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南云山脉的黄风大圣 > 第120章 漏洞

南云山脉的黄风大圣 第120章 漏洞

作者:深渊凝望者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25 09:11:54

在主持狮驼山日常军务、政务之余的几乎所有时间里,黄风都在进行着一项绝密的工程。这项工程,他甚至没有完全告知“暗之大鹏”,只言是为“大王脱困”所做的必要准备,以免那怨魂过于急切而泄露天机。

他动用了最忠诚、最擅长地下作业的妖族——主要是穿山甲妖和部分鼠妖中的精锐,组成了几支小队,轮番上阵,向着狮驼国都城的方向,悄无声息地挖掘着一条巨大的地下通道。这条通道并非直线,而是蜿蜒曲折,巧妙地避开了坚实岩层和可能引起地面震动的地质结构,其深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数十丈,确保不会被地面上的人族所察觉。

挖掘工作持续了数年,期间耗费的心力与资源难以计数。黄风亲自规划路线,并以土遁之术反复勘测、修正方向。他的目标异常明确——狮驼国皇宫的核心区域,那镇压着‘暗之大鹏’本体与元神的‘玄水定坤鉴’的正下方。

当通道最终抵达预定位置时,黄风命令停止了向上的挖掘。他站在深邃黑暗的洞底,仰头望去,上方是厚厚的土层和皇宫地基。在这里,他已经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浩瀚、冰冷、带着强大镇压之力的能量波动,如同无形的冰川悬在头顶。那正是‘玄水定坤鉴’散发出的气息,让身为妖族的他感到本能的心悸与压抑。

他知道,不能再前进了。任何试图直接触碰或过早破坏上方结构的行为,都可能立即惊动远在仙界、与法器心神相连的太乙真人。

地洞挖掘完成后,黄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将狮驼山几乎所有的日常管理事务,全权交给了值得信赖的青虎处理。对外,他只宣称需要闭关潜修,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局。

而实际上,他的‘闭关’地点,就在这条幽深的地底通道的尽头。他在洞底开辟了一处简陋的静室,日复一日,盘膝而坐,将全部心神沉静下来,如同最耐心的猎人,开始长时间、近距离地感知和解析头顶上方那件上古法器。

他需要熟悉它的能量韵律,理解它的镇压法则,寻找那万中无一、转瞬即逝的薄弱之点。他的神识如同最细微的触须,小心翼翼地探向那冰冷的能量场,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水之至柔与大地之至坚的融合力量。这是一个极其危险且耗费心神的过程,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动法器的反噬,或者被太乙真人感知到异常。

但黄风别无选择。这是整个计划中最关键、也是最无法假手于人的一环。他必须确保,当蟠桃盛宴召开,太乙真人远离凡尘的那“呼吸之间”,他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精准的方式,破开这最后的屏障!

于是,在这无人知晓的深邃地底,黄风如同一尊石像,与那冰冷的法器气息进行着无声的对抗与交流。地面上,狮驼国依旧沉醉于佛事的虚幻荣光,而狮驼山则在青虎的管理下继续积蓄着力量。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个注定将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天庭盛会的到来。时间的沙漏,正为那决定性的瞬间,做着最后的倒计时。

地底深处,时间仿佛凝固。黄风,这个本体不过是一只黄鼠狼的小妖,比任何人都更清晰地认知到自身与太乙真人那云泥之别的差距。那差距,非是力量大小,而是生命层次与对天地法则理解上的天壤之别。直面抗衡?那是自取灭亡。他所有的行动,都恪守着一条铁律:绝不正面抗衡,只做规则的利用者,只钻那万中无一的漏洞。

因此,他拥有着超凡的耐心。在这距离“玄水定坤鉴”仅咫尺之遥的洞穴中,他一潜伏,便是整整十年。十年间,他的身体如同化作地底岩石的一部分,唯有神识,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日夜不休地、小心翼翼地触摸、感知、解析着头顶那浩瀚而冰冷的能量场。

