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118章 张掖峡谷遇伏击

大唐中兴 第118章 张掖峡谷遇伏击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西出玉门关第三日,朔风卷着棱角锋利的沙砾,噼噼啪啪打在玄甲军的黑铁铠甲上,溅起细碎的白痕。李倓勒住胯下乌骓马的缰绳,抬手抹去眉骨上嵌着的沙粒——指尖触到一片滚烫,正午的阳光把张掖峡谷两侧的赭红色沙丘晒得发焦,沙砾反射的光刺得人睁不开眼,连流动的空气都被烤得扭曲,吸进肺里像吞了一团火。峡谷横亘在前方,崖壁被风雕成犬牙交错的模样,最窄处仅容五骑并行,阴影里似乎藏着无数双窥视的眼睛。

“殿下,此谷地势凶险,两侧沙丘疏松易藏兵,需派斥候先探虚实。”陈忠策马上前,玄色披风被风掀得猎猎作响,他右手下意识按住腰间的倭刀——那是李倓结合西域弯刀特性改良的兵器,刀身狭长锋利,刀柄缠着防滑的牛皮,比传统唐刀更适合骑兵近身格杀。他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刀鞘上的铜环随动作轻响,目光扫过沙丘顶端时,警惕得像蓄势的猎豹。

李倓点头,从贴肉的锦袋中取出李泌所赠的羊皮舆图——舆图边角已被体温焐得温热,上面用朱砂标注的峡谷轮廓格外清晰,旁侧“狭路易伏,慎行”的小字是李泌惯用的蝇头小楷。“秦怀玉!”他扬声唤道,声音穿透风响,“带二十名轻骑斥候,速探峡谷内外,遇敌即刻放响箭示警!”目光扫过列队的三千玄甲军时,他眼底泛起一丝沉毅——将士们身着锻打精良的黑铁铠甲,骑兵的战马也披着重甲,阳光之下如移动的钢铁洪流,甲叶相击的脆响连成一片,是乱世里最让人安心的声音。

骑兵营统领秦怀玉应声领命,二十骑轻烟般窜入峡谷,马蹄扬起的沙雾很快被风吹散。半个时辰后,三枚响箭冲破天际,尖啸声刺耳——斥候传回信号:峡谷内空无一人,出口处只有几具散落的骆驼骸骨,骨头上还嵌着吐蕃弯刀的豁口,显然是商队遇劫后的遗迹。李倓仍不放心,又令步兵营分出三百人作为前队,手持蒙着铁皮的巨盾缓缓推进,粮草队用绳索将驮马连成长串居于中军,自己则率亲卫殿后,整个行军序列如警惕的长蛇,首尾相顾着驶入峡谷。

峡谷内的风比谷外更烈,呼啸着穿过崖壁间的缝隙,发出鬼哭般的呜咽。两侧沙丘高达十余丈,坡面陡峭得几乎垂直,黄沙松散得一踩便簌簌滑落,稍重的脚步声都能引发小型沙崩。李倓策马走在中军侧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怀中的双鱼佩——那是郭清鸢新婚夜亲手为他系上的,玉佩边缘被体温磨得光滑,与李泌的锦囊紧紧贴在一起,锦囊里“以利结之,以礼待之”的字迹仿佛还带着墨香。他望着前方将士的背影,忽然扬声道:“将士们,且随孤念一遍太白先生的诗——黄沙漫卷汉旗红,万里西征斩吐蕃!”

“黄沙漫卷汉旗红,万里西征斩吐蕃!”三千将士的吼声震得崖壁落沙,声浪撞在赭红色岩石上,反弹出更雄浑的回响。可士气正盛之际,异变陡生——两侧沙丘顶端突然响起“呜呜”的吐蕃号角,那声音粗粝刺耳,像是野兽临死前的咆哮。紧接着是密集到令人牙酸的弓弦崩响,无数羽箭如密不透风的黑云,带着尖啸从沙丘后倾泻而下,箭簇反光比正午的阳光更刺眼,直奔中军的粮草队而去!

