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终焉之龙在现代的生活日常 > 第121章 废星重生与青年共创

安福里的清晨,宇宙青年共生协作平台的 “重点项目屏” 突然亮起耀眼的绿光 ——“废弃星球重生计划” 团队提交的首期勘测报告显示,目标星球 “荒芜星” 的生态破坏远超预期:地表 90% 被砂石覆盖,仅剩的 10% 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 5 倍;大气中缺乏氧气,充斥着有毒的 “暗尘颗粒”;地脉能量近乎枯竭,连最耐旱的共生植物都无法存活。屏幕旁,赵乐乐背着装满 “重生纪念弹珠” 的背包,每颗弹珠里都嵌着荒芜星的勘测影像:龟裂的土地、灰暗的天空、随风飘散的暗尘,弹珠中的影像与平台能量共振时,竟泛着令人压抑的灰色光芒。

“这颗星球比想象中更‘绝望’,” 赵乐乐捧着弹珠走向协作平台控制台,羊角辫上的共鸣弹珠也跟着泛灰,“团队说,按现有技术,至少需要 50 年才能让它恢复基础生态,可青年行动的目标是 3 年内看到生机,这差距也太大了!”

林小满的画册最新一页自动展开,金色颜料艰难地画出 “荒芜星生态图谱”—— 画面中,星球的 “生态健康值” 仅为 8%,土壤、大气、地脉三大系统像三条干涸的河流,彼此隔绝,毫无活力;图谱旁的 “技术需求清单” 密密麻麻列了 20 多项,从 “土壤重金属净化” 到 “大气氧气生成”,每项都需要跨文明的核心技术支持。“不是技术不够,” 她用金色颜料圈出清单中的关键项,“是‘技术整合’太难,就像有一堆零件,却不知道怎么拼成能运转的机器,每个文明的技术都好,合在一起却‘水土不服’。”

王大妈的厨房里,新熬制的 “重生希望粥” 正冒着微弱的热气。粥里加了荒芜星的砂石样本、绿星的重生草籽、水泽文明的净化水,可粥的颜色依旧偏灰,尝起来带着股 “荒芜的涩味”。“这粥就像荒芜星,” 她用勺子反复搅拌,“光把好食材丢进去不行,得知道怎么让它们互相滋养,才能熬出好味道,重生星球也一样,得把技术‘揉’在一起,才能让星球活过来。”

老李师傅背着升级后的地质包,在协作平台的 “技术实验室” 搭建 “生态模拟仪”—— 仪器能模拟不同技术组合在荒芜星的应用效果,还能分析技术间的兼容性。“现在的问题是‘技术冲突’,” 他用地质锤敲了敲模拟仪外壳,屏幕上弹出一组数据:水泽文明的净化水虽能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却会与星禾文明的植物生长剂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草籽发芽率骤降;辉光文明的氧气生成技术需要大量能量,而荒芜星的地脉无法支撑,强行使用会加剧地脉枯竭。“就像给病人同时吃多种药,有的药会互相抵消,甚至产生副作用,得找到‘用药顺序’和‘剂量搭配’。”

“废弃星球重生计划” 团队的核心成员此刻正聚集在荒芜星的临时基地,看着眼前荒芜的景象,满脸愁容。团队由 12 个文明的青年组成:绿星的青年绿芽负责植物培育,水泽文明的水漾主导土壤净化,辉光文明的辉闪负责能量供应,岩穴文明的石穴主攻地脉修复,还有暗影、碎星、赤土等文明的青年各司其职。可半个月过去,他们的努力几乎没有成效 —— 净化后的土壤很快又被暗尘污染,生成的氧气在大气中留不住,地脉修复到一半就因能量不足被迫停止。

“再这样下去,我们的计划会失败的,” 绿芽捧着枯萎的重生草苗,声音带着沮丧,“我们明明按各自的技术流程做了,为什么星球还是没变化?”

