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平步深渊:机械狂神 > 第138章 无声的利刃

平步深渊:机械狂神 第138章 无声的利刃

作者:秋之魂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06:25:04

南江,凌晨四点。

城市依旧沉睡在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里,只有零星的路灯,像疲惫的眼睛,在湿冷的空气中投下昏黄的光晕。

然而,在这片寂静之下,有两处地方,灯火通明,如同黑夜中两颗搏动的心脏,正以截然不同的节奏,为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积蓄着力量。

这里没有窗,只有冰冷的合金墙壁和头顶上密如蛛网的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压抑而神秘的氛围。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了臭氧、焊锡和咖啡因的独特气味,这种气味仿佛是一剂强效的兴奋剂,深深地注入到每一个人的神经系统中,让人时刻保持高度紧张和专注。

这里是天工集团最深处的秘密所在,一个位于地下五十米、代号为“熔炉”的顶级实验室。

实验室的中央,一个巨大的球形全息投影正在缓缓地旋转着,散发出幽蓝的光芒。

那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地球,而是一个由无数蓝色数据流构成的、高度模拟的“新灯塔”量子雷达探测场。

这些数据流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严密地笼罩着下方一个微缩的冰山模型。任何进入探测范围的物体,都会在瞬间被标记为醒目的红色,显示出其位置和轨迹。

“准备就绪。”魏文迪的声音沙哑而沉稳,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戴着防蓝光眼镜,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每一个数字的变化都牵动着他的心弦。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面前控制台上的一个红色按钮,动作果断而有力。

“‘极光欺骗系统’,第一次启动。注入‘混沌序列’。”

随着他的指令,实验室另一侧的一台超级计算机发出了低沉而持续的嗡鸣声,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数秒钟后,全息投影中那张原本平静的蓝色数据网,突然被一股强大的外力猛烈地搅动起来。

无数细小的、代表着“量子扰动”的绿色光点,如同被投入池塘的鱼食,疯狂地涌入蓝色的数据网中。

它们并不是粗暴地冲撞,而是以一种近乎于“共振”的诡异频率,开始与蓝色的数据流纠缠、融合。

原本清晰可辨的探测场,瞬间变得一片混沌,如同被巨石搅乱的池水,所有的数据都在剧烈地波动、失真,完全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规律。

“报告!‘冰眼’模拟系统出现大面积数据丢失!探测精度下降百分之九十五!”一名技术人员急促地报告道。

“目标锁定失败!无法追踪任何模拟目标!”另一名技术人员的声音也充满了紧张。

“警报!出现长达三十秒的完全探测盲区!”一连串急促的电子提示音在实验室里此起彼伏,打破了原有的寂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气氛。

黄兴洪激动地一拳砸在自己面前的控制台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成功了!老魏,我们成功了!三十秒!这三十秒足够我们做任何事了!”

然而,魏文迪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的神色,他只是缓缓地摘下眼镜,用指节用力地按压着酸胀的眉心,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三十秒,在实验室里固然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但在瞬息万变的真实战场上,这三十秒,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全部距离,容不得半点马虎。

“还不够。”他喃喃自语道,“三十秒后,对方的自适应算法会立刻启动,我们的‘混沌序列’会被反向破解。我们必须找到一种能持续制造‘混沌’的方法,而不是一次性的爆发。”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角落里传来一阵轻微的马达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在那里,一个外形酷似一只黑色蝙蝠的折叠翼无人机,正用它的四只机械爪,紧紧地吸附在一块垂直的、模拟冰壁的特种合金板上。

它的机翼可以灵活地折叠收拢,机身只有巴掌大小,通体覆盖着能吸收绝大部分雷达波的哑光涂层,显得格外神秘而先进。

这是黄兴洪团队的杰作——“蜂刺”无人机,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蜂刺’一号,姿态控制测试,开始。”黄兴洪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紧张,毕竟这是他们首次进行如此重要的测试。

无人机接收到指令后,机翼微微展开,体内的微型矢量推进器发出一阵细微的嘶嘶声。

它开始沿着垂直的合金板向上爬行,动作有些迟缓,像一只刚刚学会走路的壁虎,每一步都显得小心翼翼。爬行了大约一米后,它的身体突然不受控制地晃动了一下,一只机械爪打滑,整个无人机险些掉落下来,场面一度十分惊险。

“稳住!调整左侧推进器功率!”

