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系小行星带冰冷而富饶的腹地,人类文明的机械触须正贪婪地扎入不同的世界,从它们的躯体中汲取延续生存的养分。三颗关键的天体,以及火星轨道上那颗不起眼的卫星,构成了这场宏大工业交响曲的舞台。
Occator陨石坑那广阔、平坦的盆底,覆盖着耀眼的白色盐霜和亿万年沉积的古老水冰。寒冷是这里永恒的主宰,温度无限接近宇宙的冰点,稀薄的阳光仅能勉强穿透,将冰层映照出一种幽灵般的苍白。绝对的寂静曾是这里的法则,直到——
嗡——!
高频的震动骤然撕裂了亘古的宁静。代号“冰川”特化集群的五十个掘进者单元,如同披着蓝白涂装的钢铁甲虫,正以惊人的效率啃噬着这颗矮行星的“生命之泉”。它们依靠六足底盘上尖锐的自适应爪刺深深嵌入冰层,提供稳固的抓地力。核心的多功能采矿臂前端,热能钻探头发出低沉的咆哮,尖端精准地释放出可控的高温等离子流,并非粗暴地融化,而是巧妙地软化着坚逾钢铁的千年冰层。紧随其后的冰层粉碎器——一组高速旋转、布满碳化钨齿的滚筒——将软化的冰晶瞬间碾碎,扬起一片细密如钻石尘般的冰雾。在冰冷的阳光下,这些冰雾折射出短暂的七彩虹光,仿佛为这场冰冷的工业献祭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晕。
“侦察者单元报告:C区冰层纯度98.7%,挥发物含量低于阈值,适合直接采集。”冰冷的机械合成音在集群网络中传递。
“采集者就位!冷凝单元启动!”指令瞬间响应。
数台装备特殊刮板和真空吸附系统的采集者掘进者迅速移动到粉碎区。它们高效地将粉碎的冰晶吸入背部的高效冷凝储存单元。这套复杂的系统充分利用谷神星本身的超低温环境,结合内部循环的冷媒,将冰晶进一步提纯、压缩,转化为高密度的固态冰砖,整齐地码放在腹部巨大的、带有保温隔层的储存箱内。整个过程几乎零浪费,连扬起的冰雾都被侧翼的辅助吸气口强力回收。
而在Occator坑边缘地势稍高的“码头区”,景象则不同。满载冰砖的运输者掘进者排成队列,它们背部的储存箱闪烁着醒目的满载蓝光。巨大的“冰川驳船”——一种由STC设计的、结构极其简练(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推进器支撑着骨架货仓)的无人轨道运输器——正稳稳悬停在低空。运输者掘进者利用背部的磁力接口和微型姿态推进器,将自身精准地吸附在驳船的货架骨架上。锁定确认的瞬间,“冰川驳船”的推进器喷出淡蓝色的等离子尾焰,缓缓升空,挣脱谷神星微弱的重力束缚,向着遥远的火卫一方向坚定加速。驳船后方,冰晶折射阳光形成一条短暂的光带,宛如一条通往生存之路的星尘之桥。
在这片冰封的圣殿,金属的劳作取代了自然的死寂,扬起的钻石尘是新的祭品,而凝结的冰砖,则是献给濒死文明最珍贵的圣餐。
灶神星巨大的Rheasilvia陨击盆地边缘,景象与谷神星的冰原截然相反。这里是金属的王国,是力量与火花主宰的疆域。深灰色、近乎黑色的玄武岩质岩层被远古的撞击暴力撕开,暴露出内部闪烁着冷硬金属光泽的矿脉。低重力环境下,每一次撞击都如同慢动作回放,带起大片缓慢飘落的碎石尘埃,久久不散。
代号“熔炉”特化集群的六十台掘进者,如同身披重甲的矮人铁匠,正在这宇宙级的铁砧上奋力锤打。它们的涂装是厚重的工业灰黑,机体结构明显更粗壮,关节处闪烁着耐高温合金的暗哑光泽,透露出力量感。
轰!轰!轰!
集群的核心力量——装备了超高功率冲击钻头的粉碎者——正对着一处裸露的巨大铁矿脉发动雷霆般的攻击。钻头并非旋转,而是以液压驱动的恐怖力量进行着高频次的活塞式冲击!每一次撞击都引发小范围的地表震动,坚硬的岩石在纯粹的暴力下如同酥脆的饼干般碎裂、崩解!飞溅的碎石猛烈击打在掘进者的装甲上,发出密集如冰雹砸落般的噼啪声,撞击点迸溅出星星点点的短暂火花。低重力让这些碎石和尘埃缓慢地弥散开,形成一片危险而壮观的金属尘雾。
“光谱分析确认:目标矿脉含铁量72.3%,镍15.8%,钴4.1%,伴生微量稀有金属。符合‘熔炉’级标准。”侦察者单元的报告在撞击的间隙中简洁有力地传递。
“磁选单元启动!粉碎者保持节奏!”指令在弥漫的火花与尘埃中迅速传达。
紧随粉碎者之后的是采集者,它们装备着强大的电磁阵列。指令下达,强大的磁场瞬间笼罩了粉碎区域,富含铁镍钴的金属颗粒如同被无形的巨手精准捕获,纷纷扬扬地从碎石尘埃中分离出来,被强力吸附在采集者特制的磁性履带或收集板上。而非金属的硅酸盐碎屑则被定向气流吹开或自然飘落。初步筛选后的高纯度金属颗粒被送入采集者腹部的小型电弧熔炼模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