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43章 夏州帐中见胡商

大唐中兴 第43章 夏州帐中见胡商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晨光刚爬上夯土城墙,城西北角的驿馆已被驼铃与胡语填满。李倓踏着未消的霜气走过时,正见康拂毗延领着一群身着各色胡袍的商人站在院中,金丝刺绣的粟特披风、织锦镶边的波斯头巾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 这便是河西十二家最大商队的首领,昨夜接到康拂毗延的传信,连夜从盐州商站赶了过来。

“殿下,这位是于阗商队的萨宝白努兹,那位是波斯商队首领穆罕默德……” 康拂毗延挨个引荐,十二位胡商纷纷躬身行礼,手中的银质商印碰撞出细碎声响。李倓目光扫过众人,见他们虽面带笑意,眼底却藏着难掩的焦灼。

议事帐早已备好,地上铺着西域毛毯,案上摆着葡萄酿与胡饼。夏州刺史王承业亲自守在帐外,见李倓进门便低声禀报:“殿下,粮仓清点完毕,现存粮三万石,可容纳十万石的空仓已腾出一半。只是……” 他瞥了眼帐内,“胡商们今早都在打听陕州的战况,怕是有顾虑。”

李倓点头入帐,刚落座,波斯首领穆罕默德便率先开口,他的汉话带着浓重的异域口音,由康拂毗延翻译:“建宁王殿下,我等听闻大唐急需运粮,本愿效力。可叛军占着陕州,去年冬天楚州商队运粮去长安,在陕州渡口被劫了个精光,弟兄们实在怕了。”

此言一出,帐内立刻响起附和声。粟特商队的白努兹拍着大腿:“是啊殿下!从夏州到长安要走两千里,陕州是必经之路,叛军的斥候比秃鹫还灵,粮车根本过不去。要是粮运不到,我们不仅赚不到钱,还得赔上骆驼和性命。”

十二位胡商你一言我一语,言辞间满是担忧。李倓端起茶杯,指尖轻触温热的杯壁,他早料到会有此顾虑——安禄山去年攻破潼关后,陕州便成了叛军扼守的咽喉,唐军数次反攻皆未成功,这正是眼下最棘手的困境。

“诸位稍安勿躁。” 李倓放下茶杯,声音沉稳,“陕州的叛军确实猖獗,但唐军已在河东集结兵力,李光弼将军正率军攻打怀州,不久便能牵制陕州叛军。至于眼下的粮草,我们不必急于运往长安。”

他起身走到帐中悬挂的舆图前,指着夏州的位置:“夏州北接突厥,西连河西,东通灵武,正是丝路中段的要冲。诸位可将粮草先储存在夏州粮仓,我已让人扩建仓廪,增设骆驼棚与护粮营。待唐军收复潼关,陕州叛军自会溃散,届时再转运长安,不过三五日路程。”

穆罕默德皱起眉头:“可粮仓储粮需耗费人力看守,要是拖上半年,我们的成本……”

“成本由朝廷承担。” 李倓打断他的话,“夏州粮仓的看守由州兵负责,储粮期间的骆驼饲料、商队食宿,全由盐铁司拨付盐引支付。此外,每运一石粮到夏州,即刻支付半张盐引;等粮转运至长安,再补半张。”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盐引的诱惑力让胡商们眼中泛起光亮。康拂毗延趁机补充:“诸位想想,一张盐引在西域能换三匹丝绸,半张就是一匹半!而且建宁王的改良弩箭你们也听说了,盐州黑风口一战,百骑吐蕃游骑被打得落花流水,护粮队会全程护送,万无一失。”

白努兹搓着手,心中虽有些心动,但仍存顾虑:“殿下的话固然可信,可口说无凭。我们粟特人做生意最讲契约,要是朝廷届时不认账……”

“此事简单。” 李倓朝帐外喊道,“江主事,进来吧。”

江若湄捧着笔墨纸砚与盐引账本步入帐中,墨色官袍上犹带风尘 —— 她昨夜接到急报,连夜从灵武赶来,就是为了今日的谈判。“诸位首领放心,大唐素来‘官有政法,人从私契’。” 她将纸笔铺在案上,提笔蘸墨,“我这就拟定《商运契约》,所有条款白纸黑字写清楚,签字画押后,便受《唐律疏议》保护。”

胡商们闻言纷纷围拢过来,只见江若湄笔走龙蛇,很快便写好了契约。契约开头写明签约时间 “唐肃宗至德二载冬月初三”,交易双方为 “大唐盐铁司” 与 “河西十二家商队”,正文明确:“各商队自夏州往灵武、盐州联运粮草,每石到仓付盐引半张;待潼关收复后转运长安,补足剩余半张。储粮期间,夏州刺史署负责安保,盐铁司供给饲料。若一方违约,依《唐律疏议?杂律》‘负债违契不偿’条处置,笞杖二十至六十,仍需履约。”

穆罕默德指着 “盐引支付” 一条,疑惑道:“盐引需去盐池支取,我等常年在西域,往返不便……”

“此事我早已思虑周全。”江若湄微微一笑,取出一枚铜印,在契约末尾稳稳盖下,“盐铁司已在夏州、灵武、龟兹设了盐引兑换点,可直接兑换成丝绸、茶叶或西域金银,也可委托粟特商栈代为支取。”

康拂毗延拿起一张盐引样本,递向众胡商,兴奋地说道:“这可是新制的盐引,上面盖着盐铁司的官印与建宁王的私章,在西域诸国那可是无人不识。上次我以五十匹良马换得百张,回去一转手,便赚了三倍!”

