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娘亲,爹又被陛下拖去砍头啦! > 第7章 柳暗花明

寿安堂院内的喧嚣,如同被骤然掐断的琴弦,戛然而止。

柳姨娘那尖利刺耳的哭喊与辩解,翠珠面如死灰、烂泥般瘫软在地的景象,都被沈文渊两个冰冷的字眼——“拿下”——彻底终结。膀大腰圆的婆子们训练有素地一拥而上,不顾柳姨娘的踢打挣扎,用一块看不出原色的汗巾利落地塞住了她的嘴,与另一旁抖得如同秋风里最后一片枯叶的翠珠一道,像拖拽破麻袋一般,被毫不留情地拖离了众人的视线。沉重的脚步声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月洞门外的阴影里。

院子里瞬间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风吹过庭院中央那棵老桂花树的叶片,发出沙沙的轻响,更衬得在场众人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重了一丝,便会惊动那高踞上首、面沉如水的当朝宰相。先前还或明或暗抱着看热闹心思的几位姨娘和管事仆妇,此刻个个噤若寒蝉,恨不得将头埋进胸口,低眉顺眼,连大气都不敢喘,唯恐那无形的、凛冽的怒火会蔓延到自己身上。

沈文渊没有立刻理会任何人。他先是缓步走到脸色苍白、由周嬷嬷和另一个大丫鬟一左一右勉强搀扶着的母亲面前,整理了一下因方才震怒而微有褶皱的袍袖,然后,深深地作了一揖。这一揖,沉缓而郑重,带着为人子者未能周全护佑的愧疚,以及劫后余生的深切后怕。

“儿子治家无方,驭下不严,致使宵小之徒惊扰母亲,是儿子之大过。”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母亲受惊了。请您放心,此事,儿子定会追查到底,无论牵扯到谁,绝不姑息,必定给您,也给沈家满门一个清清楚楚的交代!”

老夫人显然受了极大的惊吓,依靠在丫鬟身上,身形微颤,灰白的嘴唇嗫嚅了几下,才无力地摆了摆手,声音虚浮得如同游丝:“罢了……罢了……人没事,就是万幸,就是佛祖保佑了……只是,只是万万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半截身子入了土,竟还招人如此记恨,这府里……这府里竟藏着这般蛇蝎心肠……”

她浑浊的目光缓缓扫过院内垂首肃立的众人,最后,带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落在了沈文渊身上,又移向一直静立在一旁、神色平静得与年龄有些不相符的沈清弦,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终究却只化作一声悠长而疲惫的叹息:“我累了,浑身都不自在,扶我进去歇着吧……”

周嬷嬷连忙与丫鬟一起,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夫人,一步步挪回那弥漫着药香的内室。经过沈清弦身边时,周嬷嬷飞快地递过一个“一切已安排妥当”的眼神。

待母亲的身影消失在门帘后,沈文渊才直起身。他没有立刻发作,也没有训斥任何人,但那无形中散发出的低气压,却比任何疾言厉色都更令人窒息。他的目光,如同两道凝聚了寒冰的探照灯,再次精准地落在了沈清弦身上。这一次,那目光中审视的意味未减,却更深沉,更复杂,夹杂着难以置信的惊疑、重新评估的审度,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未必察觉到的、对未知事物的凝重与忌惮。

“你,”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威压,在寂静的院子里异常清晰,“随我来书房。”

说完,不等沈清弦回应,他便已转身,负手于后,迈着惯常的、沉稳而威仪的步子,朝着外院“松涛斋”的方向走去。那背影依旧挺拔如松,是支撑帝国运转的栋梁之姿,但细看之下,步伐间似乎比平日里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与疲惫。

沈清弦心知,这场对话避无可避,且至关重要。她面色平静地敛衽,默默跟上父亲的脚步。知书下意识地想跟上伺候,却被沈清弦用一个极轻微的眼神制止,只示意她留在寿安堂外等候消息。

再次踏入松涛斋,书房内的陈设一如往日。紫檀木大书案上公文堆积如山,一方端砚,一架狼毫,彰显着主人日理万机的辛劳。角落的青铜兽首香炉里,依旧吐出袅袅的青烟,是价值千金的龙涎香,气息醇厚。然而,空气中的氛围却与三日前沈清弦跪在此地接受质询时截然不同。那时是急风骤雨前的压抑,此刻,却更像是风暴过后的死寂,一种掺杂了震惊、后怕与无数疑问的沉重沉寂。