“敌袭!举盾护粮!”陈忠嘶吼着挥刀格挡,刀锋与羽箭相撞,火星溅在他脸上。一支羽箭擦着他的颧骨飞过,在耳后划开一道寸许长的血口,温热的血珠瞬间被风卷成细碎的红点。粮草队的押运士兵猝不及防,不少人惨叫着倒地,羽箭穿透皮肉的闷响与骨骼断裂声混在一起,驮运粮草的马匹受惊狂躁,扬起前蹄将粮袋掀翻在地,金黄的麦米洒在黄沙上,格外刺目。李倓瞳孔骤缩,抬眼望去——沙丘上密密麻麻的吐蕃兵正往下冲锋,他们身着中亚风格的锁子甲,甲片用铜钉固定,手持弯曲的波斯弯刀与短弓,脸上涂着赭石色油彩,裸露的臂膀上刻着狼头图腾,像一群从沙砾中钻出来的恶鬼。

“吐蕃狗贼竟敢伏击!”李倓怒喝一声,声音里却没有半分慌乱。他虽承继了建宁王的身体,却带着现代人的冷静思维,又得李泌悉心教导兵法,早已将“临危不乱”刻入骨髓。目光飞速扫过战场——吐蕃兵约有三千之众,与玄甲军兵力相当,但他们占据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且专攻粮草这一致命要害。“传孤将令!”他拔出身侧的横刀,刀锋直指沙丘,“步兵营即刻列建宁弩阵,死死顶住正面!秦怀玉率骑兵营绕至峡谷出口,断敌退路,违令者斩!”

军令通过金鼓与旗帜快速传递,“咚——咚——”的战鼓声压过风响,步兵营统领高举令旗,一千五百名步兵瞬间完成阵型变换,分成三排如铁壁般挡在粮草队前。第一排士兵立刻单膝跪地,将建宁弩架在特制的钢制支架上——这种弩是李倓的得意之作,在汉弩基础上改良了弩机结构,加装了可拆卸的支架,不仅射程达四百步,连膂力稍弱的士兵也能稳定操控,箭簇淬过经烈酒泡制的破伤风草药,中箭者即便当场不死,后续也极易感染化脓。第二排士兵半蹲于第一排身后,弩机与肩同高,视线越过前排肩头,精准锁定冲锋的吐蕃骑手。第三排则手持倭刀与蒙铁巨盾,盾牌相接组成密不透风的墙,同时腰间挂着装满弩箭的皮袋,随时准备为前两排补充弹药。

“第一排,射马!”步兵校尉的吼声刚落,第一排弩箭如流星赶月般射出,箭簇带着破空声,精准命中正在下坡的吐蕃战马。马匹悲嘶着前蹄跪地,将背上的骑手狠狠甩飞出去,有的骑手撞在崖壁上当场昏死,有的则被后续冲锋的同伴踩踏在地,吐蕃兵的队形瞬间乱成一团。不等他们重整旗鼓,第二排弩箭接踵而至,羽箭穿透锁子甲的缝隙,直取骑手咽喉与心口要害,沙丘下顿时倒下一片尸体,温热的血顺着沙丘坡面流淌,在黄沙上冲出蜿蜒的红痕。

吐蕃将领见状暴跳如雷,挥舞着镶嵌绿松石的弯刀嘶吼着加速冲锋——那弯刀刀柄缠着人骨碎片,是吐蕃人炫耀战功的饰物。他身后的精锐重步兵举着浸过油脂的藤牌推进,试图抵近弩阵破除火力压制。这时第三排的步兵立刻上前,盾牌组成的墙缝中,倭刀寒光一闪而出,精准挑开吐蕃兵的弯刀,再顺势劈砍其持械的手腕。一名吐蕃兵侥幸冲破盾牌缝隙,举刀便朝李倓扑来,陈忠侧身如狸猫般避开,倭刀反撩,刀锋划过对方脖颈,滚烫的鲜血溅在他的玄甲上,瞬间被风沙吹干成暗褐色的印记,只留下黏腻的触感。

