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 > 第6章 雷击木中的火种

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 第6章 雷击木中的火种

作者:雷坡石的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24 23:53:29

李念把燃着的干草和木炭小心地拢在一起,用树枝围了个圈,又让羽找了片大的芭蕉叶,盖在上面留着透气——这样既能保住火种,又不怕风吹灭。“这火不是‘天罚’,是给咱们的好处。”他站起身,对着围过来的族人说,“冷了能烤火,生肉能烤熟了吃,以后咱们再也不用吃带血的肉了。”

族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说话,可眼里的惶恐渐渐散了。有个胆子大的汉子,试探着把手里的一块生鹿肉递过来:“念哥,这……这肉真能放火上烤?”

李念接过鹿肉,用树枝串起来,架在火边:“等着瞧。”没一会儿,肉就开始冒油,焦香的味道飘了出来,比生肉的腥味好闻多了。那汉子咽了口唾沫,眼睛都亮了。

等把火种用芭蕉叶包好,李念带着羽和云往部落走。远远就看见部落门口围了一圈人,飞正站在虎尸旁,一手抓着头,一手比划着“这么大的虫”,嘴里“嗷嗷”地模仿大虫的吼声,可围着的人却没怎么听,都时不时往东边山坡的方向瞟,显然还惦记着天火。

“都别瞅了!”李念笑着喊了一声,举起手里包着火种的芭蕉叶,“火咱带回来啦!今晚都来坝子上,咱烤虎肉吃!”

这话一出,人群瞬间炸了——刚才还惦记天火的人,立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火咋带回来的”“烤肉啥味”。飞也松了口气,拍着胸脯说:“俺就说念哥有法子!这虎可是俺们四个一起猎的,肉香着呢!”

傍晚的坝子上,燃起了好几堆火。男人们把虎肉切成大块,用树枝串起来架在火上烤,油脂滴在火里,“滋啦”声伴着焦香,飘得满部落都是。女人们则把之前采摘的野果洗干净,分给孩子们。

李念坐在火堆旁,手里拿着一块烤得金黄的虎肉,大口咬着——比上次烤的更入味,火侯刚好,外焦里嫩,一点血腥味都没有。他正吃得狼吞虎咽,抬头就看见周围的族人都盯着他,眼里满是好奇,手里的肉却没怎么动,显然还不太习惯“烤过的肉”。

“唔……吃啊!”李念嘴里塞满了肉,含混不清地说,又指了指他们手里的肉,“快吃!比生肉香多了,还不拉肚子!”

有个小孩看他吃得香,试探着咬了一口手里的烤肉,眼睛瞬间亮了,又大口咬了起来。其他族人见了,也跟着吃起来,坝子里很快响起了咀嚼声和笑声。飞吃得最欢,一手拿着一块肉,嘴里还嚷嚷着:“好吃!比生肉好吃一百倍!以后咱天天烤肉吃!”

李念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暖的。火的出现,不仅让族人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日子,更让他们对“自然”多了一份掌控力——不再只是被动地躲避危险,而是能利用自然的力量,让自己活得更好。

他抬头看向夜空,星星比往常更亮。或许,这就是人族能在洪荒立足的底气——不是靠天生的强大,而是靠学习、靠探索,靠把“未知”变成“已知”的勇气。

火堆旁的笑声越来越响,火苗跳动着,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笑意。这团从天而降的火,不仅温暖了夜晚,更照亮了人族在洪荒里,一步步向前走的路。

......

洪荒的晨雾还没散,李念就蹲在部落东侧的土坡前,手指捻着湿润的黄土,细细揉搓——土粒均匀,黏性正好,是制陶的好料。身后,十几个族人围坐成圈,手里都捧着一团黄泥,眼神专注地跟着他的动作学:先把黄泥摔打结实,排出空气;再捏出粗圆的罐底,慢慢往上捏塑罐身,拇指在罐口轻轻按压,捏出规整的弧度。

“记住,罐壁别太厚,不然烧不透;也别太薄,容易裂。”李念拿起自己刚捏好的陶罐坯子,举给族人看,“像这样,手指贴着坯子转,力道匀着点。”

两个月前,火刚稳定下来时,李念就琢磨着制陶——总不能一直用树叶包肉、用石器盛水,陶器才是能真正留住食物、储存水源的关键。从找土、和泥,到摸索着用草木灰调节火候,他烧坏了十几批坯子,才终于掌握了门道。现在,族人们手里的坯子虽还粗糙,却已能看出陶罐的模样,等晒干了入窑烧制,就是洪荒里第一批真正的人类器皿。

李念看着族人们认真的样子,嘴角弯了弯。他转身回到自己的石屋旁,从土里挖出一个烧制好的陶罐——罐身上刻着一道简单的“念”字标记,是他特意留的。这是他烧的第一个成功的陶罐,没舍得用,埋在土里存着。他摩挲着罐壁,忽然想起后世博物馆里的远古陶器,说不定千百年后,有人挖开这片土,看到这个罐子,会猜想着洪荒里曾有这么一群人,在艰难里摸索着文明的样子。

“念哥!你看俺找着啥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羽手里攥着几截翠绿的藤条,兴冲冲地跑过来,藤条上还挂着几个紫红色的块根。李念低头一看,眼睛瞬间亮了——那块根圆滚滚的,表皮带着细绒毛,不是红薯是什么!

