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 > 第65章 襄垣城

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 第65章 襄垣城

作者:雷坡石的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24 23:53:29

一处山峦之巅,分身李仁屹立在虚空之中。

“要建城池,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

而对于现阶段的人族而言,连城池这个概念都不存在,更别提建城了。

后世的城池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聚居,根据天时地利人和才建立起能传承千年的古城。“他无奈的苦笑,嘲笑自己幼稚的想法,却不得不按照这种幼稚走。

暗自一叹,“建城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可人族急需一个不管是**,还是心灵的护佑之地,这个地能承载他们对家的希望,即便再困难也要实现的愿望。“

一座能勾连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的城池。

首先要考虑的是天时。不只是气候、时令这些自然条件,可能还藏着每个时代背景里的发展机遇;而‘地势’更是根基,地形是否易守难攻、是否有水源滋养、是否便于交通往来,直接决定了城市能不能立住脚、活下去。

古人建城时,往往会先找‘风水宝地’,其实就是在平衡天时地势:背山面水能防涝防洪,地势开阔利于扩张,气候温润适合农耕……

再往深了说,光有这些还不够,还得有人口聚集的需求、产业发展的支撑,甚至文化认同的凝聚,天时、地利、人和凑齐了,一座城才能真正‘活’起来,慢慢生长出自己的筋骨和灵魂。而不是简单的石头堆砌、房屋的搭建。

“人族疆域不可能仅有一座城池。随着人族的发展,城池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分身李仁望着前方的山峦,边观察边思考着,“要知‘一座城的格局是天定,百座城的疆域,是人走出来的’。看来依靠我一个人,丈量人族疆域的想法有点可笑。

与其这样,还不如在传灯书院外院单开‘民俗’一门,下设堪舆、命相、五行八卦等课程。“

呵呵一阵自嘲,他觉得自己是不是脑子秀逗了,这样满山遍野的跑,为啥不先把念部落的城池建立起来呢?

那可是妥妥的玄武青龙局。

识地神通里,隐约见紫气如带,缠山绕水,倒似天地在悄悄铺展祥瑞。用后世的风水学理论,那可是‘青龙绕郭,玄武镇山’。

北望是连绵的群山,主峰则如巨龟伏卧,青黑色的岩层在云雾里若隐若现,肩颈处的余脉往东西两侧缓缓铺开,像龟甲边缘的裙边,把整片谷地轻轻拢在怀里。

山巅积着经年不化的雪,阳光下泛着冷白的光,倒似龟背驮着的玉印,沉稳得能镇住八方来风——这是玄武“垂头”的气象,不见尖峰锐岭,只以浑厚的轮廓圈住北方的天际线,连风掠过山坳时都放缓了脚步,带着松针的沉香漫下来。

而东向的江河从两道山梁的之间流出,曲曲折折在山峰之间蜿蜒,像被谁随手扔在山谷里的青绸带,绕着几座山峰打了三个弯,才懒洋洋擦着中央盆地奔流而去。

这不迎合了‘青龙属木,喜曲忌直’吗?而那处拐角是不是有着‘回龙望祖’韵味?

至于江湾处的水色就更加微妙,晨雾未散时泛着青黛,日头爬到中天,又浸成碧琉璃似的,连水底的卵石都染着层淡淡的绿——那是东岸竹影淌下来的颜色。

沿江北行,两道山梁忽然往中间收了收,像龙颔轻抬,恰好兜住江水第三个弯,湾里便积了片半亩大的浅滩,滩上满是圆润的白石,雨后会冒出丛丛野菖蒲,风过时,蒲叶摇得江影都晃,倒似青龙摆尾时带起的鳞光。

而玄武山的西脉没入谷地的地方,恰有一道缓坡斜斜伸向江边,坡上生满油松,松针落进江里,顺流漂到第三个湾便打住,在滩边堆成薄薄一层,倒像山特意给江留的絮垫。

有渔人撑着竹筏过湾时,总爱说这坡是‘龟伸颈’,江湾是‘龙回头’,山看水一眼,水绕山半圈,才有了这处能住人的好地方。

最妙是暮色里的光景。玄武山的阴影先漫过谷地西沿,像谁用墨笔慢慢晕开,而东边的江面上,最后一缕阳光还恋着水面,把竹影拉得老长,直拖到对岸的松林里。

山影与水光在盆地中央轻轻碰着,不吵不闹,倒似两位对坐的老者,一个捧着雪色玉印,一个摇着青绸水袖,把整片山川的气脉,都拢在这无声的对答里。

偶尔有晚风从北来,掠过玄武山的雪顶,带着三分凉意,到江湾处却被水汽润得温软。

再往南吹时,竟裹着松针的香、菖蒲的清、还有江水的潮气,漫过盆地里新垦的田垄——那是山借风递给水的话,也是水托风回给山的信,在这玄武垂首、青龙蜿蜒的格局里,连风都成了信使,把天地的安稳,一点点种进泥土里。

这样一处风水宝地不建城建什么?分身李仁越想越兴奋,一拍大腿,抽身就往回飞。

.......

