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茶香暖八岁 > 第21章 星火燎原

重生茶香暖八岁 第21章 星火燎原

作者:凝宝Ella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3:20

郑县长那个“牵头成立合作小组”的批示,像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照亮了前路,却也映照出脚下荆棘丛生的险峻。林家小院在接到张副局长传达的消息后,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巨大荣耀与沉重压力的寂静。空气仿佛凝固了,连平日里最活泼的莉莉,也似乎被这凝重的气氛感染,安静地依偎在奶奶身边。

“牵头……合作小组……全县改革试点……”爷爷林大山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布满老茧的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膝盖,眼神复杂。他一辈子最大的舞台就是自家灶台和那片茶园,如今突然被推到一个“全县试点”的风口浪尖,要他去“牵头”组织别人,这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和心理承受能力。他感到的不是兴奋,而是一种近乎惶恐的巨大压力。

“这……这担子太重了,咱们挑得动吗?”母亲周芳的声音带着颤音,脸上写满了忧虑,“联合几家?怎么联合?谁听谁的?万一搞不好,不是把人都得罪光了?”她想到的是具体操作中无穷无尽的麻烦和可能的人际纠纷。

父亲林国栋的心跳得像擂鼓。他比家人更清楚“改革试点”这四个字的分量。这意味着林家不再仅仅是为自家谋生路,而是被赋予了探索新模式、为全县类似情况“闯出一条路”的使命。机遇是空前的,但风险也呈几何级数放大。成功了,可能是功臣;失败了,则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而且,张副局长那句“触动现有利益格局”的提醒,像警钟一样在他耳边回响。

“爸,妈,”林国栋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事到如今,咱们没有退路了。郑县长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咱们,是信任,也是考验。这条路再难,也得硬着头皮走下去。现在关键是,怎么走好第一步。”

退缩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便被责任感和被信任的荣誉感压了下去。但具体如何着手,他脑子里也是一团乱麻。

林薇将家人的焦虑和迷茫看在眼里。她知道,这是林家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关键一跃,是从家庭伦理迈向商业规则和社会责任的巨大跨越。恐惧和不适是正常的。她需要引导家人将宏大的目标,分解成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并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重塑“牵头”的意义。

她走到爷爷身边,拉起他粗糙的大手,用稚嫩却清晰的声音说:“爷爷,你还记得帮李爷爷家救茶树吗?开始也很难,但后来茶树绿了,李爷爷多高兴呀!现在县长伯伯想让爷爷当‘茶树医生’的头儿,带着更多茶农伯伯一起把茶树养得更好,让咱们这整片山都绿油油的,飘满茶香!这不是比咱们自己炒茶更有意思吗?”

她巧妙地将“牵头合作”比喻成“扩大版的治病救树”,将陌生的组织行为转化为家人熟悉的“帮助邻里”的延伸,极大地降低了心理门槛。

林薇的话,像一缕春风,稍稍吹散了家人心头的迷雾。爷爷怔了怔,是啊,如果只是把帮助李老栓一家的事情,做得更大一些,似乎……也不是完全不能想象。

“薇薇说得对。”林国栋受到启发,思路逐渐清晰,“咱们不能想得太复杂。就当是……把咱们觉得好的种茶、炒茶的法子,教给信得过的、也想把茶弄好的乡亲们。大家一起把茶做好,卖上好价钱,共同富裕。”

他开始尝试着规划第一步:“当前最要紧的,是确定‘联合’的对象。不能贪多,先找几家像李老栓那样,人实在、茶地底子不错、也信得过咱们的,坐下来好好商量。”

这个务实的思路得到了家人的认同。目标从模糊的“牵头改革”,聚焦到了具体的“寻找初始合作伙伴”上。

说干就干。第二天,林国栋就利用休息时间,先去了一趟李家庄,找到了李老栓。他没有直接提“改革试点”这么大的名头,而是以商量和求助的口吻,说了县里希望他们几家联合起来,一起提升茶叶品质、看看能不能打开更好销路的想法。

李老栓一听,先是惊讶,随后露出了感激和兴奋的神色:“林科员,你们林家仁义,手艺好!带着我们干,那是看得起我们!只要你们不嫌弃,我李老栓第一个跟着干!你说咋办就咋办!”

李老栓的爽快和支持,给了林国栋巨大的信心。接着,他又走访了之前受过林家帮助、人品茶品都得到爷爷认可的另外两户茶农。其中一户王姓茶农有些犹豫,担心投入精力最后效果不好;另一户赵姓茶农则比较积极,表示愿意试试。

初步摸底的反馈,让林国栋心里有了底。核心问题浮现出来:联合起来,具体做什么?利益怎么分配?

