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40章 三方盟誓?剑指邺城

大唐中兴 第40章 三方盟誓?剑指邺城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乾元元年腊月十九的清晨,雪停了,风却更烈,刮在脸上跟刀子似的。义军大营的辕门外,周虎正带着十几个骑兵来回巡查,他新换了柄弯刀 —— 是之前剿叛军时缴获的,刀鞘上刻着 “史” 字,被他用砂纸磨掉了,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印子。

“周将军,你看那边!” 一个骑兵突然指向远处,周虎眯眼望去,只见雪地里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是崔乾佑,后面跟着五个穿着锦袍的老者,个个裹着厚厚的貂皮大衣,却还是被风吹得缩着脖子,跟在他们身后的家丁,手里都提着沉甸甸的木盒,不知道装的什么。

周虎赶紧翻身下马,让人去通报李倓和郭子仪,自己则带着人迎上去。崔乾佑看见周虎,脸上堆着笑,却还是有点不自在 —— 毕竟上次在粮栈,他被周虎堵得说不出话,还差点被阿依古丽的套马索缠了脚踝。

“周将军,别来无恙?” 崔乾佑拱手,语气比上次客气了不少,“这几位是冀州的其他士族族长,分别是张家、李家、王家、刘家、胡家的,今天特意跟我来归降义军。” 他说着,指了指身后的五个老者,其中一个留着白胡子的老者,眼神里满是警惕,手里的暖炉攥得紧紧的。

周虎瞥了眼那些木盒,故意调侃:“崔老爷,这盒子里装的不是掺沙粮吧?要是的话,我可不敢收,营里的弟兄们吃够了掺沙的亏。” 崔乾佑的脸一红,赶紧解释:“是…… 是崔家的地契和粮栈账本,还有这几家士族的田产清册,都是诚心归降的凭证。”

正说着,李倓和郭子仪从营里走了出来,阿依古丽跟在旁边,手里还拿着个烤红薯 —— 是孙小五早上给她的,热乎乎的,她用帕子包着,时不时咬一口,嘴角沾了点红薯泥。

“崔老爷,各位族长,欢迎归降。” 李倓笑着拱手,目光扫过那些木盒,“看来各位是真心想跟义军一起,平定邺城的叛军了。” 白胡子的张族长往前走了一步,语气带着几分试探:“建宁王殿下(他昨晚已经听说李倓的身份),我等归降,朝廷真能免我等连坐之罪?家里的老幼,不会受牵连吧?”

阿依古丽咽下嘴里的红薯,擦了擦嘴角:“张老爷放心,草原人说话算话,殿下说免连坐,就肯定免。要是朝廷敢反悔,我就带着回纥骑兵,把邺城的叛军再打一遍,让朝廷看看,失信的下场!” 她说着,晃了晃手里的套马索,铜环碰撞的声音在风里格外清脆。

张族长被她直白的话逗得笑了,紧绷的脸色也缓和了些:“阿依古丽公主性子直,我信公主的话。只是邺城的叛军势大,咱们联军真能打得下来?” 郭子仪上前一步,语气沉稳:“张族长放心,朔方军三万将士已休整完毕,回纥骑兵骁勇,流民军熟悉地形,再加上各位提供的邺城布防图,拿下邺城,只是时间问题。”

众人说着,往大营里走。阿依古丽跟在崔乾佑身边,小声问:“崔老爷,昨天把窦建德的牌位收好了?没真让我扛回来当砧板吧?” 崔乾佑尴尬地笑了笑:“收好了,收好了,以后再也不摆了,还是发放粮种实在。” 李倓听见两人的对话,忍不住笑了 —— 阿依古丽这记性,倒是把昨天的玩笑记到现在。

中军帐里,炭盆烧得正旺,火苗 “噼啪” 作响,把帐内烘得暖暖的。崔乾佑让人把木盒打开,里面果然是地契、账本和清册,还有一张卷得整齐的羊皮地图 —— 正是邺城的叛军布防图。