他感受着‘玄水定坤鉴’所蕴含的无上法理。其名便揭示了它的核心奥秘:

‘玄水’:并非凡间流水,而是天地间至阴至柔之力的极致体现,它被炼化为万载不化的玄冰,拥有冻结灵魂、平息一切躁动的特性。它如同最深沉的黑夜,能吞噬光线,也能让沸腾的能量陷入永恒的沉寂。

‘定坤’:则代表着镇压大地、稳固乾坤的无上权能。它引动地脉之力,将封印与整个狮驼国的地气隐隐相连,使其根基无比牢固,难以撼动。

这法器并非依靠蛮力强行镇压,而是构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能量循环结界,形成了一个精妙绝伦的‘永恒牢笼’:

吸收与转化:它会持续不断地吸收“暗之大鹏”本体那磅礴而充满怨戾的黑暗能量。

冻结与净化:吸收而来的黑暗能量,并非被驱散,而是被玄冰的至寒特性瞬间冻结、转化,化作更加凛冽、更加坚固的封印寒气,反过来层层加固对“暗之大鹏”本体的束缚。

越挣扎,输出的黑暗能量越多,封印反而越强!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死循环,是太乙真人基于其对‘秩序镇压混乱’理念的极致运用。

然而,黄风在这十年的枯寂感知中,凭借其妖族对能量天生的敏锐,以及一种近乎本能的、对‘漏洞’的嗅觉,终于窥见了这完美循环中,那唯一、且极其隐蔽的破绽。

这破绽,并非来自于力量不足,而是源于太乙真人作为光明正道大能,其思维深处的一个认知盲区。

太乙真人认为,黑暗即是混乱、邪恶与无序,必须用极致的光明(或代表秩序与净化的玄冰)来镇压、转化、使之归于‘正道’。他的理念是正确的,他的手段也是高超的。但他忽略了天道循环中一个最基本的法则——物极必反,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当‘玄水’的‘阴’与‘寒’被推演到极致,其内部反而会孕育出一种对‘异己’的绝对排斥性。它能够转化、冻结那些混杂的、躁动的、不纯的黑暗能量,因为它视其为可以‘净化’的对象。但是,如果有一种黑暗,是绝对纯粹的,不掺杂任何杂质,不带有任何怨戾情绪,只是最本源、最凝练的“暗”之本质呢?

这种‘至纯之暗’,对于已经达到‘至阴至纯’状态的玄冰核心而言,不再是需要净化的‘污秽’,而是与其自身‘纯粹’属性相悖的、无法理解也无法转化的 绝对异体。

就像一滴绝对纯净的墨汁,滴入一块结构完美、毫无瑕疵的冰晶。冰晶可以冻结含有杂质的水,却无法‘消化’这滴本质上与它同样纯粹,但属性截然相反的墨。这滴墨的存在本身,就会破坏冰晶内部完美的能量结构平衡,引发连锁性的、从最微观层面开始的崩溃。

这,就是‘玄水定坤鉴’的破绽!一个隐藏在完美法则之下的,‘道之裂痕’!

它并非力量不足,而是其存在的根基——‘纯阴’在面对另一种‘纯粹’时的天然排斥。要打破它,不需要拥有媲美太乙真人的力量,只需要找到或制造出那一缕“至纯之暗”,并在最关键的时刻,将其送入法器的能量核心。

黄风缓缓睁开了眼睛,十年的枯坐,让他的眼神更加深邃,也更加冰冷。他找到了那条理论上存在的缝隙。接下来,就是等待那个万古难逢的时机,以及……找到那关键的一缕‘至纯之暗’。他知道,‘暗之大鹏’被镇压无数年,其怨魂戾气深重,绝非‘至纯’,那么,这缕黑暗,该从何而来?这成为了他心中新的谜题。但至少,通往自由的道路上,终于出现了一丝微光。

