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第274章 —苗绣服装秀

莹火虫下的星光 第274章 —苗绣服装秀

作者:蝶舞轻薇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8:06

午后的阳光穿过薄雾,给古城石板路镀上一层暖金,顾星晚踩着高跟鞋的脚步声,在青巷里敲出清脆的节奏。她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场地平面图,边角被反复摩挲得发毛,另一只手时不时扶一下肩上的帆布包,里面装着连夜修改的服装细节图和几卷备用的苗绣线。“阿婆,您慢些,前面有台阶。”她回头时,眼角的笑意温柔得能化开这深秋的凉意。

石阿婆拄着一根雕花木杖,杖头是用老银裹着的,刻着细碎的苗家缠枝纹。她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土布苗装,衣襟和袖口绣着浅粉色的桃花,那是她年轻时自己绣的,针脚细密得像春蚕吐丝。“不打紧,我走了一辈子山路,这点台阶算什么。”阿婆的声音带着苗乡特有的软糯,却透着股不容置疑的硬朗,她步子不大,但每一步都踩得稳稳当当,目光时不时扫过巷边的老墙,像是在辨认什么熟悉的痕迹。

同行的还有另外三位设计师,都是业内小有名气的新锐。林薇走在最前面,一身利落的黑色工装,头发束成高高的马尾,手里拿着测距仪,时不时停下来对着墙面比划。“星晚,你确定主舞台要搭在那个位置吗?我看承重可能有点问题。”她的声音清亮,带着职业性的严谨。

顾星晚快步跟上去,蹲下身仔细查看地面的青砖:“之前跟场地负责人确认过,这里是老戏台的地基,承重没问题。而且从这个角度,观众能清楚看到服装后背的绣片,阿婆她们花了三个月才绣好的百鸟朝凤,不能浪费了这个展示效果。”她指尖抚过青砖缝隙里的青苔,眼神里满是执拗。

另一位设计师陈默则显得安静许多,他背着一个巨大的相机包,一路都在拍照,从斑驳的墙面到垂落的藤蔓,连墙角一簇不起眼的野菊都没放过。“这些肌理感很好,或许能用到后续的宣传物料里。”他举起相机,对着远处飞翘的屋檐按下快门,镜头里恰好框进石阿婆蹒跚却坚定的背影。

最后面的是苏瑶,她穿着浅杏色的连衣裙,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保温杯,时不时递给石阿婆:“阿婆,喝点热水吧,走这么久肯定渴了。”她说话轻声细语,像是怕惊扰了这古城的宁静,目光却一直留意着阿婆的神色,生怕她累着。

一行人穿过窄巷,尽头就是这次苗绣服装秀的场地——一座废弃多年的老戏院。朱红色的大门斑驳脱落,露出底下深褐色的木头纹理,门楣上悬挂的“聚贤楼”牌匾,漆皮已经开裂,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气派。林薇上前推开门,“吱呀”一声,像是唤醒了沉睡多年的时光。

走进戏院,一股混合着霉味、尘土味和木头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阳光从屋顶破损的瓦片处漏下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在光里舞蹈。舞台是老式的戏台结构,台面铺着的木板有些已经松动,踩上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后台的化妆间里,镜子蒙着厚厚的灰尘,模糊地映出几人的身影。

“比我想象中要大一些。”顾星晚走到舞台中央,张开双臂转了一圈,裙摆随着动作扬起,扫过地面的尘土。她抬头望向观众席,那些排列整齐的木椅早已褪色,椅背上还留着当年刻下的字迹,有些模糊不清,有些却依旧清晰,像是“张三到此一游”“李娟和王强永结同心”之类的话语,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热闹。

石阿婆慢慢走上舞台,木杖敲击木板的声音在空旷的戏院里回荡。她没有看那些残破的设施,反而低头抚摸着台面的木纹,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对话。“这里以前,是不是经常有戏班子来唱戏?”阿婆忽然开口,目光里带着几分悠远。

顾星晚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听场地负责人说,几十年前,这里是整个古城最热闹的地方,逢年过节都有大戏上演,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赶场。”

“难怪。”石阿婆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盛开的菊花,“我年轻的时候,也跟着寨子里的人去看过戏,那时候的戏台,跟这个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木台子,这样的椅子。”她走到舞台边缘,扶着木质的栏杆,望向空荡荡的观众席,仿佛看到了当年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的景象。

林薇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她打开带来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场地的电源,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舞台的三维设计图。“我们计划在这里搭建一个t台,从主舞台延伸到观众席中间,这样模特可以从观众中间走过,更有互动感。”她指着屏幕上的蓝色线条,“背景板用深色的绒布,上面悬挂一些苗绣的挂饰,比如百褶裙的裙摆、绣着图腾的荷包,再搭配一些暖黄色的灯光,突出苗绣的质感。”

