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39章 夜访崔府?旧怨新谈

大唐中兴 第39章 夜访崔府?旧怨新谈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乾元元年腊月十八的夜,雪下得跟撒盐似的,砸在崔府朱漆大门上 “噼啪” 响。李倓裹着件新换的玄色锦袍 —— 还是郭子仪昨天硬塞给他的,说 “见士族得撑点场面”,可他总觉得这袍子领口的盘扣硌得慌,不如之前的棉甲自在。

阿依古丽跟在旁边,手里把玩着套马索的铜环,狼毛披风扫过积雪,带起一串雪粒。她瞅着崔府门楼上那两只掉了漆的石狮子,忍不住嗤笑:“这狮子眼睛都快掉了,还摆这么大架子,是怕别人不知道他家没钱修门脸?”

这话刚落,门内 “吱呀” 一声开了条缝,一个穿着青布棉袄、留着山羊胡的仆人探出头,下巴抬得快碰到鼻尖:“来者何人?可知这是崔府,深夜叩门,懂不懂规矩?” 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裹着一股淡淡的脂粉味 —— 想来是刚从哪个丫鬟房里出来。

周虎在后面憋不住,往前凑了凑:“瞎了你的眼!这是赵将军,专程来见你家主子,再磨蹭,我把你这破门拆了当柴烧!” 他说着,故意晃了晃腰间的弯刀,刀鞘上的缺口在月光下闪了闪。

仆人吓得往后缩了缩,却还想撑场面:“将军又如何?我家老爷说了,深夜不见客,要见明天……” 话没说完,阿依古丽手腕一扬,套马索 “嗖” 地飞出去,刚好缠在门柱上,轻轻一拽,那根碗口粗的木柱竟晃了晃,簌簌掉下来些木屑。

“再废话,我把你家大门套走当马栏。” 阿依古丽挑眉,语气里满是调侃,“草原上的狼见了我都得绕着走,你个看门的还敢摆谱?”

仆人脸瞬间白了,连滚带爬往里跑,边跑边喊:“老爷!老爷!有回纥蛮子…… 不是,有将军来拜访!” 李倓忍着笑,拍了拍阿依古丽的胳膊:“下次别吓唬他,万一吓尿了,咱们还得赔人家裤子。”

没一会儿,崔乾佑就披着貂皮大衣出来了,脸上堆着假笑,手里还端着个暖炉:“哎呀,赵将军、阿依古丽公主,深夜到访,有失远迎,快里面请!” 他眼神却在两人身上扫来扫去,尤其落在阿依古丽手里的套马索上,嘴角抽了抽 —— 显然是听说了刚才的事。

进府的路走得格外别扭。崔府的石板路铺得倒整齐,就是雪扫得不干净,李倓差点踩滑,崔乾佑想扶,却被阿依古丽抢先一步,伸手把李倓拽稳了,还不忘吐槽:“崔老爷,你家路比草原的泥坑还滑,是故意想摔客人,好赖掉粮种账?”

崔乾佑干笑两声,赶紧转移话题:“府里炭不多,委屈二位了,咱们去客厅说话,那儿暖和。” 李倓瞥了眼路边的炭堆 —— 明明堆得跟小山似的,只是都用黑布盖着,显然是想装穷。

二、牌位见旧怨?草原姑娘吐真言

客厅里倒是烧着炭,只是炭盆小得可怜,火苗跟绿豆似的,勉强能看清桌上的茶杯。李倓刚坐下,就瞥见东墙根摆着个紫檀木牌位,上面刻着 “夏王窦建德之位”,牌位前还摆着两碟供果,就是果子都有点发蔫,显然是放了好几天。

阿依古丽眼尖,凑过去蹲在牌位前,伸手摸了摸牌位边缘,还闻了闻供果:“这紫檀木倒是好料,就是刻字的手艺不怎么样,你看这‘德’字,少了一横,是刻工不识字,还是你故意的?” 她拿起一颗发蔫的苹果,咬了一口,皱着眉吐出来,“这果子都能当石头砸人了,摆这儿是给牌位磨牙?”

崔乾佑的脸瞬间沉了,却还强装镇定:“阿依古丽公主说笑了,窦夏王是河北士族的精神支柱,我等供奉他,是为了铭记河北风骨。” 他说着,偷偷给旁边的管家使了个眼色,管家赶紧上前想把牌位挪走,却被阿依古丽伸手拦住。

“别挪啊,我还没看够呢。” 阿依古丽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我在草原上也见过供奉英雄的,都是供奉能护着牧民的,比如能打跑狼群的勇士,能找到水源的老人。可你这窦夏王,都死了快百年了,牌位再亮,能帮你挡叛军的刀?能让农户给你交粮?”

她指着牌位,语气里满是直白:“安禄山死了,史思明也死了,你守着这空牌位,不如守着农户的粮田。去年冬天,我族里有个老牧民,把家里最后一只羊分给了邻居,今年春天,邻居们都帮他放羊,现在他家的羊比去年还多。你倒好,逼着农户交粮填叛军壕沟,农户不恨你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帮你?”

