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集装箱的铁皮外壁凝着一层薄水珠。林小满把笔尖从笔记本上抬起,那道“H”的轮廓已经清晰。她盯着窗框上的裂痕,又低头看纸条背面的断链符号。铅笔在纸上轻轻一划,将两个图形重叠——线条交汇处,正指向厂房三楼东侧的通风井。
她合上笔记本,从包里取出一小卷隔音棉和磁吸钩。动作很轻,没发出一点声音。周予安站在她身旁,身影半透明,目光落在她手上。
“你先走。”她低声说,“通风井进去,看里面几个人,有没有警报装置,终端在哪。”
周予安点头,身形一晃,像雾气般从集装箱缝隙中飘出。他的移动没有脚步,也没有风声,只是存在本身在空间里滑行。林小满屏息听着外面的动静,手指搭在相机快门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几分钟后,掌心传来一丝微凉的触感,像是有人用指尖轻轻划过皮肤。她立刻低头——那是周予安传回来的信息:两道短横,一道竖线,最后是个向右的箭头。
两人,无武装,终端在东墙。
她松了口气,把相机收好,背上包,拉开集装箱门。夜风带着湿气扑在脸上,她没停顿,贴着墙根绕到厂房背面。通风井藏在东侧外墙的凹槽里,被一堆废弃管道遮住大半。她仰头看了眼百叶窗,铁网锈迹斑斑,有几处已经松动。
磁吸钩轻轻贴上铁架,她试了试承重,然后踩上管道支架,一寸寸攀上去。每动一下,都先确认脚下稳固。到了百叶窗位置,她用隔音棉裹住螺丝刀,慢慢拧下固定螺栓。金属摩擦的声音被棉布压住,只留下细微的闷响。
百叶掀开一条缝,她探头进去。管道内部漆黑,但能看见上方有微弱反光——那是周予安在等她。
她翻进通风井,趴下身子,沿着狭窄通道向前爬。铁皮边缘有些毛刺,蹭过衣服发出沙沙声。爬了约五米,前方出现一个十字岔口。周予安的身影出现在左侧通道尽头,朝她轻轻抬手。
她转向左,又爬了两米,前方百叶缝隙透出微弱灯光。她放慢动作,一点一点挪到观察位。
下方是间长方形房间,墙边摆着两张桌子。一人坐在终端前,正低头敲键盘;另一人靠在椅子上,手里拿着本记录册。墙上贴着一张进度表,写着“L-07补位完成,双轨渗透推进至第三阶段”。
林小满缓缓从背包里取出声波干扰器——那是她在书店改装的老式音频模块,能定向干扰电子设备的音频反馈系统。她检查了频率,确认不会触发警报主控,然后轻轻推给周予安。
他接过,穿入墙体,出现在房间上方。林小满深吸一口气,手指搭在百叶窗框上。
周予安突然伸手,猛地掀动百叶。
“咔!”
金属震动声在管道内放大,像是一记重锤砸在墙上。
房间里的两人同时抬头。
就在这一瞬,林小满拧动干扰器开关。终端屏幕闪了一下,音频模块发出短暂啸叫。敲键盘的人皱眉去摸耳机,另一人站起身,朝通风井方向走来。
林小满一脚踢开百叶,翻身而下。
她落地时膝盖微屈,顺势前冲,一脚扫向记录员的手腕。本子脱手飞出,她伸手接住,同时转身面对另一人。那人正扑向墙边的红色按钮,手指离按钮只剩半寸。
一道影子从他身体穿过。
他动作一滞,像是被什么卡住呼吸。林小满冲上前,一记肘击打在他肩窝,对方踉跄倒地。她迅速翻身上前,膝盖压住他背部,从腰间抽出束缚带,几下将他双手反绑。
“别动。”她声音不高,但很稳。
另一人刚从地上爬起,林小满已将记录本夹在腋下,一记掌根击在他下巴。他仰面倒下,撞翻椅子。她扑上去,用另一条束缚带将他捆在桌腿上。
房间安静下来。
她喘了口气,走到终端前。屏幕还亮着,加密界面要求指纹和动态口令。她没碰键盘,而是从包里取出读卡器,插进主机侧边的扩展槽。硬盘指示灯闪了两下,开始自动备份。
周予安从墙里浮现,站在她身后。
“他们没来得及销毁。”他说。
林小满点头,翻开记录本。第一页写着“联络点值班日志”,后面是连续三天的交接记录。其中一条写着:“H.E.C.指令,L-07补位后,启动心理评估筛选,目标名单已更新。”
她翻到下一页,是一张手绘的组织结构图。中间是“执钥人”三个字,下方分出两条线:一条标着“学生执行组”,另一条是“教师监控网”。每个节点都有代号,L-07在学生组末端,旁边写着“已替换”。
她继续往后翻,发现一张夹页。上面列着十几个学生代号,每人后面都有简短评语:“服从性高”“具备领导潜力”“可塑性强”。最后一栏写着“评估等级”,多数是C或D,只有三个是A级。
其中一个A级代号旁,画着一个星形标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