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 第1章 等待天明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第1章 等待天明

作者:人间月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0:57:11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教员

漆黑的夜,坑坑洼洼的路。

一个瘦弱的身影在其间踉跄前行,单薄的衣袍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

他喉头滚动,费力地挤出几个字,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七叔……在家吗?”

凭着残存的记忆,他摸索到一扇木门旁,抬手轻轻敲了敲。

寂静。

只有风声在耳边呼啸。

他又用力敲了几下,门板发出“吱呀”的呻吟,随即“哐当”一声,竟整个腐朽倒塌下来,扬起一阵呛人的尘土。

一股浓烈的腐臭味瞬间扑面而来,刺得他鼻腔发酸,忍不住后退了几步。

“又……死了吗?”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难道……都死绝了吗?”

他叫张季,也叫张远。

是东汉末年的张季,也是二十一世纪的张远。

不知是何缘故,一场突如其来的眩晕后,他便占据了这具身体,连同原主零碎的记忆一同接收。

原主家境本不算差,有薄田几亩,在太平年月里算得上寻常人家,勉强能糊口度日。

可连年灾害不断,赋税又沉重得像座大山,再加上本地豪强巧取豪夺,田产房屋渐渐变卖一空。

家里人一个个倒下,最后,就只剩下原主孤零零一个。

如今是光和四年,蝗灾四起,饥荒蔓延,他们太平里的人,早已所剩无几。

原主大抵也是逃不过这一劫的。

张远记得,自己醒来时,正躺在路边,饿到脱力——想来,原主便是这样饿昏死过去,才让他占了这具躯壳。

可眼下,他若再找不到东西果腹,恐怕刚穿越过来,就要跟着原主一同赴死了。

夜色深沉,他无处可去,只能蜷缩在倒塌的门框旁,等待天明。

“什么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什么最浪漫风华的时代……”

他望着眼前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低声嗤笑一声,笑声里满是苦涩,“为什么我看到的,只有无尽的黑暗、彻骨的冰冷、挥之不去的肮脏,还有……死不完的人?”

是啊,后世的史书里,总在称颂那些逐鹿天下的英雄,描绘他们的丰功伟绩。

可又有谁,真正看见过这乱世里,万千黎民百姓的挣扎与哀嚎?

夜,依旧黑得吓人。

但张远知道,天总会亮的。

就像亘古不变的规律,只要太阳升起,再浓重的黑暗也会被驱散。

他靠着冰冷的土墙,眼皮越来越沉,意识在半睡半醒间游离。

恍惚中,无数画面在眼前闪过:洪水滔天中挣扎的身影,战火里啼哭的孩童,饥荒中枯瘦如柴的手……那是这个民族,在漫长历史里不断重复的苦难。

不知过了多久,第一缕微光终于刺破了天边的黑暗,带着一丝暖意,轻轻落在他的脸上。

张远猛地睁开眼,借着这微弱的晨光,他感觉身体里又涌进了一丝力气。

他缓缓坐直身体,望着那轮正在冉冉升起的朝阳,心中有个声音愈发清晰:

这个民族,向来多灾多难,却也从不缺挺起脊梁的人。

既然他来了,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

第一步,活下去。

第二步,活得好。

第三步……让更多像他一样,在黑暗中挣扎的人,能活下去,能活得好。

他深吸一口气,扶着墙,慢慢站起身。

举目远眺,天地间尽是龟裂的赤地,草木早已枯败殆尽。

能入口的,不能入口的,但凡能被称作“东西”的物件,都被饥饿的人们搜寻得干干净净,连地皮都像是被刮过一般。

张远知道,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必须往前走。

可生路在何方?

