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终焉之龙在现代的生活日常 > 第120章 协作破界与青年行动

安福里的清晨,宇宙共生青年学院的跨文明实践区突然传来争执声 —— 来自碎星文明的年轻石匠星小环与赤土文明的青年农者赤苗,正为 “固沙支架的搭建方式” 吵得面红耳赤。星小环坚持用星环的金属工艺打造支架,认为 “坚固才是核心”;赤苗则主张用赤土的植物编织技术,反驳 “金属会破坏土壤生态”,两人各执一词,原本计划中的固沙实践项目被迫停滞,周围其他文明的青年学员也因 “该支持哪方” 分成两派,气氛剑拔弩张。

赵乐乐背着装满 “协作纪念弹珠” 的背包路过,每颗弹珠里都嵌着不同文明的协作案例:联盟与新域的能量适配、星环与蓝雾星的技术融合。她赶紧掏出弹珠,注入两人的争执场景,弹珠瞬间投射出 “金属支架压坏土壤”“植物支架被风沙吹倒” 的模拟画面 —— 两种方案单独使用都存在缺陷,却没有学员想到 “金属 植物” 的融合方式。“你们看,单独用一种技术都不行,” 赵乐乐的声音打断了争执,羊角辫上的共鸣弹珠与实践区的能量产生共振,“为什么不试试把金属的坚固和植物的生态结合起来?就像弹珠里的文明协作,只有互补才能成功!”

林小满的画册最新一页也自动展开,金色颜料画出 “协作冲突图谱”—— 画面中,跨文明实践区的青年学员按文明分成多个小团体,碎星与赤土的争执像道 “无形的墙”,将原本该协作的团队分割开来,每个小团体的 “协作意愿值” 都低于 “文明认同值”,甚至有 3 个小组因 “技术理念不同” 干脆放弃了实践任务。“不是年轻人不愿协作,” 她用金色颜料在图谱旁标注冲突根源,“是‘协作机制’没跟上,就像没有裁判的拔河比赛,大家只想着赢,忘了一起完成任务才是目标。”

王大妈的厨房里,新熬制的 “协作调和粥” 正冒着热气。粥里特意混合了碎星的岩石粉与赤土的沙土粒、星环的金属糖与星禾的植物籽,每勺粥都需要搅拌均匀才能尝到融合的香味,少了任何一种食材,味道都会变得单调。“年轻人吵架就像粥里的食材没拌匀,” 她给前来求助的星小环和赤苗各盛了一碗,“得耐下心搅一搅,才能尝出不同食材合在一起的好味道,协作也一样,得互相听听对方的想法,才能找到最好的办法。”

老李师傅背着升级后的地质包,在实践区搭建 “协作监测仪”—— 仪器能实时捕捉跨文明团队的 “沟通频率”“意见采纳率”“矛盾解决速度”,还能分析不同文明的技术优势与文化习惯,为优化协作模式提供数据支持。“协作不是‘谁听谁的’,” 他用地质锤敲了敲监测仪外壳,屏幕上弹出碎星与赤土的技术互补数据:金属支架的坚固度是植物的 3 倍,但植物的生态适配性是金属的 5 倍,“得找到‘各取所长’的平衡点,就像盖房子,既要用钢筋保证坚固,也要用水泥让结构贴合,少了哪样都不行。”

阿鳞和顾厄很快赶到实践区,召集 70 个文明的青年代表与导师召开 “协作问题紧急研讨会”。会议室里,星小环和赤苗还在为方案争论,其他文明的青年代表也纷纷倾诉类似的困扰:暗影文明的影沫抱怨 “其他文明总觉得隐形技术是‘作弊’,不愿配合使用”;星禾文明的禾苗无奈表示 “有的文明嫌植物种植‘效率低’,只想用快速的化学手段”;蓝光文明的青年蓝闪则提到 “能量技术标准不统一,协作时总出现设备故障”。

“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协作中没有建立共同目标’,” 阿鳞看着屏幕上的协作冲突数据,星核光丝与 70 个文明的青年能量连接,“大家都执着于‘自己的技术最好’,却忘了实践的目标是‘解决问题’,不是‘证明自己’。我们需要一个平台,让青年们能在协作中看到彼此的优势,而不是差异。”

