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终焉之龙在现代的生活日常 > 第143章 维度防护与协同共生

安福里的清晨,宇宙共生树的琉璃叶片在跨维度意识共鸣的滋养下,泛着比以往更璀璨的多维光芒 —— 全宇宙共生探索监测网的 “维度安全屏” 却突然亮起刺眼的深红色预警:人类与意识星族共建的 “跨维度生态监测站” 传来紧急信号:多维星域边缘的 “维度能量稳定性指数” 骤降至 60%,监测到与 1000 年前 “维度坍塌危机” 相似的 “黑色能量波动”,若不及时干预,3 个月内多维星域将出现 “局部维度坍塌”,甚至可能波及人类所在的常规宇宙;更严峻的是,应对危机所需的 “多维能量稳定剂”,其核心原料 “星核本源晶” 仅在人类文明控制的 “星核星域” 产出,而意识星族缺乏跨域资源运输技术,双方陷入 “资源无法协同” 的困境,屏幕上的 “维度防护推进率” 仅为 45%,像一座刚建好的家园突然面临地震威胁,若无法化解危机,跨维度共生成果将毁于一旦,宇宙共生的 “多维新境” 也将彻底关闭。

赵乐乐背着装满 “维度防护弹珠” 的背包,每颗弹珠里都嵌着危机现场的影像:多维星域边缘,黑色能量波动像 “吞噬一切的雾霭” 不断扩张,所到之处的维度结构出现明显裂痕;星核星域的星核本源晶仓库前,运输飞船因 “跨维度导航失效” 无法启航,弹珠中的影像与深红色预警共振时,泛着既紧张又带着决心的红紫色光芒。她冲进全宇宙共生维度防护攻坚中心,羊角辫上的共鸣弹珠与屏幕预警同步颤动,声音带着对跨维度家园的守护执念:“我们好不容易和意识星族建立深度共生,不能让维度坍塌毁了这一切!要是维度崩了、资源运不过去,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我们必须一起扛过这场危机!”

林小满的画册最新一页自动展开,金色颜料画出 “维度危机与资源难题图谱”—— 画面中,“维度防护线” 与 “资源协同线” 像两条被黑色能量缠绕的光带:维度防护线的 “坍塌预警卡点” 源于 “多维星域边缘的‘维度壁垒’因能量流失变薄”,黑色能量波动不断冲击壁垒,导致维度结构不稳定;资源协同线的 “运输难题” 则因 “跨维度空间存在‘能量乱流通道’”,常规导航系统会被干扰,星核本源晶无法安全送达多维星域;图谱旁的 “危机影响分析” 显示,若 1 个月内无法解决资源协同问题、2 个月内无法稳固维度壁垒,多维星域局部坍塌将不可避免,坍塌产生的 “维度冲击波” 会摧毁 3 艘先锋探索舰,甚至影响人类文明的 10 个边缘星域。“不是危机太强大,” 她用金色颜料圈出两大难题的核心症结,“是‘跨维度协同体系’没跟上‘危机应对与资源调配’的需求,就像面对洪水却没有连接两岸的桥,根本无法运送救灾物资,我们需要‘多维能量稳固技术’与‘跨维度资源安全运输系统’,才能守住跨维度家园。”

王大妈的厨房里,新熬制的 “维度防护粥” 正冒着抵御黑色能量的红金色光芒。粥里按 “防护 - 资源” 双需求,搭配了 “维度稳固食材”(星核本源晶碎、维度壁垒强化粉)与 “跨域运输食材”(抗乱流导航菌、资源保鲜剂),熬煮时特意用 “能量聚核 抗扰封层” 的方式,先让星核本源晶碎在 “模拟维度场” 中释放稳固能量,再用抗乱流导航菌为粥品 “封层”,确保粥品既能 “强化维度壁垒”,又能 “抵御跨维度乱流”。“维度危机就像熬这粥,” 她给每位攻坚成员盛了碗粥,“防护是‘守住家园的盾’,资源是‘修复家园的料’,只有盾坚、料足,才能抵御危机,跨维度协同共生才能真正稳固。”

