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63章 永王使者设圈套

大唐中兴 第63章 永王使者设圈套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晨光刚染亮丹阳驿的青石板路,秦六便踩着露水匆匆走进茶寮。李倓正对着江淮地图标注彭城粮道的布防,吴钩剑斜倚在石桌旁,剑穗上的冰蚕丝沾着细碎的晨雾。“殿下,陈忠已过滁州地界,灵武方向传来暗号,说李泌先生亲率三百轻骑在子午谷接应。” 秦六压低声音禀报,指尖划过地图上的陆路通道,“另外,王承嗣的盐船昨夜已过吕梁洪,令狐潮残部被改良弩击退,刘岳将军派人回话,粮道暂时安稳。”

李白端着刚沏好的顾渚紫笋,闻言朗声笑道:“贤弟这眼线网,比官府的驿站还要灵通。昨日老夫还担心盐船遇袭,今日便传来捷报。” 他将诗稿在石桌上铺开,正是昨夜即兴创作的《护粮行》,墨迹淋漓间满是豪情。

李倓刚要接话,院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刻意放轻的脚步声。两名身着锦袍的汉子立在竹帘外,为首者面白无须,腰间挂着鎏金腰牌,正是永王幕府的判官韦子春 —— 上月曾亲赴庐山游说李白入幕的正是此人。身后跟着个短打打扮的壮汉,眼神警惕地扫过院中的秦六,手始终按在腰间的弯刀上。

“王公子果然在此。” 韦子春掀帘而入,脸上堆着程式化的笑容,却掩不住眼底的急切,“在下韦子春,奉永王殿下之命,特来向公子致谢。昨日听闻公子调盐船驰援彭城,殿下深感公子忠义,特备薄宴,聊表谢意。”

李倓心中冷笑,面上却摆出盐商的谦和姿态:“韦判官客气了。王某不过是尽商贾本分,怎敢劳烦殿下设宴?” 他指尖轻抚过地图边缘,余光瞥见韦子春身后的壮汉悄然将一物藏入袖中,动作急促间带起衣袂翻飞 —— 那物方正扁平,隐约透出麻纸的纹理。

“公子此言差矣。” 韦子春上前半步,刻意压低声音,“如今安禄山新死,安庆绪与史思明必有内讧,正是平定乱世的良机。殿下常说,王某在江淮人脉广阔,若能与公子共商大计,何愁大业不成?” 他话里话外都在暗示 “合作”,目光却死死盯着李倓的反应。

李白端茶的手微微一滞,白衣广袖轻拂过石桌,将《护粮行》的诗稿缓缓推至一旁。他想起昨夜李倓的叮嘱 ——“永王必不甘心,定会用软硬手段逼你我就范”,此刻见韦子春这般架势,已然明白这宴席绝非单纯的 “致谢”。

“既是殿下盛情,王某岂能推辞?” 李倓突然起身,拍了拍腰间的钱袋,发出铜钱碰撞的脆响,“只是王某生意繁忙,不知宴席设在哪里?若太远,怕是耽误了午后清点盐船的账目。”

韦子春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连忙说道:“就在驿馆西侧的望江楼,步行片刻便到。殿下特意吩咐,只请公子与李先生二人,免得人多扰了雅兴。” 他刻意提及李白,显然是想借诗仙的面子让李倓放松警惕。

李倓转头看向李白,见诗仙微微颔首,便对秦六道:“你在此等候王承嗣的消息,若盐船有任何异动,即刻派人去望江楼报信。” 又对陈忠使了个眼色,“你随我一同赴宴,路上也好帮我算算上月的盐利。”

韦子春虽不愿多带随从,却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只得讪笑道:“公子果然是生意人,片刻都离不得账目。”

望江楼依练湖而建,三楼的临江雅间正对着驿馆码头。刚踏入雅间,浓郁的酒香便扑面而来 —— 桌上摆满了炙鹿肉、清蒸鲈鱼等佳肴,中间一壶西域进贡的葡萄酿正冒着热气。韦子春的副手宋三早已候在一旁,见几人进来,立刻上前斟酒,眼神却不住地瞟向李倓腰间的吴钩剑。

“公子请坐。” 韦子春殷勤地将主位让给李倓,自己则坐在侧面,以便观察李倓的神色,“这葡萄酿是殿下珍藏的佳酿,据说当年玄宗皇帝在华清池设宴,用的便是这种酒。”

李倓端起酒杯,却并未饮用,指尖在杯沿轻轻摩挲:“王某素来不善饮酒,尤其是这西域烈酒,沾一点便头晕眼花,耽误了生意可就糟了。” 他将酒杯推到一旁,拿起筷子夹了块鹿肉,“不过这炙鹿肉倒是地道,想来是用那松萝炭细细烤制的?”