李倓坐镇中军,目光始终如鹰隼般锁定两侧沙丘。他很快发现吐蕃兵的破绽:虽悍勇却缺乏统一调度,冲锋时各自为战,前排伤亡后后排便乱了章法,显然是长期靠掠夺为生的散兵习性。“前两排交替射击,保持箭雨密度!”他扬声补充下令,建宁弩阵立刻调整节奏——第一排射击完毕后迅速退至第三排后方装填,第二排无缝顶上射击,如此循环往复,密集的箭雨如瀑布般倾泻,将吐蕃兵死死按在沙丘半腰,连露头都成了奢望。

与此同时,秦怀玉率领一千五百名玄甲骑兵正沿着峡谷外侧的戈壁疾驰。玄甲军的战马都是精心挑选的焉耆马,高大健壮,蹄子裹着防滑的麻筋,即便在布满碎石的戈壁上也能保持全速奔跑,马蹄踏碎碎石的声响连成一片,如闷雷滚过荒原。秦怀玉身披双层甲胄,手持一丈八尺的黑铁长枪,枪尖在阳光下闪着慑人的寒芒,他回头朝身后将士嘶吼:“殿下把断后的重任交给咱们,都拿出玄甲军的血性来!先冲散他们的后援,再把峡谷出口堵死,一个都别放跑!”

峡谷出口处,吐蕃兵预留了五百人作为后援,这些人正斜倚着弯刀谈笑,有的甚至在烤食劫掠来的羊肉,空气中飘着焦糊的肉香。突然听到身后传来震天的马蹄声,回头时只见黑色的骑兵洪流如冲破堤岸的潮水般涌来,为首的秦怀玉如战神下凡,长枪一挑便将吐蕃后援统领挑落马下——那统领的锁子甲如纸片般被穿透,尸体被枪尖带着甩出数丈远。玄甲骑兵的冲击力堪称恐怖,战马的具装撞得吐蕃兵人仰马翻,黑铁长枪刺穿甲胄的闷响、骨骼断裂的脆响与惨叫声混在一起,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吐蕃后援便被冲得溃不成军,不少人扔下兵器跪地求饶。

秦怀玉率军控制住出口后,立刻分出五百骑兵沿峡谷内侧包抄,马蹄声在狭窄的谷道内形成回声,如催命的鼓点。正在谷内冲锋的吐蕃兵听到身后的动静,回头望见玄甲军的黑色旗帜,士气瞬间崩溃——他们本就靠地形优势作战,如今退路被断,等于成了瓮中之鳖。不少人扔下兵器想要往沙丘深处逃窜,却被松散的黄沙陷住脚踝。李倓抓住这致命时机,横刀直指前方:“弩阵前移,第三排改为前锋,追击残敌!”

建宁弩阵立刻变换队形,第三排手持倭刀的步兵率先发起冲锋,刀锋劈开空气的锐响与呐喊声交织,前两排弩兵紧随其后,边推进边射击,将试图逃窜的吐蕃兵一一放倒。一名吐蕃兵抱着头往沙丘上爬,脚掌刚蹬住一块岩石,便被陈忠掷出的倭刀精准钉在沙地上——刀身没入沙丘大半,只留缠牛皮的刀柄在外摇晃,那兵惨叫着挣扎片刻,便没了声息。李倓策马追击,乌骓马踏过散落的箭簇与尸体,他俯身捡起一面吐蕃军旗,旗面上绣着狰狞的狼头,獠牙用金线绣成,被他用长枪挑破狼头双眼,扔在地上任由马蹄反复践踏,旗面很快被黄沙与血污染成黑红色。

激战整整持续了一个时辰,当夕阳将沙丘染成血红色时,峡谷内的厮杀终于停歇。吐蕃兵的尸体铺满了峡谷底部,层层叠叠堆成小山,黄沙被鲜血浸透,凝结成暗红色的硬块,踩上去黏腻打滑。玄甲军的士兵们拄着兵器大口喘息,不少人的铠甲被弯刀劈出豁口,脸上沾着血污与沙砾,但眼神中都透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与胜利的光芒,有人甚至摘下头盔,用沙砾擦拭脸上的血痕。

