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125章 于阗初遇阿依慕

大唐中兴 第125章 于阗初遇阿依慕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沙州城外的戈壁上,吐蕃大军撤退的烟尘尚未散尽。李倓立马于城头望楼之下,手中握着斥候刚送来的军情简报,指尖划过“焉耆”二字时,目光变得愈发锐利。“论莽热倒是精明,知道焉耆是西域枢纽,退到那里既能凭险固守,又能掌控天山廊道。”他转头对身后的郭昕道,“传我将令,安西军、靖安军及归唐营即刻整合,编为西域开拓军团,三日之后开拔追击。”

郭昕抱拳领命,刚要转身,就见郭清鸢提着裙摆从城楼下快步走来,甲胄上的铜扣随着脚步轻响。“殿下,后勤粮草已清点完毕,沙州粮仓现存青稞三万石,足够大军三月之用。”她将一份账册递到李倓手中,“我已安排周鼎主持沙州防务,阎朝协助管理商路,保证粮草和伤兵转运不出差错。”

李倓接过账册,却没有翻看,只是握住她微凉的手:“清鸢,此次留守沙州责任重大,吐蕃虽退,却难保不会派小股部队袭扰。你既要管后勤,又要守城池,万不可涉险。而且还有大哥帮我呢,放心吧。”郭清鸢眼中闪过一丝不舍,却还是用力点头:“夫君放心,我会守好沙州,做你最坚实的后盾。只是你在前线,务必保重自身,秦怀玉将军勇猛有余,谋略稍欠,遇事多与郭将军商议。”

三日后,沙州东门外旌旗招展。西域开拓军团的将士们列成整齐的方阵,玄色的铠甲在晨光中泛着冷光,安西军的陌刀、靖安军的弓矢、归唐营的倭刀错落排列,虽人数不及吐蕃,却个个眼神坚毅。李倓身着银甲,在马上高声宣读整编令:“沙州血战减员过半,现整合残部与友军,共组西域开拓军团——安西军,郭昕任副帅;靖安军骑兵,秦怀玉任统领;归唐营武士,吉备真彦任统领。另缺少的兵员赶紧在沙洲招募。凡违军令者,军法处置!”

“遵命!”一万出头的将士齐声呐喊,声震戈壁。郭清鸢站在城门旁,看着李倓策马前行的身影,直到大军的旗帜消失在天际,才转身回到帅府——案桌上,于阗国的地理图早已摆放整齐,这是她连夜让人整理出来的,要让远在前线的李倓,对西域局势了如指掌。

大军向西行进五日,抵达于阗国边境。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是西域着名的“玉都”,沿途的绿洲上随处可见采玉人留下的痕迹,清澈的玉龙喀什河水中,偶尔能看到闪着光泽的玉石碎块。“殿下,前方有于阗人拦路,说是公主亲自带队迎接。”斥候来报时,李倓正在查看焉耆的军防图——根据情报,焉耆作为安西都护府旧地,城防坚固,还有吐蕃囤积的大量军备,强攻绝非易事。

他翻身下马,抬眼望去,只见绿洲边缘的胡杨树下,一队身着绿袍的于阗人正静静等候。为首的少女约莫十**岁年纪,梳着西域特有的垂鬟分肖髻,发间插着一支羊脂玉簪,身上的锦袍绣着佛教常见的忍冬纹,却又在袖口绣着汉家的云纹,中西合璧的装扮格外雅致。她见李倓走来,立刻上前躬身行礼,一口流利的汉话清晰悦耳:“于阗公主阿依慕,见过大唐殿下。”

李倓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她腰间的玉佩上——那是一块上好的和田白玉,雕成了菩萨像的模样,显然是信佛之人。“公主远道相迎,李某愧不敢当。不知公主拦路,有何要事?”阿依慕抬起头,一双杏眼清澈明亮,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殿下追击吐蕃,于阗举国欢庆。只是吐蕃虽退,却留下话来,若于阗不‘年年纳贡’,待其重整旗鼓,便踏平于阗。”

