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茶香暖八岁 > 第17章 调研风云

重生茶香暖八岁 第17章 调研风云

作者:凝宝Ella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3:20

县府办的那个电话,像一块投入本就波澜起伏湖面的新石子,让林家刚刚因决定迎难而上而凝聚起来的心气,又添了几分难以言说的紧张。副县长要下来“调研”!这可不是上次座谈会那种有准备的发言,而是直接深入到家里、茶山、灶台前的实地考察!

“新来的副县长?管乡镇企业的?”林国栋放下电话,心绪复杂地对家人说,“让咱们‘有所准备’……这准备,该怎么准备?”

“准备啥?咱家就这样,有啥看啥呗。”爷爷林大山嘴上说得硬气,但不停摩挲烟筒杆的手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习惯了和土地、茶叶打交道,对于应付“上面”的检查,有种本能的抵触和担忧。

母亲周芳则更加务实和焦虑:“总要收拾收拾吧?院子得扫干净,茶具得擦亮,炒茶的地方更不能有半点马虎。万一领导看了不满意……”她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着要大扫除了。

林薇感受到家人的紧张。这次调研,与外贸局那份遥远的报告要求不同,是近在眼前的、实实在在的检验。它既是对林家茶叶本身的审视,也可能关系到未来能否获得县里层面的支持。好处是,实物展示比纸上谈兵更直观;风险是,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被放大。

“爸爸,”林薇仰起脸,用孩子特有的方式化解着凝重气氛,“副县长伯伯来调研,是不是就像刘伯伯上次来一样,想看看咱们的茶为什么这么香?咱们就像平时一样,爷爷炒茶,妈妈包茶,你介绍,不就行了吗?”

她的话,将“调研”拉回到了最本质的层面——展示真实的生产过程。

林国栋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薇薇说得对。咱们不搞虚的,就把咱们最真实的一面,最好的手艺展示出来。关键是咱们自己不能乱。”

话虽如此,必要的准备还是要有。接下来的两天,林家小院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周芳和奶奶把屋里屋外收拾得一尘不染,连灶台边的墙壁都重新擦洗过。爷爷则精心挑选了一批最好的茶青,准备在调研时现场演示炒制。林国栋则反复梳理着思路,准备如何向县长介绍家庭茶叶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尤其是那份让他头疼的“规划报告”之事。

一种临战前的肃穆气氛,笼罩着这个农家小院。

副县长调研的日子,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到来。来的不仅是副县长本人,还有县府办的一名秘书、县乡镇企业局的一位副局长,以及上次来过的那位农技站的陈技术员。小小的院门口,停了两辆吉普车,引得左邻右舍都远远围观。

新来的副县长姓郑,看起来四十多岁,身材精干,穿着朴素的中山装,脸上带着温和但锐利的笑容,眼神扫过院子时,带着一种审视和探究的意味。

“林大山同志,林国栋同志,你们好!打扰你们正常生产了!”郑县长主动伸出手,和爷爷、林国栋用力握了握,态度平易近人。

“不打扰!不打扰!县长请进!”林国栋连忙引着众人进屋。

郑县长没有急于坐下听汇报,而是兴致勃勃地先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看了看晾晒的茶叶,摸了摸炒茶的大锅,甚至弯腰抓起一把地上的泥土捻了捻,问了爷爷几个关于土壤、茶树品种的问题。他的问题很专业,直指要害,显示出他并非走马观花。

爷爷一开始有些紧张,但谈到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渐渐放开了,回答得条理清晰,甚至还指出了本地茶树品种的一些优劣势。郑县长听得频频点头。

随后,众人进屋坐下。周芳和奶奶端上泡好的新茶。郑县长细细品了一口,闭上眼回味了片刻,赞道:“嗯!香气内敛,入口醇厚,回甘清甜!是好茶!难怪连地区外贸局的同志都感兴趣。”

他放下茶杯,看向林国栋:“国栋同志,你简单说说情况吧。就说说你们家这茶叶,是怎么一步步做起来的,现在有什么打算,遇到什么困难。畅所欲言,咱们今天就是来了解实际情况的。”

林国栋早有准备,但面对县长和这么多干部,还是不免紧张。他尽量条理清晰地讲述了家庭制茶的初衷、帮助邻里防治病虫害的经历、在小范围内的销售情况,以及最近收到地区外贸局通知,要求提交发展规划报告的事情。

他讲得很实在,没有夸大其词,也如实提到了扩大生产中遇到的管理难题、标准化制定的困惑,以及对未来市场的迷茫。

郑县长听得很专注,不时在小本子上记录几句。当听到林国栋为那份报告发愁时,他抬起头,插话问道:“你说的这个报告,地区外贸局的要求,核心是要求你们规范化、标准化,对吧?你觉得,目前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林国栋老实回答:“县长,难点很多。一是我们文化水平不高,那些专业术语不懂,不知道怎么写才符合要求;二是对未来的规划,心里没底,比如产能到底能扩大到多少,成本怎么核算,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三是……光靠我们自家这点力量,感觉很难达到外贸局要求的那种‘规模’。”

郑县长沉吟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头看向旁边的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和陈技术员:“老张,陈工,你们听了有什么想法?从你们的角度看,像林家这种情况,县里能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引导?”

