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澜城浮沉 > 第63章 课程走他乡,非遗绽芳华

澜城浮沉 第63章 课程走他乡,非遗绽芳华

作者:喜欢子姜的陆尘兄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00:34:38

第六十三章 课程走他乡,非遗绽芳华

澜城实验小学的非遗校本课程刚推行半年,就成了当地教育界的 “样板案例”。周边城市的学校纷纷组团来考察,其中临市实验二小的李校长在听完一节剪纸课后,拉着林溪的手感慨:“孩子们眼里的光骗不了人!你们把非遗和孩子的兴趣结合得太妙了,能不能把这套课程也推广到我们学校?我们愿意派老师来培训,费用不是问题。”

这样的请求越来越多,两店团队专门召开会议讨论。王老板翻着厚厚的合作意向书,提议道:“咱们不能零散地接合作,得搞个‘非遗课程推广计划’,把课程标准化 —— 比如编一本《非遗校本课程教师手册》,把李奶奶的教学口诀、小宇的工具清单、冯楠舒的数字系统操作指南都整理进去,再配套线上培训课,这样其他学校学起来更方便。”

冯楠舒立刻着手优化数字系统,新增 “教师培训模块”:“我可以把剪纸、木雕的教学过程拍成微课,老师随时能看;还能加个‘课程答疑区’,咱们团队轮流在线解答问题,确保课程落地不打折扣。”

李奶奶则带着雪乡的老匠人,把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编成口诀:“剪直线要‘稳如松’,转弯要‘柔如风’;木雕选料看纹理,下刀轻重要适中。” 这些朗朗上口的口诀,成了手册里最受老师欢迎的内容。

首批 “课程推广试点” 选了临市实验二小和郊区的两所乡村学校。培训时,乡村学校的王老师有些忐忑:“我们学校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手工教室,孩子们也没接触过非遗,能学好吗?”

林晓雨笑着递过一套简易教学包:“您放心,我们特意设计了‘便携课程包’,里面有安全剪刀、迷你木雕工具和预印纹样的彩纸,就算在普通教室里也能上课。而且我们会派老师每周去驻校指导,有问题随时沟通。”

让人惊喜的是,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对非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们会把田野里的花草、家里的老农具当成创作素材,有个小男孩用木雕做了一把迷你锄头,还在锄头上刻了家乡的麦田纹样:“我要把它送给爷爷,他每天用锄头种地,这是我用老祖宗的手艺做的礼物。”

就在课程推广顺利推进时,团队收到了一个更大的惊喜 —— 全国非遗教育论坛组委会发来邀请,邀请他们作为 “基层非遗教育实践代表”,去北京分享校园课程的经验。

论坛当天,冯楠舒用数字系统展示了课程成果:从澜城实验小学的 “奥特曼木雕”,到乡村学校的 “麦田锄头”,再到孩子们设计的 “未来非遗城”,一幅幅作品通过屏幕呈现,引来台下阵阵掌声。

李奶奶作为老匠人代表发言时,手里握着那把传了三代的剪刀:“俺没读过多少书,但俺知道,非遗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老物件,是要让孩子们拿在手里、玩在心里的活手艺。俺们编儿歌、改动画,就是想让孩子们觉得,老祖宗的东西不土,还很酷。”

论坛结束后,不少省市的教育部门都来找团队洽谈合作,甚至有海外华人学校发来邮件,希望能引入这套课程,让海外的孩子也能学习中国非遗。

返程的火车上,林溪翻着论坛上的合影,感慨道:“咱们从一家小小的体验店起步,现在能把课程推广到全国,甚至走向海外,真的没想到。”

王老板笑着补充:“这还只是开始!咱们下一步可以搞‘非遗教育联盟’,把全国各地的学校、非遗传承人都联合起来,共享资源、共创课程。比如让雪乡的老匠人远程教海外孩子剪纸,让城市的孩子给乡村孩子寄非遗手作,让非遗真正成为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纽带。”

夕阳透过火车车窗,洒在大家手中的课程手册上。手册封面的 “非遗育新苗” 五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李奶奶轻轻摩挲着封面,想起了雪乡工坊里那些年轻的学徒,想起了校园里握着剪刀的小手,想起了论坛上中外友人赞许的目光。

她知道,非遗传承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这群年轻人坚持初心、不断创新,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就会像春天的种子一样,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开出跨越地域、跨越国界的美丽花朵,让中国的匠心与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喜欢澜城浮沉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澜城浮沉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