带着这些初步的想法和问题,林国栋再次找到了乡镇企业局张副局长和农技站陈技术员,寻求指导。这一次,他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带着问题和初步方案去请教。

张副局长对林家的迅速行动表示赞赏,给出了关键建议:“合作小组,初期不要搞太复杂。可以先定个简单的章程,明确几件事:一是统一生产标准,按林老的技术规范来;二是统一使用‘林家茶’这个品牌(可稍作调整,如‘林家岭合作社’);三是统一由你们家牵头销售,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按各家提供合格茶青的比例分配。这样权责清晰,容易操作。”

陈技术员则从技术层面建议:“可以先搞个小范围的技术培训,由林老主讲,我们农技站派人协助,把病虫害防治、采摘标准这些基础的东西统一起来。”

官方的指导,让模糊的“合作”有了清晰的骨架。

得到了上面的支持,林家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第一次“合作小组”筹备会议。地点就定在林家堂屋。受邀的有李老栓、赵姓茶农,以及经过再次沟通后勉强同意来“听听看”的王姓茶农。

会议当天,小小的堂屋坐得满满当当。爷爷作为技术核心,坐在主位,虽然还是有些拘谨,但谈到茶叶技术时,眼神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和权威。林国栋作为主要发起人和“秘书长”,负责主持会议。周芳和奶奶忙着端茶倒水。林薇则乖巧地坐在角落,观察着大人们的交谈。

会议一开始,气氛有些微妙。李老栓全力支持,赵姓茶农态度积极,王姓茶农则沉默寡言,眼神中带着审视和顾虑。

林国栋先把张副局长建议的“三统一”合作框架提了出来,并详细解释了操作方法和可能的好处(如统一品牌能卖更高价钱,统一销售省心省力等)。

李老栓立刻表态:“我看行!就按林科员和林老哥说的办!咱们拧成一股绳,肯定比单干强!”

赵姓茶农也点头附和。

轮到王姓茶农时,他憋了半天,终于说出了心里的疙瘩:“国栋,不是我不信你们。只是……这统一标准,万一我家的茶青达不到要求,是不是就不收了?销售收入你们家牵头去卖,钱经你们的手,这……这账目怎么算?怎么让大家放心?”

这些问题尖锐而现实,直指合作中最核心的信任与利益分配问题。堂屋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爷爷一听就急了,想开口保证,被林国栋用眼神制止了。

林国栋早有准备,他不急不躁,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已经画好了简单的表格。他诚恳地说:“王叔,您问到了点子上!这也是我们最需要解决好的问题。标准,咱们一起定,一起学,农技站的陈技术员也会来帮忙,目的是为了让茶更好,不是卡谁。至于账目,”他指着笔记本,“咱们就用这个‘合作小组公开账本’,每一笔收入、每一项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次卖完茶,咱们几家坐在一起,当场对账,当场分钱!谁都可以随时查账!我们林家要是从中多拿一分不该拿的钱,天打雷劈!”

他态度坦诚,方法具体,尤其是“公开账本、当场分钱”的承诺,极大地打消了王姓茶农的疑虑。

王姓茶农的脸色缓和下来,点了点头:“要是这样……那可以试试。”

最大的障碍消除,会议进入了具体细节的讨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大家商定了初步的采摘标准、茶青收购的保底价格、以及第一次技术培训的时间。

看着大人们从疑虑、争论到最终达成一致,林薇的心里暖暖的。她看到了一种超越家庭血缘的、基于共同利益和规则的新的联结正在形成。

第一次筹备会议的成功,像一针强心剂,让林家上下充满了干劲。在张副局长和陈技术员的协助下,“林家岭茶叶生产合作小组”的简易章程很快拟定,虽然粗糙,但意义非凡。

接下来的一周,爷爷主讲的第一次技术培训在李家院子举行,来了五六户感兴趣的茶农。爷爷讲得认真,大家听得专注,陈技术员在一旁补充科学知识。小小的院子,充满了学习与交流的热烈气氛。

合作小组的第一步,迈得扎实而稳健。

然而,就在林家踌躇满志地准备将第一批联合生产的茶叶推向市场时,一个不好的消息悄然传来:之前对林家颇有微词的供销社胡主任,在得知他们成立合作小组的消息后,在一次非正式场合放出话来,说“这种松散联合体,质量参差不齐,管理混乱,不符合国家商品流通政策”,暗示供销系统将对这类“非正规”渠道的产品加强“管理”。

这阵从体制内吹来的冷风,预示着合作小组的未来,绝不会一帆风顺。更大的挑战和考验,已在暗处酝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