“殿下,战果清点完毕!”秦怀玉满身尘土地策马奔来,甲胄上还挂着吐蕃兵的血污,连战马的鬃毛都沾着沙砾与血痂,他声音因嘶吼而沙哑得几乎不成调,却难掩兴奋,“吐蕃兵战死五百一十三人,被俘二百五十三人,侥幸逃脱者不足百人!我军战死四十二人,重伤一百二十五人,轻伤八十七人——粮草队仅损失三匹驮马,粮袋完好无损!”

李倓长舒一口气,悬了一个时辰的心终于落地,他翻身下马时,才发觉掌心因攥紧缰绳而磨出了血泡。走到一名被俘的吐蕃兵面前——这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脸上的赭石油彩被汗水冲得花一块白一块,锁子甲内的粗麻布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浑身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你们为何在此伏击我军?吐蕃主力如今在何处?”李倓刻意放缓语速,用西征前请西域商人悉心教授的吐蕃语发问——发音虽略带长安腔调,却足够清晰,避免了言语不通的隔阂。

那吐蕃少年吓得浑身一哆嗦,膝盖一软便要跪下,被陈忠伸手扶住。他不敢直视李倓的眼睛,头埋得几乎贴到胸口,结结巴巴地回答:“是……是大将论莽热的命令,他说……说唐军西征必走张掖峡谷,伏击粮草队就能断你们的补给,让你们不战自溃。主力……主力在焉耆附近集结,有三万多人,计划先打下安西四镇,再……再直逼玉门关。”

李倓心中一动——论莽热是吐蕃近年来崛起的名将,以悍勇善战闻名,曾多次率军袭扰河西边境,朝廷对他颇为忌惮。他拍了拍陈忠的手臂,示意他松开那少年,沉声下令:“将所有俘虏分开看管,重伤者先包扎伤口,严禁士兵虐待——挑十几个衣着华贵、看起来有身份的,单独安置在帐篷里,好酒好饭招待,我要亲自问话。”这正是李泌锦囊“以利结之”的深意——这些俘虏不仅是战俘,更是了解吐蕃军情的活情报,善待他们才能撬开其口。

此时步兵营校尉捧着一把建宁弩匆匆走来,弩臂上还沾着吐蕃兵的血渍,他脸上满是兴奋的红光:“殿下,您看这弩阵的威力!吐蕃人的锁子甲根本挡不住,不少战马都是被弩箭射穿马眼或膝盖倒地的,连他们的藤牌都能射透!还有这倭刀,劈砍起来比唐刀更趁手,刃口锋利,砍断吐蕃弯刀跟切木柴似的,近身格杀时特别管用!”

李倓接过弩机,手指抚过略显温热的弩臂——虽有轻微磕碰的痕迹,却丝毫不影响结构稳固。他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战场:“建宁弩的远射压制,配上倭刀的近身格杀,再加上骑兵的机动包抄,这便是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吐蕃兵虽勇,却不懂配合,只会一味猛冲,自然不是对手。”他知道,这一战不仅挫败了吐蕃的伏击,更验证了他改良兵器与战术的可行性,为后续的西域征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玄甲军将士对新战术更有信心。

陈忠在清理战场时,意外发现了吐蕃兵隐藏在沙丘背阴处的粮草与兵器囤积点——挖得很深的沙坑用油布遮盖,里面除了风干的牛羊肉、青稞饼和皮囊装的马奶酒,还有不少从中原掠夺的丝绸、瓷器,甚至有几箱来自长安西市的胭脂水粉,显然是劫掠商队所得。“殿下,这些物资正好补充我军消耗,吐蕃人倒是贴心,给咱们送来了现成的补给。”陈忠拎起一袋青稞饼,晃了晃发出沙沙的声响。