郭子仪拿起地图,缓缓展开,地图上用墨笔标注得清清楚楚:邺城的四门各有多少守军,哪里有壕沟,哪里有箭楼,甚至连叛军的换岗时间都写得明明白白。“崔老爷,这布防图倒是详细,你是怎么弄到的?” 郭子仪问道,眼神里带着几分赞许。

崔乾佑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愧疚:“之前跟叛军勾结,他们为了让我放心,给了我这张布防图,说要是唐军来攻,让我帮着守冀州。现在想来,真是糊涂,差点成了叛军的帮凶。” 他顿了顿,指着地图上的南门:“南门的守军大多是强征的河北百姓,战斗力最弱,而且南门的壕沟比较浅,只有五尺深,容易突破。”

李倓凑过去,指着西门:“西门的守军是叛军的精锐,有三千人,对吧?之前阿依古丽带骑兵去粮道追击时,遇到过西门的叛军,战斗力确实强。” 崔乾佑点头:“没错,西门的守将是史朝义的亲信,叫王怀忠,此人擅长守城,咱们得小心应对。”

刘家的族长刘老爷突然开口:“殿下,郭令公,我等归降,除了免连坐,还有个请求 —— 希望义军能帮着修复各村的水渠,去年被叛军破坏了,开春要是种不了地,农户们还是要挨饿。” 李倓立刻点头:“刘老爷放心,等平定邺城,我就让流民军的弟兄们帮着修水渠,粮种也会多发放一些,保证农户们开春能种上地。”

阿依古丽坐在旁边,啃完了红薯,拍了拍手上的灰:“各位老爷要是真心归降,就别光想着自己的田产,也多帮着农户想想。草原上,部落首领要是只想着自己的牛羊,不管牧民的死活,早被牧民赶下台了。你们中原士族,也该学学这个道理。” 她的话虽然直白,却说到了点子上,几个族长都点头称是,之前的顾虑也消了不少。

崔乾佑看着众人的态度,心里踏实了,对李倓说:“殿下,我已经跟族里的人说好了,明天就把崔家粮栈的粮食都运到营里,分给义军和农户,绝不留一粒掺沙粮。另外,我还让家里的家丁都来参军,跟着义军一起打邺城。” 李倓笑着点头:“好,崔老爷有这份心,比什么都强。咱们现在就歃血为盟,从此一起对抗叛军。”

盟誓的仪式设在中军帐的中央,孙小五和王石头一起布置 —— 孙小五找来了一个青铜酒樽,是之前从叛军手里缴获的,上面刻着精美的花纹;王石头则从营外的柳树上折了几根柳条,用来蘸血。

郭子仪让人端来一碗清水,又拿来一把匕首,匕首是阿依古丽的,刀身锋利,泛着寒光。“歃血为盟,是草原和中原都认可的仪式,” 郭子仪看着众人,语气庄重,“今日在此立誓,若有违背,天地共诛。”

李倓首先上前,拿起匕首,在指尖轻轻划了一下,鲜血滴入酒樽中。他举起酒樽,声音洪亮:“我李倓,以建宁郡王之名立誓:此次平定邺城,只追首恶,不祸及族中老幼、农户佃户;战后帮河北百姓修复家园,发放粮种,让大家能安心种地,过上太平日子。若违此誓,甘受军法处置,永不领兵!” 说完,他将酒樽中的酒一饮而尽,随手将酒樽递给旁边的阿依古丽。

阿依古丽接过酒樽,也在指尖划了一刀,鲜血滴入酒中。她举起酒樽,眼神坚定:“我阿依古丽,以回纥公主之名立誓:回纥骑兵将全力协助义军平定邺城,不抢百姓一粒粮、一头羊;若义军违背今日之誓,回纥不再援唐,从此断绝盟约。草原人说话算话,绝不反悔!” 她仰头饮尽酒液,酒液顺着嘴角流下,她毫不在意地用袖子擦了擦,将酒樽递给崔乾佑。

崔乾佑深吸一口气,拿起匕首,手微微发抖,却还是坚定地在指尖划了一下,鲜血滴入酒樽。他举起酒樽,声音带着几分激动:“我崔乾佑,以冀州崔氏族长之名立誓:从此归顺大唐,协助义军平定邺城,提供粮草和布防图;战后帮农户修复水渠,发放粮种,绝不与叛军勾结。若违此誓,甘受族规处置,崔氏从此退出冀州!” 说完,他饮尽酒液,将酒樽递给张族长。