顾厄补充道,翼膜泛着赤金色的协调光芒:“不如搭建‘宇宙青年共生协作平台’,设置‘问题导向型’实践任务 —— 先明确要解决的共生难题,再让不同文明的青年根据自身优势组队,在任务中自然形成协作,而不是先按文明分组,再强行分配任务。”

赵乐乐立刻想到传承纪念弹珠里的跨文明案例,她掏出弹珠注入平台构想,弹珠投射出 “平台运作模拟图”:平台分为 “任务发布区”“团队组建区”“协作工具区”“成果分享区”,任务发布区由宇宙共生引导中心提供真实的共生难题(如某星球的地脉污染、某区域的能量短缺);团队组建区允许青年根据任务需求与自身优势自由组队,而非按文明划分;协作工具区提供自适应转换器、文化翻译模块等设备,降低协作门槛;成果分享区则展示优秀协作案例,供其他团队学习。

“还要设立‘协作导师’,” 林小满掏出画册,在模拟图旁补充 “导师职责”,“由年轻助教与老一辈导师共同担任,年轻助教负责解决技术与沟通问题,老一辈导师负责引导协作方向,避免团队因矛盾偏离目标,就像给远航的船配备‘双船长’,既懂年轻人的航线,又知风浪的危险。”

研讨会最终决定,由 70 个文明的青年代表共同设计 “宇宙青年共生协作平台”,并以 “赤土文明固沙”“绿星地脉修复”“暗影文明能量补充” 为首批实践任务,邀请各文明青年自由组队参与。

平台上线当天,就有 300 多名青年学员组队报名。星小环和赤苗在 “固沙任务” 的组队区相遇,这次他们没有争论,而是根据任务需求分析彼此优势:星小环负责用金属打造 “轻量化支架框架”,减少对土壤的压迫;赤苗则在框架内编织 “植物防护网”,增强固沙效果与生态适配性。两人还邀请了水泽文明的青年水漾加入,负责用净化技术改良支架周围的土壤,形成 “金属 - 植物 - 净化” 的三维固沙方案。

“以前总觉得自己的技术最好,” 星小环在搭建支架时笑着说,“现在才发现,你的植物网能解决金属支架的生态问题,水漾的净化技术又能让我们的方案更完善,少了谁都不行。”

赤苗也点头认同,手里的植物编织动作不停:“以后再也不执着于‘谁对谁错’了,能解决问题的协作,才是最好的协作。”

然而,当 “绿星地脉修复” 团队推进任务时,新的矛盾出现了。团队由岩穴文明的青年石穴(擅长地脉定位)、辉光文明的青年辉闪(擅长能量转换)、冻土文明的青年冰芽(擅长低温稳定)组成,却因 “地脉修复顺序” 产生分歧:石穴主张 “先定位裂缝再注入能量”,辉闪认为 “先转换能量再精准修复”,冰芽则坚持 “先稳定地脉温度再动手”,三方各有道理,任务推进陷入停滞。

协作导师、岩穴文明的老石匠与辉光文明的年轻助教辉曜及时介入。老石匠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带着团队查看绿星地脉的历史数据,让他们看到 “过去因顺序错误导致地脉二次破裂” 的案例;辉曜则用平台的 “协作模拟工具”,分别演示三种方案的效果 —— 最终数据显示,“先稳定温度→再定位裂缝→最后注入能量” 的顺序,修复成功率最高,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协作不是‘说服别人听自己的’,” 老石匠拍着石穴的肩膀说,“是‘一起找到最对的方法’,数据和事实,才是最好的‘说服者’。”

石穴羞愧地低下头,主动向辉闪和冰芽道歉:“以后我会多听大家的意见,不再固执己见。”

随着协作平台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青年团队在实践中突破文明界限,创造出优秀的共生成果:影沫带领的 “隐形能量补给” 团队,将暗影文明的隐形技术与新域的能量传输技术结合,为偏远星球提供 “隐蔽且高效” 的能量支援;禾苗组建的 “跨文明种植” 团队,用星禾的重生草与赤土的固沙植物杂交,培育出 “抗寒又固沙” 的新型植物,解决了多个寒带星球的生态问题;蓝闪主导的 “能量标准统一” 团队,联合辉光、新域文明的青年,研发出 “通用能量接口”,让不同文明的能量设备能无缝协作。