技术人员紧张地操控着,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无人机在空中挣扎了几秒,总算重新稳住了身形,继续向上攀爬。

虽然过程狼狈不堪,但它最终还是成功爬到了三米高的顶端,并展开机翼,进行了一次短暂的悬停,仿佛在向众人展示它的能力。

“看到了吗?”黄兴洪指着屏幕,对身边的魏文迪说,“姿态控制算法还有问题,尤其是在模拟的强风和低温环境下,表现并不理想。但是,基本功能已经得到了验证。这种贴壁飞行的能力,将是突破‘蜂巢’防御系统的关键所在。”

魏文迪点了点头,目光深邃而坚定:“我们需要时间。老黄,你的团队要加快进度。我们不知道田中健什么时候会完成他的‘极光计划’,我们每多争取一天,世界就多一分安全的保障。”

他转向另一名工程师,语气严肃地命令道:“立即通知‘深海之眼’团队,我们需要‘新灯塔’基地更详细的环境数据,尤其是冰层下的洋流和地磁数据。我们的‘混沌序列’,必须与真实环境完美匹配,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大的效果,确保任务的圆满成功。”

与“熔炉”实验室那种紧张忙碌的氛围截然不同,这里的气氛呈现出另一种极端的压抑感。

巨大的指挥中心内,光线显得异常昏暗,只有数十块巨大的屏幕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屏幕上密密麻麻地显示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实时新闻、卫星云图、金融数据流以及加密情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烟草味,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沉重与紧张。林世盛站在一扇巨大的落地窗前,双手背在身后,一言不发地凝视着窗外那片被城市灯光映照成暗红色的天空。

他的背影,宛如一座沉默的火山,表面平静无波,但内部却积蓄着足以毁灭一切的熔岩,随时可能喷薄而出。

“报告首长!”一名温哥华年轻的分析员突然站起身来,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激动与紧张,“方面有新动向!”这声音在寂静的指挥中心内显得格外突兀,打破了原有的沉寂。

林世盛缓缓转过身来,他的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洞穿一切虚妄。屏幕上迅速切换到了一个新的画面。

那是一间刚刚成立的、名为“南太平洋海洋生态观察”的非政府组织(NGo)的官方网站。

网站的主页上,一份标题为《“科学”的伪装,生态的屠杀:警惕“极地开拓”公司声波驱赶磷虾技术背后的阴谋》的报告,被醒目地置顶显示。

报告的措辞极为专业而严谨,详细分析了高强度声波对海洋生物,尤其是对磷虾的听觉系统和繁殖能力所造成的不可逆伤害。

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科学依据,每一个数据都显得触目惊心。

报告的最后,附上了几份令人触目惊心的模拟图,直观地展示了在该技术影响下,磷虾群可能出现的区域性灭绝景象,仿佛一幅末日画卷。

“这个NGo的背景查到了吗?”林世盛的声音低沉而沙哑,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查到了,首长。”分析员立刻回答,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这是一个刚刚在瑞士注册的组织,所有注册信息都是匿名的,服务器位于多个国家,通过复杂的跳转协议连接,几乎无法追踪其真实来源。但是……”

“但是什么?”林世盛追问,眉头微微皱起。

“但是,这份报告在发布后的短短十五分钟内,就被《国家地理》的资深记者西蒙·克劳福德转发了。”

分析员继续说道,“克劳福德以其不畏强权、敢于揭露真相而闻名于世,他的转发,使得这份报告在西方主流媒体圈和环保组织内部,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林世盛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太清楚这种操作手法了。一个匿名的NGo发布重磅报告,再由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吹哨人”引爆舆论,这是一套精心策划的组合拳,打得既专业又难以溯源,让人防不胜防。

“是陈平他们的人。”林世盛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那个年轻人,总是能在他意想不到的地方,开辟出新的战场,制造出意想不到的麻烦。

“继续监控。”他冷冷地命令道,“我要知道这份报告的传播路径,以及所有相关方的反应。特别是……‘极地开拓’和黑曜石。”

他的声音中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更大风暴的准备。

与南江那片沉浸在深夜与黎明交替光影中的土地截然不同,这里仿佛永远定格在一片温暖的“午后”时光。

巨大的落地窗犹如一幅天然的画框,窗外是深邃无垠、被璀璨灯光映照得如同梦幻般的冰层,它静静地铺展开来,宛如一片凝固的、泛着幽蓝色光芒的神秘海洋,令人不禁心生敬畏。

在这间控制室内,温暖的灯光如流水般缓缓流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雅的檀木香气,仿佛能抚平人心中的躁动。

背景音乐轻柔地播放着舒缓的东洋古曲《鸠巢》,那悠扬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为这静谧的空间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宁静。

田中健端坐在主位之上,神情专注而饶有兴致地凝视着面前的一块巨大屏幕。屏幕上正播放着“熔炉”实验室里那架名为“蜂刺”的无人机狼狈爬行的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失败的尝试。

“呵呵……”他嘴角微微上扬,发出一声轻蔑而不屑的笑声,随即端起面前精致的清酒杯,轻轻抿了一口那清冽的酒液,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地说道:“陈平,这就是你的本事吗?费尽心思造出这种只能在墙上爬行的玩具,难道这就是你所谓的科技成就?”