沈文渊在书案后那张宽大的黄花梨木大师椅上坐下,身体微微后靠,却没有让沈清弦坐的意思。他沉默着,右手手指无意识地、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光滑冰凉的桌面,发出笃、笃、笃的轻响,每一声都仿佛敲在人的心尖上。他的目光不再像之前那般锐利如刀,而是变得深沉难测,如同不见底的寒潭,牢牢锁在女儿身上,仿佛要穿透她那平静无波的外表,直抵灵魂深处,将所有的秘密都挖掘出来。

“现在,这里没有外人,” 良久,久到那柱线香都烧短了一小截,沈文渊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平缓,听不出丝毫喜怒,却更显压迫,“告诉为父,那个叫惊澜的孩子,除了预言你祖母中毒之事,究竟还对你说了些什么?我要你一字不漏,原原本本地复述。”

沈清弦清晰地感受到,经过寿安堂那铁证如山的一幕,父亲对惊澜所谓“预言”的态度,已从最初的震怒与怀疑,转变为一种高度警惕的、将信将疑的重视。但这重视之中,必然伴随着更深的忌惮与疑虑——对未知力量的本能恐惧,以及对这对孩子背后用意的深深猜忌。

她深知,此刻的回答必须万分谨慎。“陆家满门血染刑场”和“边关失守、敌军长驱直入”这样的骇人预言,太过惊世骇俗,在缺乏更多佐证、且自身力量尚微的情况下,和盘托出非但不能取信于父亲,反而可能引来灭顶之灾。父亲很可能会认为她疯了,或是被妖人蛊惑,别有用心,甚至可能为了“稳定”而采取极端措施。

心念电转间,沈清弦已有了决断。她略作沉吟,抬起眼,目光坦诚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困惑,选择性地回答道:“回父亲的话,那孩子惊澜,除了精准预言祖母中毒之事外,言语间确实还透露出一些零碎信息。他模糊提及,似乎……是有一股暗中的势力,欲对朝廷的忠良之臣不利,其目的,在于扰乱朝纲,动摇国本。”

她有意将“陆家灭门”的具体惨剧隐去,代之以相对笼统的“朝廷忠良”和“扰乱朝纲”,并将信息的模糊归因于下一句话:“但他又说……自己毕竟年幼,许多关键细节,譬如具体所指何人、何事,于何地发生,他言及记忆十分混乱,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只能感知到一片巨大的阴影和危险的气息,却难以看清全貌。” 她微微蹙起秀眉,露出一丝符合她年龄的、对不可解之事的烦恼,“他还说……我和陆少帅,或许是……破局的关键。可这关键在何处,如何破局,他却语焉不详。”

这番说辞,既给出了部分足以引起父亲高度重视的真相(针对忠良、动摇国本),又将信息的模糊和不确定性推给了惊澜的“年幼记忆不清”,为自己留下了充足的转圜空间和后手,避免了一次性抛出太多惊人信息导致局面失控。

沈文渊的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川”字,手指敲击桌面的动作停了下来。“朝廷忠良……扰乱朝纲……” 他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字,眼神变幻不定,深处有凛冽的寒光闪过。作为当朝宰相,执掌枢要多年,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今朝堂之上的波谲云诡。几位皇子日渐长成,东宫之位空悬,夺嫡之争已初现端倪;边关之外,敌国虽暂退,却始终狼子野心,虎视眈眈;朝堂之内,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党同伐异……若真有人心怀叵测,想从内部瓦解帝国根基,最有效、最狠毒的办法, indeed 莫过于剪除像陆家这样军功赫赫、深得军心民心的忠良柱石!

他的目光再次锐利地投向沈清弦,这一次,问题直指核心:“他为何独独找上你?又为何口口声声称你为‘娘亲’?这一切,与那远在北境的长风军少帅陆北辰,究竟有何干系?”

这才是横亘在整件事情中心,最令人费解、也最让沈清弦无从解释的谜团。她坦然迎上父亲那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目光,眼神清澈,带着真实的困惑与一丝无奈:“女儿不知。女儿可以指天发誓,与陆少帅确无私情,此前数次相见,皆是在宫宴、马球会等大庭广众之下,言行从未有半分逾越。这对孩儿的来历,女儿至今亦是百思不得其解,如同坠入五里雾中。”

她稍作停顿,将问题巧妙地抛了回去,既再次申明了自己的清白,又将疑点引向了潜在的“幕后布局者”:“或许……这一切本就是幕后之人精心设计的局?故意让这对孩子当街认亲,将女儿与陆少帅强行捆绑在一起,如此一来,既可污损女儿名节,打击父亲清誉,又可借机攀诬陆少帅,一石二鸟,同时重创沈、陆两家?又或者……这其中,真有我等凡夫俗子目前无法理解的鬼神莫测之机?”

