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潜伏,开局吃软饭 > 第221章 缩影

穿越潜伏,开局吃软饭 第221章 缩影

作者:君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09:25:27

西北,一处僻静的窑洞内。

油灯如豆,映照着几张因长期营养不良而略显清瘦,却目光炯炯的脸庞。几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技术骨干和负责人,正围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桌前,桌上摊开的正是曾铭通过层层关卡、辗转送达的宝贵资料。

没有欢呼,没有激动的高喊,窑洞内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的低语。

“老陈,你看这套英国纺织机械的图纸!自动换梭机构!还有这效率……如果我们能吃透,加以改进,我们的粗布产量和质量都能上一个台阶!” 一位戴着深度眼镜、负责根据地军工生产的中年人,手指颤抖地抚摸着图纸上的线条,声音哽咽。他身上的土布军装已经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

被称为老陈的技术干部,正对着一套瑞士精密仪器的说明文件,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何止是纺织!你看看这些仪器的原理图和加工要求!虽然我们现在条件艰苦,很多精密加工做不了,但这里面蕴含的思路、对公差和材料的要求,是我们闭门造车多少年都摸索不出来的!这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啊!”

另一位负责无线电通信的同志,更是如获至宝地捧着一叠关于美国无线电测向仪零件的资料,喃喃道:“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敌人的电台信号捕捉和定位,一直是我们的大难题。有了这些原理参考,我们的‘顺风耳’就能更灵!这对前线意味着什么,你们清楚吗?”

窑洞内气氛热烈,却又异常务实。激动过后,是迅速的行动导向。

一位领导模样的长者,穿着同样朴素的军装,一直安静地听着大家的讨论,此时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同志们,静一静。”

窑洞内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这批资料的珍贵性,毋庸置疑。它们是无数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从敌人的虎口中夺出来的!是雪中送炭!” 他环视众人,语气凝重,“我们现在条件艰苦,设备简陋,可能无法立刻照搬照抄。但我们要的是什么?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要理解其原理,掌握其精髓!要结合我们根据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再创造!”

他拿起那本外文的机床核心部件册子,继续说道:“比如,这套机床的核心设计思路,我们能不能用到改造我们现有的土机床上?哪怕只能提升一点点效率和精度,就是对前线巨大的支持!这些图纸、这些数据,是我们缩短与敌人技术差距的桥梁,是打破封锁的利器!”

“对!首长说得对!”

“我们要立刻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分头研究!”

“要把其中最急需、最容易见效的部分,优先拿出来试制!”

没有空话套话,没有形式主义的讨论,所有人的思路都集中在如何最快地将这些“火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战斗力上。他们深知,在这片被封锁、被围困的土地上,每一分技术的进步,都意味着更多的物资,更可靠的装备,以及战士们更多的生存机会。

“立刻制定学习计划和试验方案!” 首长最后命令道,“要保密,也要高效。我们要让这些来自敌人心脏的‘礼物’,尽快在西北的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我们自己的工业之花!”

渝城,罗家湾十九号,军统局本部,戴笠办公室。

与延安窑洞的务实热烈相比,这里的氛围显得凝重而微妙。

毛人凤将一份装帧精美的报告,小心翼翼地放在戴笠宽大的办公桌上。报告封面上写着《关于津塘方面秘密获取敌占区部分技术资料之情况汇报》。

戴笠靠在舒适的皮质座椅上,并没有立刻翻开报告,而是先拿起旁边的一个小巧玲珑的紫檀木盒,打开。

里面是一枚品相极佳、温润通透的羊脂白玉佩,在办公室明亮的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这是随资料一同送达的“样品”之一,显然经过了精心的挑选。

他把玩着玉佩,指尖感受着玉质的细腻,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东西……都入库了?”

“回局座,均已登记造册,存入绝密技术档案库。” 毛人凤躬身回答,“初步评估,涉及机械、纺织、无线电、化工等多个领域,部分图纸和文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尤其是那几套欧美机械的专利文件,在外汇奇缺的当下,若能……妥善利用,或可节省大量资金。”

“我已经联络好了,有几个私人大老板愿意重金购买.....”

戴笠“嗯”了一声,放下玉佩,这才慢条斯理地翻开报告。

他浏览的速度很快,目光在那些专业术语和数字上只是一扫而过,更多停留在关于资料获取过程、来源风险评估以及可能带来的“政治影响”分析上。

“吴敬中……,这次倒是弄来了些实在东西。” 戴笠合上报告,语气听不出是赞许还是其他,“看来,他在津塘那个烂泥潭里,肯定还有他自己卧底。”

毛人凤连忙附和道:“局座明鉴。吴站长此次行动果决,办事亦算得力。这些资料,对于改善我后方军工生产,尤其是维系与盟邦的技术交流,颇有助益。是否……给予嘉奖,以励士气?”

戴笠沉吟片刻,摆了摆手:“嘉奖?吴敬中有自己的卧底,不上报总部,这已经违规了,嘉奖就先不必了。东西虽好,却也是烫手山芋。眼下党国内部,派系林立,心思各异。这些东西拿出来,是放在资源委员会,还是兵工署?给哪家工厂,不给哪家?都是麻烦。掏钱的就给,不掏钱的就先不给,容易得罪人的。”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看着外面山城缭绕的雾气,语气带着一丝深意:“更何况,如今欧战正酣,盟邦援助亦是杯水车薪。这些东西,是好,但指望它们立刻扭转乾坤,那是痴人说梦。关键,还是要看前线将士用命,看国际局势演变。”

他的思路,显然与延安那边截然不同。在他乃至更高层的某些人看来,这些技术资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或许是借此在派系斗争中增加筹码,或是作为与盟邦讨价还价的资本,其本身的技术价值和应用推广,反而被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利益关系所冲淡。

“这样吧,”戴笠转过身,吩咐道,“报告留下。东西……先封存好。挑选其中一部分非核心的、看起来光鲜的,整理个摘要,报给侍从室,让委座也知道我们军统在敌后并非毫无作为。至于具体的应用……让下面那些技术官僚先去研究论证,拿出个章程来再说。记住,严格控制知密范围。”

“是,局座!” 毛人凤心领神会。这意思很明白,功劳要报,东西要捂,具体怎么用,不急,先“研究”着。

戴笠最后又补充了一句,目光锐利:“给吴敬中回电,措辞要肯定,但也要提醒他,重心仍应放在情报搜集和对敌破坏上,勿要因小利而忘大局。至于他的私自发展卧底……让他上报,可控则用,不可控则……你知道该怎么做。”

“明白!”

办公室内恢复了寂静。那份承载着无数心血和希望的技术资料报告,静静地躺在办公桌上,与那枚温润的玉佩一起,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两地截然不同的命运与选择。

一边是窑洞里的如饥似渴、争分夺秒,恨不得立刻将纸上知识化为手中力量;

另一边是豪华办公室内的权衡利弊、谨慎封存,技术的价值在政治博弈的棋盘上被重新定义。

这鲜明的对比,或许正是那个时代两个阵营、两种道路的缩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