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平步深渊:机械狂神 > 第139章 深海的眼泪

平步深渊:机械狂神 第139章 深海的眼泪

作者:秋之魂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06:25:04

赤道的阳光,本应是慷慨而热烈的,仿佛每一缕光线都蕴含着无尽的能量和温暖。

然而,在这座位于瓦努阿图共和国的偏远外岛上,阳光却似乎被一层无形的阴翳所过滤,失去了原有的炽热与活力,变得苍白而无力,仿佛连空气中的尘埃都无力穿透。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咸腥中夹杂着**的微弱气味,这种气味令人作呕,仿佛一具正在缓慢腐烂的巨大尸体,散发出生命终结前的最后哀鸣。

这种气息无处不在,笼罩着整个岛屿,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和不安。

这里名叫“塔纳岛”,在当地的土着语言里,意为“富饶之地”。

这个名字曾经象征着这片土地的丰饶与生机,然而现在,这个名字听起来却像一个无比讽刺的笑话,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艘锈迹斑斑、船身上还印着“南太平洋海洋生态观察”白色字样的小型科考船,正静静地停泊在简陋的木制码头旁。

船体随着海浪有节奏地轻晃,发出轻微的吱嘎声,像一只疲惫的水鸟,收拢了翅膀,在陌生的岸边做着短暂的休憩,仿佛在等待着某种未知的命运。

从船上走下来三个人,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为首的是一位名叫艾米丽·卡特的白人女性,她是《国家地理》的资深调查记者,以一系列揭露工业污染和生态危机的深度报道而闻名于世。

她年约四十,皮肤被海风吹得黝黑,眼神锐利而坚定,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直视事物的本质,她的每一个眼神都透露出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跟在她身后的是两位专家。一位是来自东澜海洋大学的海洋生物学教授,王德海,他年过六旬,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花镜,看起来文质彬彬,颇具学者风范。

但当他望向这片死寂的海域时,眼中却充满了痛心疾首的悲哀,仿佛这片海域的每一寸海水都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另一位是年轻的环境化学工程师,名叫李娜,她背着一个沉重的便携式检测仪器,脸上带着职业性的严肃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小心翼翼,仿佛在对待一件极为重要的任务。

他们是苏晴和真由美不惜重金,通过露易丝的渠道秘密组建的“第二战场”先遣队。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找到“新灯塔”基地与这片海域生态灾难之间的,那条看不见的、却致命的联系。这个任务艰巨而紧迫,关系到整个海域的未来命运。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艾米丽站在码头上,目光凝重地望着远处空无一人的海滩,低声说道。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沉重,仿佛已经预见了即将面对的严峻挑战。

海滩上,散落着许多死鱼的骸骨,这些骸骨已经被太阳晒得发白,与白色的沙子混在一起,触目惊心,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这片海域所遭受的灾难。

王教授叹了口气,指着远处几艘搁浅在沙滩上的破旧渔船,语气沉重地说道:

“你看,那些船,至少有一半已经很久没有下过海了。这里的渔民,已经无鱼可捕,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们走进村庄,村庄里异常安静,听不到往日的欢声笑语,也看不到孩子们追逐打闹的身影,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

只有几只瘦骨嶙峋的野狗,有气无力地躺在屋檐的阴影下,偶尔抬起头,用空洞的眼神瞥一眼这几个陌生的外来者,仿佛连它们也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一位拄着拐杖、皮肤像老树皮一样干枯的老人,正坐在自家门前的木凳上,目光呆滞地望着大海,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又仿佛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期待。

他叫塔马洛,是这个渔村的村长,也是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渔民。艾米丽走上前,用温和的语气,夹杂着几句简单的当地土语,说明了来意,她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关切。

塔马洛那双浑浊的眼睛里,突然闪过一丝细微得几乎难以察觉的波澜。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感,仿佛是深深的忧虑与无奈交织在一起。他沉默了许久,仿佛在内心深处进行着激烈的挣扎,才缓缓地抬起他那干枯如柴的手,颤巍巍地指向那片一望无际、蔚蓝如洗的海洋。

“大海……它生病了。”

他的声音沙哑而微弱,仿佛是从一个生锈的风箱里费力挤出来的,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与哀伤:

