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茶香暖八岁 > 第20章 十字路口

重生茶香暖八岁 第20章 十字路口

作者:凝宝Ella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3:20

供销社胡主任那番看似“支持”、实则强势的“收购要约”,像一道突如其来的急流,将刚刚捧回“特色品质金奖”、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林家,猛地冲到了一个必须立刻做出抉择的十字路口。刚刚还暖意融融的小院,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五块钱一斤,全部收购。这个价格,比林家目前在小范围内自主销售的价格低了近两成,更远远低于其内在品质所应体现的价值。而“以后要符合供销社标准”的要求,则像一把无形的锁,意味着林家将失去对产品定位、工艺特色乃至未来发展的自主权,彻底沦为供销社体系下一个附庸的、被严格规范的“生产车间”。

爷爷林大山第一个炸了毛,他涨红着脸,手里的金奖奖状仿佛都失去了分量,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五块钱?还要按他们的标准来?这不是欺负人吗!我这茶,郑县长都夸好,专家都给了金奖,凭什么要削价削成跟他们那些大路货一个价?还要改标准?那还不如我自个儿留着喝!”

他感到一种手艺被践踏、尊严被侮辱的强烈愤慨。

母亲周芳则更加忧虑现实问题,她看着沉默不语的丈夫,小声说:“国栋,胡主任这话……听着是客气,可里子硬得很啊。要是拒绝了,会不会……把供销社彻底得罪了?他们要是以后在别的地方给咱们使绊子,那可怎么办?” 她担心的是来自“官方渠道”的潜在报复,那种无形的压力让她恐惧。

林国栋的心如同被放在火上烤。他比家人更清楚供销社在本地商业流通领域的巨大能量。拒绝,意味着可能面临采购、销售乃至舆论上的诸多不便,刚刚打开的局面可能瞬间恶化。接受,则等于放弃了刚刚赢得的独立地位和发展前景,将命运交到别人手中,而且是以一种极不公平的条件。

他想起郑县长的鼓励,想起张副局长和陈技术员的暗中支持,又想起胡主任那不容置疑的眼神。一边是理想和尊严,一边是现实和风险。这个抉择,沉重得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林薇看着家人脸上交织的愤怒、担忧和迷茫,知道这是林家成长道路上最关键的一次考验。之前的困难,多来自技术、产能或外部竞争,而这次,是价值观和发展道路的冲突。她必须引导家人,看清不同选择背后的长期利弊。

她没有直接说接受或拒绝,而是用了一个比喻。她拿起桌上获奖的茶叶和旁边一碗普通的饭菜,说:“爷爷的茶,就像过年才能吃到的红烧肉,又香又少,大家都抢着要。供销社的茶,就像天天吃的米饭,很多,管饱。胡伯伯想让红烧肉变成米饭的价钱,还想让爷爷以后都按做米饭的方法做肉。那……红烧肉还是红烧肉吗?喜欢吃肉的人,还会那么喜欢吗?”

这个简单的比喻,瞬间点破了问题的核心——差异化价值与同质化陷阱。

家庭会议在一种极其凝重的气氛中召开。这不是一次轻松的讨论,而是一场关乎未来命运的决策。

“爸,妈,芳儿,”林国栋声音沙哑地开口,“胡主任的条件,大家都清楚了。好处是,有了供销社这个渠道,销售暂时不愁,看起来稳妥。坏处是,价格低,没自主权,长远看,咱们这茶可能就泯然众人矣,再也卖不上价了。”

爷爷立刻接口:“这还用想吗?不能答应!咱们辛苦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点名堂,不能就这么让人拿捏了!宁可少卖点,也要把牌子立住!”

周芳却持不同意见,她更看重安稳:“爸,您说的在理。可咱们也得想想现实。拒绝了,供销社那边怎么交代?以后咱们的茶,还能顺利卖出去吗?万一他们卡着咱们,别的渠道一时半会又打不开,咱们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

奶奶也叹气道:“是啊,得罪了人,日子就难过了。”

林国栋内心天平摇摆。他知道父亲坚持的是骨气和长远,而妻子和母亲担忧的是眼下的生计。他试图寻找一个中间路线:“能不能……跟胡主任再谈谈?价格能不能稍微提高一点?或者,只合作这一批获奖的茶,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爷爷摇头:“国栋,你还没看明白吗?胡主任要的不是这一批茶,他要的是咱们低头,是把咱们攥在手心里!今天答应了五块,明天就能压到四块!今天让改标准,明天就能让用他们的机器!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争论陷入了僵局。理想与现实,尊严与生存,激烈地碰撞着。

就在这时,林薇再次轻声开口,她没有参与争论,而是提出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爸爸,郑伯伯(郑县长)让你写的那个报告,写好了吗?”