为了让更多青年参与共生实践,协作平台发起 “全宇宙青年共生行动”,面向全宇宙 100 多个共生文明的青年,征集 “共生难题解决方案”,优秀方案将获得引导中心的资源支持,在实际星球落地应用。行动发起仅一周,就收到 800 多份方案,涵盖生态治理、技术共享、文化融合等多个领域,其中 “星尘风暴预警系统”“跨文明语言实时翻译器”“废弃星球重生计划” 等 20 份方案,被列为重点推进项目。

“星尘风暴预警系统” 团队由雷鸣星的青年雷闪(擅长雷电探测)、雾隐文明的青年雾轻(擅长空间监测)、沙海文明的青年沙风(擅长沙暴模拟)组成。他们在平台上协作了一个月,将雷鸣星的雷电探测技术与雾隐的空间监测技术结合,再用沙海的模拟技术验证预警效果,最终研发出能提前 72 小时预警星尘风暴的系统,成功在混乱星域的 3 个星球部署,避免了风暴造成的损失。

“以前觉得自己的技术很渺小,” 雷闪在成果汇报会上说,“加入行动后才知道,不同文明的技术合在一起,能解决这么大的问题,这种‘一起做大事’的感觉,比单独获得成就更有意义。”

“跨文明语言实时翻译器” 团队则更具创新性。暗影文明的影沫、蓝雾星的青年雾语(擅长雾晶声波技术)、联盟的青年周小舞(擅长语言研究),将暗影的隐形信号传输、蓝雾星的声波转换、联盟的语言数据库结合,研发出能实时翻译 100 多种文明语言的设备,还能保留语言中的 “情感语气”,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翻译器在宇宙共生青年学院试用时,立刻成了 “爆款”,不少学员说:“以前和其他文明的朋友交流,总担心‘词不达意’,现在有了翻译器,终于能真正理解彼此的想法了。”

“全宇宙青年共生行动” 的成果,引起了宇宙议会的关注。议会特意在共生星举办 “青年共生成果展”,邀请 100 多个文明的代表参观,还为优秀团队颁发 “宇宙青年共生先锋” 称号。展览现场,阿鳞看着年轻人们自信地讲解自己的成果,与不同文明的代表交流协作经验,眼中满是欣慰:“你们用行动证明,青年不仅能‘接住’共生的接力棒,还能‘跑得更快、更远’,宇宙共生的未来,在你们手中。”

展览的最后,70 个文明的青年代表共同发起《宇宙青年共生宣言》,宣言中写道:“我们承诺,以协作破差异,以行动固信念,不做共生的‘旁观者’,要做共生的‘推动者’;不执着于‘文明的独特’,更追求‘共生的共赢’,让青年的力量,成为宇宙永续的光芒。”

赵乐乐和林小满站在宣言投影前,赵乐乐的怀里,协作纪念弹珠已更新为青年团队协作实践与成果展的影像,泛着 100 多色交织的活力光芒;林小满的画册上,最新一页画着年轻人们围在一起签署宣言的场景,背景是覆盖全宇宙的协作平台网络,画的边缘写着 “协作无界,青年有为”。

“阿鳞哥哥说,青年行动不是结束,是宇宙共生‘青年时代’的开始,” 赵乐乐轻声说,“以后会有更多年轻人通过协作平台,一起解决共生难题,一起创造新的成果,宇宙会因为我们的行动,变得更美好。”

林小满笑着点头,用画笔在画册边缘添了颗小小的协作平台符号:“对呀,老一辈搭建了共生的‘舞台’,年轻人要成为‘舞台上的主角’,用协作打破界限,用行动证明价值,这才是协作破界的意义,这才是青年行动的终极目标。”

阿鳞站在宇宙共生树旁,看着年轻人们在成果展上互相交换联系方式,约定未来继续协作,星核光丝与协作平台的能量连接,能感受到 100 多个文明的青年能量在和谐共振,像股充满活力的洪流,推动着宇宙共生向更广阔的未来前进。他知道,协作平台的搭建与青年行动的发起,是共生理念从 “校园传承” 走向 “青年主导实践” 的关键一步 —— 从此,青年不再只是 “共生的继承者”,更是 “共生的创新者与推动者”,在协作中突破差异,在行动中巩固信念,让宇宙共生的故事,在青年一代的手中,书写出更精彩的新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