崔乾佑被说得脸一阵红一阵白,端起茶杯想喝水,手却抖了一下,茶水洒在衣襟上,烫得他龇牙咧嘴,却还强撑着:“公主不懂中原礼法,士族之事,非草原可比。”

“我是不懂礼法,可我懂道理。” 阿依古丽坐回椅子上,拿起桌上的花生剥着吃,“草原上,谁能让牧民过上好日子,谁就是英雄;谁要是抢牧民的过冬粮,就算是可汗,也得被赶下台。你们中原士族,总说自己懂礼法,可礼法要是不能护着百姓,那就是狗屁。”

李倓差点被茶水呛到,赶紧咳嗽两声打圆场:“阿依古丽公主性子直,崔老爷别往心里去。咱们今天来,是想跟你谈归降的事,不是来争论牌位的。”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两份东西,一份是折叠的肃宗密诏,一份是厚厚的粮种贷放账本,放在桌上推到崔乾佑面前。

崔乾佑拿起密诏,手指有些发颤,打开看了几行,眼神里满是复杂 —— 密诏上写得清楚,只要崔家归降,可免连坐之罪,仅惩首恶,崔家的田产也能保住。他放下密诏,又拿起账本,翻开第一页,就看见密密麻麻的红手印,每个手印旁边都写着农户的名字和贷出的粮种数量。

“这是粮种贷放账本,” 李倓指着账本上的红手印,“每个红手印,都是农户自愿按的。你看这一页,王大爷贷了两斗粟米种,他说等秋收了,除了还粮种,还想多交半斗,给义军当军粮。还有张婶子,她贷了一斗麦种,说要教邻居们种新的麦种,比老麦种产量高。”

崔乾佑的手指落在一个红手印上,那手印很小,显然是个孩子按的,旁边写着 “李小丫,贷粟米种五升”。他想起上个月,自己的管家去李小丫家逼粮,把她家唯一的鸡都抢走了,现在人家却自愿按手印贷粮种,还愿意帮义军,心里忽然有点发慌。

“你看这些红手印,” 李倓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分量,“农户记不住你的士族身份,记不住你供奉的牌位,可他们记得谁给他们粮种,谁让他们有地种。你跟着叛军,叛军给你的是‘世袭冀州’的空承诺,可我给你的,是实实在在的田产,是农户的感激。”

他顿了顿,指着账本上的一页:“你看这页,有五十个农户的红手印,都是你崔家控制的村落的。他们之前怕你,不敢反抗,可现在,他们愿意相信义军。你要是归降,帮着发放粮种,农户记你的好,比记叛军的恩强多了。以后你崔家在河北,靠的不是叛军的势力,而是农户的支持,这才是长久之计。”

崔乾佑的手指微微发抖,他翻着账本,一页又一页,全是红手印,有的手印还带着墨迹,显然是农户按完手印又在旁边写了自己的名字,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却透着真诚。他想起自己府里的账本,上面全是逼粮的记录,还有叛军给的空头支票,心里忽然觉得,手里的账本变得沉甸甸的。

“可…… 可我之前帮叛军烧了粮道,还逼农户交粮,朝廷能真的赦免我?” 崔乾佑的声音里带着不确定,他抬头看向李倓,眼神里满是犹豫。

“朝廷的密诏在这里,我李倓的话也在这里。” 李倓指了指密诏,“只要你归降,之前的事既往不咎,你还能帮着崔九娘姑娘发放粮种,管理粮道。河北刚定,正需要懂本地情况的人帮忙,你崔家在河北根基深,要是能改邪归正,比跟着叛军有前途多了。”

旁边的阿依古丽吃完了花生,拍了拍手上的花生壳,插嘴道:“就是啊,你跟着叛军,早晚得被唐军灭了,到时候别说田产,连你这紫檀木牌位都得被当柴烧。我听漠北商队说,西北有个姓秦的家族,以前也是跟叛军有牵扯,后来改邪归正,帮着朝廷护商道,现在人家过得风生水起,比你这装腔作势强多了。”

崔乾佑愣了愣,抬头看向阿依古丽:“西北秦氏?我倒是听说过,说是个女子当家,骑术比男人还厉害,就是不喜读书,专爱舞刀弄枪。” 他之前跟叛军联络时,叛军提过秦氏,说想拉拢他们,可后来没了下文,没想到现在被阿依古丽提起。

“就是她家。” 阿依古丽眼睛一亮,说得更起劲了,“漠北商队的人说,那秦姑娘,能骑着马在草原上追兔子,一箭一个准,还能跟回纥骑士比套马,上次有个马贼抢商队的粮,被她用套马索套住,吊在树上晒了三天,从此没人敢抢她家护的商道。”

她指着崔乾佑:“你看人家秦氏,以前也不是什么善茬,现在靠护商道立足,农户都愿意跟她家做生意,比你跟着叛军混强多了。你崔家要是归降,帮着护粮道,发放粮种,农户们也会跟你交好,到时候你家的名声,比守着窦建德的牌位好多了。”