她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于阗虽小,却也不愿做吐蕃的附庸。听闻大唐殿下仁义,曾以数千残兵助沙州百姓击退吐蕃,阿依慕斗胆请命——若殿下愿助于阗抗吐蕃,于阗愿将境内玉矿半税献给唐军,作为军资!”此言一出,李倓身后的郭昕眼中闪过惊讶——于阗玉矿是西域最富庶的资源,每年产出的羊脂玉在长安能卖出天价,半税足以支撑这万余大军数年的开销。

李倓却没有立刻应允,他盯着阿依慕的眼睛:“公主可知,吐蕃在焉耆屯兵五万,若于阗与大唐结盟,便是与吐蕃为敌。于阗国小兵弱,能否承受吐蕃的报复?”阿依慕早有准备,从随从手中接过一卷羊皮地图,展开在李倓面前:“殿下请看,这是于阗及周边的吐蕃据点分布图。吐蕃在塔里木盆地南缘仅有三个据点,兵力不足三千,且多是掠夺来的奴隶兵,不堪一击。真正的威胁在焉耆,而焉耆的补给线,有一半要经过于阗的绿洲。”

她的手指划过地图上的玉龙喀什河:“于阗掌控着玉石商路,吐蕃贵族离不开和田玉,只要我们切断玉路,焉耆的吐蕃兵必然人心浮动。况且,于阗的佛教僧侣遍布西域,不少吐蕃部落也信奉佛教,我可出面游说,让他们动摇叛离。”李倓心中暗暗惊叹——这少女不仅精通汉话,对西域的军事、经济、宗教局势都了如指掌,远比那些只会争权夺利的西域贵族有见识。

“公主有勇有谋,熟知西域局势,李某十分敬佩。”李倓收起地图,语气诚恳,“只是‘玉矿半税’太过贵重,大唐虽需军资,却也不愿占于阗的便宜。我有一议,不知公主是否愿意?”阿依慕眼中闪过期待:“殿下请讲。”“我邀公主加入西域开拓军团,任‘西域参谋’,专职负责联络西域各部族,协助制定对吐蕃的策略。”李倓道,“至于玉矿,大唐与于阗共管,所得收益一半用于于阗民生,一半作为军资,如何?”

阿依慕没想到李倓会给出这样的提议,愣了片刻后,突然躬身行了个标准的汉家礼仪:“阿依慕愿效犬马之劳!”她转身对随从吩咐几句,很快,一名侍女捧着一个锦盒走来。阿依慕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卷更为精致的丝质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吐蕃的粮仓、烽燧和兵力部署,甚至还有焉耆城内的布防细节。“这是于阗王室珍藏的西域详图,标注的吐蕃据点比大唐斥候探查的还要精准,今日献给殿下。”

李倓接过地图,心中愈发欣喜——有了这张图,攻打焉耆就有了胜算。他当即下令:“大军在在于阗休整一日,明日一早,与公主一同向焉耆进发。”阿依慕连忙道:“殿下,于阗王城已备好粮草和帐篷,请随我入城歇息。”

于阗王城不大,却格外精致。城内的建筑既有西域特色的穹顶,又有汉家风格的飞檐,街道两旁的商铺里摆满了各色玉石饰品,不少商人还会说几句简单的汉话。阿依慕陪着李倓参观玉矿遗址,指着一处露天矿坑道:“这里出产的羊脂玉,质地细腻,色泽温润,是长安贵族最喜爱的珍品。只是吐蕃占领焉耆后,控制了玉石商路,于阗的玉石只能低价卖给吐蕃人,受尽盘剥。”

李倓看着矿坑中劳作的于阗人,他们大多衣衫褴褛,却依旧小心翼翼地开采着玉石。“若大唐与于阗共管玉矿,首先要改善采玉人的待遇,再打通前往长安的商路。”他道,“我已写信给王妃,让她安排沙州的商队来于阗接货,通过河西走廊将玉石运往长安,换取军械和粮草。”阿依慕眼中闪过敬佩:“殿下不仅考虑军资,还顾及于阗百姓,难怪能得到沙州百姓的拥戴。”