她给出的两种可能,前者符合政治斗争的逻辑,后者则给无法解释的现象留有余地,这正是一个被无辜卷入巨大阴谋的受害者应有的合理推测。

沈文渊盯着她,久久不语。书房内静得可怕,只有更漏滴答,一声声,敲打着时间。他试图从女儿脸上找出一丝一毫的心虚、慌乱或伪装,但最终,他只看到了一片近乎坦荡的困惑,以及一丝经历风波后难以完全掩饰的疲惫。他回想起女儿这三日来的表现——从最初当街的临危不乱,到回府后面对自己雷霆震怒时的沉着辩解,再到暗中通知周嬷嬷、巧妙布局的谨慎与果决……若非她信了那孩子的“荒诞之言”并提前应对,今日寿安堂之内,此刻早已是另一番地狱景象。

心中的天平,在铁一般的事实和女儿无可指摘的表现面前,终于发生了决定性的倾斜。那对来历诡异的孩子或许是祸端,但也可能是……转机?至少目前来看,他们带来的“预警”,救了母亲的性命。

“罢了,”沈文渊长长地、几乎微不可闻地吐出一口浊气,身体向后完全靠在椅背上,抬手用力揉了揉紧蹙的眉心,脸上透出深深的疲惫,“此事疑点重重,匪夷所思,还需从长计议,细细查证。但无论如何,今日,你救了你祖母,于沈家有大功。”

他话锋一转,语气重新变得严肃而凝重,带着一国宰相的审慎:“但那两个孩子,终究是来历不明,言谈诡异,身世成谜。在彻底查明他们的真实身份、以及背后是否另有隐情之前,绝不可掉以轻心。静心斋的看守非但不能撤,还需更加严密。不过……”

他略一沉吟,做出了让步:“你……可以偶尔前去探视,问问话,看看能否套出更多有用的信息。但切记,不可过分亲近,不可被其言语蛊惑,一切需以相府安危、以大局为重!你需明白,他们可能予我沈家预警,亦可能将我沈家拖入万劫不复之深渊!”

这已是当下情况下,父亲所能做出的最大限度的妥协和信任。意味着在他心中,已不再将惊澜和明月视为纯粹的祸害或精心策划的骗局,而是开始承认他们可能存在的、巨大的“价值”或“威胁”,尽管这种价值与威胁如同一体两面,伴随着难以预估的风险。

“女儿明白其中利害,谨遵父亲教诲。”沈清弦恭顺地应下,心中却知,这扇门,总算推开了一道缝隙。

“下去吧,”沈文渊挥了挥手,神情倦怠,“今日之事,对外统一口径,只说是柳姨娘因旧怨挟私报复,勾结丫鬟翠珠,意图谋害主母。至于那孩子的预言之事,乃我沈家绝密,不得再对任何外人提起,包括你院中亲近之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被有心人利用,徒生事端。”

“是,女儿告退。”沈清弦知道,这是最稳妥、也是目前唯一的处理方式。她行礼,步履平稳地退出了这片压抑的书房。

走出松涛斋,才发现外面不知何时已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细雨。雨丝如烟似雾,朦胧了亭台楼阁,浸润着青石板路,带来一股泥土与草木混合的清新气息,却也带着晚春的料峭寒意。沈清弦没有打伞,任由冰凉的雨丝轻柔地落在她的发间、脸颊,那丝丝凉意,让她因高度紧张和激烈思绪而有些发热的头脑,渐渐冷却下来,变得更加清醒。

她成功了。凭借惊澜那近乎神异的预言,她不仅成功化解了一场针对祖母的致命危机,赢得了父亲的初步信任和重视,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和静心斋里的那两个孩子,争取到了宝贵的、得以喘息和进一步行动的空间。

但她也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踏足的这潭水,深不见底,暗流汹涌。柳姨娘是否真的只是权力**熏心而独自行动?她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深的黑手?那指向“朝廷忠良”、意图“扰乱朝纲”的预言,背后究竟牵连着怎样庞大的阴谋网络?

她抬起头,目光穿透绵密的雨幕,努力望向静心斋所在的方向,然而视线所及,只有一片模糊的雨帘。惊澜,明月,你们究竟从何而来?你们身上,到底还背负着多少关乎未来生死存亡的秘密?而那条看似被强行铺就在她脚下、通往未知未来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与迷雾,她下一步,又该如何踏出,才能避免坠入万丈深渊?

雨,似乎下得更大了一些,敲打着屋檐,发出清脆而密集的声响。沈清弦深吸一口这潮湿而清冷的空气,挺直了那纤细却仿佛能承担千钧重量的脊背,迈开脚步,坚定地朝着清韵轩的方向走去。

无论前路是深渊还是彼岸,她已入局,再无退路,唯有向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