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 第8章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的操作逻辑与临床应用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是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核心配穴原则,旨在通过双穴协同(担法)或单穴阻断(截法),实现“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的高效治疗。其操作需结合经络循行、病位深浅及虚实寒热,以下从定义解析、具体操作、临床案例三方面展开说明:

一、“担法”与“截法”的核心定义

根据《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及后世医家(如杨介宾、单永华等)的阐释,“担”与“截”的本质是选穴策略:

1、担法:取双穴(或同经两穴、或上下肢各一穴),通过“纵向贯穿”或“横向协同”,激发经络气血运行,适用于慢性病、虚证或病位较广的情况(如胃肠病、心胸病)。

2、截法:取单穴(或关键穴位),通过“阻断病势”或“直达病所”,快速缓解症状,适用于急性病、实证或病位局限的情况(如头痛、牙痛、腰腿痛)。

二、“担法”的具体操作与应用

“担法”的核心是“两针协同”,根据取穴部位可分为上担、下担、上下担三类:

1、上担法:取上肢两穴,治胸腹及上肢病

操作:选取上肢同一经或表里经的两穴,如双侧内关(手厥阴心包经)、双侧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原理:上肢为“手三阴三阳”之会,双穴合用可增强“宣通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心胸病(如胸闷、心慌)、胃脘痛(如气滞型胃痛)。

案例1:

患者李x,女,25岁,因“情绪激动后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就诊(气厥)。辨证为“肝气上逆、气机闭塞”,取双侧内关穴(上担法),用泻法针刺(运针2分钟),患者长叹气、双目微启,留针15分钟后症状缓解。

2、下担法:取下肢两穴,治腰腹及下肢病

操作:选取下肢同一经或表里经的两穴,如双侧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双侧公孙(足太阴脾经)。

原理:下肢为“足三阴三阳”之根,双穴合用可“调理脾胃、疏通经络”,适用于腹痛(如湿浊型腹痛)、腹泻(如脾虚型腹泻)。

案例2:

患者马x,男,35岁,因“小腹部疼痛、下坠感”就诊(湿浊中阻型腹痛)。辨证为“湿浊内阻、气机不利”,取双侧丰隆、公孙穴(下担法),用泻法针刺(5分钟后腹痛渐止),舌苔由白腻转为薄白。

3、上下担法:取上肢 下肢各一穴,治全身性疾病

操作:选取上肢一穴 下肢一穴,如内关(上) 太冲(下)(治心胸痛)、曲池(上) 足三里(下)(治胃脘痛)。

原理:上下配穴可“贯通全身气血”,适用于全身性疾病(如眩晕、厥心痛)。

案例3:

患者马xx,男,65岁,因“胸前闷痛、心慌”就诊(胸痹)。辨证为“气滞血瘀、脉络痹阻”,取上肢内关穴 下肢足三里穴(上下担法),用导气法针刺(留针半小时),5次后心前区疼痛次数减少,8个疗程后心电图恢复正常。

三、“截法”的具体操作与应用

“截法”的核心是“单穴阻断”,根据取穴部位可分为上截、下截两类:

1、 上截法:取上肢单穴,治头面及上肢病

操作:选取上肢关键穴位,如单侧合谷(手阳明大肠经,治头痛、齿痛)、单侧中渚(手少阳三焦经,治偏头痛)。

原理:上肢穴位“通经活络”,单穴可快速“阻断病势”,适用于头面病(如头痛、牙痛)、上肢病(如肩周炎)。

案例4:

患者袁x,女,34岁,因“右侧偏头痛、头晕”就诊(肝胆风热型偏头痛)。辨证为“风热上扰、清窍被蒙”,取左侧中渚穴(上截法),用透天凉手法(针感沿手臂外侧至肩),留针1小时后头痛缓解,连续治疗7次未复发。

2、下截法:取下肢单穴,治腰腹及下肢病

操作:选取下肢关键穴位,如单侧承山(足太阳膀胱经,治腰腿痛)、单侧三阴交(足太阴脾经,治痛经)。

原理:下肢穴位“疏通经络”,单穴可“直达病所”,适用于腰腿痛(如气滞血瘀型)、妇科病(如痛经)。

案例5:

患者赵x,女,43岁,因“右侧腰腿痛、活动不利”就诊(气滞血瘀型腰腿痛)。辨证为“经脉痹阻、气血不通”,取右侧承山穴(下截法),用平补平泻法针刺(留针15分钟),配合大肠俞周围叩刺拔罐,2次后疼痛消失。

四、“担法”与“截法”的配合应用

临床中,“担法”与“截法”常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例如:

1、上担下截法:取上肢两穴 下肢一穴,如双侧外关(上担) 右侧阳陵泉(下截)(治胁痛,如肝胆湿热型);

2、下担上截法:取下肢两穴 上肢一穴,如双侧足三里(下担) 左侧曲池(上截)(治胃脘痛,如脾胃虚弱型)。

五、注意事项

1、辨证为先:担法适用于虚证、慢性病,截法适用于实证、急性病,需根据病情选择;

2、经络循行:取穴需符合“循经取穴”原则(如胃病取胃经穴、肝病取肝经穴);

3、针刺手法:担法多用“补法”(如热补),截法多用“泻法”(如透天凉),需根据虚实调整;

4、安全操作:避开胸腹部等危险部位,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如内关穴直刺0.5-1寸)。

六、总结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的核心是“双穴协同、单穴阻断”,通过调整经络气血,实现“治病如神灵”的效果。其操作需结合病位、虚实、经络,临床中需灵活运用,方能达到最佳疗效。

提示:实际应用需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古籍参考包括《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针灸大全》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