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 第5章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针刺禁忌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为金代道医马钰(号丹阳子)总结的针灸临床核心穴位,分布于四肢,通治内、外、妇、儿诸疾。其针刺禁忌需结合通用原则(如体质、状态禁忌)与各穴位特殊禁忌(如解剖结构、功效特点),以下为详细说明:

一、通用针刺禁忌(适用于所有穴位)

(一)体质与状态禁忌

1、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此类状态下,人体气血紊乱,针刺易导致晕针(头晕、恶心、冷汗),甚至虚脱。

2、严重出血倾向: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者,针刺可能加重出血(如皮下淤血、牙龈出血)。

3、皮肤感染或破损:穴位周围有疖肿、溃疡、湿疹等,针刺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如蜂窝织炎)。

4、孕妇:多数穴位(如合谷、内庭、昆仑、足三里、曲池、太冲、承山)为孕妇禁忌,因刺激可能诱发宫缩,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

(二)操作规范禁忌

1、针刺过深或方向错误:如足三里(深刺可能伤及胫后神经、血管)、曲池(深刺可能伤及桡神经)、委中(深刺可能伤及腘动脉),需严格遵循解剖定位与针刺深度(如委中直刺1-1.5寸,避免过深)。

2、强刺激或危险手法:如孕妇、老年人、儿童禁用强刺激(如提插捻转幅度过大),以免引起晕针或神经损伤。

二、各穴位特殊针刺禁忌

(一)足三里(足阳明胃经)

1、孕妇慎用:足三里为强壮穴,刺激可能促进子宫收缩,孕妇(尤其孕早期)需避免。

2、皮肤感染或破损:穴位位于小腿外侧,若局部有疖肿、溃疡,需待愈合后再针刺。

3、出血倾向者禁用: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针刺可能导致皮下出血。

(二)内庭(足阳明胃经)

1、孕妇、经期女性禁用:内庭为荥穴,功效清降胃火,刺激可能影响胎儿或导致经期出血增多。

2、皮肤感染或破损:穴位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若局部有脚气、溃疡,需避免针刺。

(三)曲池(手阳明大肠经)

1、孕妇禁用:曲池为合穴,功效活血行气,刺激可能诱发宫缩,增加流产风险。

2、低血压患者慎用:曲池可降低血压,低血压者针刺可能导致头晕、乏力。

3、皮肤感染或破损:穴位位于肘横纹外侧,若局部有疖肿、湿疹,需待愈合后再针刺。

(四)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1、孕妇禁用:合谷为原穴,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络,刺激可能诱发宫缩(尤其孕晚期),导致流产或早产。

2、皮肤感染或破损:穴位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若局部有疖肿、外伤,需避免针刺。

(五)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1、孕妇禁用:委中为合穴,功效舒筋活络,刺激可能影响胎儿。

2、针刺过深:委中位于腘窝中央,深刺可能伤及腘动脉或胫神经,导致出血或下肢麻木。

3、皮肤感染或破损:穴位位于腘窝,若局部有疖肿、湿疹,需避免针刺。

(六)承山(足太阳膀胱经)

1、孕妇、习惯性流产者禁用:承山为输穴,功效舒筋活络,刺激可能诱发宫缩,导致流产。

2、强刺激禁忌:承山深层有腓肠肌,强刺激可能导致腓肠肌痉挛(小腿抽筋)。

3、皮肤感染或破损:穴位位于小腿后侧,若局部有疖肿、溃疡,需待愈合后再针刺。

(七)太冲(足厥阴肝经)

1、孕妇、经期女性禁用:太冲为原穴,功效平肝潜阳,刺激可能影响胎儿或导致经期出血增多。

2、低血压患者慎用:太冲可降低血压,低血压者针刺可能导致头晕、乏力。

3、皮肤感染或破损:穴位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若局部有脚气、溃疡,需避免针刺。

(八)昆仑(足太阳膀胱经)

1、孕妇禁用:昆仑为经穴,功效舒筋活络,刺激可能诱发宫缩,导致流产。

2、皮肤感染或破损:穴位位于足外踝跟骨上边,若局部有疖肿、外伤,需避免针刺。

(九)环跳(足少阳胆经)

1、孕妇禁用:环跳为经穴,功效通经活络,刺激可能影响胎儿。

2、皮肤感染或破损:穴位位于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处,若局部有疖肿、湿疹,需待愈合后再针刺。

(十)阳陵泉(足少阳胆经)

1、孕妇禁用:阳陵泉为合穴,功效疏肝利胆,刺激可能影响胎儿。

2、皮肤感染或破损:穴位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若局部有疖肿、外伤,需避免针刺。

(十一)通里(手少阴心经)

1、针刺过深禁忌:通里为络穴,位于腕横纹上1寸,深刺可能伤及尺动脉或尺神经,导致出血或手部麻木。

2、皮肤感染或破损:穴位位于前臂掌侧,若局部有疖肿、湿疹,需待愈合后再针刺。

(十二)列缺(手太阴肺经)

1、孕妇慎用:列缺为络穴,功效宣肺止咳,刺激可能影响胎儿。

2、避开桡动脉:列缺位于桡骨茎突上方,针刺时需向上斜刺(0.5-0.8寸),避免直刺伤及桡动脉。

3、皮肤感染或破损:穴位位于前臂桡侧,若局部有疖肿、外伤,需避免针刺。

三、注意事项

1、专业操作:所有穴位针刺需由执业中医师进行,避免自行操作(如艾灸、按摩),以免发生意外。

2、辨证施治:针刺前需辨证(如体质、病情),如虚证患者(如气血不足)需用补法,实证患者(如胃火牙痛)需用泻法。

3、术后护理:针刺后需避免立即洗澡(2小时内),以免感染;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需立即告知医生。

四、总结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针刺禁忌需结合通用原则(如体质、状态)与各穴位特殊禁忌(如解剖结构、功效),核心是避免损伤重要组织(神经、血管)、防止诱发流产、避免加重病情。临床应用中,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由专业医师评估后进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