绷的身体渐渐放松下来,呼吸也平稳了许多。安静了片刻,他忽然抬起小脸,在黑暗中望向沈清弦,极其小声地、清晰地说道:“娘亲,要小心……一个穿绿衣服的人。”

绿衣服?

沈清弦的心猛地一跳!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完全出乎意料的意象!是指王明远的同党?合作伙伴?还是另一个隐藏在更深处、需要防范的敌人?是文官?武将?还是内侍?

信息非但没有清晰,反而变得更加纷乱复杂,如同被打乱的拼图。但沈清弦知道,她主动踏出的这一步,方向没有错。父亲心中已埋下疑虑的种子,市井中最隐秘的眼线已如离弦之箭般撒出,对王明远及其背后势力的调查已然启动。接下来,便是极度考验耐心的等待,是步步为营的谨慎,以及……做好迎接更猛烈暴风雨的一切准备。

她抬头,望向窗外那彻底被浓云吞噬的、不见一丝光亮的夜空,目光沉静如水,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既然选择了主动出击,便要有斩断一切荆棘的觉悟,要有直面所有明枪暗箭的勇气。

王明远,无论你隐藏得多深,图谋有多大,我沈清弦,定要将你从阴影中揪出,将你的阴谋彻底粉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