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103章 古道救使结新缘

大唐中兴 第103章 古道救使结新缘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洛阳收复后的第三日,秋阳总算驱散了连日的硝烟,把城门口的青石板晒得暖融融的,连缝隙里的焦灰都透着暖意。李倓踩着晨光往城外走,靴底碾过地上半焦的草屑,发出细碎的“沙沙”声。身后跟着的陈忠抱着个鼓囊囊的布包,絮絮叨叨个没完——里面是刚从军需处领的新伤药,瓷瓶碰撞声清脆得像串摇响的铃铛。

“殿下您是不知道,赵二柱那莽夫昨儿个抢着帮百姓修屋顶,踩塌椽子摔了个四脚朝天,屁股肿得跟发面馒头似的,见了我还嘴硬说自己是练‘凌空翻’呢!”陈忠拍着布包笑出褶子,忽然瞥见路边老卒正给孩子削木刀,立刻凑过去起哄,“张大叔,您这手艺得回炉啊!刀把都没打磨圆,小心硌得娃哭鼻子,到时候嫂子又要揪您耳朵。”

李倓无奈地摇头,目光扫过城外官道。沿途百姓忙着搭新棚屋,唐军士兵也跟着搭手,有个满脸稚气的小兵不知从哪儿摸来只芦花鸡,被鸡主人追得绕树三圈,鸡扑棱着翅膀叫,引得众人笑作一团。唯有通往东边的岔路口冷冷清清——那是遣唐使原定的离城路线,倭国使者吉备建雄昨日就该启程,这会儿却连车辙印都没见着。

“陈忠,去问问驿卒,倭国使者动身了没有。”李倓话音刚落,岔路深处就传来“哐当”一声脆响,像是青瓷落地的碎裂声,紧接着是兵刃相撞的“锵啷”声,夹杂着几句生硬的汉话咒骂:“把值钱的都交出来!不然砍了你的脑袋!”

“不好!”李倓脚下一蹬,拔腿就往岔路冲,腰间横刀“唰”地出鞘,刀身与鞘口摩擦出短促锐响,晨光映在冷刃上,晃得人眼睛发花。陈忠也立刻收了嬉皮笑脸,从布包里摸出短弩,快步跟上去,嘴里还骂骂咧咧:“这群杀千刀的败兵!刚从城里逃出来就敢作乱,看小爷射穿他们的膝盖!”

岔路尽头的破庙前,已是一片狼藉。七八名穿着破烂叛军服饰的残兵围着三辆马车打砸,为首的壮汉举着豁口的鬼头刀,一刀劈烂车帘,宝蓝色的倭国丝绸立刻滚了出来,被他一脚踩在泥里。马车旁,一名身着倭国直裾的青年正挥刀抵抗——正是吉备建雄,他头戴乌帽,衣袍被划得支离破碎,左臂鲜血顺着袖口往下淌,却死死抵着最后一辆马车的车门,握刀的手虎口发麻,刀刃都在微微颤抖。

“吉备先生!”李倓大喝一声,声音穿透混乱的打斗声。离吉备最近的叛军正举刀劈向他后背,闻言刚转头,就被李倓横刀抹过颈侧,连哼都没哼一声就栽倒在地,鲜血溅在破庙的石台上。

吉备建雄闻声回头,看清李倓的身影,眼中瞬间燃起光,用生硬的汉话喊:“建宁王殿下!”攻势陡然凌厉几分,长刀劈向一名叛军的手腕。陈忠紧随其后,短弩“咻咻”连射两箭,精准钉在两名叛军的大腿上,那两人惨叫着跪倒,被赶上来的靖安军士兵反手扭住胳膊,麻绳捆得结结实实。

为首的壮汉见同伴接连倒地,虚晃一刀就想往破庙里钻。李倓怎会给他机会?脚下发力追上去,横刀贴着他后背划开一道口子,刀刃划破衣料的凉意惊得壮汉浑身发抖。他“扑通”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额头撞得石台“咚咚”响:“殿下饶命!小的是饿疯了才敢作乱,再也不敢了!”

“刚从洛阳逃出来的败兵,倒有胆子劫掠大唐的客人。”李倓用刀鞘指着他,语气冷了几分,“安庆绪都自身难保,你们还敢为非作歹,可知遣唐使受大唐律法庇护,劫掠者——斩?”话音刚落,远处传来马蹄声,李倓安排的巡防队赶了过来,见状立刻上前,将剩下的叛军全部按在地上,个个动弹不得。

直到叛军被押走,吉备建雄才松了口气,握着刀的手一软,长刀“当啷”掉在地上。他刚想弯腰去捡,左臂伤口被牵扯,疼得倒抽一口冷气,脸色瞬间白得像宣纸。李倓快步上前,才看清他的伤势——一道深可见骨的刀伤从手肘划到肩头,鲜血浸透了浅青色的衣料,顺着指尖滴在地上,染红了一小块尘土。

“别动。”李倓按住他的肩膀,力道沉稳却温和,转头对陈忠喊,“把金疮药拿出来,再找块干净布条——要没开封的细棉的,别用粗麻布磨着伤口。”陈忠连忙应声,手忙脚乱地从布包里翻出药瓶,还特意拍了拍布条包装:“放心殿下,这是军需处最好的细棉布,比我擦脸的都软!”