韦子春碰了个软钉子,只得讪讪地收回劝酒的手,转而说道:“公子果然识货。说起来,近日听闻灵武那边动静不小,李泌先生重回朝堂,不知公子可有耳闻?” 他终于切入正题,目光紧紧锁住李倓。

“李泌先生?” 李倓故作茫然,放下筷子喝了口茶,“倒是听脚夫们闲聊时提过一嘴,说是位能掐会算的隐士。不过王某只关心盐价,上月淮南盐价涨了三成,害得王某少赚了不少银子。” 他顺势将话题引向商贸,语速极快地报起了各地盐价,“丹阳盐价每斗百二十文,广陵百五十文,采石矶因战事紧俏,已涨到百八十文…… 韦判官若是有兴趣,王某倒能帮殿下疏通些盐源。”

韦子春被这番话堵得语塞,宋三连忙打圆场:“王公子果然精明。不过眼下乱世,唯有兵权才是根本。听说肃宗陛下在灵武招募了十万大军,不知公子可有门路打探到具体兵力?”

“十万大军?” 李倓夸张地瞪大了眼睛,“这可了不得!王某的盐船上个月过滁州时,见沿途州县的守军加起来也不过千人。若真有十万大军,何愁叛军不平?” 他话锋一转,看向韦子春,“倒是永王殿下的水师,王某前日在码头见了,船坚炮利,想必有上万兵力吧?”

这一问正中要害,韦子春脸色微变,勉强笑道:“殿下的兵力自然充裕,只是具体数目不便透露。不知公子与灵武那边可有往来?比如…… 李泌先生的故人?” 他刻意加重 “故人” 二字,试探李倓与灵武的联系。

李倓心中了然,韦子春这是想坐实 “王承业通灵武” 的罪名,若自己稍有不慎承认与李泌有旧,便会落入圈套。他拿起桌上的盐罐,往碟子里撒了些盐:“李泌先生是隐士,王某是商贾,八竿子打不着。不过王某的盐船常走灵武方向,倒是听说那边粮草紧缺,一斤米能换两斤盐。若是殿下有意,王某倒能组织商队送些粮草过去,也算是为平叛尽一份力。”

李白在一旁听得暗自点头。李倓这番应对看似答非所问,实则句句皆在回避核心问题,将“盐商”身份演绎得滴水不漏,既不让韦子春抓到把柄,又巧妙试探了永王的意图。他端起茶盏,故意将茶水洒在桌案上,趁着擦拭的动作,给李倓递了个赞许的眼神。

韦子春见屡次试探都无收获,有些按捺不住了。他对宋三使了个眼色,宋三立刻端起酒杯,走到李倓面前:“王公子,就算不善饮酒,这杯也得赏脸。这可是殿下特意嘱咐的,若是公子不喝,便是不给殿下面子。” 语气中已带了威胁。

李倓心中警铃大作,宋三递酒杯的动作看似恭敬,袖口却刻意贴近自己,仿佛要趁机塞什么东西过来。他想起方才在茶寮看到宋三塞袖中的硬物,立刻起身笑道:“既然是殿下的心意,王某自然要喝。只是在下不胜酒力,先去更衣,回来再与宋兄痛饮。”

陈忠立刻跟上,两人刚走到雅间外的回廊,李倓便低声吩咐:“盯着宋三,他袖中有东西,八成是伪造的书信。” 陈忠会意,转身靠在廊柱上,目光死死盯着雅间门口。

果然,宋三见李倓离开,立刻从袖中掏出一张麻纸,匆匆往上面填着什么。韦子春凑过去看了一眼,皱眉道:“‘愿助殿下共取广陵’这几个字写得再像些,免得被识破。” 宋三连忙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枚刻着 “王” 字的印章,刚要盖下去,就见陈忠突然推门而入。

“宋兄这是在写什么?” 陈忠故作好奇地凑过去,目光扫过麻纸 —— 上面赫然写着 “承业久慕殿下威名,愿以盐船为内应,助殿下共取广陵,再图灵武……” 落款处留着空白,显然是等着逼李倓签字或盖章。

宋三惊慌之下,将麻纸往袖中藏,却被陈忠一把抓住手腕。韦子春猛地站起,厉声喝道:“放肆!此乃永王幕府机密,再敢多管闲事,定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机密?” 李倓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缓步走进雅间,拿起桌上的麻纸,指尖划过空白的落款处,“韦判官倒是说说,这没有落款的书信,算什么机密?”

韦子春脸色惨白,强作镇定道:“此乃……给广陵守将的劝降信,与公子无关。”

“无关?” 李倓冷笑一声,将麻纸拍在桌上,“信中写有‘承业’二字,又言以盐船为内应,若非针对王某,难道是针对他人?” 他指着空白的落款,“君等欲嫁祸王某通永王,待事成之后再反咬一口,说王某与殿下合谋叛逆,好向肃宗邀功 —— 可惜操之过急,连落款都没来得及伪造便急于脱手。”

这番话字字诛心,韦子春顿时语无伦次:“你…… 你血口喷人!这是伪造的,是你陷害我!”

“是不是陷害,问问宋三便知。” 李倓看向被陈忠制住的壮汉,“方才你在雅间内写这封信时,王某可是听得一清二楚。‘愿助殿下共取广陵’,这话可不是王某编的吧?”

