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茶香暖八岁 > 第18章 暗流涌动

重生茶香暖八岁 第18章 暗流涌动

作者:凝宝Ella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3:20

张副局长带来的消息,像一阵凛冽的寒风,吹散了郑县长调研后林家小院里持续数日的暖意。那番关于“政策限制”、“资源倾斜”和“连锁反应”的暗示,虽然说得委婉,但其间的寒意,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

送走眉头紧锁的张副局长,院子里陷入一种压抑的沉默。爷爷林大山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地抽着闷烟,烟雾缭绕,却驱不散他脸上的阴霾。他咂摸着张副局长话里的意思,“红眼病”、“不满”,这些词让他这个本分了一辈子的老农心里发堵,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委屈——我们凭手艺吃饭,碍着谁了?

母亲周芳收拾茶具的动作慢了下来,脸上写满了担忧,低声对林国栋说:“国栋,这……这可怎么办?县里是不是变卦了?是不是有人看咱们家不顺眼,给使绊子了?” 她的世界观里,“上面”的意志是统一而明确的,这种内部的“不同意见”,让她感到不安和恐惧。

林国栋的心情最为复杂。他身在体制内,比家人更明白张副局长那些话背后的潜台词——任何资源的分配都伴随着博弈,郑县长的支持固然有力,但具体执行部门有他们的考量、他们的规则,甚至可能存在的盘根错节的关系。所谓的“连锁反应”,或许就是指触动某些现有利益格局。他感到一种无力,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空有干劲,却不知阻力来自何方。

“爸,妈,你们先别急。”林国栋强打起精神,安抚家人,“张局长只是说有些不同意见,事情还没定论。郑县长的态度是明确的,咱们自己不能先乱了阵脚。”

话虽如此,那股刚刚被点燃的、关于“联合发展”和“合作社”的激情火焰,明显被泼了一盆冷水,只剩下湿漉漉的灰烬,冒着不甘的青烟。

林薇将家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她知道,这是林家成长道路上必然要面对的一课——来自系统内部的、非恶意的、却更为复杂的阻力。它不像病虫害那样有形,也不像产能不足那样具体,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潜规则,考验的是耐心、智慧和定力。

她不能直接分析利弊,只能继续用孩子的视角,引导家人关注本质。

“爸爸,”她走到林国栋身边,仰着小脸问,“郑伯伯是县长,张伯伯是局长,是不是就像……就像爷爷炒茶是大师傅,海子哥是学徒?大师傅说了要炒好茶,学徒有时候火候掌握不好,但茶最后还是得听大师傅的,对不对?”

她这个略显粗糙的比喻,却让林国栋心中一动。是啊,郑县长是决策层,他的支持是战略性的;而具体执行部门有他们的操作难度和现实考量。关键在于,如何让执行层面看到支持林家的“价值”和“必要性”,减少他们的“顾虑”。

接下来的几天,林家小院的气氛明显沉闷了许多。制茶、卖茶依旧在进行,但那种蓬勃向上的冲劲似乎暂时停滞了。林国栋照常上下班,但明显心事重重,在单位里也更加谨言慎行。爷爷炒茶时,有时会看着炉火发呆,周芳和奶奶做事也少了往日的利落劲。

消极等待不是办法。林国栋知道,必须做点什么,不能干等着县里的“研究讨论”。他想起郑县长调研时提到的“帮助总结技术规范”和“引导联合发展”。或许,可以从这方面着手,用实际行动来回应那些潜在的“不同意见”。

他主动去找了农技站的陈技术员。陈技术员对林家印象很好,也很热心,但提到具体支持时,也面露难色:“国栋啊,不瞒你说,站里经费紧张,人员也有限。帮你们总结技术规范没问题,我可以抽时间。但要说像张局长提的联合发展,牵涉到组织农户、协调利益,这已经超出我们农技站的业务范围了,需要乡镇企业局甚至乡政府牵头啊。”

陈技术员的话很实在,点明了另一个问题:跨部门协作的难度。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边界,郑县长的一句指示,需要多个部门协同落实,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畅,都可能使事情搁浅。

林国栋没有气馁,他又利用周末,去拜访了之前帮助过的李家庄李老栓等几户茶农,试探性地提了提“联合”的想法。这些茶农对林家都很感激,对提升茶叶品质也有兴趣,但一听到“联合”、“统一标准”、“可能要让渡部分自主权”,都表现得犹豫不决。

“林科员,不是我们不信你和你家老爷子,”李老栓搓着手,为难地说,“只是这联合起来,谁说了算?卖的钱怎么分?万一闹矛盾咋办?咱们小门小户的,经不起折腾啊。”