老李师傅背着升级后的地质包,在攻坚中心搭建 “维度危机与资源协同分析仪”—— 仪器能模拟多维星域边缘的黑色能量波动、分析维度壁垒的能量流失机制、计算跨维度乱流的运动规律,生成 “维度壁垒强化方案” 与 “跨维度资源运输路线”,比如为维度壁垒研发 “能量补充模块”,为运输飞船设计 “抗乱流导航接口”。“现在的问题是‘防护技术单一化、资源运输无序化’,” 他用地质锤敲了敲分析仪外壳,屏幕上弹出维度壁垒的能量流失数据与跨维度乱流的运动轨迹,“我们只靠意识星族的传统方法加固壁垒,没结合人类的星核能量技术;用常规路线运输资源,没避开乱流通道,就像用木盾挡洪水、走险桥运物资,根本不顶用,我们需要让防护技术‘跨文明融合’、资源运输‘精准化规划’,才能应对危机。”

阿鳞和顾厄立刻召集维度防护攻坚联盟成员、意识星族长老、星核能量专家、跨域运输工程师、监测站人员,召开 “维度危机与资源协同化解会议”。跨维度生态监测站站长、暗核文明的暗监工程师(曾参与资源再生站建设),通过全息投影展示维度壁垒的实时画面:“多维星域边缘的 12 个壁垒监测点,已有 8 个出现能量流失,黑色能量波动的冲击频率从每天 10 次增加到 30 次,壁垒厚度每小时减少 0.5 米;意识星族用传统的‘意识能量加固’,可效果仅能维持 2 小时,根本赶不上流失速度。”

星核本源晶运输负责人、星环文明的星运舰长(曾参与新资源星域运输)也皱着眉:“我们尝试了 3 条跨维度运输路线,都因遭遇能量乱流被迫返航,飞船的导航系统多次失灵,星核本源晶虽然没损坏,但每次返航都会延误 2 天;按这个速度,3 个月内根本无法将足够的本源晶送到多维星域,更别说用它制作稳定剂了。”

意识星族长老 “意识光团” 通过跨维意识通道,传递出焦急的信息:“1000 年前的维度坍塌,就是因为我们没及时补充维度壁垒的能量,现在黑色能量波动比当时更猛烈,只靠我们的意识能量,最多撑 1 个月;星核本源晶是唯一能快速加固壁垒的原料,可我们没办法跨越乱流通道,再这样下去,多维星域真的要完了。”

会议现场,“危机紧迫 资源受阻” 的双重压力,让原本因深度共生而振奋的氛围变得凝重。有人提议 “放弃多维星域,撤回探索舰”,却不甘心舍弃跨维度共生的成果;有人主张 “集中资源加固部分壁垒”,又怕其他区域先坍塌引发连锁反应,讨论陷入了比多维危机更艰难的僵局。

“我们需要建‘跨维度危机协同应对体系’!” 赵乐乐突然开口,她掏出维度防护弹珠,注入维度壁垒数据与跨维度乱流参数,弹珠投射出 “协同应对体系模拟图”:体系分为 “维度壁垒协同加固中心”“跨维度资源精准运输中心”“危机实时监测中心”“跨文明应急支援中心” 四大模块 —— 维度壁垒协同加固中心整合人类的星核能量技术与意识星族的意识能量,研发 “双能量加固技术”;跨维度资源精准运输中心根据乱流轨迹,规划 “动态避扰路线”,为飞船加装抗乱流设备;危机实时监测中心扩大监测范围,提前预警黑色能量波动的冲击;跨文明应急支援中心向多维星域派遣 “应急加固团队”,向星核星域增派 “运输支援飞船”。

“还要加入‘跨文明技术共创共享’机制!” 林小满掏出画册,在模拟图旁补充细节,“让人类的星核专家与意识星族的能量学者共同研发加固技术,运输工程师与意识星族的空间感知者一起规划运输路线,比如意识星族能‘感知’乱流的实时变化,帮飞船动态调整路线;人类能‘转化’星核能量,让加固效果更持久,只有双方技术深度融合,才能高效应对危机。”