张族长、李族长、王族长、刘族长、胡族长依次上前,各自立誓,将鲜血滴入酒樽,饮下酒液。孙小五在旁边看着,眼里满是激动,手里的账本都忘了记录;王石头则握紧了手中的盾,盾面上的破洞在烛火下显得格外显眼,却透着一股坚定 。

盟誓完毕,郭子仪将剩下的酒液倒在地上,语气庄重:“今日之誓,天地为证,若有违背,必遭天谴!”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在帐内回荡,透过帐布,传到营外的雪地里,引得路过的士兵纷纷驻足,脸上满是期待。

阿依古丽看着众人,忽然笑了:“现在好了,咱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再不用互相提防。明天打邺城,我带回纥骑兵先冲,让那些叛军看看,回纥骑和中原义军联手,有多厉害!” 周虎立刻附和:“公主说得对!我跟您一起冲,咱们先把西门的叛军打垮,为中军开路!”

盟誓仪式结束后,众人围到沙盘前,开始商议平定邺城的计策。郭子仪拿起木杆,指着沙盘上的邺城模型,语气沉稳:“根据崔老爷提供的布防图,邺城四门中,南门守军最弱,西门守军最强,东门和北门的守军实力中等。我的计划是:我率朔方军三万将士,主攻南门,利用朔方军的玄甲阵,突破南门的防线;阿依古丽公主带回纥骑兵五千,再加上流民军的轻骑两千,组成混合骑兵队,袭取西门,周虎任先锋,利用回纥骑兵的机动性,牵制西门的叛军精锐;李倓殿下率中军五万,其中流民军三万组成盾阵,由王石头任盾阵首领,正面牵制东门和北门的守军,防止他们支援南门和西门;崔老爷和各位族长则带领家丁,负责押运粮草,确保粮道畅通,同时安抚冀州的百姓,防止叛军的残余势力骚扰。”

李倓点头,指着沙盘上的漳水:“郭令公的计策很好,不过我有个补充 —— 漳水离邺城只有十里,咱们可以派一支小队,在漳水岸边设伏,防止叛军从漳水偷渡逃跑。另外,王石头的盾阵要注意配合,之前训练时,盾阵和骑兵的协同已经很熟练了,这次正面牵制,一定要顶住叛军的进攻。”

王石头上前一步,语气坚定:“殿下放心!流民军的弟兄们已经练熟了盾阵,就算叛军的箭再密,咱们也能顶住,绝不会让他们突破中军防线!” 他说着,还比划了一下举盾的动作,盾面上的破洞晃了晃,引得众人笑了起来,帐内的气氛也轻松了不少。

阿依古丽看着沙盘上的西门,皱了皱眉:“西门的叛军是精锐,而且有箭楼,咱们骑兵冲锋时,会受到箭雨的攻击。我觉得,可以先派一支小队,悄悄摸到箭楼下面,毁掉箭楼的弩机,再发起冲锋,这样能减少伤亡。” 周虎立刻举手:“公主,我去!我带几个弟兄,夜里摸到箭楼下面,用火药把弩机炸了,保证不耽误明天的进攻!”

崔乾佑忽然开口:“西门的箭楼有暗门,我之前跟叛军联络时,去过一次,暗门在箭楼的西侧,只有两尺宽,刚好能容一个人通过。周将军要是想去毁掉弩机,可以从暗门进去,这样更安全。” 周虎眼睛一亮:“太好了!崔老爷,您能给我画张暗门的位置图吗?我今晚就去!” 崔乾佑点头:“当然可以,我现在就画给你。”