胡商们传阅着契约与盐引样本,交头接耳商议片刻,白努兹率先说道:“某信得过建宁王!这契约某签了。” 他拿起笔,在契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又按了个指印 —— 这是唐代契约 “画指为信” 的惯例。

有了带头者,其余胡商纷纷上前签字画押。穆罕默德最后一个落笔,他盯着契约上的官印,郑重道:“波斯商队愿出三百峰骆驼,下月便从于阗运粮过来。”

李倓看着签满名字的契约,心中大石落地。江若湄将契约折好,分成两份,一份交给康拂毗延保管,一份收入木匣:“明日我让人将首批盐引送来,按各商队报的运力先行支付三成定金。”

帐内气氛顿时轻松起来,胡商们端起葡萄酿,向李倓敬酒。穆罕默德喝了口酒,从怀中取出一卷兽皮地图,双手递给李倓:“殿下以诚待我等,某无以为报,这张《大食诸国图》是家传之物,或许对大唐有用。”

李倓展开地图,只见上面用波斯文标注着西域诸国的位置,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区域被画了个黑色圆圈。穆罕默德指着圆圈解释:“这片是河中地区,原本是康国、石国的地盘,三年前被黑衣大食占了。黑衣大食就是阿拔斯王朝,他们灭了倭马亚王朝后,一直在向东扩张,如今已到怛罗斯附近。”

“黑衣大食?” 李倓心中一动,他曾听李泌提起过这个西域强国,只是没想到扩张得如此之快。

“是啊。” 穆罕默德叹了口气,“他们赋税极重,西域商队路过河中地区,要交三成的税。而且他们与吐蕃素有往来,上个月我还在撒马尔罕见过吐蕃使者,怕是在密谋对付大唐。”

李倓将地图仔细收起,郑重道:“穆罕默德首领,多谢这份厚礼。我即刻便将此事禀报陛下与李相,日后若有黑衣大食的消息,还望及时相告。”

散会后,李倓与江若湄、王承业来到夏州粮仓。原本的粮仓仅有五座夯土仓房,如今西侧已搭起脚手架,数十名工匠正忙着砌墙。王承业指着图纸介绍:“殿下,按您的吩咐,扩建后将有十五座仓房,可储粮二十万石。东侧搭建骆驼棚三十间,可容纳五百峰骆驼;南侧设立护粮营,可驻兵五百人。”

李倓走上粮仓的高台,极目远眺。夏州城的轮廓在夕阳下格外清晰,城门外的丝路古道上,已有商队的身影缓缓移动。江若湄走到他身边,递上一份文书:“这是各商队报的运力清单,十二家商队共能调动骆驼一千二百峰、骡马八百匹,每月可运粮五万石。加上党项部落的支援,夏州很快就能成为丝路最大的粮草中转枢纽。”

“不止是粮草枢纽。” 李倓望着远方,“有了商队联运,丝绸、茶叶能更快运往西域,西域的良马、玉石也能顺利进来。这里会成为大唐与西域联系的纽带,就算叛军再占着陕州,我们的根基也能稳住。”

正说着,陈忠策马赶来,手中举着一封密信:“殿下,灵武急报!李光弼将军在怀州大败叛军,安庆绪派使者去范阳求史思明援兵,史思明拒不发兵,反而杀了使者!”

李倓眼睛一亮,笑道:“好!史思明与安庆绪反目,正是收复潼关的大好时机。江主事,立刻让人通知各商队,加快运粮速度,说不定开春就能将粮草送进长安!”

江若湄点头应下,转身去安排。王承业看着忙碌的工匠与远处的商队,感慨道:“殿下真是远见卓识。半年前夏州还处处是断壁残垣,如今竟成了这般热闹景象。”

李倓拿起穆罕默德送的地图,指尖划过河中地区的黑色圆圈。他知道,夏州的繁荣只是开始,大唐要复兴,不仅要平定安史之乱,还要应对西域的变数。黑衣大食的扩张和吐蕃的长期觊觎,都在考验着唐朝的韧性。但只要守住这条丝路商道,守住夏州这个中转枢纽,大唐就有翻盘的希望。

当晚,夏州城内的商栈灯火通明。胡商们正在清点骆驼与货物,准备明日启程运粮。康拂毗延拿着契约,与白努兹商议着联运路线;穆罕默德则在给撒马尔罕的商栈写信,让他们留意黑衣大食的动向。粮仓的工地上,工匠们借着月光加班加点,夯土的号子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响亮。

李倓站在城楼上,望着这一派繁忙的景象,心中充满了信心。他仿佛看到,无数商队沿着丝路而来,带着粮草与物资,汇聚在夏州,再转运到灵武、长安;看到唐军拿着改良弩箭,收复潼关,平定叛乱;看到大唐的旗帜重新飘扬在西域的土地上,与黑衣大食、吐蕃分庭抗礼。

寒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却吹不散他眼中的光芒。夏州帐中的一场谈判,不仅解了粮草之困,更编织起一条连接大唐与西域的纽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