“它以前,曾是我们的母亲,慷慨地赐予我们丰富的食物,滋养着我们的子孙后代。但如今,它却变成了一个吝啬的鬼魂,不再给予我们任何东西。”

他顿了顿,浑浊的眼中泛起了点点泪光,仿佛回忆起了往昔的美好与如今的绝望:

“一年前,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那个方向,”他用颤抖的手指指向东南方的海平线,声音中带着一丝恐惧:

“那片被诅咒的海域,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光芒。那是绿色的光,宛如鬼火一般,在漆黑的夜里从海底透射上来,令人不寒而栗。还有那些声音……低沉而持续的轰鸣声,仿佛有一头巨大的怪兽,在水下不断地呼吸。”

“从那以后,海里的鱼群就变得越来越少。先是那些体型较大的鱼类,比如金枪鱼、旗鱼,它们纷纷消失得无影无踪。

紧接着,连那些小型鱼类,甚至是我们赖以为生的沙丁鱼,也几乎绝迹了。我们满怀希望地撒下渔网,但拉上来的,要么是空空如也的网,要么是这些令人心碎的……”

他指了指海滩上那些散落的死鱼骸骨,声音里充满了无助和深深的绝望。

“不仅如此,我们村子里的人,也开始接二连三地生病。皮肤上长出奇怪的疹子,整天咳嗽不止,浑身无力。医生们也束手无策,查不出具体的原因。

我们心里明白,这是大海在惩罚我们。但我们却不知道,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才会招致这样的灾难。”

李娜见状,立刻打开了她的便携式检测箱。她快步走到海边,用无菌采样瓶,小心翼翼地取了几瓶海水样本。

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格外谨慎,生怕污染了样本。然后,她将样本注入分析仪中,仪器发出了轻微的“滴滴”声,仿佛在预示着即将揭晓的真相。

几分钟后,检测结果终于出来了。李娜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她的眉头紧锁,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她将检测报告递给一旁的王教授,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王教授,您看……”

王教授接过报告,只匆匆扫了一眼,他的瞳孔就骤然收缩,仿佛被什么东西深深刺痛了。报告上,那一行行用红色标注的数据,像一把把锋利的尖刀,刺痛着他的眼睛,也刺痛着他的心。

【检测到微量的重金属离子:汞(hg)、铅(pb)、镉(cd)。】

【检测到未知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特种工业冷却液(全氟化物)和润滑油(合成酯类)高度相似。】

“天哪……”王教授失声低语,他扶了扶眼镜,仿佛想看得更清楚一些,但内心的震惊却让他难以平静:

“这……这怎么可能!这些物质,绝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这分明是典型的工业污染!可是,方圆千里之内,哪里有工业存在?”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谜团之中。

艾米丽的目光在一瞬间变得异常锐利,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显然是心中某个念头迅速成形。她立刻追问道:

“塔马洛村长,您刚才提到的那些奇怪的光和声音,真的是从东南方向传来的吗?”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显然这个问题对她至关重要。

塔马洛村长沉稳地点了点头,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但那简单的动作却让艾米丽心中的猜测得到了确认。

艾米丽迅速从包里拿出平板电脑,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滑动,调出了南太平洋的海图。她将塔马洛所指的东南方向,与海图上已知的地理位置进行仔细的比对。她的目光在海图上快速移动,最终定格在一个点上。一个名字,仿佛带着某种不祥的预感,瞬间跳入了她的脑海。

“‘新灯塔’……”她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寒意,“那里,距离我们这里大约一千五百公里。但是,洋流的方向……”她的眉头紧锁,显然在思考着某种可能性。

这时,王教授也凑了过来,他的目光同样聚焦在海图上。随着他对海图的观察,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仿佛看到了什么极为不妙的事情。

“是南极绕极流的一个分支!”王教授的声音低沉而严肃,“虽然这个分支的洋流相对微弱,但它的确有能力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将污染物从南极大陆附近,一路输送到我们这里!”

