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内,手机屏幕的光被外套裹住,只漏出一点暗红边沿。林小满的手指在平板边缘停了两秒,然后点开延时拍摄的第十张照片。窗帘合上了,但第九张里,那道反光确实对准了这里——不是扫视,是锁定。
她没抬头,也没动。外面的地影还在移动,从集装箱侧面拖到后方,像是有人绕着走了一圈。她把相机调成录像模式,贴在门缝边缘,按下录制键。画面里,地面的锈铁皮反射出一道斜光,正缓缓移向门缝下方。
她立刻松手,将设备收进包里。
包拉链合上一半时,她忽然停住。昨天在书店,文件袋是密封的,没有任何字迹。可现在里面多了那句话:“L-07不是终点。” 墨色偏深,笔画略顿,和现场那些潦草记录完全不同。这不是随手写的,是特意留下的。
她从夹层取出紫外线笔,打开开关。淡紫色的光扫过文件袋内层,封底慢慢浮现出一个符号——逆十字嵌在锁链环中,中心多出一枚星形纹。她屏住呼吸,把这个图案拍下来,再从平板里调出《L序列晋升考核标准》首页的标记。
两个符号并列对比。文件袋上的更复杂,星形纹像是某种权限标识。她想起咖啡馆监控里的灰风衣男人,他袖扣上的纹路和徽章一致,但没有星形。也就是说,他不是最高层。
“这个袋子,”她低声说,“不是给他看的。”
角落里,周予安的身影渐渐浮现。他站在阴影里,没靠近门,也没说话,只是看着她手中的文件袋。
林小满翻到《校园联络人季度汇报》的电子扫描件,放大“师范附中”那一栏。备注写着:“已植入两名学生,定期反馈教师动态。” 括号里还有一行小字:“L-07为过渡节点,目标为双轨渗透。”
她的手指在屏幕上顿了一下。
“双轨……是指学生和老师?”周予安的声音很轻,像风吹过纸页。
林小满没回答,但眼神微动。她翻开笔记本,快速写下几行字:联络人→植入学生→监控教师→L序列筛选→家庭评估→心理特训。整条线串起来,根本不是简单的欺凌,而是一套系统性的筛选机制。
名单上那些“可塑性强”“服从性高”的评语,不是在挑施暴者,是在挑执行者。
她盯着“L-07待补”四个字。日期是昨天。而那个编号对应的少年,正是三天前跳楼身亡的学生。死亡时间,恰好在补位完成之后。
“有人死了,”她声音压得很低,“才让这个位置空出来。”
周予安站在她身后,目光落在那行“过渡节点”上。“如果他是过渡……那真正的目标是谁?”
林小满没说话,而是把文件袋重新摊开,用紫外线笔继续扫视。封底的符号之外,边缘还有一圈几乎看不见的水印,像是被刻意淡化过的印记。她放大照片,反复调整亮度,终于辨认出几个字母缩写:H.E.C.
她愣了一下。
衡育咨询的全称是“衡育青少年成长中心”,英文缩写正是H.E.C。但这个缩写从未对外公开,连官网上都只用中文名。
文件袋来自内部高层。
她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咖啡馆里的灰风衣男人,只是传递者。真正的指令,早就通过其他渠道送到了这里。而印刷厂后巷的邮筒,可能根本就是个幌子,用来误导追查方向。
“他们知道我们会去翻找。”她说,“所以留下这个袋子,让我们以为拿到了关键证据。”
可为什么还要多写一句“L-07不是终点”?
她盯着那行手写字。墨迹深,但笔锋略抖,不像出自训练有素的人之手。反而像是……仓促写下的警告。
“这不是命令,”她喃喃道,“是提醒。”
周予安飘近了些。“谁会提醒我们?”
林小满闭了闭眼。组织内部有人想传递信息,但不能明说,只能用这种方式留下线索。而“终点”这个词,意味着调查已经触及某个关键节点——L-07的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她打开地图,把衡育咨询、咖啡馆、印刷厂、书店四个点连成四边形。中间偏东的位置,正好是那栋废弃厂房。而厂房三楼的窗口,是唯一能同时监视这三个地点的地方。
对方一直在看她。
她把平板翻过来,屏幕朝下。手机电量还剩14%,不能再耗了。她拔下存储卡,塞进内袋,然后将读卡器和离线平板装回包里。
动作刚做完,外面的地影突然停了。
她没动,也没抬头。但从门缝透进来的光线上看,影子停在集装箱右侧,距离门缝不到两米。
她缓缓把手伸进包,摸到相机的快门按钮。只要对方靠近,她就能拍下轮廓。但她不能开灯,也不能让屏幕亮太久。
时间像是被拉长了。一秒,两秒,三秒。
影子开始移动,往回走。
她松了口气,但手指仍按在快门上。直到脚步声彻底消失,她才轻轻拉开外套,重新打开平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