李倓拧开瓷瓶,一股薄荷混着三七的清凉药香立刻散开。他先用干净布条蘸了些清水擦去伤口周围的血污,再小心翼翼地将药粉撒上去,动作轻得像怕碰碎琉璃:“这是唐军特制的金疮药,止血快,止痛也灵,敷上三日就能结痂,别沾水。”吉备建雄疼得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指节因为用力攥紧而泛白,却硬是没哼一声,只是恭恭敬敬地低头:“多谢殿下,大恩不言谢。”

等李倓帮他缠好绷带,吉备建雄猛地单膝跪地,双手按在膝头,郑重地磕了个头:“若不是殿下及时赶到,在下性命难保,连倭国献给大唐的贡品也要被劫。此恩在下没齿难忘——若殿下他日有需,倭国武士愿效死力,刀山火海绝不退缩!”

李倓连忙伸手扶起他,指尖触到对方紧绷的手臂,笑道:“吉备先生不必如此。你是大唐的贵客,护你周全本就是我的职责。再说咱们在洛阳相识,也算有缘分,互帮互助是应该的。”他转头看向马车,只见一辆车的车门被砸烂,碎瓷片混着丝绸散在地上,不由得皱了皱眉,“这些都是倭国的贡品?”

提到贡品,吉备建雄的脸色沉了下去,语气满是懊恼:“正是。里面是倭国最好的生丝和青瓷,本想今日启程送往长安,没想到刚出洛阳就遇袭。幸好最贵重的蒸青茶和描金漆器放在最后一辆车里,用棉絮裹得严实,没被损坏。”说着他走到最后一辆马车旁,轻轻拍了拍车厢,像是在安抚受惊的珍宝。

陈忠凑过去扒着车门探头,只见车厢里铺着厚厚的白棉絮,十几个桐木盒码得整整齐齐。他随手打开一个,里面的蒸青茶散出清幽香气,旁边的漆器上画着浅粉樱花,笔触细腻得能看清花瓣纹路,不由得咋舌:“你们倭国的手艺真绝了!这漆器比长安西市最金贵的货都精致,难怪那些败兵眼馋。”

吉备建雄听到夸奖,脸上露出几分自豪,随即又叹了口气:“倭国物产匮乏,这些东西在大唐或许不算稀奇,却是我们的一片心意。此次来唐,我不仅是为朝贡,更是想学习大唐的文化技术——只是没想到遇上战乱,还劳烦殿下多次费心。”

“战乱总会过去的。”李倓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诚恳,“大唐与倭国隔海相望,向来交好。之前在叛军大营发现倭**械图纸,我还曾疑惑,现在看来,想必是有人私自所为,绝非贵国之意。”

听到这话,吉备建雄连忙摆手解释,语速都快了几分:“殿下明鉴!此事我也是事后才知晓——是随行的一名工匠被叛军胁迫,才画了简易弩箭图纸,绝非倭国官方之意!我已将那名工匠看管起来,回国后必定严加处置,绝不让这种有损两国邦交的事再发生!”

李倓点点头,神色缓和下来,话锋一转:“吉备先生此次回国,不知何时能再回大唐?”吉备建雄思索片刻,答道:“若海路顺利,明年春天便能返程。此次回国,我还有一件要紧事——说服天皇派遣武士团来唐,协助大唐平定叛乱。”

他眼神骤然坚定,握着拳头说:“大唐对倭国恩重如山,当年鉴真大师东渡传法,教我们种茶、制瓷,如今大唐有难,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我会向天皇细说大唐局势,让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届时若殿下需要,倭国武士定会冲锋在前,绝不退缩!”

李倓没料到他有如此胸襟,心中颇为感动。看着吉备建雄真诚的眼神,他忽然灵机一动:“既然先生有心相助,我倒有个不情之请——想托你带一批大唐的农技书籍回倭国,不知可否?”

吉备建雄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得像燃着的火把,激动地抓住李倓的手腕:“殿下此言当真?若能得到大唐的农技书籍,那真是倭国之福!我国多山地,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一直不高,百姓常受饥馑之苦。若是能学到大唐的农耕技术,定能让无数人免于饿死!”

