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 > 第66章 互通之道

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 第66章 互通之道

作者:雷坡石的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24 23:53:29

时间真的在洪荒是不值钱的。

人族各地随着传灯书院的“民俗”专业学子学业的完成,那些曾在课堂上临摹过玄武山势、演算过青龙水法的年轻人,带着地脉罗盘与新编撰的《人族营城要术》奔赴四方,人族的建城再非凭经验摸索的粗糙营垒,而是渐合天地阴阳的节律。

每座新城落定,必寻玄武为靠,取“垂头”之稳;必引青龙为脉,求“蜿蜒”之活;

白虎位植苍松为砂,忌“昂头”之煞;朱雀位凿池引流,纳“翔舞”之灵。

学子们握着分身李仁亲授的“定土尺”,在山坳丈量明堂宽窄,在河畔测算水流曲直,连夯土方位都依人族自创的“五方生息法”:东方掺草木灰增生机,南方拌赤铁矿固根基,中央填熟土养民气,一丝不苟。

于是城郭连缀如星,人族烟火顺着山川脉络漫延,再非散落在洪荒的孤点。

西至昆仑余脉的“镇岳城”,玄武山如屏,青龙溪穿城而过,市集上摆着西域墨玉与人族陶器;

东抵苍梧之野的“听涛城”,借海为朱雀水,以岛为白虎砂,渔人与山民在“互市坊”用贝壳、兽皮换得热火朝天。

传灯书院的灯笼,早已从襄垣城一盏,变成照亮百城的星河。

堪舆之术此刻正化作人族扎根的根须,扎得深,铺得广,连风掠城垛,都带着章法里的安稳。

忽有一日,一道浑厚声音响彻洪荒:“天道在上,吾襄垣城人族,今立‘互通道’于洪荒,以‘人元通宝’承载道运。

愿此道通有无、促交流、解所需,吾等必守诚信、持公平、求互利,不欺不诈,不偏不倚。

望天地垂怜,赐福此道,使洪荒生灵皆受其益,共臻繁荣。”

虽然“人元通宝”既不是后天灵宝,更不先天灵宝,这只是李念自己根据落宝金钱样式而铸,但他可是用崆峒印加持,在人族气运长河中洗礼,更是得到分身李仁的功德玄黄气浸润。

可是寄予李念无穷希望。

城中众人齐声高呼:“天道庇佑,通途永昌!”呼声震彻云霄。

刹那间风云涌动,晴朗苍穹被七彩祥云遮蔽,一道玄黄气柱自云层坠落,柔和如暖泉,拂过人族身躯时,竟让筋骨间泛起草木拔节般的生机。

祥云间飘下“福泽之瓣”,似天女散花,落地化作点点绿光融入城池——那是五谷初生的灵气,是桑蚕吐丝的温润。

分身李仁借这道功德突破至《神象镇狱功》第二层沉星微粒的‘第一次裂变’,襄垣城百姓经此洗礼,眉宇间多了层‘生息紫气’,福缘愈发深厚。

而襄垣城经两次功德加持,城墙砖缝间竟生出青苔般的‘护城灵纹’,宛如天道亲绘的屏障。

城防阵法在玄黄之气中强化,化作半透明的“生息穹顶”,触之如触春土,却坚逾玄铁。

其“互通道”因天道见证远扬,洪荒各族商客循其而来,襄垣城渐成洪荒“万族互市”之地,繁荣昌盛,名震八方。

其影响力如涟漪扩散,为人族在洪荒奠定独特地位——当然,这是后话。

襄垣城渐渐被称作“襄垣圣城”。

随着它兴起繁盛,光辉事迹如星火燎原,点燃人族建城的激情。

往昔人族多以部落聚居,与妖兽周旋时常居下风,一次冲击便可能部族凋零。

纵躲过一次,谁能保证下次幸运?焦虑让他们难睡囫囵觉。

襄垣圣城却如坚固堡垒,为人族遮风避雨:居民安居乐业,互市繁荣,传灯书院的“字书”“算术”更让文脉渐兴。

这一切给了其他部落无限希望。

它的存在让人族看见可能,各部纷纷派族中精壮前来观摩。

他们惊叹圣城高大的“夯土包石墙”能御外敌与山洪;羡慕城内规划有序——民居、工坊、互市坊各安其位;

更钦佩“族老议事制”:从巡防到粮储分配,皆由各族代表共商,井井有条。

各部返回后,依循《人族营城要术》寻找宜居之地建城:近河部落取淤泥混合草筋夯墙,既利取水又抗冲刷;山谷部落则依山凿石,将窑洞与石墙结合,造出战守一体的山寨。

随着一座座城池兴起,人族生存空间拓展,势力渐强。不同城池间互通有无:

镇岳城的陶器换听涛城的海盐,山南城池的草药换山北的兽皮,人族的火种,正顺着这些纽带,在洪荒烧得愈发旺盛。

自从人族筑城以来,洪荒的物资交换与采购便如一道洪流,冲击着整个现存的交易体系。

庞大的需求需要稳定的供给地,为此分身李仁通过坊市订购,或向其他部落的采购等一系列手段,才让襄垣城在短短三年间筑成。

而那些小型的坊市也因此升级为大型互市,更多小型坊市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以人元通宝为锚的洪荒币,渐渐在人族疆域流通开来,甚至与人族相邻的种族也逐渐喜欢使用,更有甚者将其视为宝物而珍藏。

当然,最大的好处还是便利性。

此前除了念部落及其周边,人族基本是以物易物互通有无,自从有了洪荒币,人们打心底认可了他的便利。

......

