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 > 第12章 传灯授业启洪荒

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 第12章 传灯授业启洪荒

作者:雷坡石的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24 23:53:29

李念站在石屋前,把画着五谷图样的兽皮递给采摘队的队长:”出去时多留意,照着这上面的样子找,不管是穗子还是根茎,见了就采些回来,仔细收着。”

又转头跟负责饲养的汉子嘱咐:”就先养牛羊,它们吃草,不用跟咱们抢粮食,圈栏记得扎牢些,别让野物惊着。”汉子们点头应下,攥着兽皮的手紧了紧——首领说的这些,听着就像能让部落日子更稳的法子。

石屋北坡的空地上,一座简易石屋刚搭好,门口挂着块木牌,上面用炭灰刻着”传灯书院”四个字。李念望着木牌,轻声念出心里的期许:”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这书院,就是要把知识当灯火,一代代传下去,让族人不再被愚昧裹着走。

之前他花了整整一周,把记得的《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都刻在竹简上,手指被细刀磨出了血泡也没停,此刻这些竹简整整齐齐码在石屋的石板架上,成了书院最早的”藏书”。石屋里摆着一排用石板搭的桌子,虽粗糙却平整,阳光从石缝里漏进来,落在竹简上,竟透着股肃穆的气。

部落里总共三百二十多人,近五十个伤残族人、二十个孩童、八十多个妇女,剩下的都是糙汉子。李念没让任何人落下,借着严寒没法外出狩猎的日子,拉起了全族扫盲——石屋前的空地上,男女老少围着他坐满了,孩童们凑在最前面,小手指着石板上的字,跟着李念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声音飘满了北坡,有的老人牙都掉了,念得磕磕绊绊,却没停下;妇女们一边哄着怀里的娃,一边跟着学;糙汉子们攥着石笔,在石板上歪歪扭扭临摹,写错了就用袖子擦掉,再重新写。他们这会儿还不懂这些话的意思,可李念不急——先把字装进脑子里,以后再慢慢琢磨道理,就像先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时候。

他还定了规矩:一个月后测试学习成果。到时候会照着每个人的特点分阁——武阁传《武经》,教族人练本事;兵阁讲兵法,培养能带队的人;书阁继续教书,传理念;药阁管治病,认草药;农阁专研种庄稼,推广五谷;工阁琢磨手艺,造工具。除了基础学习要一起学,往后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深耕的路。

孩童们的石板上,”人”字写得越来越周正;老人们摸着石板上的字,眼里亮了些;糙汉子们不再只想着打猎,偶尔也会凑在一起,琢磨石板上的句子。李念看着这景象,心里踏实了——传灯书院亮起来的不只是灯火,更是人族在洪荒里的希望,只要知识能传下去,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

传灯书院的坝子上,三百多号族人捧着竹简,石笔在竹片上”沙沙”划过。有的汉子埋头疾书,笔尖都快戳破竹片;有的却缩着脖子左顾右盼,眼神瞟向旁边人的竹简,那偷偷摸摸的模样,活像后世话本里的鼓上蚤时迁。

李念站在石台上看着,心里暗笑——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何况是人?就算都是女娲造人的第一批,也不可能人人一样,有的聪慧,有的粗憨,有的活络,有的木讷,就像种子落了地,长什么样全看自己的根扎得深不深。

后天人族的命数,本就藏在女娲造人时那最后一鞭的力道里,可往后怎么走,终究是自己选的。等竹简收上来,李念翻着看,倒生出几分欣喜——人族体质虽不如洪荒其他种族,可聪慧劲却不差,毕竟是照着先天道体的模子捏出来的,底子摆在那。

他自嘲地笑了笑,扬了扬手中的竹简,目光扫过人群:有人缩着脑袋躲他的眼,有人低头数着地上的蚂蚁,有人搓着手上的泥垢偷偷瞄,也有端坐如钟、眼神亮得很的,还有满脸热情四处张望的,众生相倒把这坝子衬得热闹。

分阁结果出来时,倒没太出乎李念意料:兵堂人最多,占了一百八十个;武堂九人,书堂八人,都是眼亮心细的;药堂三十人,除了原先懂点医术的被他”强留”,还有几个慕名来的;农堂十五人,除了一个是真喜欢种地的,剩下的全是怕了竹简、进兵堂又差了点劲的;工堂五十八人,最让李念暖的是,那五十个伤残族人全率先报了名——洪荒没养老的说法,可部落从没亏过他们的粮食,他们却总想着为部落多尽点力,哪怕只是修修工具、搭搭棚子。

农堂的汉子们最委屈,看着兵堂那些壮得像牛的同伴”砰砰”拍胸脯,他们只能攥紧拳头、咬着牙龈低下头,在那股威压下藏起不甘。

反观武堂和书堂的人,个个腰杆挺直,都是李念眼里的”好学生”,捧着竹简的手都稳得很。兵堂里大多是原先的狩猎队员,只有少数去了武堂和书堂——在他们眼里,兵堂就是狩猎队,却不知兵堂要教的是兵法,狩猎队只是历练的地方,日后只有狩猎队里最拔尖的,才能真正进兵堂。