水漾也皱着眉,手里的净化设备指示灯忽明忽暗:“我的净化水在水泽文明效果很好,到这里却只能净化表层土壤,深层的重金属根本除不掉,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团队的争执声通过协作平台传到了引导中心,阿鳞和顾厄立刻决定前往荒芜星支援,赵乐乐和林小满也主动申请同行。当 “共生号” 抵达临时基地时,正赶上团队因 “下一步方案” 争吵 —— 辉闪主张 “先集中能量修复地脉,再处理土壤和大气”,石穴却认为 “地脉修复需要稳定的生态环境,应该先改善土壤和大气”,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们先别急着争论,” 阿鳞走到模拟仪前,星核光丝与仪器连接,调出荒芜星的历史数据,“荒芜星曾经是颗生态良好的星球,后来因过度开采导致生态崩溃,它的土壤、大气、地脉原本是相互支撑的整体,现在我们把它们分开修复,自然难以见效。”

顾厄补充道,翼膜泛着赤金色的分析光芒:“不如采用‘生态系统联动修复法’,先修复地脉的‘基础能量’,用少量能量支撑土壤和大气的初步改善,再用改善后的土壤和大气反哺地脉,形成‘修复循环’,就像先给干涸的河流注入少量水,让河流慢慢恢复流动,再让水流滋养两岸的土地。”

赵乐乐突然想起传承纪念弹珠里的 “生态循环案例”,她掏出弹珠,注入绿星重建时的生态修复影像:地脉先提供基础能量,让净化水在土壤中稳定发挥作用,植物生长后释放氧气改善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能补充地脉水分,形成良性循环。弹珠将影像投射到基地中央,团队成员们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之前的争执声也消失了。

“我们可以分三步来!” 赵乐乐的声音带着兴奋,“第一步,让石穴用岩穴文明的‘地脉唤醒技术’,先激活荒芜星的浅层地脉,提供基础能量;第二步,水漾用‘分层净化法’,先净化表层土壤,种植耐旱的‘先锋植物’,再逐步净化深层土壤;第三步,辉闪用‘低能耗氧气生成技术’,结合先锋植物的光合作用,慢慢改善大气,最后让绿芽种植重生草,形成完整的生态链。”

林小满也掏出画册,翻到画着 “三步修复图” 的一页 —— 画面中,地脉的能量像涓涓细流,滋养着表层土壤,先锋植物在土壤中扎根,释放的氧气与辉光技术生成的氧气汇合,渐渐让大气变得清澈,最后重生草在改善后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生态健康值一步步提升。“还要在每个步骤中加入‘技术适配模块’,” 她用金色颜料标注模块位置,“比如在地脉唤醒时,加入辉光文明的‘能量缓冲技术’,避免地脉过度消耗;在土壤净化时,加入星禾文明的‘抗反应剂’,防止净化水与植物生长剂冲突。”

团队立刻按 “三步修复法” 调整方案,阿鳞和顾厄则留在基地指导,赵乐乐和林小满也加入了具体工作。第一步 “地脉唤醒” 启动时,石穴带着团队在荒芜星的地脉节点安装 “唤醒装置”,辉闪则在装置旁搭建 “能量缓冲器”—— 当浅层地脉被成功激活,能量缓缓流出时,缓冲器及时将能量稳定在 “低消耗模式”,既满足了基础需求,又没有加剧地脉负担,地脉的 “能量供应值” 从 3% 提升到 15%。

第二步 “土壤净化” 是关键。水漾创新出 “分层净化法”:先用净化水冲洗表层土壤,降低重金属含量;再在土壤中埋入 “净化胶囊”(由水泽净化技术与星禾抗反应剂混合制成),缓慢净化深层土壤;最后撒上赤土文明的 “固沙草籽”—— 这种草籽耐旱、耐重金属,是理想的 “先锋植物”。一周后,荒芜星的表层土壤出现了零星的绿色,固沙草籽成功发芽,土壤的 “健康值” 从 5% 提升到 23%。

然而,当进入第三步 “大气改善” 时,新的问题出现了。辉闪的低能耗氧气生成技术虽能产生氧气,却无法阻止氧气在大气中流失 —— 荒芜星的大气稀薄,缺乏 “氧气滞留层”,生成的氧气很快就会散入宇宙。“我们需要在星球外围搭建‘大气保护罩’,” 辉闪看着快速下降的氧气浓度,焦急地说,“可搭建保护罩需要大量金属材料和能量,我们现在没有这么多资源。”