他茫然四顾,眼中只有无尽的荒芜。

“走一步,算一步吧。”他低声对自己说,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迈开了脚步。

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直到再也迈不动为止。

路边,一具具枯瘦如柴的尸体随意倒卧,有的已经开始腐烂,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息。

张远这才真正见识到,史书上那“饿殍遍野”四个字背后,是何等触目惊心的绝望。

他不敢多看,只能低下头,加快脚步,仿佛走得快些,就能逃离这人间炼狱。

走了约莫几里地,腹中的饥饿感愈发强烈,眼前阵阵发黑。

恍惚间,一股奇异的肉香钻入鼻腔,带着几分油腻,却又透着说不出的怪异。

他心头一动,强撑着走到一处转角,只见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正围在一堆篝火旁,架着一口破锅炖煮着什么,手里拿着黑乎乎的肉块,旁若无人地啃食着。

张远只看了一眼,便瞬间明白了那是什么。胃里猛地一阵翻江倒海,他强忍着恶心,别过脸去。

那群人察觉到他的目光,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麻木而浑浊,没有丝毫波澜,随即又低下头,继续啃食手中的肉。

在这人命如草芥的时代,易子而食、人相啖食早已不是新鲜事,仿佛这世间本就该如此。

张远闭紧双眼,胸口闷得发疼。他在心里默哀了片刻,没有停留,也没有评判——这些人,未必天生就是恶鬼,不过是被这吃人的时代逼成了魑魅魍魉。

若世道清明,谁愿行此禽兽之事?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震颤,继续前行。

一路上,他只能掘些尚未被人挖尽的草根,胡乱塞进嘴里咀嚼,涩味刺得喉咙发疼,却也只能靠着这点微薄的水分和纤维,勉强又撑着走了几里地。

几条岔路渐渐汇聚到一条大道上,路上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和他一样逃难的人。

他们面黄肌瘦,眼神空洞,像一群失去了灵魂的行尸走肉,漫无目的地向前挪动。

又走了几里,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张远抬头望去,只见路边搭着几个简陋的草棚,一群身着道袍、头戴黄巾的老道正在施粥,旁边还摆着几桶符水,说是能驱邪避灾。

“太平道?”张远心中一动,慢慢围了过去。

只听其中一个年长的老道对着逃难的人群说道:“往冀州去吧。那边虽也遭了灾,但家底厚些,官府和乡绅尚有存粮,去了或许还能寻条活路,勉强撑下去。”

张远在旁边听了许久,没听到他们宣讲什么教义,也没说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只是在给众人指路,分发稀粥。

但他仔细观察了一番,见那些老道发灰的黄色道袍,施粥时对穷苦人虽无刻意拉拢,却也带着一股刻意的温和——这多半是太平教的人没错了。

对于黄巾起义,张远心中滋味复杂。

他同情那些被压迫到绝境、奋起反抗的底层百姓,却也怒其不争——他们终究没能跳出封建迷信的桎梏,后期更是乱象丛生,没能真正改变世道。

自己既然穿越而来,自然不能走他们的老路,他想走一条新的路,一条能真正让百姓活下去、活得好的路。

轮到张远时,他领过一碗稀粥。

米粥稀得能照见人影,里面只有寥寥几粒米,但此刻在他眼中,却不亚于山珍海味。

他捧起碗,对那分粥的老道说道:“在下张远,多谢道长一饭之恩,此恩定当后报。”

那老道抬头看了他一眼,见他虽面黄肌瘦,眼神却透着一股与常人不同的清亮和韧劲,微微颔首道:“有心气,是好事。人这一辈子,最怕的就是心死。只要心不死,再难的坎,总能迈过去,总能活得下去。”

张远用力点头:“道长说得极是。确实如此。”他顿了顿,脱口而出,“毕竟,我的一位先生曾教导过我: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老道闻言,愣了一下,细细品味着这句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抚须笑道:“好一个‘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小兄弟,你这先生,是位有大智慧的人啊。”

张远笑了笑,没再多说,捧着稀粥,小口小口地喝着。

温热的粥水滑过喉咙,带来一丝暖意,也让他沉寂的身体里,重新燃起了几分力气。

喝完粥,他没有跟着众人往巨鹿的方向走。

他知道,巨鹿虽是黄巾的发源地,短期内或许能苟活,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他望了望另一个方向,那里是他上一世的家乡,他熟悉那里的地理环境,或许有他要找的“新路”的起点。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朝着与大部队相反的方向,坚定地迈出了脚步。

阳光落在他的背影上,拉长了一道倔强的影子,在这乱世的尘埃里,显得格外单薄,却又格外清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