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28章 流民营里闻凶信

大唐中兴 第28章 流民营里闻凶信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灵武城的西北角,连绵的帐篷像褪色的补丁缀在黄土地上。深秋的寒风卷着沙砾掠过帆布,发出呜呜的声响,将帐篷里孩童的哭声与老人的咳嗽撕扯得支离破碎。李倓踩着没过脚踝的枯草走进营区时,靴底沾满了凝结的霜花 —— 这是今日抵达的第三批流民,从洛阳方向逃来,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得能看见嶙峋的骨节。

“殿下,这是今日的流民籍草册。” 负责登记的小吏捧着麻布账本迎上来,指尖冻得发紫,“已登记三百一十七人,其中老弱占了半数,还有十七个带伤的,都是被燕军刀箭所伤。”

李倓接过账本,粗粝的麻纸边缘割得指腹发疼。他正翻到 “籍贯” 一栏,忽然听见帐篷深处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夹杂着 “将军饶命” 的哀号。拨开围拢的人群,只见一个穿补丁短褐的老者正蜷缩在地上,双手死死抓着一个染血的布包,几个维持秩序的士兵正试图将他扶起。

“老人家,何事如此悲痛?” 李倓示意士兵退下,蹲下身时闻到老者身上浓重的血腥与腐臭。老者抬起布满皱纹的脸,浑浊的眼睛里淌着泪,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殿下…… 殿下可知洛阳城已成炼狱?安禄山那贼子疯了!”

这句话像石子投进静水,周围的流民瞬间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看向老者,有惊惧,有愤懑,还有藏不住的悲痛。李倓心中一动,示意小吏取来炭笔与空白竹简:“老人家慢慢说,凡你所见所闻,都可记下来,朝廷若能收复洛阳,必为冤魂昭雪。”

老者的哭声渐渐平复,断断续续道出原委。他原是洛阳宫苑的杂役,半月前亲眼见安禄山在紫宸殿设宴时,因不满亲信崔乾佑劝诫 “善待宗室”,竟亲手用金杖将人打死在殿上。“那金杖有碗口粗啊!” 老者比划着,声音发颤,“崔将军脑浆溅了一地,安禄山还骂骂咧咧,说谁再敢多嘴,就剜了谁的眼睛!”

“崔乾佑是安庆绪的授业恩师。” 人群中突然有人插话,是个穿青色儒衫的中年书生,虽满面尘灰,却仍难掩斯文,“我原是洛阳府的文书,亲眼目睹安庆绪连夜跪于宫门外求情,安禄山非但不见,还令侍卫以鞭子将其打走。那夜安庆绪在营里哭了整整一宿,哭声连宫外都听得见。”

李倓握着炭笔的手顿了顿,在竹简上快速刻下 “崔乾佑死,庆绪夜哭” 八字。他想起李泌昨日提及安禄山 “目昏不见物”,如今看来传闻非虚 —— 书生补充说,近来安禄山眼疾愈发严重,已全然不能视物,脾气也变得愈发暴戾,身边侍从稍有不慎便会遭杖杀,殿内常能看见血迹未干的刑具。

“燕军内部早已分作两派。”书生压低声音,警惕地环顾四周,“一派乃安禄山起事的旧部,另一派则是安庆绪的亲信,两拨人常因粮草分配起争执。前几日更甚,安庆绪的部将想调粮去守虎牢关,安禄山却要把粮运去范阳给他儿子安庆恩,两拨人在营外动了手,杀了十几个弟兄。”

李倓的炭笔在竹简上划出深深的刻痕,“粮草之争”“派系相残” 几个字格外醒目。他忽然想起康拂毗延的商队曾带回消息,说燕军内部近期调动频繁,当时只当是寻常布防,如今想来竟是内斗的征兆。正待追问细节,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几个流民抬着一个昏迷的少年奔过来,少年的腿上缠着渗血的破布,显然是旧伤复发。

“殿下,这孩子是从荥阳逃来的,说燕军正在烧杀抢掠,连水井都填了。” 抬人的流民哭道,“他爹娘都死在乱刀之下,就剩他一个了!”