调研进入了实质性的讨论环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乡镇企业局的张副局长首先发言:“郑县长,林家的情况很有代表性。很多有特色的家庭作坊,都卡在从‘副业’到‘产业’这个坎上。我觉得,县里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提供信息支持,比如帮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的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知识;第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看看能不能在贷款、税费上给予一些扶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引导他们走联合发展的路子。”

“联合发展?”郑县长很感兴趣。

“对!”张副局长继续说,“比如,可以引导他们牵头,和周围几家品质不错的茶农,搞个松散型的联合体,或者将来条件成熟了,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这样才能形成规模,应对更大的市场。”

陈技术员也补充道:“从技术角度,我们可以帮助林家把现有的生产经验,总结提炼成一套简易可行的技术规范。虽然比不上大企业的标准,但至少是朝着规范化迈步。另外,农技站也可以提供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试验支持。”

郑县长一边听一边点头,目光又回到林国栋和爷爷身上:“林老同志,国栋,你们听听,张局长和陈工说的,有没有道理?联合发展,你们敢不敢想?愿不愿意带这个头?”

这个问题,直接抛给了林家父子。

爷爷张了张嘴,没立刻回答。联合?带个头?这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要和更多人打交道,这对他这个老农来说,挑战太大了。

林国栋心里也是翻江倒海。联合发展,无疑是做大做强的捷径,但其中的复杂程度,远超自家小打小闹。利益如何分配?质量如何统一?谁说了算?都是难题。

就在这时,林薇悄悄走到父亲身边,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角。林国栋低头,看到女儿眼中鼓励的目光,又想起之前帮助邻村茶农时获得的认可和成就感。

一股勇气涌上心头。他抬起头,看向郑县长,语气坚定地说:“县长,张局长,陈技术员,你们说的,都是为了我们家好,为了咱们这一片的茶农好!只要政策允许,大家信得过,我们愿意试试!带个头,摸索着往前走!”

爷爷见儿子表了态,也把心一横,瓮声瓮气地说:“我老头子别的本事没有,就把炒茶的手把式弄明白!要是大家愿意按规矩来,我把我知道的,都拿出来!”

郑县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有这股劲头就好!事情要一步步来。这样,张局长,陈工,你们后续跟进一下。先帮林家把那份给地区局的报告弄出个雏形来,就当是个试点。联合发展的事,也可以先酝酿,找几户有意向的茶农谈谈看。”

他站起身,准备结束这次调研,最后拍了拍林国栋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国栋同志,你们家的茶,是块璞玉。但要变成真正的美玉,还需要精心雕琢。县里会关注你们,支持你们。但路,最终还是要靠你们自己走出来。希望下次来,能看到更大的变化!”

送走郑县长一行,林家小院久久沉浸在一种激荡的情绪中。这次调研,没有带来立竿见影的实惠,却指明了一个清晰而宏大的方向,并承诺了县里的支持!这比任何空泛的表扬都更让人振奋。

“联合发展……专业合作社……”林国栋喃喃自语,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视野也前所未有地开阔。

爷爷则念叨着“技术规范”、“统一标准”,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变成别人也能学、能用的东西。

周芳和奶奶则忙着收拾茶具,脸上带着忙碌后的喜悦和憧憬。

然而,就在全家人都以为,接下来将是在县里指导下,稳步推进报告撰写和联合发展事宜的时候,几天后,乡镇企业局的张副局长独自一人,再次来到了林家。

这一次,他没有带随从,脸色也比上次调研时凝重了许多。

寒暄过后,张副局长叹了口气,对林国栋说:

“国栋啊,郑县长对你们家的事很上心,回去后就做了指示。但是……事情可能比预想的要复杂一些。”

他压低了声音:

“昨天局里开会讨论初步扶持方案时,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目前政策上对‘家庭作坊’升级改造的支持力度有限,资源应该优先倾斜给已经成型的集体企业。而且……也有人担心,这样重点扶持一家,会不会引起其他茶农的不满,或者……带来不必要的连锁反应?”

张副局长的话,像一块寒冰,瞬间冻结了林家刚刚升腾起来的热情。

县里的支持,似乎并非一帆风顺。潜在的阻力、政策的限制、以及可能引发的“红眼病”,都成了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新障碍。林家刚刚看到的曙光,会因此而黯淡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