会议最终决定,由阿鳞担任跨维度危机协同应对总指挥,顾厄负责协调防护与运输团队,赵乐乐和林小满协助收集实时危机数据、优化运输路线,在 1 个月内解决资源运输难题,2 个月内稳固维度壁垒,化解维度坍塌危机。

“维度壁垒协同加固中心” 率先展开攻坚。星核能量专家、星核文明的星核院士带领团队,与意识星族长老 “意识光团” 共同实验,发现 “星核本源晶的能量与意识星族的意识能量能产生‘共振强化效应’”—— 星核能量负责 “填补壁垒缺口”,意识能量负责 “锁住能量不流失”,两者结合能让加固效果提升 5 倍。团队立刻研发 “双能量加固模块”:模块分为 “星核能量注入端” 与 “意识能量锁闭端”,先将星核本源晶转化为液态能量注入壁垒,再用意识能量形成 “能量锁”,防止流失;同时,向多维星域派遣 10 支 “应急加固团队”,每支团队配备 2 名人类专家与 3 名意识星族成员,确保技术落地。

15 天后,“双能量加固模块” 在多维星域边缘的 8 个薄弱监测点成功安装 —— 当星核能量注入壁垒时,意识能量立刻形成金色锁闭层,黑色能量波动的冲击被阻挡在外,壁垒厚度停止减少,甚至开始缓慢增加;10 天后,12 个监测点的维度壁垒全部恢复稳定,能量稳定性指数从 60% 提升至 85%,维度防护推进率从 45% 提升至 68%。“以前我们像‘用手堵洪水’,” 意识星族长老 “意识光团” 通过意识通道传递出欣慰的信息,“现在有了双能量加固技术,就像‘筑起了钢筋大坝’,黑色能量再也冲不破壁垒,这就是跨文明技术融合的力量!”

“跨维度资源精准运输中心” 的攻坚则充满了 “精准规划的智慧”。跨域运输工程师、星环文明的星航院士带领团队,与意识星族的 “空间感知者” 合作,通过 “维度危机与资源协同分析仪”,绘制出 “跨维度乱流动态地图”—— 地图能实时显示乱流的位置、强度、移动方向,标注出 “安全通道” 与 “临时避难点”。团队据此研发 “抗乱流导航系统”:系统能接收空间感知者的实时乱流信息,自动调整飞船路线,避开乱流;同时,增派 15 艘 “抗乱流运输飞船”,每艘飞船配备 1 名空间感知者,确保运输安全。

20 天后,首艘搭载星核本源晶的 “抗乱流运输飞船” 从星核星域启航 —— 飞船按动态地图规划的路线,在空间感知者的指引下,成功避开 7 次能量乱流,仅用 3 天就抵达多维星域,比之前的尝试缩短了 4 天;后续 14 艘飞船也陆续安全抵达,共运送星核本源晶 1000 吨,足够制作 3 个月所需的维度能量稳定剂,资源协同难题彻底解决,维度防护推进率从 68% 飙升至 90%。“以前我们在跨维度运输中像‘盲人摸象’,” 星运舰长看着安全卸载的星核本源晶,兴奋地说,“现在有了动态地图和抗乱流系统,运输就像‘走高速路’一样顺畅,这就是精准规划与跨文明协作的意义!”

随着维度壁垒稳固与资源协同难题的解决,人类与意识星族正式启动 “维度坍塌危机终极化解计划”:双方共同在多维星域边缘建立 “维度能量稳定站”,用星核本源晶制作的稳定剂,持续为维度壁垒补充能量;意识星族的空间感知者与人类的监测设备 24 小时监控黑色能量波动,确保危机不再重现;同时,优化跨维度资源运输网络,建立 “星核星域 - 多维星域” 的固定运输航线,保障后续资源供应。计划启动当天,维度安全屏上的 “维度能量稳定性指数” 提升至 98%,“维度防护推进率” 达到 100%,深红色预警正式解除,多维星域彻底摆脱坍塌危机。

