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40章 寒夜筑坛拜李泌

大唐中兴 第40章 寒夜筑坛拜李泌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灵武寒夜,碎雪纷扬,城南校场冻作铁石般坚硬。李倓踏雪巡查筑坛进度,靴底碾过青石板,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三层高的拜将坛已现雏形,匠人正以青布幔围裹坛身,檐角铜铃随风轻响,似为仪式预热。

“殿下,坛基夯土已过三遍,依《通典》军礼规制,明日辰时便可铺祭布。”负责营造的将作监少匠躬身回话,手中图纸上,“太牢祭品”“九章旌旗”的标注格外醒目。

李倓点头,目光扫过坛下列阵的甲士——那是郭子仪自朔方军抽调的三百精兵,明日将充任仪仗,守护坛场。他忆起昨日肃宗召对时的嘱托:“李泌乃朕之张良,此番拜官须显郑重,万不可有丝毫差错。” 如今安庆绪弑父之兆已显,燕军内讧在即,肃宗急于借李泌的谋略稳定朝局,这坛筑的不仅是仪式,更是大唐的军心底气。

正待细查祭品清单,周俊带着一身寒气匆匆赶来,手中攥着一封密信:“殿下,李相在府中等您,说有要事相商。另外,陈忠刚在西市截了个贺兰进明的旧部,从他身上搜出这个。”

信笺是贺兰进明的笔迹,墨迹潦草却透着狠厉:“李倓小儿阻我前程,今以毒酒赠之,若能成事,必重谢。” 旁边附着个小瓷瓶,标签书“御寒药酒”,瓶底却隐刻“毒”字——显然是贺兰被贬河南前埋下的后手,欲在离境前最后一搏。

“将人押去交给李辅国,依律处置。”李倓将瓷瓶收入袖中,眼中闪过冷光,“贺兰进明已是丧家之犬,还妄图害人。传我命令,亲卫加强巡查,尤其是明日坛场周边,不许任何可疑人靠近。”

李泌府中的烛火彻夜未熄。见李倓进来,李泌立刻推过一张舆图,上面用红笔圈出回纥牙帐与洛阳的位置:“安庆绪那边,细作回报严庄已收买了安禄山的近侍李猪儿,不出十日必动手。届时燕军群龙无首,史思明定会拥兵自重,我们需借回纥兵牵制他。”

“回纥那边,儿臣已让康拂毗延传信,说开春后会增运盐引换战马。” 李倓坐下,想起之前商议的 “绢帛换兵” 之策,“只是父亲素来急于收复两京,恐会答应回纥的割地要求。”

“这正是我要与你说的。” 李泌抓起案上的玉棋子,重重按在 “云州” 位置,“明日拜坛后,我会奏请陛下立‘绢帛换兵三约’:一不割地,二不掠民,三回纥兵需受唐军节制。你明日全程在场,若陛下有松口之意,你便以盐池互市的收益进言 —— 去年盐税可换绢帛二十万匹,足支回纥兵饷,毋需以土地相易。

他顿了顿,将玉棋子置于李倓掌中:“记住,土地乃立国之本,一旦割让,日后再欲收回难如登天。当年太宗征突厥,从不用割地换和平,靠的是互利互信。我们如今虽弱,却也不能丢了这个根基。”

李倓握紧玉棋,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 —— 这是李泌第二次以棋子为信物,第一次是盐州遇险,如今是回纥借兵,每一次都是生死攸关的抉择。“先生放心,明日若有变故,儿臣定会上言劝阻。另外,儿臣已让陈忠挑选亲卫中善骑射、懂胡语的,组建斥候队,一旦安庆绪动手,立刻通报太原、江淮两地。”

“善。” 李泌眼中闪过赞许,“斥候队需配改良弩箭,再让康拂毗延派几个粟特向导,他们熟悉草原商道,能更快传递消息。”

次日辰时,雪霁天晴。拜将坛下旌旗猎猎,肃宗身着衮龙袍立于坛上,李泌则身着青色朝服,从内侍手中接过印信与兵符。当 “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 的任命宣读完时,坛下甲士齐声高呼 “万岁”,声浪震得檐角铜铃乱响。

仪式结束后,肃宗果然拉着李泌商议回纥借兵:“朕听闻回纥可汗愿出兵五万,只是想要云州六城作为犒赏……”

“陛下不可!” 李倓立刻上前,“去年盐池互市与江淮漕运的收益,共得绢帛三十万匹、盐引五十万斤,若以绢帛换兵,每兵每月付绢二匹,五万兵半年也只需六十万匹,今年盐税与互市收益足以覆盖。云州乃北方屏障,一旦割让,吐蕃、回纥都会来争,后患无穷!”

