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军事还是民生都需快速发展,待国力强盛之时,便可大力发展附属国体系。
这是柴髙提出的建议。
对那些贫弱小国,只需静待其主动归附;而对强大帝国,则必须通过铁血手段解决。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决出高下。
除了瓦解这些大帝国,建立有效的统治体系同样至关重要。
徐福的提问很有见地,这确实是始皇帝正在考虑的问题。
少昊之国路途遥远,派遣船队前往至少需要数年才能传回消息。
朕已与中丞商议过,决定让这些国家成为大秦的藩属国。
他们每年需来朝贡,既可宣扬大秦国威,又能获取当地物产。
嬴政神色自若地说道,对待潜在的对手他从不手软。
可命他们更换旗帜,承认附属国地位。
我们可提供铁制武器援助,逐步实现文化同化。
虽然不确定他们是否会答应,但有了我们的武器装备支持,少昊之国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蒙恬上前进言。
他对少昊之国颇感兴趣,更想借此机会建功立业,尽管这个想法暂时难以实现。
要让他们归顺并非不可行,只需我们暂时做出些让步。
这些让步都是暂时的,将来自然会逐步收回。
柴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冯去疾立即反驳:中丞此言何意?莫非是要让这些国家继续保持 ** ?
正是此意。
这些国家距离遥远,驻军管理不便。
不如让他们自治,既能维持少昊之国的稳定,我们也不必直接干预其内政。
他们可用归化换取大秦支持,最终自然会纳入大秦版图。
柴髙解释道。
众人沉思良久才明白,这与藩属国的概念如出一辙,本质上这些国家已属于大秦。
待大秦势力延伸过去时,他们自然会归顺。
这种策略比武力征服更为高效。
中丞此计甚妙!这样我们就能集中精力发展,汇聚天下财富,加速大秦的强盛。
柴髙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比一味征战更为有效,还能为中州带来更多助力。
此举等于将大秦的影响力延伸至远方,虽不直接干预少昊之国内政,却能在精神上引领这个国家。
少昊之国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粮食补给,都能得到充足供应,甚至在局势危急时还可派遣军队增援。
有了这些优势,少昊之国可以顺利扫荡美洲的原住民势力。
这一过程虽显残酷,但也是必然趋势——即便他们不亡于少昊之国的征伐,最终也会覆灭在西方殖民者的屠刀之下。
待局势稳定后,大秦将派遣学者前往当地推行教化,通过思想引导与文化融合,逐步实现民心归附。
只要确保少昊之国长期存在,未来将其纳入大秦版图便水到渠成——唯有依附强大帝国,才能获得真正的长治久安。
中丞大人,此计是否过于理想?倘若少昊之国拒绝归顺,甚至滋生不臣之心,又当如何?冯去疾当即指出政策漏洞。
柴髙从容应对:无妨,我们另设盟国制度。
愿结盟者,大秦仍会提供援助,并给予优厚待遇,譬如邀请其使团来访。
即便对方执意 ** ,我们亦可扶持其敌对势力。
他早已备好全套应对之策。
始皇帝闻言轻笑。
这番谋划正合他意——若少昊之国不识时务,大秦只需在旁煽风 ** ,令其陷入战争泥潭,自然无暇他顾。
徐福,可听明白了?此番出使,无论最终建立邦交或附属关系,皆记你大功。
皇帝特意叮嘱。
徐福内心狂喜,这简直是平步青云的绝佳机遇,完全契合他的野心。
待其退下后,柴髙正欲行礼告退,却被始皇帝抬手留住。
退朝后到秦川宫详谈。
皇帝压低声音,朝堂上仍需维持威严形象。
但随即又忍不住高声追问:朕更关心的是——那飞艇何时能载人升空?此刻的嬴政,眼中闪烁着孩童般的急切。
陛下,其实您随时都能体验飞天之旅。
若您有意,两日后便可启程。
目前飞艇的安全性已有保障,待正式投产后,微臣计划调派它们支援边疆建设。
当然,陛下若想保留一艘也合情合理。
始皇帝微微颔首,看来扶苏所言非虚,确实曾翱翔天际。
听其描述,那番景象着实令人神往。
柴髙的答复令他颇为满意。
真要亲自登天,终究有所顾虑。
毕竟 ** 之尊,安危最是要紧。
柴髙明白陛下心切,但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做足了准备。
虽仍在改进技术,但眼下若陛下决意升空,太子府院内已万事俱备。
只要嬴政一声令下,即刻便能启程。
只是柴髙暗自忧虑:当统治达到巅峰,陛下是否会因此轻敌?甚至忽视潜在威胁?
他实在担心始皇帝沉醉其中,忘却危机,将大秦置于险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