地底洞穴中,黄风凝视着掌心一缕仿佛能吞噬光线的极致幽暗,心中已推演过无数遍破局之法。他找到了‘玄水定坤鉴’理论上的破绽,但如何制造出那足以引发崩溃的‘至纯之暗’,却成了横亘在前的又一难关。

寻常的黑暗妖力,无论多么精纯,都难免沾染施法者的意志、情绪或能量属性,对于能转化万般能量的玄水定坤鉴而言,不过是又一份‘食粮’。他需要的,是一种超越善恶、摒弃一切属性、回归到‘无’之本质的东西。

他的目光,投向了狮驼洞深处那翻滚不息的血池。

这血池,并非简单的血液汇集,它是‘暗之大鹏’无尽怨念、被屠戮生灵的残魂、以及某种来自上古的幽冥之力交织而成的诡异造物。它既蕴含着狂暴的生命力与污秽,但在那至深的混乱底层,在无数怨念相互抵消、吞噬、湮灭的尽头,反而孕育出一种奇特的“空”与“寂”之意。那是能量激烈冲突后留下的‘虚无’烙印,是存在被极致否定后的残留。

这个想法极为大胆。提炼血池中的‘空寂’之意,如同在沸腾的熔岩中寻找一丝绝对零度的冰晶。此事,他黄风自知力有未逮,他的修为和境界,还无法驾驭如此形而上的概念力量。

他将这个构想,通过神念传递给了王座上的‘暗之大鹏’。

怨魂在接收到这个信息时,那翻涌的黑雾都为之凝滞了数息。显然,这个思路的刁钻与险峻,也超出了它的常规认知。但旋即,一股混合着赞许与亢奋的意念回荡在黄风脑中:“妙!妙极!剥离表象,直指本源之‘无’!黄风,你之才智,确非寻常!此物……或真能成事!”

炼制的过程,远非寻常打造神兵法宝可比。‘暗之大鹏’调动了它对黑暗与虚无本质的古老理解,以其残存的神魂之力为引,如同最精密的绣娘,从血池那狂暴混乱的能量深渊中,一丝一丝地、艰难地抽离出那近乎不存在的‘空寂’之意。

这不是凝聚,而是剥离与否定。

剥离掉所有的能量波动,剥离掉所有的情绪残渣,剥离掉所有的物质属性,甚至剥离掉‘存在’本身的概念。将血池中那因极致‘有’(怨念、生命、能量)而矛盾地诞生的极致‘无’,强行提取、压缩、固化。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神与本源的过程,饶是‘暗之大鹏’这等上古妖神,也感到力不从心。血池为之翻腾不息,洞窟内的光线都仿佛被吸走了几分。

不知过去了多久,在“暗之大鹏”那由怨魂凝聚的形体都明显黯淡了许多之后,炼制终于完成。

它的掌心,悬浮着三枚细如牛毛、若有若无的针。

它们没有任何光泽,仿佛是所有光线的终点;它们没有任何法力波动,如同绝对的法力绝缘体;它们没有善恶之分,超越了道德的评判。它们就是——‘无影针’。

此针,已非实体,更近乎一种 概念的具象化。

它是‘存在’的否定,是‘信息’的真空,是宇宙诞生前那片混沌未开、无光无象、无始无终的‘无’的微小碎片。

它们静静地悬浮着,不散发出任何威胁,甚至难以被神识准确捕捉。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感知’的盲区。

黄风小心翼翼地将这三枚‘无影针’收纳于一个特制的、能隔绝一切探测的玉盒之中。他明白,对于依靠‘转化能量信息’这一根本逻辑而存在的‘玄水定坤鉴’来说,这‘无影针’是其体系内 无法理解、无法归类、更无法转化 的绝对异物。

就像最精密的法则程序,可以处理海量的各种能量,却无法处理一个根本不存在于其逻辑框架内的、代表‘绝对虚无’的法则。一旦这个‘虚无’被强行输入核心,带来的将不是对抗,而是整个法则体系的崩塌。