可李念懂他们的选择。男人骨子里就藏着对刺激的渴望,在洪荒猎杀凶兽,那种游走在生死边缘的战栗,劈开兽身时刺鼻的血腥,听着猎物最后无力的嘶吼,再杵着武器仰头闭眼,感受灵魂深处炸开的滚烫——这是刻在血脉里的原始冲动,是他们用勇气写的史诗。

李念没点破,只在心里盘算:原本想十年打造一支五百人的队伍,可现在部落才三百二十人,下一步得找那些被凶兽打散的零散族人,把部落撑起来才行。

洪荒里的人族,这些年本就在分分合合,不少部落没了,留下些族人四处漂泊。李念知道,自己这颗”异数”,或许已经悄悄改了人族的小轨迹——大势里人族是主角,可主角没成长起来前,也只是个”名额”,圈在小小的范围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圈里,把人族的根扎得再深点,让那支队伍早点站起来,让传灯书院的灯火,能照得再远些。

传灯书院是所有人族的,狩猎队只是部落的利刃,李念望着坝子上各归其阁的族人,心里亮堂得很:大势改不了,可这些小处的改变,总有一天能聚成让人族站稳脚跟的力量。

......

洪荒的风里总裹着血腥味,人族在这片天地间活得像风中残烛——从女娲造人时的十二万九千六百人,到如今只剩一万有余,跌跌撞撞五年,才算勉强止住了族群消亡的势头。在其他种族眼里,人族不过是女娲证道时随手捏出的“功德工具”,若不是沾着圣人的气机,早被拆解研究得连骨头都不剩。

十二万九千六百人能凑成一个“种族”,在洪荒私下里就是个笑话,谁都觉得这族人像小浪花,说不定哪天就被风浪拍没了。可弱小有时也是保护,人族就靠着这份“不被在意”,在优胜劣汰里攒下了一批经验老道的幸存者。

部落的模样却透着股生气。中间那座小山是李念的住处,除了传灯书院对外开放,其余地方都辟成了药园,明里暗里都有狩猎队的人守着,成了部落的“禁地”。环绕小山的石屋鳞次栉比,从天上往下看,竟像一张铺开的八卦图。田埂上,妇人呵斥着偷摘野菜的童子,语气里满是宠溺;石屋前,半大的孩子追着跑,笑声能飘出老远,把洪荒的冷意都冲淡了些。

议事的地方在山南部的黄角树下,那棵树粗得要四五人合抱,李念初见时都忍不住惊叹。树下的石凳摆得看似凌乱,实则藏着章法:最靠近树根的地方只放了一个石墩,旁边低一阶的是四个石墩,此刻飞、羽、云还有老疤正盘膝坐着;再往下,就是一排排石墩,陆续来的壮汉都先向四人躬身,再默默坐下,闭目养神,没人说话,空气虽闷,却透着股默契的安静。

直到小路上出现李念的身影,所有人都“唰”地站起来,目光齐刷刷望过去,严肃的脸上挤出笑容,原本像静止画的场景瞬间活了。等李念在最上面的石墩坐下,众人躬身行礼,才一个个坐得笔直,像书院里听讲的孩童,连呼吸都放轻了。

“武祖。”有人轻声开口,李念愣了愣——怎么就成“武祖”了?他的日子过得满当当,上午固定处理部落要事,其余时间不是教《武经》的运气法门,就是给兵阁的人解兵书里的阵法,要么就是蹲在药园教药阁认草药,或是在田埂上演示种植的窍门。兵阁倒最省心,一套《破锋八刀》就让汉子们如痴如醉,现阶段不用谈什么战略,先把个人本事练硬了再说。

最热闹的要属工阁。李念让他们出去找铁矿石,汉子们跑了三天,才从深山里扛回几块黑沉沉的石头。接着是烧木炭、做风箱、搭火炉,李念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控火、怎么锻打,看得工阁的人目瞪口呆——他们原先以为做工具就是磨磨石头、折根树枝,哪见过这般“神技”?风箱一拉,火炉里的火苗“呼”地窜高,黑铁在火里慢慢变红,再经大锤一砸,竟能变成锋利的刀坯。

认知被彻底推翻,可新奇感却像野草般疯长,工阁的汉子们连饭都顾不上吃,围着火炉转。没几天,部落的武器就换了茬——原先的木刀、石斧变成了铁刀、铁矛,掂量在手里,沉得踏实,劈砍起来也更利索。

李念看着族人眼里的光,心里清楚,人族的路还长。洪荒的大势改不了,可这些小处的改变——一本《武经》、一套铁器、一座书院,总有一天会攒成让人族站稳脚跟的力量。他没想过当什么“武祖”,只盼着部落里的笑声能多些,族人能在这洪荒里,活得再安稳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