李泌适时补充:“殿下所言极是。臣已与回纥使者谈过,他们更看重绢帛与盐引 —— 回纥牙帐缺盐,我朝盐引在草原可当货币流通,比土地更有用。正如唐代的绢帛在对外贸易中作为实物货币广泛使用,绢帛在回纥牙帐中也具有重要的货币功能。且割地会寒了边军之心,届时谁还肯为大唐守土?”

肃宗沉吟片刻,终究点头:“便依你们所言,以绢帛、盐引换兵,绝不割地。李泌,此事便交由你全权处置。”

正议事间,内侍来报:“陛下,郭子仪将军的侄女郭清鸢,奉父命从华州赶来,说有军务要向殿下与李相禀报。”

李倓一愣,随即想起郭子仪上月的书信,提过其兄郭曜有女清鸢,善骑射、通兵法,原是在华州协助训练乡兵。如今突然赶来,怕是另有缘由。

不多时,一道青色身影踏入殿内。郭清鸢身着劲装,腰间佩着短剑,虽为女子,却透着一股将门的英气。她躬身行礼时,动作利落不拖泥带水:“臣女郭清鸢,奉叔父郭子仪之命,押送二十车兵甲来灵武,另带叔父手信呈给陛下与建宁王殿下。”

肃宗接过手信,看罢笑道:“子仪有心了。清鸢姑娘长途跋涉,辛苦了。李倓,你带清鸢姑娘去安置,顺便看看那批兵甲的成色。”

出殿后,郭清鸢从怀中取出另一封密信,递给李倓:“叔父私下吩咐,说若安庆绪动手,史思明恐会突袭太原,让建宁王殿下提前做好防备。另外,叔父说……” 她顿了顿,脸颊微红,“说臣女粗通兵法,若殿下不嫌弃,愿留在身边协助打理斥候队的事务。”

李倓心中一动。郭子仪此举显然是想拉近关系 —— 郭清鸢既有才干,又是将门之女,留在身边既能增强实力,也暗合唐代将门联姻的惯例。他看了眼郭清鸢明亮的眼神,点头道:“斥候队刚组建,正缺懂兵法的人,姑娘若愿留下,再好不过。明日便随我去校场看看吧。”

两人正说着,周俊匆匆赶来,脸上带着喜色:“殿下,贺兰进明的旧部招了,说那毒酒是贺兰离境前交代的,若杀不了您,就嫁祸给回纥使者,挑起冲突。如今人证物证俱在,李辅国已奏请陛下,将贺兰贬为庶民,流放黔中。”

“多行不义必自毙。” 李倓淡淡道,心中却松了口气 —— 贺兰进明这颗钉子,总算彻底拔除了。

当晚,李倓在亲卫营检阅新组建的斥候队。三百名亲卫身着轻甲,背负改良弩箭,腰间挂着粟特商队送来的羊皮地图。郭清鸢站在一旁,指着队列中的阵型:“殿下,斥候队需分十组,每组配一名向导、一名医官,遇紧急情况可分头传递消息,比集中行动更稳妥。”

李倓点头,让她当场调整阵型。看着郭清鸢熟练地指挥调度,他忽然想起李泌白日的话:“乱世之中,盟友比兵权更重要。” 郭子仪的支持、李泌的谋略、郭清鸢的助力,还有江淮的粮道、盐州的根基,这些渐渐凝聚起来的力量,或许就是大唐复兴的希望。

夜深时,李泌派人送来一封密信,上面只有八个字:“李猪儿动手,三日内见分晓。” 李倓将信递给郭清鸢,沉声道:“明日你带斥候队去太原方向巡查,若见燕军异动,立刻回报。”

郭清鸢接过信,眼中闪过坚定:“殿下放心,臣女定不辱命。”

寒夜的星光洒在校场上,斥候队的甲胄泛着冷光。李倓望着远方的洛阳方向,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 安庆绪弑父、燕军内讧、回纥出兵、江淮粮战,所有的线索都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交汇。而他与李泌筑起的这坛 “信任”,终将成为刺破黑暗的利剑。

次日清晨,郭清鸢带着斥候队启程。李倓站在城楼上目送他们远去,周俊递来江淮的急报:“江主事已在楚州完成盐粮交换,第一批粮草明日便可送抵睢阳。”

“好。” 李倓转身,目光落在拜将坛的方向 —— 那里的青布幔已收起,露出坚实的坛基,像极了在乱世中渐渐稳住的根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