现实的困难一重接一重。理想的蓝图,在触及具体的人和利益时,显得如此脆弱。

就在林国栋四处碰壁,感到前路迷茫之际,一天下午,他下班回家时,在院门口被邻居王婶神秘兮兮地拉到了一边。

“国栋,跟你说个事,”王婶压低声音,眼神闪烁,“我今儿个去供销社买盐,听见社里两个人在那儿嘀咕,说什么……‘林家这下要起来了’,‘郑县长都发话了’,‘以后咱们社的茶叶生意怕是要受影响’……还说……‘不能让他们太顺当了’之类的话。”

王婶的话,像一根针,刺破了那层模糊的窗户纸!供销社!林国栋瞬间明白了张副局长暗示的“连锁反应”和“不同意见”可能来自哪里!林家茶叶的崛起,尤其是如果获得县里重点扶持,很可能冲击到供销社现有的茶叶购销业务!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红眼病”,而是切切实实的利益关切!

这个消息,让林国栋的心沉到了谷底。如果阻力来自供销社这个庞大的、根深蒂固的系统内部门,那事情就远比想象中复杂和艰难了。

压力如山,但林国栋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也被激发了出来。晚上,他再次召开了家庭会议,将王婶听到的情况和自己的分析告诉了家人。

爷爷一听就火了:“供销社?他们卖他们的机器茶,我们炒我们的手工茶,井水不犯河水!凭什么拦着咱们?”

周芳则更加担忧:“供销社可是正经单位,他们要是使绊子,咱们可怎么办?”

林薇安静地听着,她知道,矛盾已经摆上了台面。逃避没有用,必须找到破局的方法。关键在于,如何将林家的“小家”利益,与更广泛的“大家”利益绑定,让县里看到支持林家,不仅仅是扶持一户农民,而是有利于带动一片、甚至推动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好事。

她想起之前帮助邻村茶农防治病虫害的经历,想起那些茶农感激的眼神。林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茶好,更在于他们有能力、也愿意帮助别人一起变好。

“爸爸,”林薇再次开口,声音清晰,“我记得李爷爷他们说,用了咱们的法子,茶树病好了,茶叶也能卖上好价钱了。要是……要是咱们能帮更多茶农伯伯都把茶树治好,都把茶做好,那咱们这一片的茶是不是就都出名了?供销社卖的茶多了,不也是好事吗?”

她的话,点醒了林国栋!对啊!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不能被动地等待县里协调。可以主动出击,将“帮助茶农提升品质”作为突破口,用实际行动扩大林家茶叶的正面影响,将“威胁”转化为“共赢”的可能性!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林国栋脑中形成。

“爸,妈!”林国栋眼中重新燃起光芒,“薇薇说得对!咱们不能光等着!咱们可以主动向乡里、甚至向郑县长打报告!不是要扶持,而是要‘试点’!就申请在我们家搞一个‘茶叶品质提升帮扶试点’!咱们把咱们的技术,无偿地、更系统地教给愿意学的茶农,帮助他们提高茶叶品质和收入!这样,带动的人多了,形成的声势大了,看谁还能说扶持咱们一家是浪费资源、会引起不满!”

这个思路,将竞争关系转化为带动效应,将个人诉求包装成公益行为,格局一下子打开了!

爷爷和周芳听了,虽然觉得这要付出更多心血,但也觉得这是目前最可行、也最站得住脚的办法。

说干就干。林国栋连夜起草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标题为《关于申请设立家庭茶叶技艺传承与品质提升帮扶试点的报告》。报告中,他详细阐述了林家茶叶的特色和价值,回顾了无偿帮助周边茶农防治病虫害的经历和效果,重点提出了希望以自家为基地,系统总结和推广茶叶种植、制作标准化技术,帮扶周边茶农提升品质、增加收入的设想,并恳请县里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政策支持。

报告写好后,林国栋没有通过常规渠道递交,而是想办法直接送到了郑县长的秘书手中。

报告送上去后,又是新一轮的等待。但这一次,林家人的心态不同了。他们不再仅仅是忐忑地期盼好运,而是有一种积极的、正在为自己争取命运的主动感。

然而,一周后,林国栋没有等来县里的批复,却等来了一个让他更加意想不到的消息——乡里的文书通知他,根据县里有关精神,为了促进本地茶叶产业发展,近期将组织一次“全县茶叶质量评比大会”,邀请各茶农、茶叶加工户参加,林家也在受邀之列。而评比委员会的成员,赫然包括县乡镇企业局、供销社、农技站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

这场突如其来的“评比大会”,是郑县长看到了报告后的推动之举,还是供销社等部门为了“公平”起见设置的擂台?林家将要面对的,是一场展示实力的机遇,还是一场充满变数的考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