他的话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一阵寒意,真相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清晰而残酷。

就在众人还在消化这个惊人发现的时候,一个年轻的渔民从村子的另一头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他的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的老旧智能手机,神情中既有激动也有难以掩饰的恐惧。

“村长!记者!你们快看!”他气喘吁吁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我……我昨晚录到了一些东西!”他将手机递给艾米丽,手心里已经满是汗水。

艾米丽接过手机,迅速点开了视频。画面非常模糊,显然是在夜晚使用手机的长焦模式拍摄的,镜头剧烈地晃动着,只能看到一片漆黑的海面。

“就是那里!”年轻渔民指着视频的远处,声音中充满了紧张和不安,“那天晚上,我又听到了那种轰鸣声,就跑到海边,想看看能不能拍到什么。”

视频里,漆黑的海面上突然泛起了一大片不正常的、五颜六色的油污,在月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诡异的光芒。

紧接着,成片的死鱼和垂死的海洋生物翻着白肚皮,从水下浮了上来,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海面,景象触目惊心。

而在画面的最远处,海天相接的地方,隐约可以看到一片微弱的、闪烁着幽蓝色光芒的区域。那光芒时明时暗,仿佛一颗巨大的、正在呼吸的心脏,带着某种神秘而恐怖的气息,让人不寒而栗。

“是‘新灯塔’!”艾米丽的心脏猛地一沉,仿佛有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她的心头,“他们的废料,他们的排放物……通过洋流,漂到了这里!”她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惊和愤怒。

王教授紧盯着视频里那些死去的海洋生物,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却变得冰冷僵硬。他看着渔民们脸上那惊恐而无助的表情,那是一种面对灾难却无能为力的绝望。这位一生都与海洋打交道的老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他转过身,背对着众人,肩膀剧烈地耸动着,发出压抑的、痛苦的呜咽声。那声音如同大海的悲鸣,低沉而凄凉。

大海的眼泪,正在无声地流淌,诉说着无尽的哀伤。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却在世界的另一端,享受着“环保圣人”的赞誉,这种讽刺让王教授的心如刀绞。

“我们必须把这些证据带回去。”艾米丽的声音变得冰冷而坚定,仿佛寒冰中的利剑: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更直接的证据。我们需要采访更多的人,收集更多的样本,甚至……我们需要想办法,更靠近那片‘被诅咒的海域’。”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决心和勇气。

她看着塔马洛,看着这位被生活逼入绝境的老人,郑重地说道:

“村长,请相信我们。我们不会让你们的遭遇,被世界遗忘。我们一定会,为这片大海,为你们,讨回一个公道。”她的语气坚定,仿佛在许下一个不可违背的誓言。

塔马洛看着她,浑浊的老眼里,第一次燃起了一丝微弱的、名为希望的火苗。那火苗虽然微弱,却在这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

在遥远的南江,临江小筑里,苏晴、真由美和露易丝正通过加密视频,实时地看着这一切。她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屏幕上,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当她们看到那份检测报告,看到那段触目惊心的视频时,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凝重的表情。那是一种沉重到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心情,既有对真相的震惊,也有对受害者的同情。

“证据确凿了。”真由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既有为找到证据的兴奋,也有为那些无辜受害者的心痛。她的眼眶微微泛红,但眼神却更加坚定。

“这只是第一步。”露易丝的声音冷静而果断,仿佛在部署一场重要的战役:

“艾米丽会继续深入,她会联系更多的渔民,收集更多的证词。同时,我已经让我的团队,开始准备一份详尽的技术分析报告,将‘新灯塔’的地理位置、洋流路径、污染物成分,与瓦努阿图的生态灾难,构建一条完整的、无可辩驳的证据链。”她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胜利的信心。

苏晴点了点头,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着:

“我已经联系了《卫报》、《纽约时报》和《朝日新闻》的几位特派记者。他们都在等待我们的最终报告。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引爆这颗舆论炸弹。”她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田中健……”苏晴看着屏幕上,那张在国际环保会议上意气风发的脸,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

“你为你的‘新灯塔’编织了多么华丽的谎言,就要为它造成的罪孽,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她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宣判一个罪人的命运。

窗外,南江的夜色正浓,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一场由真相和正义掀起的风暴,正在悄然积聚着力量,准备向那座冰下的地狱,发起最猛烈的冲击。

那风暴虽未到来,却已让人感受到它的强大和不可阻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