陈默拿着相机,在舞台各个角落穿梭,他爬上梯子,对着屋顶的梁架拍照,又蹲在地上,拍摄木板上的纹理。“这些老木头的质感很好,灯光打上去,会有自然的阴影,能让苗绣的色彩更有层次。”他一边拍,一边念叨,“后台的化妆间,虽然破旧,但收拾一下,用一些苗家的土布、蜡染的桌布装饰一下,或许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打卡点,让来看秀的嘉宾提前感受苗绣文化。”

苏瑶则陪着石阿婆在观众席坐下,她从包里拿出一块干净的手帕,擦了擦椅子上的灰尘。“阿婆,您觉得这里布置成这样,合适吗?”她指着林薇设计的图纸,轻声问道。

石阿婆戴上老花镜,凑近屏幕仔细看着,时不时点点头,又摇摇头。“这个挂饰很好,”她指着图纸上的荷包,“我们寨子里的姑娘,出嫁的时候都会绣这样的荷包,里面装着香草,寓意着吉祥如意。”她又指向背景板的颜色,“这个颜色太深了,苗绣的颜色那么鲜艳,太深的背景会把绣片的光彩盖住,不如用浅一点的颜色,比如米白色,或者淡青色,这样绣片上的花鸟鱼虫,才能看得更清楚。”

顾星晚立刻凑过来,认真地记下阿婆的话:“您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我们把背景板的颜色调整一下,换成米白色,再搭配一些淡绿色的藤蔓装饰,既不会抢了苗绣的风头,又能营造出自然的氛围。”

“还有模特的走台路线,”石阿婆继续说道,“苗绣的服装,最讲究的是整体的韵味,尤其是裙摆上的百褶,走路的时候要像流水一样飘逸。t台不能太滑,不然模特走不稳,就没法展现出那种感觉了。”

“您放心,”林薇立刻回应,“我们会在t台表面铺上一层防滑的地毯,颜色选浅灰色,不会影响整体的视觉效果,又能保证模特的安全。”

石阿婆满意地点点头,她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竹篮,里面装着几块不同颜色的苗绣绣片,有红色的凤凰、蓝色的蝴蝶、黄色的牡丹。“你们看,”她拿起一块红色的凤凰绣片,递到众人面前,“这是我昨天刚绣好的,用的是‘打籽绣’的针法,每一个籽都要一针一针地扎,这样绣出来的凤凰,羽毛才会有立体感。”

顾星晚接过绣片,指尖轻轻抚摸着上面凸起的籽粒,触感粗糙却充满力量。“阿婆,您的手艺真好,这么精细的活儿,现在很少有人能做了。”她的语气里满是敬佩。

石阿婆笑了笑,脸上露出几分自豪:“我们苗家的姑娘,从小就跟着阿妈学绣花,一针一线都不能马虎。这苗绣,不是简单的针线活,每一朵花、每一只鸟,都有讲究,都藏着我们苗家人的故事。”她指着绣片上的凤凰,“这凤凰,是我们苗家的神鸟,代表着吉祥、勇敢,绣在衣服上,是希望穿着的人能像凤凰一样,历经磨难,依然能展翅高飞。”

陈默举起相机,对着绣片近距离拍摄,镜头里,每一个针脚都清晰可见,红色的丝线在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些细节太动人了,”他感慨道,“我们一定要通过这次秀,让更多人看到苗绣的美,看到这些老手艺的价值。”

苏瑶拿起一块蓝色的蝴蝶绣片,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阿婆,您绣这些的时候,是不是要花很多心思?”

“是啊,”石阿婆叹了口气,眼神里带着几分落寞,“绣一块这样的绣片,最少要七八天,要是复杂一点的,比如百鸟朝凤,得要几个月。现在寨子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个了,觉得又苦又累,赚不到钱。我怕再过几年,这些手艺就没人会了。”

顾星晚握住阿婆的手,她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指关节因为常年绣花而有些变形,却异常温暖。“阿婆,您别担心,”她的声音坚定,“我们这次办这个服装秀,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苗绣,喜欢苗绣。等秀结束了,我们会和您一起,在寨子里办培训班,让愿意学的年轻人都能学到这门手艺。而且,我们已经和几家品牌谈好了合作,以后会把苗绣元素融入到更多的服装设计里,让苗绣走出大山,走向全世界。”