崔乾佑低头看着账本上的红手印,又想起阿依古丽说的秦氏,心里的天平慢慢倾斜。他想起自己的儿子崔明,上次去粮栈查粮,被周虎揍了一顿,回来哭着说再也不想跟叛军混了,还说想帮农户修水渠。他之前觉得儿子没出息,现在想想,儿子或许比他看得明白。

“我…… 我需要时间考虑。” 崔乾佑的声音有些沙哑,“我得跟族里的长辈商量一下,毕竟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可以,给你一天时间。” 李倓站起身,收起密诏和账本,“明天这个时候,我在粮务点等你的答复。要是你同意归降,就带着崔家的账本过来,咱们一起清点粮种,发放给农户;要是你不同意,那咱们就战场上见。”

阿依古丽也站起身,走到牌位前,又摸了摸牌位:“崔老爷,劝你早点想明白,这牌位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挡刀子。明天要是你不同意归降,我就把这牌位扛回营里,给弟兄们当砧板切肉,正好最近营里缺砧板。”

崔乾佑的脸抽了抽,却没敢反驳,只能干笑着送两人出门。走到门口,李倓忽然回头,指着路边的炭堆:“崔老爷,别捂着炭堆了,天冷,多烧点炭,别冻着自己。要是炭不够,明天可以跟我去粮务点领,义军的炭虽然不多,却也够你家取暖的。”

崔乾佑站在门口,看着两人的身影消失在风雪里,又看了看路边的炭堆,忽然叹了口气,对管家说:“把牌位收起来吧,别摆着了。” 管家愣了愣,还是照做了,心里却犯嘀咕 —— 老爷今天怎么跟变了个人似的。

往大营走的路上,雪小了些,月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亮了脚下的路。阿依古丽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时不时踢飞路边的雪球,还回头问李倓:“你说崔乾佑明天会同意归降吗?要是他不同意,我真把他的牌位扛回来当砧板。”

“应该会同意。” 李倓笑着说,“他心里清楚,跟着叛军没前途,账本上的红手印已经让他动摇了,再加上你说的秦氏,他肯定会想明白的。” 他顿了顿,“不过,你说的秦氏,到底是怎么回事?真有那么厉害的女子?”

“当然是真的!” 阿依古丽停下脚步,双手叉腰,“漠北商队的人跟我说,那秦姑娘叫秦玉微,家里是西北的大族,以前帮着朝廷护商道,后来因为朝廷欠了他们的粮钱,才跟叛军有过牵扯,不过现在已经改邪归正了。”

她凑近李倓,压低声音:“我还听说,秦玉微不喜读书,每次有人让她写字,她都让手下代笔,还说‘写字不如舞刀,舞刀能护粮,写字不能’。上次有个文官想考她识字,结果被她用套马索套住,吊在树上跟她比骑术,文官吓得直求饶。”

李倓忍不住笑了:“还有这种事?这秦玉微倒是个有趣的人。要是以后有机会去西北,倒想见识见识她的骑术。”

“肯定有机会!” 阿依古丽拍了拍李倓的肩膀,“等平定了河北,吐蕃还在西域捣乱,到时候咱们肯定要去西北,到时候就能见到秦玉微了。我还想跟她比套马呢,看看是她厉害,还是我厉害。”

两人说着,已经走到了大营门口。孙小五正举着个灯笼在门口等,见他们回来,赶紧迎上去:“将军,公主,你们可回来了!崔九娘姑娘让我告诉你们,今天又有二十多户农户来贷粮种,账本都记满一页了。”

“好,明天我去粮务点看看。” 李倓点头,心里想着崔乾佑明天的答复,还有阿依古丽说的秦玉微。他知道,平定河北只是第一步,西北的隐患还在,未来还有很多事要做,不过现在,先搞定崔乾佑,让冀州的农户能安心种粮,才是最重要的。

阿依古丽跟着孙小五往回纥骑兵的营帐走,还不忘回头对李倓喊:“明天要是崔乾佑不同意归降,你可别拦着我,我一定要把他的牌位扛回来当砧板!” 李倓笑着点头,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营帐里,心里忽然觉得,这风雪夜,也没那么冷了。

崔府里,崔乾佑正坐在客厅里,翻着李倓留下的粮种贷放账本,手指在红手印上轻轻摩挲。管家走进来,递上一杯热茶:“老爷,族里的长辈都来了,在西厢房等着,问您怎么决定。” 崔乾佑抬起头,眼神里已经没了之前的犹豫,他放下账本,站起身:“走,跟他们说,我决定归降义军,帮着发放粮种,护好冀州的粮道。” 管家愣了愣,随即脸上露出笑容,赶紧跟着崔乾佑往西厢房走。窗外的雪还在下,却好像没那么冷了,崔府的炭盆里,火苗终于旺了起来,照亮了桌上的账本,也照亮了崔乾佑的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