当晚,于阗王尉迟曜设宴款待李倓。席间,阿依慕弹奏了一曲西域的琵琶曲,旋律激昂,却又带着一丝悲怆——那是于阗人反抗吐蕃压迫的歌谣。李倓听得入神,待曲终后,举杯道:“此曲慷慨激昂,唱出了于阗人的骨气。李某在此立誓,必助于阗摆脱吐蕃的控制,让西域各族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阿依慕举起酒杯,眼中闪着泪光:“有殿下这句话,阿依慕就放心了。”她一饮而尽,脸颊泛起红晕,“殿下,明日行军途中,我想与您商议一下联络西域佛教僧侣的事。吐蕃虽信奉佛教,却常以‘护佛’为名掠夺寺庙财产,不少高僧都对吐蕃心怀不满。”李倓点头应允:“此事至关重要,明日我们共商对策。”

次日清晨,大军从于阗王城出发,向焉耆进军。阿依慕身着轻便的铠甲,骑着一匹白色的骆驼,与李倓并驾而行。“殿下,焉耆是安西都护府的旧地,境内有大量唐军遗民,还有不少曾在安西军服役的老兵。”阿依慕道,“我们可以先派使者联络这些人,让他们在城内接应,里应外合,攻破焉耆就容易多了。”

李倓深表赞同:“我已让郭将军挑选熟悉焉耆的士兵,伪装成商人潜入城中。只是吐蕃在焉耆防范甚严,使者很难接近唐军遗民。”阿依慕微微一笑:“殿下放心,于阗与焉耆的佛教僧侣往来密切,我可以让王城的高僧写信,派弟子带着信件入城,吐蕃人不会怀疑。”

两人一路畅谈,从西域的部族矛盾聊到对吐蕃的战术,从玉石商路的经营聊到西域的文化融合。阿依慕发现,李倓不仅军事才能出众,对西域的民生和文化也十分关心,他提出的“以夷制夷”“恩威并施”的策略,远比吐蕃的暴力统治高明。而李倓也渐渐发现,阿依慕不仅聪慧过人,还十分坚韧——她自幼跟随父亲处理政务,曾亲自前往吐蕃谈判,面对吐蕃将领的威胁毫不畏惧。

行至中途,大军在一处绿洲扎营。夜晚,李倓正在大帐中研究焉耆的布防图,阿依慕带着一碗热羊奶走进来:“殿下,戈壁夜寒,喝碗羊奶暖暖身子。”她看到地图上标注的焉耆西城粮仓,指着那里道:“这里的粮草最多,却是吐蕃防守最薄弱的地方。西城的守将是吐蕃贵族论恐热,此人贪婪好色,只要我们用玉石贿赂他身边的亲信,就能得知粮仓的布防细节。”

李倓眼睛一亮:“公主这个主意甚好!我立刻让人准备上好的玉石,让潜入城中的使者设法贿赂论恐热的亲信。”阿依慕坐在一旁,看着李倓专注的侧脸,月光透过帐篷的缝隙洒在他身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她心中突然泛起一丝异样的情愫——自小在西域长大的她,见惯了部落首领的粗鄙和吐蕃将领的残暴,从未见过像李倓这样既有英雄气概,又温文尔雅的男子。

“殿下,您为何要如此用心地经营西域?”阿依慕轻声问道,“长安距离西域万里之遥,就算收复了失地,也难以管理。”李倓放下手中的毛笔,目光望向帐外的星空:“因为西域是大唐的疆土,这里的百姓是大唐的子民。我祖父曾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守护西域,就是守护大唐的安宁。”他转头看向阿依慕,“而且,西域各族百姓都渴望和平,大唐有责任给他们一个安稳的家园。”

阿依慕心中一震,久久说不出话来。她原本以为李倓追击吐蕃只是为了保障商路,却没想到他心中有如此宏大的抱负和深沉的责任感。那一刻,她看向李倓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敬佩和羞涩。

几日后,沙州城内的郭清鸢正忙着安排玉石商路的事宜。周鼎走进帅府时,她正在核对玉矿的账目。“王妃,西域商队已经集结完毕,一共五十辆牛车,足够运送第一批玉石。”周鼎道,“只是河西走廊上还有小股吐蕃残兵,是否要派靖安军护送?”