“自然是真的。”李倓被他的反应逗笑,“大唐与倭国交好,本就该互相交流。我会让人整理一批《齐民要术》《泛胜之书》,再附上曲辕犁、龙骨水车的改良图纸,一并交给你。说不定用不了三年,倭国的稻田就能丰收,百姓也能吃饱穿暖。”

陈忠在一旁听得眉飞色舞,忍不住插话:“殿下这主意绝了!以后倭国百姓吃着用大唐技术种的粮食,肯定念着咱们的好。再说那些武士团一来,咱们平叛就多了助力,简直是一箭双雕!”

吉备建雄越听越激动,再次深深鞠躬,腰弯得几乎贴到膝盖:“殿下的恩情,倭国上下永世不忘。我定会妥善保管这些书籍,让它们在倭国发挥最大作用。等武士团抵达大唐,我亲自带他们来见殿下,听候殿下调遣!”

李倓扶起他,笑着说:“不急,先把伤养好。这会儿日头偏西,路上不安全,不如回洛阳城休整一夜,明日我派靖安军护送你启程,确保万无一失。”吉备建雄连连应好,连忙招呼随从检查马车,把损坏的贡品小心收拢,跟着李倓往洛阳城走去。

路上,吉备建雄说起在大唐的见闻,语气满是敬佩:“大唐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无论是科举取士还是农耕技艺,都值得倭国好好学习。之前在长安,我去国子监听孔颖达先生讲课,那些儒家经典,让我茅塞顿开。”

“文化交流本就该双向互通。”李倓答道,“倭国的茶道、书法在大唐也很受欢迎,长安的文人雅士都以收藏倭国折扇为荣。以后两国往来多了,肯定会有更多文化碰撞出火花。”

陈忠在一旁听得入迷,时不时插一句:“吉备先生,你们倭国的樱花真的一开满树吗?比洛阳的牡丹好看不?”逗得吉备建雄频频发笑,遇袭后的沉重气氛渐渐消散在秋风里。

回到洛阳城后,李倓特意将吉备建雄安排在安静的驿馆,还让人送来伤药、热食和干净衣物。吉备建雄感激不已,当晚就挑灯写下书信,详细说明遇袭被救的经过,以及李倓托带农书的事,让人快马送往港口,提前传回倭国禀报天皇。

次日一早,李倓带着整理好的书籍和图纸来到驿馆。二十多本农书被仔细装进桐木匣,外面裹着防潮的油纸,改良农具的图纸则用锦缎包裹,边角都用浆糊封好,显得格外郑重。吉备建雄接过木匣,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整个倭国的希望。

“殿下放心,我就是拼了性命,也会把这些书籍安全带回倭国!”吉备建雄郑重承诺,随后让人抬来一个精致的黑漆木盒,双手递给李倓,“这是我祖父传下来的倭国武士刀,名为‘樱雪’,锋利无比,送给殿下作为纪念。若他日在战场上遇险,希望它能护殿下周全。”

李倓打开木盒,只见里面躺着一把狭长的武士刀,刀鞘上用金粉刻着盛放的樱花,刀柄缠着黑色丝绳,握在手里粗细刚好。他轻轻抽出刀,一道寒光闪过,刀刃亮得能映出人影,连空中的飞絮都被斩断,不由得赞叹:“好刀!多谢吉备先生,我定会好好珍藏。”

离别之际,吉备建雄站在马车旁,再次深深鞠躬:“殿下,此去海路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但我承诺的事,必定做到——等武士团抵达大唐,我第一个来见您。”李倓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诚恳:“一路保重,海上风浪大,多加小心。我在大唐等着你的好消息。”

在靖安军士兵的护送下,吉备建雄的队伍缓缓启程。吉备建雄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频频回头,李倓和陈忠还站在城门口挥手。他用力挥了挥手,心中却已定下决心——一定要完成承诺,让唐倭两国的关系变的更好。

看着马车渐渐消失在官道尽头,陈忠感慨道:“真没想到这次能和倭国使者结下这么深的交情,以后有了他们的武士团帮忙,咱们平叛就更有底气了。”李倓望着远方,指尖摩挲着武士刀的刀柄,嘴角扬起笑意:“武士团是助力,但唐倭之间有利益才能走的更远。等战乱平定,大唐定会越发繁荣。而且倭国的未来怎么样,谁知道呢。。。”

秋阳洒在两人身上,暖融融的。远处洛阳城墙上,唐军的旗帜迎风招展,猎猎作响,仿佛在预示着充满希望的未来。李倓手中的“樱雪”刀还带着淡淡的檀香,见证着这段历史,也为日后的征程埋下了新的不一定。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策马奔来,翻身下马后双手递上一封火漆封口的书信:“殿下!长安急信。”李倓心中一动——长安传来的旨意,多半与追击安庆绪有关。他接过书信,指尖抚过冰凉的火漆,拆开后快速扫过内容,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眉头也拧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