这个问题,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林国栋混乱的思绪!对啊!报告!郑县长的支持!怎么能把目光只局限在供销社这一条路上呢?

他猛地站起身,眼中重新燃起光芒:“薇薇问得好!咱们不能只盯着供销社这一棵树上吊死!郑县长是支持咱们走特色路线的!张局长、陈技术员也看好咱们!咱们应该尽快把那份帮扶试点的报告完善好,正式递上去!只要县里认可了咱们的方向,供销社就算想卡咱们,也得掂量掂量!”

这个思路,将问题的层面从单纯的商业博弈,提升到了政策导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寻求更高层面的认可和支持,来对抗来自执行层面的阻力。

爷爷听了,虽然对“报告”具体是啥还不完全明白,但觉得儿子的话有道理:“对!找县长!让县长给咱们评理!”

周芳的担忧也稍稍缓解了一些,如果县里能支持,那底气就足多了。

家庭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委婉拒绝供销社的收购要约,同时加速推进向县里提交帮扶试点报告,争取更高层面的支持。 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但也是一个充满魄力的决定。第二天,林国栋怀着忐忑但坚定的心情,去找了供销社胡主任。他没有直接硬邦邦地拒绝,而是采用了策略性的说辞。

他先是对供销社的“看重”表示感谢,然后话锋一转,面露难色地说:“胡主任,非常感谢您的厚爱。只是……郑县长前段时间调研时,对我们家茶叶的特色化发展有一些具体的指示,希望我们能在品质提升和带动周边方面做一些探索。我们正在准备相关的报告。您看,这获奖的茶,是不是先作为我们响应县长号召、坚持特色发展的一个样本?等县里有了明确的意见,我们再谈合作的事宜,可能更稳妥一些?”

这番话,既给了胡主任面子,又巧妙地将郑县长这面大旗抬了出来,暗示林家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县领导的视野,不是供销社可以随意拿捏的了。

胡主任显然没料到林国栋会搬出郑县长,脸色变了几变,眼神复杂地打量了林国栋一番,最终皮笑肉不笑地说:“哦?郑县长有指示?那当然要以县里的意见为准。呵呵,看来你们林家是找到大靠山了。行吧,那你们就先按县里的指示办。不过,我得提醒你,林科员,市场有市场的规律,光靠领导指示,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的。”

话里带刺,但终究没再强求。第一次正面交锋,林家凭借智慧和借力,暂时顶住了压力。

送走胡主任,林国栋松了口气,但心情并未轻松。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必须尽快让县里的支持落到实处。

他立刻投入了报告的最后完善工作,结合评比获奖的经历,进一步强调了特色品质的价值和帮扶带动的可行性。报告完成后,他通过张副局长,正式递交给了郑县长。

报告递交上去后,又是新一轮的等待。这一次,等待变得更加焦灼。供销社那边的压力虽然暂时化解,但并未消失,像一把悬着的剑。林家需要县里的明确支持,来消除这份不确定性。

日子在期盼与不安中一天天过去。林家依旧照常制茶、卖茶,小范围内的口碑持续发酵,偶尔还有慕名而来的新客户。但“供销社”三个字,成了全家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周后,就在林国栋几乎要按捺不住,想去县府打听消息时,乡镇企业局的张副局长突然亲自来到了林家,脸上带着一种难以捉摸的、混合着兴奋和严肃的表情。

他没有寒暄,直接对林国栋说:“国栋,郑县长看了你们的报告,非常重视!已经做了批示!”

林国栋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张局长,县长怎么说?”

张副局长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地说:“县长原则上同意你们的试点思路!但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充满期待的林家人,语气变得格外凝重:

“县长认为,单独扶持你们一家的试点,意义有限,也容易授人以柄。他有一个新的、更大胆的想法……希望由你们家牵头,联合周边几家品质较好的茶农,尝试成立一个‘茶叶生产合作小组’,作为全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 县里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但具体怎么搞,没有任何先例,需要你们自己摸索!而且,这件事,恐怕会触动不少现有的利益格局,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由“家庭帮扶试点”升级为“牵头成立合作小组”,成为“全县改革试点”!

这个消息,比供销社的收购要约更让林家人震惊!这意味着,他们不再仅仅是被扶持对象,而是要成为探索者、先行者,甚至可能成为矛盾的焦点!

机遇前所未有,风险也陡然倍增!这条没人走过的路,林家敢不敢走?又能走多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