人族祖祠。

李念拿出母株茶树上新采的茶尖儿,还有用刚从师尊通天学来的烘焙法做好的茶叶,准备和三祖一起品茗。

哪知刚把灵水注入壶里,有巢氏就抓住他问:“人元通宝如果流通到外族手中,我族气运是不是就被外族所得了?”而燧人氏和知生氏也是一脸的问号。

“老祖,人元通宝是……”李念握着茶壶的手顿了顿,先将灵水轻轻注满三只陶杯,茶汤泛起的轻雾裹着茶香,稍稍冲淡了祖祠里的凝重。

他放下壶,指尖拂过案上通宝的方孔。

“这钱上的气运,从不是‘给出去就空了’的粟米,而是‘转起来才会旺’的星火。”

他指尖捏起一枚人元通宝,递到有巢氏眼前,青铜钱上的生息紫气随动作轻轻漾开,

“您细看——它的料,是崆峒印的伴生矿首阳铜,自带一丝气运根基;

里面刻的纹路,是从落宝金钱三十二道先天禁制里,摘出与‘价值衡定’相关的核心,再熔铸崆峒印中‘承载气运、流转生息’的禁制,最终凝出的二十九道专属人族的禁制。”

他指尖点过钱面上的“人元通宝”四字,那字纹里似有微光流动:

“虽借了落宝金钱的禁制模版,可这字是咱们人族的文脉印记,是传灯书院三千学子一笔一划敲定的——就像您当年教族人搭树屋,用的是洪荒的木石,立的却是人族‘遮风避雨’的根,任凭外头风狂雨骤,根基始终扎在咱们人族的土地上,稳得很。”

有巢氏的手指在通宝上摩挲,眉头仍未舒展:“可外族拿了它,不就像借了咱们的树屋避雨?难不成还能反过来分咱们的暖?”

“正是要让他们‘借暖’。”李念转向燧人氏,“燧人祖,您当年点燃第一簇火,族人围着火取暖,后来邻近的部落来借火,您没拒吧?”

燧人氏捻着胡须点头,眼底泛起回忆的光:“火能驱兽,能煮食,多个人暖,就少个人冻毙。”

“通宝也是这个理。”李念将通宝放在三祖牌位前的供案上,

“青丘的狐族拿通宝来换咱们的麻布,他们得的是遮寒的衣,咱们得的是他们山里的朱果——朱果能入药,救的是咱们人族的人;

黑风岭的熊罴怪用通宝换青铜斧,他们得的是劈柴的工具,咱们得的是他们寻来的硬木——硬木能筑城,护的是咱们人族的家。”

他拿起茶壶,给三祖的杯里续上茶:

“您看这茶汤,茶叶在水里舒展,水才会有茶香;通宝在外族手里流通,他们才会依赖咱们的布、咱们的粮、咱们的工具。

去年听涛城的渔人用通宝换了夜叉的珍珠贝,夜叉转头就用这通宝来买咱们的陶瓮——他们离不开陶瓮装海货,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见着咱们的商队就龇牙。”

知生氏忽然开口,声音带着岁月的厚重:“你是说,这钱不是把气运给了外族,是把外族的‘需求’,系在了咱们人族身上?”

“正是。”李念躬身行礼,“气运不是死的,是活的。当年咱们人族散居时,气运像风中的火星,一吹就灭;

如今通宝流通,把外族的需求和咱们的供给缠在一处,气运就像扎了根的火塘,越烧越旺。

上个月石部落的汉子说,有只山魈拿着三枚通宝,蹲在通济坊的粮摊前,乖乖等着换粟米——它知道,抢粮会被咱们的护卫打,用通宝换,才能安稳拿到吃的。”

祖祠里静了片刻,只有铜铃偶尔轻响。

有巢氏拿起供案上的通宝,对着长明灯的光看了半晌,忽然笑了:“倒比我当年搭树屋,想得远些。”

燧人氏也点头,指尖在通宝的“人”字纹上轻轻点了点:“火能传暖,钱能传情,都是让日子过得稳些。”

李念重新提起茶壶续茶,茶汤注入陶杯时溅起细微波纹,像把他接下来的话也漾得更清晰:

“再说,气运到底是怎么来的?又为何气运需要宝物来镇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