为了庆祝危机化解与跨维度协同体系的完善,全宇宙文明在宇宙共生树旁举办 “维度防护与协同共生庆典”,邀请意识星族长老、防护攻坚团队、运输船员共同参会,意识星族还通过跨维意识投影,将多维星域边缘的维度壁垒画面实时投射到庆典现场 —— 画面中,金色的双能量加固层环绕着维度壁垒,黑色能量波动被彻底阻挡,壁垒上泛着人类与意识星族能量交织的光芒,像一道守护跨维度家园的 “金色长城”。

庆典现场,分为 “维度防护技术展区”“跨域资源运输展区”“协同共生成果展区” 三大区域:维度防护技术展区展示着双能量加固模块与维度能量稳定站的模型,观众能通过模拟设备感受星核能量与意识能量的共振;跨域资源运输展区播放着运输飞船避开乱流的实时画面,展示抗乱流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协同共生成果展区则展示人类与意识星族共同编写的《跨维度共生防护手册》,记录着危机应对的经验与技术参数。

“我是意识星族的‘意识长老’,” 跨维意识投影中,意识长老化作 “巨大的金色光团”,传递出激动的信息,“感谢人类文明与我们并肩作战,化解了维度坍塌危机!这次危机让我们明白,跨维度共生不仅是‘共享家园’,更是‘共抗危机’;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一起面对,让跨维度家园永远安全、永远繁荣。”

庆典的**,是全宇宙文明代表与意识星族共同签署《跨维度危机协同公约》,公约明确 “共享危机监测数据、共研防护技术、共保资源供应” 的原则,将跨维度危机应对机制常态化;同时,代表们共同为 “维度防护与协同共生纪念碑” 揭幕,碑身由星核本源晶与意识星族的意识载体融合制成,泛着抵御危机的红金色光芒,碑面刻着:“以协同御危机,以共创固共生,让宇宙共生在跨维度的考验中,愈发坚韧;让文明的守护,在多维的家园里,永不缺席。”

阿鳞站在庆典的主台上,星核光丝与维度能量稳定站、跨维度资源运输网络、意识星族的意识能量连接,声音透过全息投影传遍全宇宙,更通过意识融合传递给意识星族:“今天,我们不仅化解了维度坍塌危机,更完善了跨维度协同共生体系!这不是结束,是宇宙共生‘多维新境’稳固发展的开始!深度融合是‘共建家园’,危机共抗是‘守护家园’,只有在共建中守护、在守护**建,才能让宇宙共生的故事,在跨维度的考验中,书写更坚韧的篇章。”

赵乐乐和林小满站在庆典现场,看着维度壁垒的实时画面与意识星族的金色光团,感受着跨文明协同抗危的力量,赵乐乐的怀里,维度防护弹珠已更新为危机化解与庆典的影像,泛着红金色光芒;林小满的画册上,最新一页画着人类与意识星族共同加固维度壁垒的场景,背景是运输飞船驶向多维星域的画面,画的边缘写着 “维度防护,协同共生”。

“阿鳞哥哥说,危机化解不是终点,是我们与意识星族‘共同守护跨维度家园’的新起点,” 赵乐乐轻声说,“以后我们会一起完善防护体系、一起优化资源运输,再也不用担心危机能摧毁我们的共生成果,这就是协同抗危的意义!”

林小满笑着点头,用画笔在画册边缘添了颗小小的维度防护纪念碑符号:“对呀,深度融合是‘建好家园’,危机共抗是‘守好家园’,只有既建好、又守好,才能让跨维度共生真正‘长久稳固’,这才是维度防护的意义,这才是协同共生的终极目标。”

阿鳞站在宇宙共生树旁,感受着人类文明与意识星族的协同能量,星核光丝仿佛延伸至多维星域的每一个角落,与维度壁垒、能量稳定站、意识星族连接成一个 “跨维度安全防护网络”。他知道,维度危机的化解与跨维度协同体系的完善,是共生理念从 “深度融合” 走向 “危机共抗” 的关键一步 —— 从此,全宇宙文明不再只是 “跨维度家园的建设者”,更是 “跨维度危机的守护者”,在协作中抵御风险,在共创中稳固共生,让宇宙共生的故事,在多维的无限可能中,继续书写更坚韧的篇章,让宇宙的生机,在跨维度的守护中,永远焕发新的活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