他一把抓过藤条,手指摸着红薯的表皮,心跳都快了几分。前世他在老家种过红薯,知道这东西耐旱、高产,埋在土里就能活,煮熟了又甜又顶饿,是救荒的好粮。在洪荒里,有了红薯,族人就再也不用只靠打猎和采野果填肚子,甚至能定居下来,靠种植过日子!

“快!把藤条剪下来,块根小心收好!”李念的声音都带着颤,“去把部落里最懂土的张老请来,俺要开辟一块地种这个!”

接下来的几天,李念几乎天天泡在地里。他让族人先把地里的杂草烧干净,又把沤好的草木灰和兽粪混进土里,做成肥沃的养料;再把红薯藤剪成小段,斜着插进土里,只露出一点点藤尖。他还特意让张老守着这块地,每天浇水、查看,生怕出一点差错。看着土里冒出的嫩芽,李念夜里都能笑醒——这不是普通的庄稼,是族人能安稳活下去的底气。

好消息接二连三。云带着狩猎队出去半个月,终于在西边的山谷里找到了野牛群,数量足有上百头,以后部落的肉食就有了稳定来源;族人们还在山林深处找到一片泛着白霜的石头,敲碎了煮水,竟能析出白色的盐粒——有了盐,烤肉不再是寡淡的腥味,食物也能存得更久。

每次有新进展,天上就会落下淡淡的功德金光,裹着李念,暖得像泡在温泉里。起初他还会沉醉在这种舒爽里,觉得是天道对人族进步的认可;可次数多了,竟也习惯了——就像看着自己种的庄稼结果,喜悦是真的,却不再像最初那样激动。对他来说,族人们能吃饱穿暖,比什么金光都实在。

日子一天天过,李念找了块中空的竹筒,装了细沙,做了个简易的沙漏,用来记时;又砍了些细竹,削成竹简,每天在上面写写画画——今天红薯浇了水,明天狩猎队带回三头野牛,后天族里又多了两个新生儿,连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建木屋的传说,他也一并记下来。石屋里的竹简堆得越来越高,占了半个角落,成了洪荒里第一份人族的“史书”。

这天午后,李念躺在石屋旁大树下的躺椅上,手里摇着一把用蒲葵叶做的“济公扇”,假寐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脸上,暖融融的。旁边的石桌上,羽正端着个陶碗,碗里泡着不知名的树叶,他学着李念的样子,翘着兰花指,小口抿着,竟真喝出了几分酒的滋味。

“念哥,下午狩猎队去东边林子,要不要一起?”羽放下陶碗,问道。

李念摆摆手,眼睛都没睁:“不去了,你们去就行。记得把新做的石矛带上,小心点。”

自从红薯种上、盐找到了,狩猎队也成了气候,李念就彻底“摆烂”了——饮食有飞操心,狩猎有云带队,种植有张老看着,他除了偶尔指点一下新技艺,大多时候都像现在这样,晒晒太阳,记记竹简,倒比在后世读博时还悠闲。

可他知道,这份悠闲是靠族人们的进步堆出来的。现在的部落,石屋一排排整齐排列,陶窑里不断烧出新的陶罐陶碗,红薯地绿油油的一片,狩猎队出去总能带回猎物,族人们脸上再也没有了当初的茫然和恐惧,多了踏实的笑意。甚至连其他部落都来学他们的狩猎队模式,红薯藤也被分出去,在洪荒里慢慢传开。

李念睁开眼,看着远处打闹的孩子,看着忙着晒兽皮的妇人,看着打磨石器的汉子,心里忽然很安稳。从刚穿越时的手足无措,到现在人族能在洪荒里站稳脚跟,能种粮、能制器、能烤肉、能记史,这一步步走过来,虽难,却值。

他拿起旁边的竹简,提笔在上面写下:“洪荒某年,薯生,盐出,猎队立,人族始安。”

写完,他放下笔,又摇起了蒲扇。风穿过树叶,带着红薯叶的清香,还有远处传来的族人的笑声。这洪荒虽残酷,却也因为这群努力活着的人,渐渐有了文明的温度。而他知道,这还只是开始——人族的路,还能走得更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