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安检日记 > 第144章 陈默的“项目”

安检日记 第144章 陈默的“项目”

作者:只系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03:11:23

周一的清晨,地铁站还未迎来早高峰的喧嚣。林晓梦正在3号安检口整理前日的值班记录,忽然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站厅中央。陈默穿着深灰色的衬衫,手里拿着平板电脑,时而抬头观察着站厅结构,时而在屏幕上记录着什么。

这已经是她这周第三次看到陈默出现在站厅了。与前两次匆匆路过不同,今天他似乎在进行系统性的观察,目光在安检口、闸机、扶梯之间来回移动,像是在研究什么。

“晓梦姐,那位先生是不是在画我们啊?”刚结束一轮操作的小林好奇地问道,“我看他一直在朝我们这边看。”

林晓梦微微一笑:“他应该是来做调研的。听说站厅马上就要进行改造了。”

虽然表面上平静,但林晓梦心里却有些好奇。陈默从未详细说过他的工作,她只知道他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参与过几个市政项目。如今看到他专注工作的样子,感觉与平时那个温和儒雅的他有些不同,多了几分专业性的锐利。

早高峰开始时,陈默找了个不碍事的角落继续观察。他注意到林晓梦在客流疏导上的几个巧妙安排——她在安检机后方设置了一条临时通道,专门供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使用;在排队区域用可移动护栏分隔出蛇形队伍,有效利用了空间;还安排专人在队伍中提前进行安检提示,减少在安检口处的解释时间。

九点半,高峰渐退,陈默才走向3号安检口。

“你们的客流组织很专业。”他开门见山地说,语气中带着真诚的赞赏。

林晓梦有些不好意思:“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早高峰人流量大,不想办法优化的话,很容易造成拥堵。”

陈默拿出平板电脑,调出一张站厅平面图:“我正在参与站厅改造项目的调研,重点是优化客流线路和提高通行效率。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分享一些实际工作中的经验?”

这是他们第一次以如此专业的方式交流。林晓梦感到一种新鲜的兴奋,就像是遇到了知音。

“其实我一直觉得3号口的空间利用不够合理。”她指着平面图说,“安检机与闸机之间的距离太短,高峰期容易形成瓶颈。如果能把安检区往入口方向移动三米,就能形成缓冲区域。”

陈默认真地在平板上做着记录:“很敏锐的观察。还有其他发现吗?”

“扶梯口的导向标识不够清晰。”林晓梦继续说,“经常有乘客在出安检后犹豫该往哪边走,特别是在早晚高峰,这会影响到后面乘客的通行。”

她一边说,一边从柜台下拿出一个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观察和建议。这些都是她平时在工作中积累下来的,原本只是个人习惯,没想到有一天能派上这样的用场。

陈默翻阅着那个小本子,眼中闪过惊讶:“这些都是你记录的?”

“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写一点。”林晓梦谦虚地说,“毕竟每天站在这里,能看到很多设计上的不足。”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两人就站厅设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林晓梦从安检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增设预安检排队区、优化应急通道位置、改善照明系统以利于安检检查...每一个建议都源自她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具体而实用。

陈默专注地听着,不时提出问题:“你认为在现有条件下,最能立即改善通行效率的措施是什么?”

林晓梦思考片刻:“调整安检机的角度。现在的摆放方式造成了不必要的视线盲区,如果能旋转15度,不仅能改善通行效率,还能提高安检员对全局的掌控。”

这个基于实践细节的见解让陈默连连点头:“确实,这是设计图纸上考虑不到的实际问题。”

在交流中,林晓梦也了解到陈默参与的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站厅改造,而是一个旨在提升整个地铁系统运营效率的试点项目。如果成功,相关经验将在全市推广。

“我们之前做过数据模拟,但总是觉得缺少了什么。”陈默坦诚地说,“现在我知道了,缺少的就是你们这种一线工作者的实际经验。”

这时,一位拖着行李箱的老人在安检口前徘徊,似乎对流程不太熟悉。林晓梦立刻中断了谈话,上前耐心指导老人如何放置行李。陈默在一旁观察,注意到她在帮助老人的同时,还能用眼神与同事沟通,协调其他乘客的安检,这种多任务处理的能力令他印象深刻。

“不好意思,打断了我们的谈话。”处理完老人事宜后,林晓梦回到陈默身边。

“不,这恰恰证明了你的专业。”陈默真诚地说,“理论设计最终要服务于实际需求,而你是最了解这些需求的人。”

午休时间,陈默请林晓梦到站内咖啡厅继续交流。他摊开设计图纸,详细讲解了改造方案的初步构想。林晓梦则从安检员和乘客的双重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个无障碍通道的设计很人性化,但距离卫生间太远,行动不便的乘客会很不方便。”

“商业摊位的布局可能会影响客流导向,特别是在高峰期。”

“应急通道的宽度足够,但开门方向需要考虑疏散时的心理习惯...”

每一个意见都切中要害,陈默不得不对这个年轻的安检员刮目相看。在他以往的项目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如此懂行的基层工作者。

“你考虑过学习建筑设计吗?”陈默突然问道,“你对空间和流程有着天生的敏感度。”

林晓梦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头:“我只是比较喜欢观察和思考。每天站在这里八个小时,总能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下午,陈默继续他的调研,而林晓梦则回到了工作岗位。但这一次,她的目光中多了一些不同的东西——她开始用设计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她再熟悉不过的地铁站,思考每一个细节背后的设计逻辑和改善可能。

下班后,陈默再次找到她,手里多了一本厚厚的书。

“这是关于交通建筑与人流动线设计的专业书籍,我想你可能会感兴趣。”他将书递给林晓梦,“你今天的很多想法,其实都与里面的专业理论不谋而合。”

林晓梦接过书,感到一种被认可的喜悦。这不是男女之间的情感,而是专业人士之间的尊重与欣赏。

“谢谢,我会认真读的。”

回家的地铁上,林晓梦翻阅着那本专业书籍,虽然很多术语对她来说还很陌生,但其中关于人流组织、空间利用的内容却让她倍感亲切。她意识到,自己多年来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竟然与专业理论有如此多的共通之处。

当晚,她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一天的感受:

“专业交流是另一种形式的靠近。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迸发出新的火花。

被认可的不只是个人,更是那些日积月累的观察与思考。

在熟悉的日常中,发现了新的可能性。”

写完这些,她望向窗台上的小木雕麻雀。在台灯的照射下,那只小麻雀的轮廓显得格外清晰,仿佛随时准备振翅高飞。

手机响起,是陈默发来的消息:“今天谢谢你专业的建议。期待下次继续交流。”

林晓梦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她知道,今天不仅为站厅改造提供了有用的建议,也为她与陈默的关系打开了一扇新的门——一扇基于专业尊重和智力共鸣的门。

这种关系,比单纯的情感吸引更加坚实,也更加珍贵。

夜深了,林晓梦却毫无睡意。她翻开陈默送的那本书,在台灯下认真阅读起来。专业术语和复杂图表曾经令人生畏,但现在,在她眼中却变成了理解日常工作的一把新钥匙。

成长,或许就是在这样不经意的时刻悄然发生的。今天,她不仅是一名安检员,更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一分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这个城市贡献着力量。

这种感受,比任何表扬都更加令人满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