李倓走到物资堆前,拿起一匹绣着缠枝莲纹样的蜀锦——这锦缎的织法与长安西市粟特商贩卖的一模一样,针脚细密,色泽鲜亮,显然是刚劫掠不久的。“把这些物资登记造册,受伤的将士优先补给,绸缎和瓷器留着,将来可以用来与西域部落通商。”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被押解过来的俘虏身上,“被俘的吐蕃兵也给他们分些青稞饼和水,别让他们饿死——咱们留着他们,比杀了他们有用得多。”话音刚落,他又补充道,“今晚在峡谷外的平坦处扎营,派三倍岗哨轮值,篝火要烧得旺,防止吐蕃残兵反扑。”

夜幕降临,戈壁上的风渐渐转凉,玄甲军的营寨亮起成片篝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李倓坐在大帐中,面前的案几上铺开羊皮舆图,他用朱砂笔在焉耆的位置画了个圈——那是俘虏口中吐蕃主力的集结地。陈忠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汤面上飘着翠绿的葱花,香气瞬间驱散了帐内的寒气,他低声道:“殿下,那些被俘的吐蕃贵族已经招了,论莽热手下有三万大军,其中八千是精锐的‘悉补野’重步兵,铠甲用牦牛皮与铁皮叠加制成,还配备了不少西域的投石机,射程能到两百步。他们计划先取安西四镇的龟兹,再以龟兹为跳板,直逼玉门关。”

李倓眉头微蹙,指尖轻轻敲击舆图上的焉耆——三万吐蕃军确实是不小的威胁,尤其是那八千重步兵和投石机,若是正面硬拼,玄甲军必然会有不小的伤亡。但他望着舆图上标注的水源与绿洲,又想起白天建宁弩阵的威力,心中渐渐有了底气。“明日一早咱们继续西进,加快速度与安西都护府的守军汇合。”他舀了一勺羊肉汤,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安西都护府有六千守军,熟悉西域地形,再加上咱们的三千玄甲军,建宁弩阵对付重步兵正好,骑兵负责袭扰投石机阵地,未必不能与论莽热一战。”

帐外传来士兵们粗犷的歌声,是李白那首《西域行》的调子,被将士们用带着沙砾感的嗓音传唱,“莫念长安春色好,楼兰不破不还东”的尾音拖得极长,在戈壁夜风中荡出很远。李倓走到帐外,望着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这星辰与长安的星辰别无二致,却照亮了截然不同的疆场。他抬手摸了摸怀中的诗稿,李白那龙飞凤舞的字迹仿佛还带着墨香与酒气,又摸了摸郭清鸢的双鱼佩,玉佩温润依旧,是乱世中最温暖的慰藉。他在心中默念:“长源先生,太白先生,清鸢,孤定不负所托,必让汉旗重插西域疆土,护大唐万里河山。”

不远处的篝火旁,被俘的吐蕃兵正捧着陶碗喝热粥,粥里还掺了几块羊肉。他们望着玄甲军士兵互相包扎伤口——一名唐军士兵帮同伴缝合肩甲上的刀伤,动作虽笨拙却格外细心,另一名士兵则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伤兵。一名年长的吐蕃兵放下陶碗,轻声对身边的少年说:“唐军……不像论莽热大将说的那般嗜杀,他们连伤兵都给包扎,还给咱们热粥喝,倒比吐蕃贵族待咱们还好。”这句话被负责看管的唐军士兵听到,他没有呵斥,只是递过一块烤得焦黄的胡饼,用生硬的吐蕃语说:“好好吃饭,养好力气。等打完仗,你们要是想回家,殿下会放你们回去。”

李倓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嘴角泛起一丝浅笑——越发觉得李泌“以礼待之”的计策高明。征服西域从来不是靠武力屠戮,而是靠人心归附。这些吐蕃俘虏既是了解敌情的情报来源,将来也可能成为化解吐蕃与西域部落矛盾的桥梁。他转身回到大帐,取来狼毫笔,在舆图空白处写下“张掖初捷”四个大字,笔尖落下的瞬间,仿佛已经看到西征大军踏平焉耆、重收安西四镇的曙光,正从西域的地平线缓缓升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