“必须护送。”郭清鸢放下账目,“让秦怀玉将军的弟弟秦怀亮带五百骑兵护送商队,沿途与驿站的烽燧联络,确保万无一失。”她拿起一封书信,“这是殿下写给长安朝廷的奏折,你让商队一并带去,呈给陛下。奏折中已说明于阗玉矿的情况,请求朝廷设立西域玉石专市,规范交易。”

周鼎接过奏折,心中暗暗赞叹——郭清鸢虽为女子,却有着不输男子的远见卓识。有她坐镇沙州,李倓在前线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王妃放心,我一定办妥。”

大军行进距离焉耆已不足百里。斥候回报,焉耆城内的吐蕃兵加强了戒备,论莽热还派人前往周边部落调兵,企图与唐军决战。李倓召集众将议事,阿依慕也在其中。“论莽热粮草不足,必然想速战速决。”郭昕道,“我军兵力仅万余,焉耆城防坚固,强攻绝不可取。不如先派骑兵袭扰他们的补给线,断其粮草根基。”

“郭将军所言极是,但需借外力补我军兵力之短。”阿依慕开口道,“焉耆周边的焉耆部落有五千部众,与于阗世代交好,且不满吐蕃的苛捐杂税。我写信请焉耆王出兵三千袭扰北城门,吸引吐蕃主力;我军则集中精锐,伪装成焉耆兵从西城粮仓突破——粮仓一破,吐蕃必乱。”

李倓拍案叫好:“就按公主的计策办!秦怀玉,你带一千骑兵,配合焉耆部落袭扰北城门,虚张声势即可;吉备真彦,你带八百归唐营武士,伪装成焉耆兵,主攻西城粮仓,务必速战速决;郭将军,你率五千安西军在城南扎营,摆出强攻姿态牵制吐蕃主力;我带两百陌刀精锐,坐镇中军随时接应。”

众将领命而去,大帐中只剩下李倓和阿依慕。阿依慕正在修改写给焉耆王的书信,李倓站在一旁看着她的字迹——笔法娟秀,却又不失刚劲,显然是下过苦功的。“公主不仅汉话流利,书法也如此出色,实在难得。”李倓赞道。阿依慕脸颊微红,放下毛笔:“我自幼跟随汉家先生学习,先生常说,大唐的文化博大精深,学好汉话和书法,才能更好地了解大唐。”

她抬头看向李倓,眼神坦诚:“以前我学这些,只是出于兴趣。如今才明白,只有大唐与西域同心协力,才能抵御吐蕃的入侵,让这片土地真正太平。”李倓心中一动,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有公主这样的助力,平定西域指日可待。”

阿依慕的身体微微一僵,随即放松下来。她能感受到李倓掌心的温度,那温度透过铠甲,传到她的肩上,让她心中泛起一阵暖意。她低下头,轻声道:“殿下,攻打焉耆,西城的粮仓外有一道暗道,是于阗工匠当年修建的,吐蕃人并不知道。我让人带着大唐军士从暗道进入,直取粮仓。”

李倓心中感动,点了点头:“有劳公主了。”他转身看向帐外,夜色中的焉耆城隐约可见,城墙上的火把如繁星般闪烁。他知道,这一战,将是平定西域的关键一战。而身边的这位于阗公主,不仅为他带来了胜利的希望,也让他在这片陌生的西域土地上,感受到了一丝别样的温暖。

阿依慕微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憧憬:“等到西域平定,我们可以开通更多的商路,让大唐的丝绸、茶叶运往西域,让西域的玉石、葡萄运往大唐。到那时,西域和大唐就会像一家人一样,再也没有战争和苦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