李倓立刻让人去请军医,自己则继续与老者和书生攀谈。不知不觉间,竹简上已刻满密密麻麻的字迹:安禄山疽疾发作,深居宫闱不见人;严庄遭捶挞,怀恨在心;安庆绪与李猪儿过从甚密;洛阳粮库仅余三月之粮……这些碎片般的信息,在他脑海中渐渐拼凑出一幅凶险的图景。

日头偏西时,李倓才将最后一个细节补录完毕。小吏捧着竹简要去归档,却被他拦住:“这本册子先给我,另抄一份存档。” 他将竹简塞进袖中,指尖触到冰凉的竹面,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三弟倒是有闲心,竟在此处与流民闲聊。” 李豫身披银甲,带着几名亲卫走来,甲胄上的霜花还未融化。他刚从城外军营巡查回来,脸上带着疲惫,目光扫过流民的惨状时,眉头微微蹙起。

“大哥来得正好。” 李倓迎上前去,压低声音道,“刚得了些洛阳的消息,或许是平叛的转机。”

两人并肩走向营外的土坡,寒风卷起李豫的披风,露出里面绣着金线的内衬。“什么消息能称得上转机?” 李豫的语气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目光却紧紧盯着李倓。

“安禄山父子反目已成定局。” 李倓停下脚步,指着远处的烽火台,“安禄山目盲疽发,性情暴戾,杖杀了安庆绪的亲信崔乾佑;安庆绪求情被打,连夜痛哭,其部将已与安禄山旧部动了手。此等裂痕,若能善加利用,燕军必自溃。”

李豫的脚步骤然一顿,转身凝视李倓,眼中那抹漫不经心已化作锐利的审视:“此等机密,你从何处得知?流民口中的话岂能当真?万一是燕军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岂不误了大事?”

“消息来源绝对可靠。” 李倓避开他的目光,指尖摩挲着袖中的竹简,“那老者原是洛阳宫苑杂役,书生曾任洛阳府文书,他们对安禄山的了解十分详实,甚至能描述出安禄山杖杀崔乾佑所用金杖的样式,这表明他们所言非虚,而是基于亲身经历或可靠消息来源。况且康拂毗延的商队上月也曾报过燕军内部不和,两相印证,可信度极高。”

他刻意提及胡商情报,既符合前情铺垫,又能掩饰信息的完整来源 —— 毕竟李泌的密线暂时还不能让过多人知晓。可李豫显然并未完全信服,眉头拧得更紧:“胡商往来贸易,怎会知晓燕军核心秘辛?三弟近来似乎总能得到些‘绝密消息’,上次伪币之事,你也比旁人更早察觉与贺兰进明有关。”

李倓心中一凛。这是兄长首次如此直白地质问他的信息来源,语气中的试探如针般直刺而来。他早知道李豫作为太子,对权力敏感,却没想到自己的谋划竟已引起兄长的警惕。

“不过是运气好,恰逢其会罢了。” 李倓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大哥也知我常去互市,与胡商多有往来,他们走南闯北,消息自然灵通些。再者,李泌先生偶有提点,并非我有什么特殊渠道。”

李豫盯着他看了许久,直到寒风卷起沙砾迷了眼,才缓缓移开目光:“但愿如此。眼下平叛要紧,任何消息都需反复核实,切不可轻信。” 他语气稍缓,抬手轻拍了拍李倓的肩膀,“父皇近日总念着你,说你在互市办得不错,有空多去凤翔看看他。”

这句看似关切的话,却让李倓嗅到了一丝疏离。他点头应下,看着李豫转身离去的背影,甲胄上的银辉在残阳下泛着冷光。兄弟二人自马嵬坡共扶肃宗北上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明显的试探与隔阂,而这道裂痕,竟因他捕捉到的一条情报悄然产生。

回到营帐时,江若湄已等候多时,手中捧着整理好的江淮粮草账目:“殿下,房琯大人那边有回信了,说愿意前往江淮协调粮草,只是希望能给些时间交接手头事务。另外,郭子仪将军的亲信传回消息,河西私铸工坊的位置已摸清,就在武威城外的山谷里。”