石阿婆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是被点燃的星火:“真的吗?那太好了。我这一辈子,就守着这门手艺,就希望它能传下去,能被更多人喜欢。”她紧紧握住顾星晚的手,力道大得让顾星晚有些疼,却也让她感受到了阿婆心中的期盼。

林薇拍了拍手,打断了两人的思绪:“好了,我们先把场地的细节确认一下,不然天黑了就不好干活了。”她指着舞台的一侧,“这里要搭建一个更衣间,用可移动的屏风隔开,屏风上可以贴上苗绣的图案。那边要放一个展示架,陈列一些阿婆她们绣的绣片和传统的苗绣服装,让嘉宾在入场前就能感受到苗绣的魅力。”

几人立刻行动起来,顾星晚和苏瑶负责测量尺寸,林薇在电脑上修改设计图,陈默则继续拍摄素材,石阿婆坐在一旁,时不时给出一些建议。阳光渐渐西斜,透过屋顶的破洞,把几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在空旷的戏院里交织、重叠。

顾星晚爬上梯子,测量背景板的高度,脚下的木板有些晃动,她下意识地扶住旁边的梁架,低头时,正好看到石阿婆站在台下,担忧地看着她。“星晚,小心点,慢慢下来,不着急。”阿婆的声音里满是关切。

“没事的阿婆,我以前在工作室经常爬梯子画图,习惯了。”顾星晚笑着摆摆手,麻利地爬了下来,落地时不小心踉跄了一下,手里的卷尺掉在了地上。

石阿婆立刻上前扶住她:“你看你,都说了要小心。”她弯腰捡起卷尺,仔细地卷好,递还给顾星晚,“年轻人做事有冲劲是好,但也要注意安全,你们可是我们苗绣的希望啊。”

顾星晚心里一暖,眼眶有些发热。她认识石阿婆,是在半年前,为了筹备这次苗绣服装秀,她和团队特意去了苗寨采风。那时候,石阿婆是寨子里手艺最好的绣娘,也是最愿意把技艺传授给外人的。刚开始,寨子里的人还有些抵触,觉得这些城里来的设计师只是想利用苗绣赚钱,但顾星晚和团队一次次地往返苗寨,和绣娘们一起吃饭、一起绣花,听她们讲苗家的故事,慢慢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阿婆,谢谢您。”顾星晚轻声说,“如果不是您和寨子里的绣娘们,我们这个秀根本办不起来。这些服装上的每一片绣片,都凝聚着你们的心血。”

“傻孩子,”石阿婆拍拍她的手背,“我们苗绣,就是要有人懂,有人爱,才能活下去。你们愿意花心思做这件事,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她望向舞台中央,那里的阳光已经渐渐淡去,“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我们苗家的绣品,穿在更多人的身上,能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苗族人,不仅会唱歌跳舞,还能绣出这么好看的东西。”

林薇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修改好的设计图:“星晚,阿婆,你们看看,这样调整之后,是不是好多了?”图纸上,背景板换成了米白色,上面点缀着淡绿色的藤蔓和红色的苗绣荷包,t台两侧增加了两排小小的灯笼,暖黄色的灯光效果在屏幕上显得格外温馨。

石阿婆凑过去看了半天,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这样就好。你看,这样一来,绣片的颜色就能显出来了,灯笼的光一照,就像我们寨子里过节一样,热闹又喜庆。”

陈默也走了过来,他把相机里的照片翻出来给大家看:“我拍了一些后台的细节,你们看,这里的墙面,只要稍微刷一下,挂上一些苗家的土布和蜡染作品,就能很有氛围。还有这个窗户,保留原来的木格,贴上一些透明的油纸,灯光打上去,会有很好的光影效果。”

苏瑶点点头:“我觉得可以在观众席的桌子上,摆放一些小小的苗绣摆件,比如绣着小老虎的钥匙扣、绣着桃花的书签,这样嘉宾入座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苗绣气息。”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夕阳渐渐落下,戏院里的光线越来越暗。顾星晚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照亮了大家的脸庞。“时间不早了,我们今天先到这里吧,明天一早再过来布置。”她看了看手表,“阿婆,我送您回住的地方吧,您年纪大了,不能走夜路。”

石阿婆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腿脚:“不用送,我住的地方离这里不远,几步路就到了。你们也早点回去休息,忙活了一天,肯定累坏了。”她拿起自己的竹篮,又叮嘱道,“明天记得把那些绣片带过来,我们再仔细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放心吧阿婆,我们都记着呢。”顾星晚笑着说。

几人一起走出老戏院,朱红色的大门在身后缓缓关上,像是把一段尘封的时光重新封存。巷子里的路灯已经亮起,昏黄的灯光在石板路上投下长长的影子。石阿婆走在最前面,木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显得格外清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