暗影文明的影沫突然有了主意,她掏出随身携带的隐形技术设备:“我们可以用‘隐形大气膜’代替传统保护罩,” 她解释道,“隐形膜由暗影的隐形材料与星环的轻质金属混合制成,不需要太多材料,还能通过吸收宇宙中的微光补充能量,既能留住氧气,又不会消耗地脉能量。”

团队立刻行动,碎星文明的星小环负责制作轻质金属框架,影沫则带领团队铺设隐形膜。当 “隐形大气膜” 成功搭建时,荒芜星的大气 “氧气保留率” 从 12% 提升到 68%,固沙草的生长速度也明显加快,原本灰暗的天空渐渐透出淡淡的蓝色。

随着修复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团队通过协作平台加入支援:蓝雾星的雾语带来 “声波除尘技术”,清除了大气中的暗尘颗粒;赤土文明的赤苗提供 “固氮技术”,帮助土壤增加肥力;雷鸣星的雷闪则搭建 “能量收集站”,通过吸收宇宙雷电为地脉补充能量。荒芜星的生态健康值以每周 5% 的速度提升,三个月后,星球的生态健康值达到 45%,表层土壤基本恢复,大气中的氧气浓度足以支撑简单的生态系统,地脉的能量也能稳定供应。

当第一片重生草在荒芜星扎根时,团队成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绿芽捧着嫩绿的草叶,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们做到了!荒芜星真的开始重生了!”

水漾也笑着说:“以前觉得重生一颗星球是不可能的事,现在才知道,只要我们一起想办法,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就是跨文明共创的力量!”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废弃星球重生,团队在协作平台发起 “全宇宙废星重生接力” 活动,邀请其他文明的青年团队认领宇宙中的废弃星球,分享荒芜星的修复经验。活动发起仅两周,就有 50 多个青年团队认领了 72 颗废弃星球,形成了 “废星重生网络”,每个团队都在平台上实时分享修复进展,互相借鉴技术,共同解决难题。

宇宙议会特意在荒芜星举办 “废星重生成果展”,邀请 100 多个文明的代表参观。展览现场,代表们看着眼前充满生机的绿色区域,听着青年团队讲述修复过程中的挑战与创新,纷纷称赞:“你们用青年的智慧和坚持,让荒芜之地变成了希望之地,这不仅是星球的重生,更是宇宙共生理念的新传承。”

展览的最后,12 个文明的青年代表共同在荒芜星种下 “重生纪念林”—— 每棵树都由不同文明的植物种子混合培育而成,象征着跨文明共创的成果;纪念林旁立着一块 “重生石碑”,上面刻着:“没有永远的荒芜,只有未被唤醒的希望,青年共创,让宇宙中的每颗星球都能重焕生机。”

赵乐乐和林小满站在纪念林旁,赵乐乐的怀里,重生纪念弹珠已更新为荒芜星重生前后的对比影像,泛着充满生机的绿色光芒;林小满的画册上,最新一页画着青年团队在纪念林旁欢笑的场景,背景是渐渐恢复生机的荒芜星,画的边缘写着 “废星重生,共创未来”。

“阿鳞哥哥说,荒芜星的重生不是结束,是宇宙‘生态共创时代’的开始,” 赵乐乐轻声说,“以后会有更多废弃星球在青年团队的手中重获新生,宇宙会因为我们的努力,变得更绿、更有活力。”

林小满笑着点头,用画笔在画册边缘添了颗小小的重生石碑符号:“对呀,青年不仅是共生的继承者、推动者,更是宇宙的‘创造者’,用创新打破荒芜,用坚持带来希望,这才是废星重生的意义,这才是青年共创的终极目标。”

阿鳞站在纪念林旁,看着青年们在绿色的草地上交流修复经验,规划下一颗废弃星球的重生计划,星核光丝与废星重生网络连接,能感受到无数青年团队的热情与信念,像股充满生机的洪流,滋养着宇宙中的荒芜之地。他知道,废弃星球的重生与青年共创网络的形成,是共生理念从 “协作实践” 走向 “文明共创” 的关键一步 —— 从此,青年不再只是 “解决问题的实践者”,更是 “创造未来的创新者”,在跨文明的共创中,为宇宙带来新生,让共生的光芒照亮每一颗荒芜的星球,书写宇宙永续发展的新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