“知道了。” 李倓接过账目,却没有翻看,而是从书架上取出一卷空白羊皮纸,又拿出一盒朱砂与炭笔。他将羊皮纸铺在案上,借着烛火的光亮,开始勾勒洛阳城的大致轮廓 —— 这是他根据流民的描述,结合康拂毗延地图上的标注绘制的。

笔尖游走于羊皮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李倓先在城中心画了个圆圈,标注 “安禄山宫城”,旁边注上 “目盲、疽疾、性暴”;再在东南角画了个方块,写 “安庆绪营”,用朱砂圈出 “李猪儿、严庄” 两个名字,这是书生提及与安庆绪过从甚密的两人;最后在城外标注 “虎牢关”“荥阳”,注明 “粮草之争焦点”。

一盏茶的功夫,一幅简易的 “安庆绪势力分布图” 便已成型。李倓在审视标注时,忽然回想起书生提及的“严庄遭捶挞”,这让他意识到,作为安禄山的首席谋士,严庄的不满可能对安庆绪弑父的决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连忙用炭笔在严庄名字旁画了个问号,又注上 “可离间” 三字。

“殿下,这是……” 江若湄好奇地凑过来,却被李倓用手挡住。

“此事机密,不可外传。” 他将羊皮纸卷起,塞进紫檀木匣的夹层里,与那卷西域地形图放在一起。木匣合上的瞬间,他仿佛看见洛阳宫城里的金杖落下,听见安庆绪的夜哭,更感受到李豫刚才那审视的目光 —— 这场平叛大业,不仅要与燕军厮杀,还要应对朝堂的明枪暗箭,如今连最亲近的兄长都生出了疑虑。

帐外传来更夫敲梆的声响,四下,已是深夜。李倓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流民营的篝火,火光微弱却顽强,像极了乱世中挣扎的希望。他深知,手中这份势力分布图,日后或许能成为刺入燕军心脏的利刃,却也可能将自己推入更危险的境地 —— 李豫的试探绝非偶然,若处理不当,兄弟间的裂痕只会愈发加深。

忽然,帐外传来亲卫的低喝声,紧接着是周俊的汇报:“殿下,李豫殿下派人送来些伤药,说是给流民营的伤员用的。”

李倓心中一暖,却又泛起一丝苦涩。兄长或许仍顾念兄弟情谊,只是权力场上的猜忌一旦生根,便很难彻底拔除。他转身看向案上的江淮粮草账目,上面的朱砂痕迹刺眼 —— 房琯赴江淮、郭子仪查私铸、贺兰进明的阴谋、李辅国的野心,再加上如今安禄山父子的反目,所有的线索都交织在一起,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李倓拿起那枚铅锡伪币,青灰色的表面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从伪币风波到党争布局,再到如今的燕军内斗,他一步步走到棋局中央,却发现身边的盟友越来越少。李泌虽倾心相助,却毕竟是外臣;郭子仪忠诚可靠,却专注于军事;而唯一的兄长,已开始用审视的目光看他。

“明日将这份分布图抄录一份,悄悄送交给李泌先生。” 李倓对周俊吩咐道,“另外,让人密切关注凤翔的动静,尤其是李辅国与永王的往来。”

周俊应声退下,帐内重归寂静。李倓再次打开木匣,凝视着那张势力分布图。朱砂勾勒的线条像血,炭笔标注的字迹如刀,每一笔都藏着杀机与谋略。他知道,这张图不仅是情报的汇总,更是他在这场复杂棋局中自保与破局的关键。

窗外的寒风愈发猛烈,吹动着帘幕,发出簌簌的声响。李倓将木匣锁好,重新走到案前,铺开江淮粮草账目。无论如何,在睢阳保卫战中,粮草供应至关重要,张巡和许远的坚守确保了粮草的持续供应,使得平叛大业得以继续进行,房琯的行程也得以顺利进行,没有被延误。至于兄弟间的裂痕,或许只能用实打实的战功来弥补,用最终的胜利来消弭。

烛火摇曳中,李倓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寂,却又透着一股坚定。他知道,前路漫漫,杀机四伏,但只要抓住安禄山父子反目的契机,或许就能撕开一道缺口,为大唐的中兴带来真正的希望。而那卷藏在木匣里的势力分布图,终将在最合适的时机,发挥出它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