宋三吓得魂飞魄散,挣扎着喊道:“是韦判官让我写的!是周典签吩咐的,与我无关!”

韦子春见宋三招供,知道事情败露,猛地推开陈忠,撞开窗户就要跳下去。秦六早已带着两名亲卫守在楼下,见韦子春跳下,立刻上前围堵。韦子春拔出腰间弯刀,砍伤一名亲卫,趁乱往码头方向逃去。宋三也想趁机溜走,却被陈忠一脚踹倒在地,反手捆了个结实。

李白全程目睹了这一切,此刻终于站起身,走到李倓身边,举起茶盏敬道:“贤弟智计无双,老夫今日算是开了眼界。若非贤弟警觉,恐怕老夫也要落入这圈套。” 他攥紧怀中‘东山’玉佩,‘永王行事如此卑劣,老夫绝无入幕之意。’

李倓接过茶盏,与李白轻轻一碰:‘先生过誉了。只是韦子春逃走,定会回扬州报信,永王说不定会立刻发兵丹阳。” 他转头对秦六吩咐,“带两人跟踪韦子春,摸清他在丹阳的联络点。记住,不可打草惊蛇,只需记下地址和往来人员。”

秦六领命而去,带着两名亲卫悄悄跟在韦子春身后。韦子春一路慌不择路,钻进了码头附近的一条小巷,走进了一家挂着 “吴记布庄” 幌子的宅院。秦六躲在巷口的茶摊后,见宅院门口有两名壮汉守着,腰间都挂着与宋三相同的腰牌,显然是永王的眼线。他仔细观察了片刻,记下宅院的位置和守卫生的样貌,才悄悄退去。

陈忠将宋三押了进来,宋三吓得瘫倒在地,不住地磕头求饶:“公子饶命!小人只是奉命行事,周典签说,只要拿到公子的签字,便赏小人五十两银子。”

李倓坐在椅上,指尖敲着桌面:“永王在丹阳还有多少联络点?除了布庄,还有哪些地方?”

宋三连忙答道:“就只有吴记布庄一处!平日里由布庄老板吴老鬼负责联络,传递消息用的是染成蓝色的棉布,上面绣着梅花暗号。昨夜周典签还派人送来消息,说等拿到公子通敌的证据,就立刻禀报殿下,出兵捉拿公子。”

李倓眼中闪过冷光,对陈忠道:“将他关起来,好生看管,莫让他自尽。这可是指证永王构陷的重要人证。” 陈忠应声将宋三拖了下去。

雅间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练湖的水波在灯笼的映照下泛着粼粼波光。秦六匆匆回来禀报:“殿下,吴记布庄果然是联络点,里面有十几个汉子,皆带着兵器。方才见他们往扬州方向送了一封密信,用的正是蓝色棉布包裹。”

“很好。” 李倓拿起桌上的伪造书信,递给秦六,“将这封信收好,日后便是永王构陷忠良的铁证。另外,让人密切监视布庄的动静,一旦有扬州来的援兵,立刻禀报。”

李白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码头,轻声叹道:“永王如此急功近利,怕是离败亡不远了。当年安禄山也是这般猜忌成性,构陷忠良,如今落得身死子弑的下场,永王怕是要重蹈覆辙。”

“先生所言极是。” 李倓走到李白身边,“安庆绪与史思明即将反目,陛下定会趁机收复洛阳。永王此时若敢起兵,无异于自寻死路。只是他手握江淮水师,若真要作乱,定会连累百姓受苦。”

他稍作停顿,续道:“王某已遣人通知尚衡将军,令其派兵驻守广陵,以防永王突袭。另外,鉴于李泌先生在安史之乱期间为陛下提供的策略和建议,他收到情报后,想必也会劝陛下早作准备。只要咱们稳住江淮的民心和粮道,永王便成不了气候。”

李白转首望向李倓,目中满是钦佩:“贤弟虽为商贾,却有济世安民之志。老夫能结识贤弟,实乃幸事。若贤弟不嫌弃,老夫愿留在丹阳,助贤弟稳定人心 —— 就算不能上阵杀敌,写几篇诗文鼓舞士气还是能做到的。”

李倓心下微暖,拱手向李白道:“若得先生相助,王某感激不尽。有先生的诗文传扬江淮,百姓定会明白永王的真实面目,不再被他蒙骗。”

雅间内,灯光映着二人身影,茶盏中顾渚紫笋已凉,然犹散发清冽之香。李倓摩挲着腰间的吴钩剑,剑穗的冰蚕丝在灯光下闪着微光。他知道,摸清了永王的联络点,只是破局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应对永王可能的军事反扑,稳住彭城的粮道,等待灵武的援军 —— 这场江淮博弈,才刚刚进入最关键的阶段。而窗外的吴记布庄,此刻正亮着一盏孤灯,如同黑暗中的毒蛇,悄无声息地蛰伏着,等待下一次出击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