地底洞穴,岁月无声。黄风如同一块嵌入地脉的顽石,十年如一日地维持着神识的绝对专注,与头顶那浩瀚冰冷的能量场进行着无声的对话。他深知,即便找到了理论上的破绽,掌握了‘无影针’这样的奇兵,若不能抓住那转瞬即逝的绝佳时机,一切仍是镜花水月。

他的感知不再局限于法器的静态威能,而是如同最耐心的观潮者,开始记录和分析其能量场中那些微不可察的 韵律与波动。

观察法器的能量潮汐: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黄风的神识敏锐地捕捉到,‘玄水定坤鉴’那看似恒定的能量循环,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天象,尤其是 月相盈亏 的微妙影响。

当月华满盈,太阴之力充沛时,玄冰之寒似乎得到滋养,封印显得格外稳固。然而,当月亮运行到朔月之时,天地间太阴之力降至最低点,那法器的至阴之力虽在绝对值上达到顶峰,因无月光‘干扰’,其纯阴特性最为凸显。但黄风却从中感知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脆性’。

他恍然明悟:物极必反,亢龙有悔!

朔月时分,天地间阴阳失衡,阳消阴长至极点。而‘玄水定坤鉴’本身亦是至阴之物,在此刻,它与外界的‘阴’形成共振,其内部纯粹的‘阴’被激发到极致。然而,极致的纯粹也意味着极致的排他性与不稳定性。就如同绷紧到极限的弓弦,虽然力量最强,但也最易因一丝不谐而崩断。此刻,正是其内部‘阴阳平衡’最为脆弱、最容易被外部‘异物’侵入并引发失衡的瞬间!

勘破流转节点:

在确定了“天时”(朔月)之后,黄风将全部心神投入到对法器内部那个完美能量循环的微观解析中。

从‘吸收黑暗能量’到‘玄冰冻结转化’后的‘加固封印’。

这个循环看似无缝衔接,浑然一体。但黄风坚信,天地间不存在绝对的‘无缝’。再精密的机器,齿轮咬合间也有间隙;再流畅的法则,运转时也必有刹那的转换空档。

他的神识,如同超高倍率的显微镜,死死盯住那能量流转的核心处。不知经历了多少万次、亿万次的循环观察,他的心神几乎要与那冰冷的韵律同化。

终于!

在某个无比寻常的瞬间,他捕捉到了!

就在‘吸收’动作完成的刹那,与‘冻结’效应启动的前一微瞬之间,存在一个几乎无法用时间衡量的‘间隙’!

这个间隙,短暂得如同思维未曾生起的意念,如同光影未曾分割的混沌。在这‘间隙’之中,被吸收的黑暗能量尚未被玄冰特性转化,而封印的加固效应也还未完全生效。法则的力量在此处出现了亿万分之一刹那的‘空白’与‘等待’。

这里,是规则链条上最微小、也最致命的一环薄弱处!

朔月之夜,至阴之力鼎盛而内部失衡;能量循环切换的‘间隙’,规则暂时空白。

黄风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眼中爆发出洞悉一切的精光。他将这‘天时’与‘节点’在心中反复推演、印证,确保万无一失。

现在,他不仅找到了锁,找到了钥匙,更找到了插入钥匙并转动它的那个最完美、也是唯一可能的 时间点与角度。

剩下的,便是等待。等待那蟠桃盛宴召开,太乙真人远离;等待那朔月之夜降临;等待那亿万分之一的‘间隙’出现。

届时,那蕴含‘空寂’、代表‘无’的‘无影针’,将沿着这法则的裂隙,直刺玄水定坤鉴的核心,上演一场以‘无’破‘有’、以‘寂’乱‘序’的绝杀。地底十年的蛰伏与煎熬,终将在这决定性的瞬间,绽放出逆转命运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