他身旁的前田信恭敬地躬身回应道:“健先生,根据我们安插在天工内部的‘眼线’所回报的消息,这仅仅是一次初步的测试阶段。他们的技术进展速度,实际上比我们原先预想的要快上许多。”

“快?”田中健的笑容中透露出浓浓的不屑与轻蔑:

“就算再快又能如何?在我的‘新灯塔’强大科技面前,他们不过是一群手持石头的原始人罢了。

我的‘冰眼’系统能够提前三百秒精准发现任何潜入的不速之客;我的‘蜂巢’系统更能在短短三十秒内释放出三千架致命的‘杀人蜂’;至于我的‘雪怪’,它拥有撕碎任何胆敢踏上这片神圣土地生物的恐怖力量。”

他放下手中的酒杯,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病态的自信光芒,语气坚定而狂妄地说道:

“就让他们去折腾吧,这些微不足道的小打小闹,充其量不过是苍蝇的嗡嗡叫声,虽然聒噪烦人,却根本构不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等到我的‘极光’共振器彻底启动的那一刻,整个西太平洋的电力都将牢牢掌控在我的手中。到了那时,别说是他们的无人机,就算是他们的整个国家,都将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名情报分析师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色显得有些凝重而焦虑。

“健先生,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一些……极为不和谐的声音,似乎对我们的计划产生了负面影响。”分析师语气急切地汇报道。

“哦?”田中健眉头微微一挑,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与警惕。

分析师迅速将一份详尽的报告投射到主屏幕上,正是那份关于“南太平洋海洋生态观察”的详细报告。

田中健仅仅扫了一眼,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嘲讽与不屑:

“声波驱赶磷虾?这种幼稚可笑的小儿科伎俩,也值得拿到台面上来说事?他们难道以为这是在拍摄什么纪录片吗?真是可笑至极!”

“问题是,健先生,”分析师的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这份看似不起眼的报告,竟然被《国家地理》的记者所转发,并且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现在,已经有几个小型环保组织开始联名发声,强烈要求我们对这项专利技术做出公开解释。而且……”

“而且什么?”田中健的眉头紧锁,显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而且,我们监测到东澜国安局的‘南极问题专项小组’近期活动频率异常增高,种种迹象表明,林世盛那个老奸巨猾的家伙,显然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分析师语气沉重地补充道。

田中健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阴冷而狠厉的神情。他缓缓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窗外那片广袤无垠、永恒不变的冰原,仿佛在欣赏一幅只属于他自己的壮丽画作。

“前田信。”他突然开口,声音变得冰冷而坚定。

“在!”前田信迅速躬身回应,神情肃穆。

“传我的命令。”田中健的声音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第一,立即启动‘净化者’计划,让我们的网络水军全面出击,展开猛烈反击。

我要确保这份报告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彻底从互联网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时,我要让所有质疑我们的人,都被扣上‘阻碍人类进步’、‘嫉妒东澜技术’的沉重帽子,让他们在舆论的压力下无处遁形。”

“第二,加强‘冰眼’系统的全方位监控力度,尤其是对水下异常信号的严密侦测。我绝不相信陈平只会搞这些无关痛痒的小动作,他一定在暗中策划着什么更为庞大的阴谋。”

“第三,”他略微停顿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狠戾而决绝的光芒,“让‘鸠巢’继续保持静默状态,按兵不动。现在还不是让他出手的关键时刻。我要耐心等待,等到陈平自以为已经胜券在握、放松警惕的那一刻,再给他致命一击,彻底摧毁他的所有幻想。”

“是!”前田信再次躬身领命,随后悄然退下,去执行那一系列关乎全局的重要指令。

控制室内重新恢复了之前的平静与宁谧。田中健缓缓坐回自己的位置,再次端起那杯清酒,脸上重新挂上了那副志得意满、胜券在握的笑容。

在他看来,无论外界如何风起云涌、风雨飘摇,他这座固若金汤、坚不可摧的冰雪王国,都将成为他最坚实可靠的强大后盾。

然而,他并不知道,在南江那两处隐秘而神秘的秘密基地里,两把无声无息却锋利无比的利刃,已经被精心磨砺得寒光闪闪、锐不可当。

一把,是能够精准刺穿他引以为傲科技霸权的“极光欺骗”计划;另一把,则是能够彻底撕碎他伪善面具、揭露其真实面目的“舆论之刃”。

一场关乎科技、权力与信念的真正战争,已经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冰原之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而田中健,依旧沉浸在自己作为“新世界国王”美好的美梦之中,笑对那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与致命危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