刘老爷看着沙盘,忽然想起一件事:“邺城的粮仓在北门内侧,要是能拿下粮仓,叛军就会断粮,用不了几天就会投降。咱们是不是可以派一支小队,在正面牵制北门守军的同时,悄悄摸到粮仓,烧掉粮仓的粮食?” 郭子仪点头:“刘老爷说得对!烧掉粮仓,能瓦解叛军的士气,不过这支小队要精锐,而且要熟悉北门的地形。” 李倓想了想,对王石头说:“石头,你从流民军里挑五十个精锐,跟周虎一起去,周虎毁弩机,你带弟兄们去烧粮仓,互相有个照应。” 王石头点头:“好!保证完成任务!”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把计策完善好了:郭子仪主攻南门,阿依古丽袭西门,李倓率中军牵制东门和北门,周虎和王石头带小队夜袭箭楼和粮仓,崔乾佑和各位族长负责押运粮草、安抚百姓。沙盘上的棋子被重新摆放,红色的石子代表义军,黑色的石子代表叛军,红色石子已经把黑色石子团团围住,只等明天发起总攻。

商议完计策,已是中午,伙房的老卒送来午饭,是杂面馒头和炖菜,炖菜里有萝卜和少量的肉,虽然简单,却热气腾腾。众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崔乾佑尝了一口炖菜,忍不住感慨:“没想到义军的伙食这么好,比我家的饭菜还香。之前听人说义军缺粮,看来是谣言。” 阿依古丽笑着说:“都是崔九娘姑娘的功劳,她帮着兑换了不少农户的粮食,还教伙房的老卒怎么把萝卜炖得好吃。你要是想吃,以后天天来营里吃,管够!”

饭后,众人开始各自准备。周虎跟着崔乾佑去画暗门的位置图,王石头则去流民军的营帐挑选精锐,准备夜里的行动;阿依古丽去回纥骑兵的营帐,检查战马的装备,尤其是马镫和马鞍,确保明天冲锋时不会出问题;李倓和郭子仪则去营外巡查,看看士兵们的训练情况。

营外的练兵场上,流民军的弟兄们正在练习盾阵,王石头的副手刘二带领大家,举着盾来回移动,口号声震天动地;回纥骑兵则在练习冲锋,马蹄踏得积雪飞溅,套马索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朔方军的士兵则在擦拭兵器,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崔九娘带着孙小五和老周,正在给士兵们发放粮草,孙小五手里拿着账本,认真地记录着每一笔发放的粮食;老周则帮着搬运粮袋,虽然年纪大了,却干劲十足;崔九娘则在旁边叮嘱士兵们:“明天打仗要小心,要是受伤了,记得去营里的医帐,那里有草药和绷带。”

李倓走过去,看着崔九娘,笑着说:“九娘,辛苦你了。要是没有你兑换的粮食,咱们也不能这么快就准备好进攻邺城。” 崔九娘笑着摇头:“殿下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平定叛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再辛苦也值得。” 孙小五也凑过来说:“将军,明天我也要去前线,帮着记录战功,还能帮着验粮,绝不让掺沙粮混进营里!” 李倓点头:“好,明天你跟在中军后面,注意安全。”

夕阳西下,营里的篝火渐渐点了起来,火光映着雪地里的营帐,像一片温暖的海。士兵们围坐在篝火旁,有的在擦拭兵器,有的在谈论明天的战斗,有的则在听老卒讲过去的战事,气氛热烈而紧张。

周虎和王石头带着挑选好的精锐,悄悄出了营,往邺城的方向走去。雪地里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很快就被新雪覆盖 —— 他们腰间的弯刀裹着黑布,脚步放得极轻,只等着夜里摸到箭楼和粮仓,完成既定的任务。

阿依古丽站在营外的高地上,望着邺城的方向,手里握着套马索。她指尖摩挲着铜环上的纹路,耳边似乎已经响起明天的冲锋号,嘴角忍不住上扬 —— 西门的王怀忠,总得有人来教训教训。

李倓和郭子仪站在中军帐前,看着营里的篝火。风卷着雪粒掠过帐布,带来远处战马的嘶鸣,两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只等着天明时分,将沙盘上的计策,变成真正的攻势。

夜色渐浓,营里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只有篝火燃烧的 “噼啪” 声,在雪夜里回荡。帐内的沙盘上,红色石子依旧围着黑色石子,只等着第一缕晨光升起,剑指邺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