时间转瞬即过。

三年,洪荒不纪年,可分身李仁却铭记这三年的艰辛。

他的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既有欣慰与自豪,也有对未来的凝重与期待。

在这三年的筑城历程中,人族从选址,采集石料,抵御外敌,到解决资源调配等一系列问题里,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凝聚力量,磨炼意志,也在伤痛与挫折中淬炼。

但他从未动摇,他的坚持感染着每一个人。最终,一个凝聚着人族汗水与智慧的城池矗立在洪荒大地。

看着那高大厚实的城墙,巨石紧密相衔,缝隙间填注着特殊的灵泥,使其坚如磐石,历经风雨而不倒。

城墙上,间隔有序地分布着了望塔,塔内的守卫目光警惕,扫视着四方。

城中的建筑规划严谨,主干道宽阔笔直,可供数辆马车并行,民居排列整齐,屋舍的样式虽简洁却实用,彰显人族质朴的风格。

各类工坊错落有致,铁匠铺中火星四溅,打造着精良的兵器与工具;木匠坊里锯木之声不绝于耳,制作出桌椅板凳等生活所需。

集市位于城中心的一片开阔地,此刻热闹非凡,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品,有农人自家种植的新鲜瓜果、谷物、有猎户捕获的皮毛、肉食、还有工匠精心雕刻的饰品,器具。

人们穿梭其中,或挑选物品,或与摊主讨价还价,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城主府庄重威严,是整座城市的核心所在。府内议事厅中,城中的管理者们时常汇聚,商讨着城防、民生、发展等诸多事宜。

兵营紧邻城主府,士兵们正在校场操练,喊杀声震天动地,他们日夜苦练,只为守护得来不易的家园。

城外,开垦的大片良田,一望无际,在阳光的照耀下,庄稼闪烁着绿油油的光芒,农夫们在田间辛勤劳作,浇水,施肥,除草,精心呵护着每一株作物。

远处的山林是猎户们的天地,他们熟悉山林的一草一木,凭借着勇敢与智慧,获取山中的野兽,为城中提供丰富的资源。

襄垣城。

这是征集了大家意见后取的名字。

回想起城池落成,万民齐聚的时候,苍穹绽裂,金芒如瀑,海量的功德仿若实质的灵流,璀璨夺目,绵绵不绝地自天而降。

似圣洁的光辉,将整座城池笼罩在其中,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子民都被这功德滋泽,而分身李仁也借助这次的功德狠狠地升级了一把,境界冲破龙象境,迈入第三层的元象。

而城中的防御阵法、聚灵阵法也在功德金光的笼罩下,泛起了细碎的流光。

那些深埋在城墙砖石里的阵基符文,像是被注入了生命,原本黯淡的纹路渐渐亮起,顺着石缝游走,在城墙上勾勒出一张张无形的网。

防御阵的光幕比往日厚实了三倍,边缘泛着淡淡的金芒,风吹过时竟荡起涟漪般的波纹,隐约可见无数符文在光幕中沉浮,仿佛天地之力都化作了守城的甲胄。

聚灵阵的变化更显奇妙。城中心那座不起眼的石坛,本是阵法的枢纽,此刻正被金光包裹,坛上刻着的五行八卦纹开始自转,每转一圈,周围的灵气便浓郁一分。

往日稀薄的灵气此刻如潮汐般涌来,顺着街道、屋舍的缝隙漫溢,在工坊上空凝成淡淡的白雾,铁匠炉里的火焰因此更旺,木匠手中的木料竟渗出了莹润的光泽。

连城中孩童追逐嬉闹时,都似有若无地吸入灵气,小脸透着健康的红晕。

最令人心惊的是两座阵法的呼应。防御阵的金芒每闪烁一次,聚灵阵的灵气便往城墙涌去,似在为光幕添砖加瓦;

而聚灵阵吸纳的天地灵气,又会反哺给防御阵的符文,让那些游走的光纹愈发凝实。

分身李仁站在城主府的高台上望去,只见整座襄垣城仿佛成了一颗被金光包裹的明珠,内有灵气流转如血脉,外有光幕护持似龟甲。

这哪里还是人力筑起的城池,分明是天地与人间合力,铸就的一处不灭堡垒。

看着这一切,还别说,他现在的心里无比的畅快。想当初,一些人以为造城吗,不就是用树干为栏,夯实土坯,或以石条堆砌,圈地而称城吗,一想到这,他不由得一阵唏嘘。

此刻的分身李仁更是要以襄垣城为核心,构建洪荒第一个交易所。

他的眼神炽热而激动,广阔而尚显混沌的洪荒大地,这座交易所必将成为各方物资汇聚,信息交流,文化交融的枢纽。

来自不同部落,不同地域的奇珍异宝,神兵利器,灵草灵药都将在此流转,人、妖、仙等诸族若想互通有无,皆会慕名而来。

对于襄垣城的安全问题,他把虚无洞天的一个虚空入口安放在城池外面的一座高山之上,上面修了一座道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